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经营者养成笔记》从思维到行动,成就卓越领导者的蜕变指南
铛铛铃2025-09-08【管理】576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经营者养成笔记》,作者是日本的柳井正。相信有了解的书友们,已经知道这人是谁了。在读这本书之前啊,我这个反常规地给大家读一下这本书的推荐语,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介绍能比这段话更准确了。
这是一本揭示优衣库1.8万亿日元销售额的秘密的价值连城笔记;这是一本曾经的商业机密,也是如今优衣库内部仍然在使用的培训手册。它回答了企业经营的所有问题,但是又没止于企业经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份绩效考核表、一份个人心得的成长日记、一份教会职场人、管理者、创业者慎独的武功秘籍。
怎么样,听完是不是觉得这本书很高大上啊,必须得买回来好好看看吧。买吧,你肯定是没错的。这事儿老郑头一回这么郑重地推荐一本书。
那好,咱们言归正传,聊一聊这本书。
提到我们这个岛国——日本,日本的同志们特别喜欢“养成”这个词。从养成系偶像,各种什么什么四八大火以后,“养成”这个词就已经开始非常流行了。
柳井正把经营者定义为取得成果、持有使命感,然后将成果和使命感相结合的人,他把这种人叫做经营者。然后他赋予了经营者四种身份,就是创新者、生意人、领导者和为使命而生的人。
而这本书呢,一共是四个章节,就分别对应了经营者的四种身份。在这里啊,我们先说一下第四种,就是为使命而生的人。这种人啊,比如说有乔布斯、爱因斯坦、霍金等,这些能够改变世界进程的人。这些人啊,基本上只存在于传说当中。我说这个传说不是他不存在,其实我们只是听说这样的人,这些人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奇迹,他们适合我们去仰望,然后从中能够找到方向和勇气。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改变世界的话,那那个巨人就是他们。但是他们并不适合让我们当成目标,说我也长成一巨人吧,这个很难。所以说我们今天着重说说前三个身份,就怎么养成创新者、生意人和领导者。
好了,那话不多说,开始咱们今天的分享。
第一个,我们先来聊一聊怎么样能够养成一个创新者。
首先,柳井正就认为,一个创新者那他就是一定要进行革新。那如果你想进行革新的话,那经营者就必须要抱有高远的一个目标。那什么是高远的目标呢?他不是哎,稍微一努力就能够到的那种,他是必须用常识无法想象的目标。柳井正就说了,他说目标一定要定的足够高,最好看起来就不太容易实现的那种。为什么呢?柳井正就说了,在商业竞争里面,如果目标过小,不用很努力就能够达成的话,人们就会延续以往的惯性,这样的话,你的竞争者就会很容易复制你的创意和想法,然后你跟他俩就陷入到这种艰难的竞争当中了,那最终你可能连小目标你都完成不了了。
还有一个人呢,叫哈罗德·悉尼·吉宁,他在《职业经理人笔记》里边儿就写到了,他说从终点开始吧,因为只要你设定了终点,为了获得成功,该做哪些事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优衣库啊,曾经是郊外的店铺,不是在市中心,但当企业确立了“我要赶超GAP,成为世界第一的服饰制造零售集团”的目标以后,经营者就意识到了,如果自己的品牌开在偏远的郊外,根本就没有办法让全日本的人熟知,那无论我在郊外开多少家店,那我的目标都不可能实现。所以他们就决定,在日本服饰流行最前沿的原宿和心斋桥去开店。当时好多人都不看好,说这你们这肯定得败。但是就因为挑战无可避免,他们只能反复的尝试,不断的实践。而在优衣库的不断的努力之下,如今在郊外开店成功以后,再到市中心开店,这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模式了。就好多人都会以为说这是不是我们理解那种农村包围城市,其实也不完全。
