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美国陷阱》地缘博弈下的规则霸权与跨国企业“合法掠夺”的隐秘战争
铛铛铃2025-09-07【管理】357人已围观
简介
咱们要分享的这本书呢,叫《美国陷阱》。
最近这本书啊,在咱们国内非常流行了。有人在网上晒了这么一张照片,任正非的办公桌上就摆着这本《美国陷阱》。那究竟这本书有什么魔力呢,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以内刷爆各大图书的推荐榜单呢?
在老郑看来啊,每个东西的流行,其实都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的。咱们不可否认,这本书的内容很好,但是它能够短时间内上榜,这还是和年初华为的一系列事件相关的。
这本书啊,实际上是一本前阿尔斯通高管的个人传记。这个人呢,是阿尔斯通和美国司法部、通用电气之间决斗的一个牺牲品。这本纪实性的作品,瞬间就成为了美帝国主义在全球商业上斑斑劣迹的实证。在国内呢,也因为道出了很多中美贸易战争背后的商业秘密而受到热捧。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啊,不仅仅是因为咱们要挺华为,也不仅仅是这本书作为一个商业战争的科普。老郑更希望,能够从这个全球贸易战争的案例里边,咱们都能够找到运营自己公司的准则,对吧?
贸易战呢,它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说华为或者说谁谁做大了,抢了谁的财路,不是那样的。企业在商业战争里,其实永远也逃脱不了国家这个看不见的手。就像华为孟晚舟事件一样,背后就是中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博弈。
这本书的作者叫弗雷德里克·皮耶鲁奇,他是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你也别问我为啥叫锅炉部,慢慢想就能知道了,反正他们也不改名,用了多少年还叫锅炉部。可你别小瞧它,一会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个皮耶鲁奇呢,在2013年抵达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时候,就被美国的联邦调查局(FBI)逮捕了,然后被起诉并入狱。获释以后呢,他创建了一个自己的公司,主要呢,是以预防国际腐败为目的,提供战略、运营方面的合规咨询服务。
另一位作者叫马修·阿伦,他是法国《新观察家》的资深记者,也曾经担任法国广播电台综合台的记者。从皮耶鲁奇入狱开始,这个人就一直跟踪报道阿尔斯通的事件。所以说两个人都可以算是一个亲历者。咱刚才说了嘛,有点纪实性质,而且是一个个人的传记。所以说这本书呢,大概有50个小节。
今天呢,老郑将从三个部分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分别是阿尔斯通和通用之争、牵连入狱,最后呢,是收购达成。
接下来呢,咱先聊第一部分,阿尔斯通与通用之争。
开篇呢,我们介绍一下背景。大家可能会有一些好奇,你说为什么阿尔斯通的高管会被美国的司法部给起诉了呢?为啥美国就能够宣判一个法国公司的高管有罪,还给人家整监狱里去了?这还得从阿尔斯通的业务范围说起来。
这个阿尔斯通啊,它是全球发电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领先企业,被称为是法国的国之重器。这家公司有多厉害呢?在全球的能源领域,阿尔斯通拿下了多个世界第一。比方说,水电设备世界第一,核电站常规岛世界第一,环境控制系统世界第一。而且不止在能源市场,在超高速列车、高速列车行业里边,阿尔斯通也是世界第一。
咱就可以做个比喻,全球发电站大约1/4的装机都是来自于阿尔斯通。这就意味着,全球每四个灯泡里边,就有一个灯泡的电力是来自于阿尔斯通的技术。那你说他牛不牛吧。
阿尔斯通这家公司成立于1928年,时间也挺长了,在全球拥有11万员工,是欧洲最大的电力、内燃机和发动机企业。以这样的市场份额和全球地位,它对于企图回归制造业的通用电气来说,那收购阿尔斯通实际上是最好方法。
那提到通用,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刚才也说了,美国企业,老牌的电力企业,经常在世界500强企业里边出现。那问题来了,你说通用实力也挺强的,那你为啥不自己做呢,非得用收购这种形式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简单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叫问题。
比如说你有一个超级的大公司,你想要进军新的领域,最佳的做法就是评估自己开发带来的收益和收购达成的支出,哪个更合适,很简单的算术题,对吧?
