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IBM帝国缔造者》从车库创业到全球科技霸主:托马斯·沃森父子如何用价值观与远见重塑商业文明
铛铛铃2025-09-07【管理】455人已围观
简介
咱们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啊,叫《IBM的帝国缔造者》。
在1915年的11月11日啊,就是双11,IBM首次在纽约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到2019年呐,IBM官方认定的成立时间呢,已经有108年了。那我们实际上追溯一下,这家企业的实际年龄是多少呢?是133年。
那作为一家超越百年的企业啊,其实也不少,咱们读书会也讲过不少。但是你要说一家超过百年的科技企业,那这可能是独一份儿了。所以我们说呀,IBM的发展史,就是咱们人类计算机时代的发展历史。你像IBM曾经做过那个黑色的商务笔记本,那当时呢,就是很多商务人士的标配呀,和现在这个苹果笔记本差不多。
那在2013年的3月13日啊,IBM的股价呢,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212.36美元,市值呢,也高达了2363亿美元。那因为这件事啊,IBM当时最大的股东巴菲特啊,呃,继续因为他这个超人的眼光,获得了世人的交口称赞。但实际上呢,巴菲特他只是财富的分享者,而真正缔造财富与传奇的人呢,就是沃森。
这个沃森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在他接受IBM的时候呢,呃,人家已经是个非常知名的企业了。那我们现在看到的科技企业IBM,正是在小沃森的手中完成了最重要的转型,那也正是这一次重要的转型,推动了人类计算机时代的前进。
这本书的作者啊,那不是别人,就是小沃森本人。他呢,是IBM的开拓者,这个创始人老沃森的儿子。他在1946年呢,作为推销员啊,从基层开始干起,进入到公司6年以后呢,1952年担任总裁,4年以后呢,担任了董事长。那1971年呢,因为生病啊,就辞去了董事长的职务,后来呢,他成为了美国驻前苏联的大使。那直到1980年,小沃森呢,领导IBM又进入到了计算机时代,并且呢,进一步把它发展成为,呃,这个商界的巨头。
在小沃森任职的期间呢,IBM为股东创造的财富,超过了商业史上任何一家公司。所以呢,这个《财富》杂志啊,就是在1987年宣布,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家。
这本书啊,一共分成了34个章节,咱们今天呢,从两个部分分享这本书的精彩内容。第一个,老沃森时代;第二个,父子俩的管理方式。
那好,接下来咱们就开始今天的分享。我们先看第一部分,老沃森时代。
老沃森从40岁开始啊,开启自己的这个商业人生。从现在看,他应该算大器晚成呗,对吧?他花了大半生的时间,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历史边缘走向舞台中央。他从一个销售员起步,一步一步走向了美国商界的顶峰。
在1897年的时候啊,23岁的这个老沃森,刚刚加入美国的国家收音机公司,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推销员。由于他自己出色的表现呢和能力,就受到了公司的创始人,美国商业销售之父叫约翰·帕特森的赏识。那老板在考察他几年以后呢,有一天就把他叫到办公室了啊,给了他一项这个秘密任务啊,并且给他准备了100万美元啊。老板跟他说:“你呀,你现在就从公司办这个离职手续啊,马上走到哪去呢?你到纽约,你自己去开一家公司。钱啥的我都给你准备好了啊,现在走就行。但是,哎,你整明白我让你去的目的啊,你不是真去创业了,而是要帮我干一件事,就是阻止我的这个竞争对手,卖这个一样的收音机啊,尤其是那些二手机器市场的商家,你必须把他们给我挺住了,要不然他们对我影响太大了。”
那老沃森领了这个命令呢,就去纽约。经过了几年的历练,就成功地完成了老板交给自己的任务,他挤垮了许多二手收音机的这个销售商。那任务完成以后呢,兴高采烈的回公司了,而且呢,他成为了帕特森指定的公司的继承人。如果这件事还是这样继续的发展下去,那可能IBM就没有了,不出现了。