我们再说回这个作者的观点,就因为柳井正觉得优衣库应该成为世界第一的目标,所以呢,他果断地停止了在店内陈列耐克、阿迪达斯等等这些进口的商品,然后干嘛呢?他去创立自己的品牌,而且规定我们的商品必须要达到能够让所有顾客都满意的质量才行。你比如说他们代表的产品叫摇粒绒,在销量达到100万件的时候,没有满足,把它设定了600万件,600万件完成了呢,接着提高1200万,1200万件完成了以后呢,最后实现是多少,是2600万件。所以说你要是一个革新者的话,那么你在订立目标的时候,就希望你能够用目标来倒逼自己的做法。
那第二个养成这个创新者的呢,指的就是要质疑常识,不要被这个所谓的常识去束缚住。那我们要想进行变革啊,经营者必须要勇于质疑常识,摆脱这个常识的束缚。柳井正就说,行业是过去的,顾客是未来的,不要过分关注竞争对手,而要全心全意的以顾客为中心展开经营。
那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啊,为什么?因为改变世界的方向有时候就藏在这些细节当中,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对身边存在很久的事物,都没有多少质疑的心了,好像就以为这些事天生就是这个样子的。而那些更敏锐的天才们,往往就在这里面找到了方向,唉,和发现了改变世界的那一小丝儿光芒。柳井正也就是因为这个才告诉经营者们说,妨碍公司成长和发展的最大敌人,就是你所谓的常识。
举个例子啊,7-11大家都知道,它开创了一件什么事呢?它在夏天去卖关东煮,在冬天去卖冰淇淋。为什么呢?因为7-11经过调查和发现,现代人啊,因为这个空调的普及,你不管是家里、地铁站、公交车,还是你的办公、写字间,都有空调,那商场里就更不用说了,商场里的空调更多,而且有的时候这些空调开的功率都非常的大。所以说好多人在夏天反而会感觉到冷,在冬天呢,又会感觉到有点热。那么他们就开始打破这种常规了,在夏天去销售热腾腾的关东煮,在冬天去销售那些冰淇淋,结果大获成功。然后其他的便利店就开始纷纷效仿,走到哪都有卖这东西的了。
当我们学会去质疑身边的这些常识的时候,我们下一步就要面对自己的,就是要以高标准去要求自己。首先,我们不能相信需求的边界是存在的,我们不能相信需求是有边界的,因为变革之所以能产生,就是要相信边界是不存在的。那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是不是存在呢?其实它是存在的。大家想一下哈,比如说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已经习惯了用蜡烛进行照明,谁能想到说用电灯来代替呢?那当人们在出行的时候就想,哎,我今天骑这马能不能更快一点,有没有汗血宝马,有没有日行1000、夜行800的这样的宝马,到这个时候谁又能想到,哎,我弄辆汽车吧,这东西是不是能代替呢?那我为了走的更快,能不能来一个飞机呢?我要是飞过去好不好嘛?这些事我们现在听起来都会有时候会想,说这当时这第一个人是脑子里是怎么能想到这个事儿的呢?其实我们要是能想到,其实就掌握了变革的方向了。
我们在上一本的《创新者的窘境》里边,也分享过相关的概念,提到一个词叫做破坏性创新,讲的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就企业一定要领先用户的需求,因为用户啊,只能专注于眼前,而商家和企业家呢,就需要看到未来。
那是不是说啊,我们不害怕变革对吧,我们也希望去找到这样的机遇,而一旦我们找到了这样的机遇以后,是不是就会想着说为了快速的占领这个市场,我来降低我的产品需求呢?其实不是的,作者的想法是,你要保持这种节奏的优化升级,然后用你的优化升级以后的标准去牢牢占据顾客的心智,用此来消灭你的对手,或者让你的对手跟在后边跟的筋疲力尽。
我们再举个例子啊,比如说IPHONE手机,当苹果四刚上市的时候啊,它打破了当时用户对手机的新定义,将智能机型推到了大众面前,告诉你,这手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它是有智慧的。所以说,当用户拿到这个苹果手机的时候,我就惊叹于他的创新,也赞美于它的品质,所以啊,他就顺理成章的打败了当时的老大诺基亚,然后成为了引领当下手机科技潮流的先锋官。
那接着往下来看,是不是说当了老大以后,我就可以降低我的产品的标准了呢?不是啊,你看从IPHONE 5S开始,什么土豪金对吧,出现土豪金以后,市面上刷全是土豪金,那后来他又就指纹识别,那刷,这几乎成为现代智能手机的标配了,哪怕是他之前推出那种反人类的小刘海儿,你看他后边不还有一大群跟着的人吗,让你这睡宿觉起来,我天,这一夜之间,怎么这个世界就都爱上小刘海儿了呢?