那各位书友,咱们就可以换成国内的企业来看看。比方说阿里,想要开展文化产业,达成阿里大文娱的版图目标,那他做了什么呢?唉,比如说收购了优酷,把三大视频网站之一的优酷作为自己打开娱乐版图的前沿。
那通用呢,它是电气制造领域的老牌企业。本世纪初,依靠旗下的金融子公司的收入,慢慢开始向金融领域倾斜,因为它挣钱快呀,对吧?那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呢,它就开始巨额的亏损,因为这个亏损才慢慢想回归自己的老本行,想回归制造业,这就是他要收购阿尔斯通的大背景。
你说这说了半天,脑子里可能还一脑袋问号,你说为啥通用电器,它不也就是一家公司嘛,也不存在什么国企,凭啥他就能让美国的司法部当他自己的盟友呢,让他们出面去给阿尔斯通施压、制造麻烦呢?
咱们之前说过,企业之间的商业战争,尤其是跨国企业的商业战争,这已经不是你公司和公司之间的竞争了,这是国家层面的竞争。而且呢,这也和当时的政策息息相关。美国在2010年的时候出台了一个政策,叫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那制定这个法案是为了啥呢?它主要是想帮助国内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所以呢,通用当时的想法正好契合了政府的想法,所以收购才会进行得很顺利,俩人一拍即合了。
那不仅如此呢,其实当时阿尔斯通正在和咱们中国的上海电气集团谈合作。如果说它和咱们上海电气谈合作成功了,那么它将会占据全球锅炉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这不仅对通用不利,更对美国政府不利。因为为啥不利,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反正我都要当老大嘛,反正我也管是啥,反正当不了老大我就难受,对吧?所以这也是美国司法部出面配合的重要理由之一,因为有咱们在这。
那以上呢,是咱们重点说的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一下阿尔斯通和通用之间竞争的大背景。咱们了解一下,这里边有一个隐藏的要素提出来了,就是法案。唉,美国干点啥都定个法案,然后不管因为啥,都是你违法了,然后我整你。咱一会再说违法的事是不是真的,但它肯定可以先这么做,就像我们说的师出有名似的,我不能杀你,没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吧,对吧?
接下来啊,咱说说第二部分,牵连入狱。这一部分呢,咱们重点说说作者皮耶鲁奇因为这桩收购案,成为了美国司法部起诉的对象。
哎,那这本书的作者皮耶鲁奇负责的是阿尔斯通在印度尼西亚的塔拉罕发电厂的项目。他当时和合作伙伴日本的丸红株式会社一起参与这个投标项目。
印尼这个项目对于阿尔斯通来说很重要。因为在2003年,他们通过当时的法国经济财政部的部长萨科齐(还不是总统)的帮助,得到了来自法国政府的经济援助。这个时候呢,他们急需要找到一个新的订单来维持自己公司的开支。那印尼的项目尽管体量不是很大,但是这活儿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干,对他们来讲比较容易干,就只需要建造两台100兆瓦的锅炉,这个技术简单,来钱还快。所以说呢,阿尔斯通对于这个印尼项目势在必得。
但是在印度,像雅加达这种地方咱都知道,腐败的问题非常严重。你想做成生意,你要不向当地人行贿,啥你也做不成。作者所在的公司本来就有绝对的优势,定价低、技术好、评价好、口碑也好,各种服务都好,什么都好。可是呢,后来听说竞争对手的公司通过向中间人行贿,或者说承诺行贿,彻底扭转了局面,这活儿有可能不给他了。
这个时候,阿尔斯通的CEO叫柏科龙,他就决定了,入乡随俗呗,是吧?哎,他也找了个中间人,然后把这个行贿的款项伪装成佣金,分批次地把钱给人打过去了。最终呢,就竞标成功了,毕竟人家是好东西嘛。
那这件事在2004年6月最终签字了。通过这个项目呢,阿尔斯通也开始了自己的高速发展,成功跻身为世界500强的行列。
你说那这事儿跟皮耶鲁奇入狱有啥关系?因为这个皮耶鲁奇当年就参加过在印尼的这个项目。咱刚才说了嘛,那美国的司法部决定逮捕他的时候,这已经是10年以后的事了,对吧?咱说了嘛,2013年他刚刚到肯尼迪机场,FBI就给他逮起来了。
这场抓捕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的,而是美国政府针对法国阿尔斯通的系列行动之一。为啥系列啊?我告诉你啊,美国的检察官收集了他14年以来所有的邮件记录,你就说吓不吓人吧,以及通过其他手段获得了录音、音频等各种物证高达150万件。为了整理这150万件,在这个基础上呢,美国的司法部就指控皮耶鲁齐涉嫌商业贿赂,并且对阿尔斯通处以了7.72亿美元的罚款。下手真狠,我觉得他们也不用干啥买卖,天天就罚这些企业就行,就靠罚金就行,就跟咱们前段时间整那个版权似的,就靠打官司赚钱就行。
你说那为啥在印尼有什么行贿的行动,这跟你有啥关系啊,是不是?那手是不是太长了?那美国政府干涉什么玩意呢?你要真想抓,你告诉印尼政府,你说你们政府腐败,你自己查你自己的就完了呗,对吧?