那在1913年呢,像这个老沃森呐、帕特森呐还有另外28名NCR的董事,被告上法庭了,而且他们败了,被判什么呢?叫阴谋罪啊,因为他们违反了反信托法。所以呢,每人被罚了5000美元。你说这都一起犯过事儿了,这交情应该挺硬,对不对?但实际上这件事没给这个老沃森呐,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全是坏处。为啥呢?因为他被老板怀疑了。咋这么机密的事儿,这怎么别人能知道呢?那估计那就是你干了,因为知道的人没几个嘛,最有可能就是你嘛。啊,他被怀疑了。所以没过多久呢,他就被解雇了。完了,因为他怀疑他心里就怨恨他,所以呢,呃,分手也没啥好分手,就给了他5万美元的分手费,还有一辆这个皮尔斯雅路的汽车就完事了。
那正是因为这次被解雇的经历啊,就使得老沃森就发誓,他说:“我一定要建一个比你这个NCR还大的公司,然后我证明给老板看。”
那老沃森离开了以后呢,他就加入了CCTR公司。这个时候的CTR呢,实际上已经就是江河日下了,就是强弩之末。但是老沃森他就认为说,这家公司的生产的办公设备,实际上是还有潜力可挖了。唉,那他作为这个接受公司的条件呢,他获得了2万5000美金的工资,并且拥有了公司5%的利润和这个1200多股的股票,价值大约相当于3万6000美元吧,就这些。那之后呢,老沃森呢,用自己所有的余钱,也购买了更多的公司的股份,这就是孤注一掷了嘛,对吧?因为他没有退路。也正是因为这种做法,把老沃森的所有潜力都给他发挥出来了。
老沃森在CTR公司的初期啊,一方面培养公司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呢,通过软硬兼施的管理,统一了原来这个内部啊,这个三个分裂多疑的这个派别啊。同时呢,他还在自己的管理里边,发展出了自己的管理哲学啊。第一个也就是必须要尊重个人,第二个必须要尽可能地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第三个必须要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所以直到今天呐,IBM的任何一个行动和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
那毫不夸张的说嘛,老沃森的哲学对公司的成功的贡献啊,要远比那些什么啊,技术革新呐、市场的销售技巧啊,或者庞大的财力啊,唉,比这些都要大。
那在1929年10月份呢,华尔街的股市呢,崩盘了,美国就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持续的时间挺长啊,到1933年的时候啊,这个美国的经济呢,就彻底跌落到低谷了。有将近1/4的人呐,失业了,有1万1000多家银行破产合并,整个国家的银行数目直接减少了40%。那除了银行业呢,大部分的公司啊,都选择了关店就不开了,或者说裁员啊,就想等待这个金融危机呀过去。而这个时候老沃森呢,又来劲了,你不都关店吗?他不是,他大量的投资,哎,大力的扩张,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和研究。除了这些呢,他还大量的去招人,唉,不间断的生产和囤积产品。你说那咋的,你是你干的买卖是印钱的是咋的?人家都不好干,你这玩意儿就使劲的买,使劲的招人,使劲的花钱,你怎么就能呢?实际上他那种花,也一度让这个公司啊,陷入到困境当中啊,他也闹心,他每天就瞅你这怎么整。但是他有一点看的很准,他坚信这个大萧条啊,这经济危机肯定会过去,而且呢,很快。那经济危机一旦过去了,那经济繁荣就马上到来。那繁荣时候到来呢,市场的需求又出现了,而且因为前面的冷藏期,对吧?这一阶段就井喷式的。这个时候谁有大量的货在手里握着,谁就能赚到足够的钱。所以呢,他就确定了这个方向,最好的过冬方法是啥?扩大生产干嘛呢?迎接繁荣时的巨大需求。
其实你现在想,老沃森这做法就是一场豪赌嘛。那赌赢了就赢了,输了他就啥也没有。但也正是这种反传统的这种智慧啊,就使得IBM在挺过经济危机以后,马上获得了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规模的订货。那IBM也因为这样的订单呢,迅速的扩大了两倍有余。