那我们在引领了客户的需求,同时呢,我们又没有降低我们的标准,甚至说提高我们的标准。可是我们要是失败了怎么办呢?其实啊,作者就说了,一直追求稳定的公司是不可能获得稳步的发展的,因为社会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变化着,人们的需求也同样瞬息万变,只有你不被变化打败,进而将变化转化为商机,同时你能巧妙地经营,你才不至于被整个市场抛弃。
那讨论什么叫成功啊,什么叫失败啊,然后我再说什么一堆什么像马云当年的黄页,刘强东最开始的饭店,雷军最先做的这个软件公司,这不都失败了吗?可你看看人家现在不都是功成名就了吗?等等等等,如果讲这些的话,叫伪成功学,老郑是不会干的。虽然我刚才都说了,但我不承认啊,我只是给大家讲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纽约《太阳报》的一位年轻的记者对爱迪生进行一次采访,这个记者太年轻了吧,就不是太懂事啊,他就问这个爱迪生先生,他说:“爱迪生先生,您目前的发明曾经失败过1万次,您对这些有什么看法?”爱迪生实际上对失败这个词是非常不感冒的,然后他就用长者的口吻对那个记者说:“啊,年轻人,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并没有失败过1万次,甚至连一次都没有,我只是成功的发现了1万种行不通的方法。”停停啊,这种格局和高度啊,所以说,如果我们把失败看成是通向成功的脚印,那这一切就好解释了,就别说成功是失败的母亲了是吧,她是啥咱都认了对吧。
接下来我们再聊一聊如何养成一个生意人。
那你当一个生意人,第一点就是顾客等于上帝,那经营的基础就是一切要以顾客为中心,这可不是华丽空洞的口号啊,因为顾客不会光顾一个不为他们着想的公司,一个公司是依靠着顾客支付的钱款而存在的。MBA教科书里边说,呃,公司是为股东存在的啊,领导喜欢说公司是员工的,但你想想我们能不能对着顾客说啊,各位顾客,你们好,为了我们公司的股东,为了我们公司的员工,请你在我们这买东西吧。说实话啊,这个要不吐你一脸口水,都算是这波观众有素质了。所以啊,公司是顾客的,在本质上公司是为顾客存在的。
那怎么才能做到真正让顾客高兴呢?甩卖、打折、免单,其实这都不是,作者给出了两点建议。第一个,要让顾客感到惊喜,当顾客发出“哇,居然可以这样,我真了不起”等等这样的感叹的时候,他们才会成为你的粉丝啊,就像小米说的,我们怎么才能让用户尖叫呢,这是一个道理。第二个,要提供自己真正认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时常要把自己带入进去,审视一下,唉,自己生产的产品能不能让我们自己满意呢,我们自己是不是愿意推荐给家人和朋友呢,能不能让自己自豪呢?要知道啊,如果你自己都不自信的商品,那顾客一眼就能看穿你,他根本就不可能畅销。
其实关于这些啊,中国有好多词啊,你比如说现在啊,流行一点的,我们叫场景化营销,哎,这在什么场景下啊,在文学作品里边呢,我们讲叫代入感啊,把你带入进去,哎,就把顾客带入进去啊,我们的成语里呢,叫设身处地,而这些话都来自于我们的孔圣人早就说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嘛,你有多在意你的顾客,那就看你cosplay成他到底像不像了。
那第二个呢,就相对简单了,就是所谓经营啊,就是每天要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检查、思考、修改、计划,然后周而复始,让它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有伟大的目标的实现,都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握好当下的每一天,决定每一天的工作能否出色的完成,而并不是能力,它是一种习惯。就像我们之前讲的那本书《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他就是在要求我们能够养成一个非常良好的习惯,靠日积月累,把那些大的目标不可能企及的目标,把它拆分成很碎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去完成它,这样才有可能做好自己必做的工作。