这里边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法律,换句话说,从我这讲就很不要脸的一个法律,叫反海外腐败法。老师刚才说了啊,美国干点啥都先整个法出来,你别管他合不合理,他至少表面上觉得能说得通。
哎,这个法律啊,反海外腐败法,就是作者被判刑的重要依据。反海外腐败法针对的是企业在海外为了经营的需要贿赂当地政府官员的行为。这部法律最开始的时候只对美国的企业有效,可是在1988年以后,美国的国会又通过了反海外腐败法的修正案,扩大了管辖范围,规定对外国企业在海外发生的行为同样具有管辖效力。你瞧,这脸太大了。
那美国之所以对其他的外国企业采取这种制裁,依据就是这个反海外腐败法修订案里边的长臂管辖权,这手太长了。你说他什么意思呢?就是海外行贿,你上哪知道去啊?这个事儿,哎,人家是有标准的,就只要你在交易当中使用了和美国有关的“国际贸易工具”(加引号啊),美国就能因为这个起诉他们。
比方说你要是啥也不用我的,那我当然不知道了,但你要用一点点跟我沾边儿的,我就整你。比方说你在合同里边用美元进行付款,唉,美元是我的吧,你用了是吧,那我就等你,对吧?你说那美元不行,我用别的,我用人民币交易总行了吧,这跟你没啥关系了吧?好,哎,这表面上看你是避开了,但是如果你使用了邮箱,这个邮箱的服务器在美国,你用这个发邮件了,对不起,这也算是你用了我的“国际贸易工具”,就不要脸到极致啊。
总之就是你但凡在海外做生意,你想避开这条法律,很难很难呐。但只要想整你,有的是招整你。作者就是这条法律的牺牲者。这本来做决定的就不是他,就算他有知情权,但是他没啥决策权,对吧?美国其实也知道,那为啥要抓他呢?是因为他的证据都收集齐了,然后想通过他指证当时的柏科龙,但是他的这个FBI这种做法被作者给拒绝了。
唉,所以呢,才有了上文里边对作者的起诉。就是说,如果说作者在后续的审判里边不认罪,那么打官司的时间很长,多长呢?至少3年。那么在这3年里边,他一直都被关押着,没有自由。不仅如此,你想上诉成功基本是没可能的,对吧?