所以啊,小沃森在这本书里啊,对老沃森就他爹的这段经历呢,评价了他说:“一个商人啊,你不应该失去对商业乃至社会的判断力,这是经商者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经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那以上啊,就是咱们要分享的第一部分,老沃森的这个时代。我们了解一下当年这老沃森是怎么干的。那对比一下小沃森的做法呢,我们对这个IBM的这种经营啊,管理的策略呢,就更清晰了。那这里边重点强调的就是老沃森,人家投入全部身家以后,破釜沉舟啊,背水一战的精英胆略,以及呢,他在这个管理的过程当中,发展出了自己的哲学。比如说,第一个必须要尊重个人,第二个必须要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第三个必须要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那接下来啊,咱看看这个第二部分,这父子俩不一样的管理方式。
这老沃森呐,他在IBM的早期呢,他只能算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对吧?但公司所有的运转,他肯定都要经过他的准许吧,像个严格的大家长似的,带领这个IBM啊,一步一步的前进。那当美国的大部分家庭啊,都开始拥有电话和收音机啊,预示着美国社会正式进入到电子时代的时候,老沃森呢,顺应时代,在这个时候把IBM变成了一家打卡机公司。唉,这是第一次大转型啊。他抓住了IBM百年历史中的第一次重要潮流和机遇。所以啊,在老沃森时代啊,打卡机呢,成为了IBM公司重要的标签。
可是这好景不长,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磁带的出现,IBM呢,就迎来了第一次危机。那当时很多这个管理者啊,或者商界的人都坚信,说这个IBM,你就是一家这个基于打孔卡片的公司,所以你的基础呢,永远就这玩意儿,你想转型挺难。但我觉得你应该转哈。所以当时这老沃森呢,就面对这个要不要转,就有点心动,可是心动吧,又不坚决啊,就在那摇摆,就是犹豫不决。实际上,事后来看,当你不能维持自己这个持续的创新革新的这种能力的时候,你的时代呀,就已经宣告结束了。
那这个时候的小沃森,他干啥呢?他还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富二代,哈。大学毕业以后啊,他就被父亲安排去IBM工作了,也是从这个销售员最底层开始做起。可是他干着干着,他就发现这个以前跟父亲有矛盾,但很正常,但这回矛盾可大了。为什么呢?他非常厌恶他父亲在公司里搞什么个人崇拜,哎,特别烦那些拍父亲马屁的阿谀奉承啊,完了还没啥责任担当的员工。尤其讨厌什么呢?这公司上下对他这种额外的照顾啊,这公子哥儿啊,你这对吧?那脏活累活你不能让他干呐,唉,天天就围着他这个哄她,唉,这这不开玩笑的嘛。那个小沃森就觉得我其实挺有能力的,用不着你们这样我正经干,我还都比你们这大部分人干的好呢。结果来了以后呀,这不让碰,那不让整的,所以就为了这些破事啊,他经常和他爹呢,就是爆发冲突。
那正好赶上这时候啊,这个珍珠港事件爆发,小沃森因为这个家里这情况嘛,啊,他就急切的想当空军。甚至说他在有眼疾的情况下,有点像近视眼的似的,看不清,对吧?正常来讲,空军不可能要你。他怎么办?他把这个体检的答案呢,给背下来,哼,然后呢,蒙混过关,用这个。那也正是因为他在美国空军服役的这段期间,这个战争呢,就使他成熟了,也锻炼了他的这个意志和能力。他在给空军将军做副官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处理事务的头脑呢,非常清晰,而且呢,它拥有一种善于抓住重点的思维方式。而在这个执行去苏联设立航线的任务的时候,他呢,又开始尝试这种培养管理下级的能力,唉,管理能力他也锻炼了。
那战争结束以后呢,小沃森就被批准允许他退伍,他回去以后啊,就接手了IBM。咱们之前说了,说这老沃森对于IBM来说呢,那就是帝王般的这个存在。由于他自己是从这个销售员做起的嘛,所以在这IBM内部,对于营销的重视力度远超其他竞争对手。那外界都认为说这个IBM崛起,其实就是靠着这个技术创新,对吧?但实际上包括老沃森、小沃森自己在内,所有人人家自己都承认,他说你不管是最初那个打孔那个机器啊,还是说后来的计算机,IBM的技术啊,一直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有一个顶尖的销售团队,唉,所以他们的做法是什么呢?先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再去推动技术创新,最后才形成了技术垄断。嗨,三部一个都不少。