那第三个呢,实际上就叫迅速实行。以前的公关行业常有一个说法叫24小时是黄金反应器的说法,比如说这个企业有什么危机了啊,有什么重大的事件了,那么企业需要在24小时之内马上做出反应,唉,这叫黄金反应期。可是你像现在,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你发言人和企业的反应速度就必须要加快,如果四个小时之内你现在没有及时回应,那对不起了,这件事儿往往就会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大家回忆回忆这些年发生的事情啊,感受一下,真是历历在目的。所以我们就说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工作里面要当机立断,立刻执行,马上做,必须做,而且直到做好。作者呢,也给了一个比例哈,说计划和准备虽然也很重要,但是理想的时间分配比例是行动占九分,计划占一分。
第四个呢,就是眼见为实。经营啊,不能纸上谈兵,工作也绝不仅仅是下达指示就可以了。很多人错误的以为说,我只要下达了指示,那别人就会照着做,那自己的工作实际上就结束了,领导嘛,不就干这个的吗?事实上,很多时候别人并不会执行你的指示,或者说他不会那么完美的执行你的指示,因为现场的情况永远错综复杂,而每个人呢,又都有自己的意志,如果你不亲临现场的话,你永远不知道别人会不会如实的执行指示,以及他为什么不执行啊。那如果这点你做不到的话,那你等于是什么工作都没做嘛。
作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哈,优衣库在刚刚生产这个摇粒绒的时候,就是我们刚才说,他那个非常核心的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大多是这种粗糙而且不达标的,然后这柳井正就拿这个事问那个相关的负责人,负责人就说了,说:“我在这个电话里边儿啊,好多次向那个工厂下达了指示啊,可是他们没有照着做或者没做好。”柳井正听到这儿,就非常严厉的批评了负责人,他就说:“你光打电话下指示怎么行啊,只有你到了现场,面对实际的情况,和工厂的伙伴们一起努力,你才能解决问题啊。”后来到了现场,他们才明白,工人觉得是自己已经认真的做了,你为什么还一再发出这种过分的要求呢,所以他后来他就开始批次了,就不开按这个做了,所以说就开始对总部的指示左耳进右耳出,那你的后来所有的改进的东西他都看不见了。
所以我们要本着一个原则哈,越是复杂的问题,就越要本着现场、现物、现实的原则去面对、处理,否则不但只是得不到落实,还有可能使现场的情况更加的混乱和糟糕。这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在生产的环节里面,或者在公司的经营环节里面,我们发现哪个环节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然后你多方的求证的时候,你发现这事情很复杂啊,领导说一个样,员工说一个样,别的人说又一个样,弄得这事情越来越复杂,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眼见为实,你亲自到这个环节里去,你亲自去抓、去找,一定能找到最简单、最直接的问题。
那一旦找到了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就要集中全部的资源能力,迅速地去解决这个问题。那最理想也最赚钱的经营啊,实际上是仅凭借着某一种商品,它就能够获得极高的销售业绩,所以经营者有时候要有舍弃的勇气。那么当我们集中资源生产令我们自信,而且是最高标准的这种产品的时候,那实际上我们的经营不就成功了吗?