那美国当时的一贯做法,你看看跟咱华为啊,跟咱啥的哈,这个情况上你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意思啊?就是当美国司法部一旦怀疑企业涉及到海外的腐败,很快就会和涉案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取得联系,然后呢,给他俩选择,一个是坐下来好好谈判,有话好好说,你呢,跟我合作,然后呢,交罚款,咱俩研究多少钱,我说罚十个亿,你说太多了没有钱,那八个亿吧,八个亿太多了,你别给脸不要脸啊,你说要7.5个亿,咱可以商量。还有一个选择是啥呢?咱不谈,你坚决反抗,我就不服你,我就起诉你。但说实话,你这个起诉成本不仅高,而且你胜诉的概率太低了,因为有了上面那个法律,你基本上每个企业都翻不了身呐。
截止到2014年,美国司法部开出的罚单里边,有26桩案件的罚款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就光罚款就罚了26亿多,这最少的,你比如说像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一次就被罚了8亿美元,日本的松下公司就被罚过2.88亿美元,罚两单就十多个亿借手了。
那么在这场案件里边,咱刚才提了嘛,说收集了好多证据啊,什么音频啥的哪来的,就跟看那个电影是一样的,谍战片一样的,他们在这个阿尔斯通公司里边安排了卧底,安排了卧底,夸不夸张?这还不算啥呢,这个卧底在这个公司干了多长时间呢?将近10年。唉,我一卧底就卧了将近10年,每次跟领导啊、同事啊、下属啊,开会啊、唠嗑,他就开个小录音笔进去录音去,录下了大量的对话。哎,同时呢,你想他内部人,他能看到内部邮件,对吧?那所以说内部邮件又全都给倒出来了,大量的证据里边展示啊,那谁道人家技术手段咋做了,对吧?所以说作者败诉是一定的。
那作为阿尔斯通全球锅炉部的负责人,作者必须要承担这个责任。那美国当时给出的条件一说,你也就知道了,就是如果你不认罪,那好了,我就给你判刑,而且我先告诉你,能判你多少呢?125年,就老死在那里边吧,对吧?那如果说你要是配合我调查呢,六个月,最多六个月你就可以出狱了。那当然,这个配合调查就是你要认罪,你承认你有罪,六个月以后你就可以出去了,假释、保释你就可以出去了。这明眼人一看,这就是逼供的手段,对吧?一个是重刑期,一个是认罪,你没得选。
于是呢,作者就成为了美国司法部和通用电气逼迫阿尔斯通的一个重要砝码。到现在为止啊,对阿尔斯通的收购也就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以上啊,是我们说的第二部分,作者被牵连入狱了。这里边呢,我们重点提到了这个反海外腐败法,尤其是他的修订案,在做海外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掉这个坑里去。还有一个呢,大家得意识得到,就是我们总说商场如战场,真有几个人上过战场吗?啊,看了几部战争片,你就觉得自己是兵法大家了,不是吧。所以说通过这个例子,你看看,无所不用其极啊,卧底都能派出去将近10年,你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三部分,收购达成。这阿尔斯通啊,咱刚才说了,他虽然是一家法国企业,但是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对吧?你通用也是,咱俩差不多,那凭啥你说收我就能收啊,对吧?而且咱刚才也提了,说很多外资企业在那个反海外腐败法里边败诉了,被罚了很多钱,对吧?西门子罚了8亿嘛,对吧?那为啥到了阿尔斯通这就不能罚点钱呢?这要钱给钱呗,对吧?咱商量钱的事儿得了呗,你干嘛非要把我整没了呢?
这里呀,咱就得谈谈收购阿尔斯通背后的故事。你还记得刚才吗?咱说这个印尼那个项目里边,和阿尔斯通合作的是日本的丸红株式会社,唉,他俩呢,阿尔斯通50%,日本的丸红株式会社50%,他俩整这个公司联营企业。那么阿尔斯通让人整了,这日本的丸红呢,也同样让人起诉了。但是日本公司啊,马上达成了认罪协议,就我怂了,我认了,这你说啥都对啊,我就是态度可好了,你看咋整,人态度这么好,罚点钱吗?罚多少呢?8800万美元还没过亿,反正就是说你态度好,那就少罚点,对吧?而且没有雇员被逮捕,你像阿尔斯通不把作者逮起来吗?他没有。
而到了阿尔斯通这边呢,他开始是拒绝了和美国司法部的合作请求,就是你别说想要钱不给,那好了,你你不你我想跟你谈,你你不干,讹你钱,你不认,那我就把你作者给逮起来。那在这个作者认罪以后呢,美国的司法部就宣布了重启对阿尔斯通调查,并且起诉了阿尔斯通公司的最高管理层成员霍斯金斯。这啊,仅仅是美国司法部的第一步啊,你看看他的一系列步骤啊,他的目的就是在企业内部给你造成一种恐慌的气氛,让你内部先瓦解啊,懂点心理学。那他们目的是啥呢?咱说了就是他的CEO柏科龙,这是他的最终目标。
那在这个情况下呢,美国司法部不是光挥大棒,唉,他也有小胡萝卜啊,他把这胡萝卜扔给柏科龙了,私底下联系就告诉他说,那个如果说你配合我让通用收购你,对吧?因为你得跟欧盟啊,跟法国得游说啊,对吧?你光说我收不行,对吧?你得游说他们,让他们也同意。如果你这么做了,第一个你将获得我们美国司法部的豁免,唉,你想想啊,这国家法律跟闹着玩儿似的,说你有就有,说给你免就免了。同时我给你个人400万欧元,给你作为奖励,这事你不白干,听明白,哎,不光是没有罪了,你还有一大笔钱,对你个人来讲有啥关系啊?那企业这能咋的,那是你那能咋地对吧?你能挣这些钱吗?400万欧元呢,对吧?