那很多人经营企业就是希望全面开花,就是这个领域涉足一点,那个领域参与一下,这样的企业家,在柳井正看来,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缺乏自信的。
那第六个呢,就是要做好准备,执着于成果,而非计划。大家作为经营者哈,要想实现高效的盈利,就必须要提高事先准备的能力,可以先全盘的演练一下,如果说我做这个有什么后果,我如果不做能怎么样呢,把每一步都考虑全面了,先计划,然后再去执行。不过这里面要强调一点啊,这个计划虽然说十分的重要哈,在你推进工作的时候,你却不能过分的执着于计划,因为我们都知道,计划的存在就是用来被变化打破的,所以我们要把目光聚焦在最终的成果上面,这样能够保证我们不跑偏。优秀的经营者和平庸的经营者区别是什么,柳井正就说了,说优秀的人、优秀的经营者实际做的事与计划是不相同的,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平庸的经营者是什么样呢?是实际上做的事和计划是一模一样的,但是结果呢,却没有达到,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败笔。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哈,说怎么样去养成一个领导者。
那第一个呢,一个领导者很关键的就是信赖关系,你要建立起来一个团队,他不是靠每个人啊,单打独斗,他就能完成目标的,领导者的核心呢,就是要凝聚团队,让他们发挥1+1大于二的这种效能。而要想成为成功的领导者,你就需要有一个能让员工信服的特质,那作者认为呢,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就是自始至终能够赢得员工的信赖,而构建信赖的根基就在于,你是不是一个言行一致、始终如一的人。就好比说,老板说了,说今天我们先做一个A方案吧,啊,这个方案非常的着急,大家加班做出来吧,然后大家哗一顿做,等到大家把加班把这个方案做好了,老板说啊,这个方案先放放吧,哈,这个现在我们不是很着急啊,偶尔发声可以,但你不能经常这样,而且发生以后不能就一个啊,我们现在不着急啊,先放着吧,就解释过去了,你这样会让所有加班的员工觉得说,哎,我们的付出在你眼里是不是就不值钱呀,你会让人有这种错觉的,那你就会丧失人心的。那最极端的例子就不用说了,老板说我们12号发工资,等到11号下班的时候也说了,这发工资这事不着急啊,这个我们月底再说吧,啊,那你你你还想他跟你干吗,那是不存在的了。
第二个呢,就是当魔鬼还是当菩萨。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如何拿捏和员工相处的这个度啊,有的人说了说要跟员工打成一片,有的人又说了说,哎呀,这个在公司哪能处朋友呀,啊,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那柳井正的答案是什么,是全身心地对待部下,因为只有这样,你的部下才能接纳你,领导也不是生来就高高在上的啊,我没听说谁下生以后这家就领导了啊,呱盖一杵,佛家还说众生平等嘛,对吧,所以说我们说摆个架子,来帮这个员工解决问题,动辄就大骂哈等等,那你这怎么不对,那怎么不对呢,你这样的领导,在作者看来实际上就是不是魔鬼,你是啥,那你就非魔鬼莫属吧。
那怎么才能不是魔鬼呢?具体来说啊,我们讲刚才说要全身心对待部下吧,那你就需要站在部下的立场上去认真的倾听,然后真正的为对方着想啊,用心去理解,然后去接受他,在这基础上,你才是运用你的所有的经验呀、知识啊、能力呀,去分析它,然后考虑啊,怎么能给他更好的建议呢,才能帮助他呢,这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那cosplay客户那个哈,你就把cosplay客户的精神头,也往这个员工身上用用就行了。
那有的人说了,他说,那我这不是太纵容了,太惯着了,所以作者就提到了,当部下的想法不对的时候,你为部下考虑,你就必须指出他的错误,然后严格地指导他,直到他能够胜任或者改正为止。那如果你认为你的部下做的不错啊,或者比以前有进步,那你就要做菩萨了,好好表扬他,然后并且告诉他,为什么你只有这样,你的部下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那第三个大点呢,其实就是要有一个共享的目标。你的团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只有齐心协力,他才能是最大限度取得成功的方法。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目标共享,你必须要反复传达这个目标,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直到所有的成员都清楚啊,我自己的团队是以什么为目标的。那你说想达到这个,你觉得应该说几遍呢,在网上总说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不少了吧,事不过三嘛,可你知道日本企业要说几遍吗,他们往往要说五遍,为什么,因为五变以后,团队成员才真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其他人去描述这个目标,或者说自己就自发地为这个目标而行动了。你可以回去试试啊,看你说三遍能不能达到目标,我甚至可以很负责任的跟大家说啊,我相信大家可能说一遍,就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啊,说说三遍那简直就太少了吧,所以从今天起,我们的口号就是五面打底,目标有准。