那这种威逼和利诱之下,柏科龙就决定答应了,说:行,那我也没别的招,我就爱收购,收购去。但是呢,也提了个条件,说收购行,但这个情况你不能公之于众,因为你要说出去,很可能会节外生枝,引起外界的议论和反弹,那到时候就麻烦了。
那在这个作者在这个监禁期间,各方面的事呢,一点没耽误,全在干。有时候我就觉得这作者挺冤的,你替他扛啥,对不对?
那后来呢,就有消息出来了,说阿尔斯通董事长柏科龙将集团所有能源业务准备以1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竞争对手通用电气公司。事情发展到这呢,已经不是阿尔斯通说要把自己卖出去就卖出去这么简单了。因为这个阿尔斯通涉及到法国境内58座核反应堆的所有汽轮发电机的制造、维修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呢,也涉及到法国75%的电力生产设备。咱说了嘛,法国的国之重器,这是法国本土一个高度战略性的企业。所以在政府层面上,肯定不会轻易的让这次收购就达成了,让美国人收了,这不扯呢吗?
所以呢,时任法国的工业部长蒙特伯格就站出来了,他为了挽救阿尔斯通,他引进了同属欧洲的西门子,唉,也就是通用的死对头,俩人死磕多少年了,他希望通过西门子的注资与阿尔斯通合成一家电器公司,然后一起去抵抗这个通用。
那当时呢,西门子是很感兴趣的,因为这个阿尔斯通很牛啊,给的条件很丰厚,就是我呢,呃,收购资金给你200亿,通用才130亿嘛,我比他多70亿啊,都都给你了200亿,而且呢,我也不像通用那么不要脸啊,我不需要你把股份全卖给我,就咱俩就双方交换股权就行,你说这划不划算,挺够意思了吧,对吧?真帮忙来了。
这眼瞅着美国和通用的计划要泡汤了,唉,司法部又站出来了,他们又把那个反海外腐败法拿出来了,然后直接对这个阿尔斯通进行罚款,说你这个交钱啊,7.72亿美金,同时还在美国境内又逮捕了一位阿尔斯通的高管,又逮下一个。这一系列的动作,直接就把这个西门子给吓走了。为啥呢?因为这一幕太熟悉了,几年之前,西门子就交了8亿美金才摆脱了官司,对吧?他被人罚过害怕了,你知道吧?而且这个司法部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吓唬你,小心点,现在我整他,一会儿我倒出空来,我下一个就再整你,再罚你一回。那吓坏了,就赶紧不掺和了。这一下子就没谁能阻挡通用收购的脚步了。
那在收购案的收尾阶段,阿尔斯通被收买的柏科龙发挥了重要作用啊,那个他就不停的去游说欧盟委员会,游说法国政府,对吧?你说他为啥这么做,条件在那呢嘛,对吧?你想无罪,你还想得400万欧元,这活你必须干,对吧?你不干,唉,这边罪你是有的,钱你还得不到啊,你自己想。所以他为了彻底的避祸呢,就只能出卖自己的企业了。
那为了应对法国内部的舆论,通用电气提出说,如果我要收购成功了,那么我们就答应解决1000个高薪就业岗位,而且呢,他把自己原来那个130亿美元的收购价提高了,变成170亿美金了。那在当时啊,法国内部的失业率正在逐步的增加,能解决就业的公司来投资,还加了钱,这也符合政府的心意。所以通用就以这个170亿美金的价格买走了阿尔斯通70%的核心业务。到此为止,收购案尘埃落定了。
尘埃落定,你说作者能放出来不,放不出来都完事了,他还在监狱里待了5年半时间,直到2018年9月才把他放出来,这玩意儿损不损?
那你看从这场收购案里,我们看到了啥啊?美国对于外国企业发动的非经济手段打击,在本质上这是一种法律上的。那老赵说了嘛,先整个法出来嘛,对吧?一方面,美国依靠自己的情报系统获得外国公司签订的大额合同的信息,一方面呢,用他们所谓的法律做武器,逼着对方屈服。其实你光用法律,他也不能屈服,他用了很多别的手段,对吧?在这样的国家武器面前,企业往往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你说我能干过他吗?那一国家机器,对吧?
咱们中国有老话说得好,叫身正不怕影子斜。那首先一点,有没有可能跟他进行这种抗衡啊?你企业有必要建立完整的商业道德与合规的体系,然后要指导和监督自己的企业员工,要有这种合规行为,要符合自己的这种规定。阿尔斯通他之所以能被别人抓到把柄,因为他有了这种行为嘛,对吧?
其次,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的竞争力越强,你对中间环节的依赖度也就越低,但是中间环节的依赖度越低,你的自主权就越大,被别人抓住小辫子整你的那种可能就越小。
那读完这本书啊,老郑也比较好信哈,我就是查了一下,说这个阿尔斯通现在的经济情况咋样。花了那老些钱折腾一溜13招,就把人企业收走了,通用不得乐坏了是不是?看看呗,看看这些年干啥。因为没好像没听说什么哈尔斯通,通用倒还在。这一查就给我乐够呛啊,该嘿,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反而背上了阿尔斯通转嫁而来的大包袱。
通用电气时任CEO伊梅尔特原本是希望通过高利润的通用电气拉动阿尔斯通这个低盈利水平的发电设备,但是不好意思,他接手它完成的时候,全球能源已经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了,你收购来的这些什么火力发电设备啊、服务业务啊,迅速就出现了萎缩。那到了2017年,伊梅尔特卸任的时候,电力部门的毛利率已经减少了一半。由于收益严重没达到预期,那通用电气在2018年底也没能实现答应当初美国政府说,我给你增加1000名高薪雇员的这个承诺。那这下可像是法国逮着机会了啊,说好的你做不到是不罚你,好,了解个恨,法国政府又罚了一下通用啊,违约吧,罚你。
以上啊,是我们说的第三部分,收购达成。美国司法部利用作者的认罪,然后向西欧威逼利诱,对吧?然后由他内部去解决这些事,他往幕后一待,最后完成通用和阿尔斯通的这种收购。所以你看这个发心不正啊,最后的结果肯定不咋地。那你看这个结果啊,收了一大堆累赘过来,哎,这是报应。
所以我们看那所谓的美国陷阱,咱一言以蔽之啊,就是美国政府利用法律的武器打击美国公司的竞争对手,轻点儿的我就给你一个天价的处罚,重一点的我就给你干分裂了,给你干瓦解了,对吧?那可能阿尔斯通的做法还有一些不能够被世人知道的秘密,那肯定嘛,这也不能多说。但是啊,阿尔斯通他自己业务经营不善,内部管理混乱,乃至行贿犯罪,这都是真的,那这毫无争议,你确实干了这事。
而皮耶鲁奇呈现的是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一些公开信息而来的真相。在全球化经济的大博弈当中,这样的故事说实话足够精彩,因为事儿肯定不少,但是能出来的让我们知道的确实太少。所以啊,老郑也觉得这个皮耶鲁奇版本的真相,至少能给我们的思考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哎,那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感谢大家伙的收听。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