第四个呢,就是要提出期望发挥部下的长处。当你在对这个下属委以重任的时候,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的时候,经营者同时还要表达自己的期待,把你一定行,我相信你这样的信息传达给他,因为这样呢,往往能够激发出员工的工作劲头。但是在这一点啊,啊,老郑要强调一点啊,你一定要注意顺序,就是先委以重任,然后放手就是指放权让他去做,在这个基础上,或者说一段时期以后,你才要表达你一定行,我相信你这样的信息,而不要在一没授权,二没委以重任的情况下,再先把这话说出来啊,这种话我说实话,呃,我经历过好多哈,以前的公司或者怎么样,哎,我就看好你这公司除了你就没别人了,你就干去吧,你就,你就整去吧,同志们呐,那具体那是个啥,应该怎么回事,你公司对这种要求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我都没考虑清楚呢,什么玩意?我就去整去,那这都多大岁数了,还靠一个,呃,灌两碗迷魂汤就上了,这是不存在的。你要相信你的员工会越来越聪明,千万别把他们当傻子,所以你要即使要夸,也要夸到点子上,对吧,因为我们实际当中好多员工啊,是需要管理者不断的激励的,你去不断的去给他信心,让他知道,哎,其实我能胜任这个岗位啊,而且你看老板对我抱有这么大的期望,那我不能辜负了他,一定是这么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所以说能够对自己的下属寄予期望的人,一定是认真地观察他,然后挖掘他自己身上的优势,然后培养他,这样呢,所有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强,而不是弱项,那这样的话,他在你这里他就会特别有成就感。
那第五个呢,就是积极肯定多样性,也就是要包容。关于这一点呢,其实书里面不仅仅是涉及到跨文化管理的方面啊,即即使你是个初创企业,其实你也需要了解一下这个跨文化管理呀、多样性啊、多元化呀、包容性啊等等这些概念,因为实际上人虽然说不一样,但是这种多样性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在这里呢,作者其实举了一个例子啊,他说在巴黎的时候,人们经常看到那些大型的休闲服饰的店里面,前面的顾客挑过的商品呢,根本没人管,就那么一撇,就杂乱的堆在那里边,后面的顾客呢,就跟进来以后,就在那个环境里就接着调,越调越乱,越调越乱,可是柳井正发现了,他说这只是一种习惯,他并不是巴黎人真的就喜欢在杂乱的环境中购物,所以说,当优衣库坚持清洁和整洁的时候,唉,你挑完我马上就过来帮你叠好,那巴黎人其实也欣然的接受了。所以在任何的时候都不要先入为主,照本宣科,你要在认真和仔细的调研观察以后,先以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心态先接纳他,先觉得这种事情是合理的,然后再设想他改进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发挥自己的强项。
因为我们每一期能讲的时间只有30分钟左右,所以说我们这么精彩的这本书,我们提炼了几个要点,就像一个,呃,电影的预告片一样,先给到大家,如果大家想了解那些非常细的细节的时候,大家不妨买这本书好好看一看。我再次给大家推荐一下这本书哈,毕竟是成功企业家,做到了现在就是听谁讲课不重要,你主要看他干了什么,像他的这个写的这样的书,我们觉得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
那我们在今天这本书里讲了啊,怎么样养成创新者、生意人和领导者这三个大类啊,其实我老郑读完这本书哈,我的感觉就,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企业家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经营者,而事实上他也是一本人生的指南,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其实都是人的成功,优衣库从一家小服装店成长为业界巨鳄的过程,也就是柳井正从一个混沌的少年成长为经营之神的一个过程。虽然他讲的是商业,但应用范围呢,却包括了人生。那即使是我们的团队当中最基础的成员,那在自己的人生里边,也是一个掌握百分之百主动权的经营者。所以啊,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经营者。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