那实际上,当初为了打造这么一支顶尖的销售队伍啊,老沃森其实想了不少招呢。啊,比如说,首先这个穿着打扮上,他要求所有人啊,一律穿这个白衬衫、黑西服,并且要求工作期间不能喝酒,公司聚会都不行啊,公司聚会酒都不能出现。其次呢,他还成立了一个培训学校,所有进入IBM的销售啊,都得在学校里边学一年,你才可以出来接手工作。想想吧。啊,甚至说他为了鼓舞这个销售团队的士气,老沃森呢,还推出了IBM的专用口号、仪式、内刊、歌曲啊等等一大堆东西。所有学员上课的第一件事儿啊,全体起立,齐唱IBM之歌。在那个时代啊,这些方法的确让销售新人呢,快速接受了公司的理念,进而呢,激发了工作热情。那你现在看,实际上就是洗脑嘛,只不过人家洗的非常的漂亮,对吧?有板有眼的。
那咱们再说回小沃森呐,他在1945年呢,被任命成为公司的副总裁,他借着他爹的关系,还认识了各界的商业精英的名流,完了开始广泛的和那些商业巨头呢,交朋友,向他们学习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了解每家企业的企业文化,慢慢的就开始编织起自己的交际网络。
那等到小沃森正式的接管IBM以后呢,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管理体系,用现代公司的管理制度替代之前的家长式管理。之前的IBM嘛,老沃森严堂嘛,对吧?因为他老沃森本来就很强,而且那时候这个IBM也没有特别大嘛,所以说老沃森辛苦一点,基本这点事呢,他都能摆平。而小沃森的这次改革呀,他不仅仅是为了说,觉得大家伙觉得说,你看你背后还不还是你爹吗?毛还没长齐呢,谁听你的啊,对吧?他不光是为了让这些人服他啊,实际上呢,他也是顺应了当时的环境需求。因为当时在IBM啊,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它的销售额呢,以每年20%的速度进行增长,这很夸张了的。那原来那种说领导人一个人说了算的模式,一言堂嘛,你根本没有办法就是应对这么急速膨胀的公司业务规模,一下扩大了,你还拿着以前管这个仨俩人的这个经验,过来管这个三两百人,那么开玩笑一样。
所以呢,小沃森就采取了如下的措施。首先,它进行的是大规模的权力下放,唉,给基层的管理人员呢,更多的自主决策权。然后呢,他提拔了一批精明能干的年轻管理人员,干嘛呢?进入到公司高层,替代以前老沃森时代的那些高管。接下来呢,他又建立了一个由六个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代替总裁进行这种日常事务的决断。那后来这支队伍逐渐扩大到20个人了,原因很简单,就是IBM又变大了。
那当然,你想这样的变动啊,肯定触动了一些老沃森时代那些功臣们的这个利益啊,所以呢,在小沃森和他爹之间产生了多次这种因为这事儿的争吵,但不管怎么吵,丝毫没有动摇小沃森要进行改革的决心。
那你说到这儿,你觉得这改革变化好像也没啥呀,是吧?也没什么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对吧?实际上啊,小沃森对IBM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他认清了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就是他眼光很准。首先,改革是为啥?改是因为时代需要到这步了,必须要改,所以谁劝谁拉我都拉不住。而更重要的呢,他不光认清了当下,他还认清了未来,唉,就是计算机的发展前景。
在老沃森的时代,咱刚才讲了这IBM的这个王牌产品,就那个打孔的机器嘛,对吧?现在这机器就是放博物馆里就是个古董了,是吧?那当时呢,这是一个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的神器。这种机器啊,就是把这个数据以打孔的方式记录在这个一张一张的卡片上,并且呢,能对这些数据啊,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加工,这就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那不仅是企业需要,对吧?政府机关也是这个机器的主要客户。那开篇咱提了嘛,那当时啊,IBM占领了90%的这个打孔机的这个市场,长期享受着高额垄断的这种利润,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一点挑战都没有。
所以当第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时候,这个老沃森呐,小沃森呐,就没把它当回事儿。什么玩意哈,尽管那个计算机它处理数据的速度啊,这是根本就是完爆你这个打孔这个机器,你比不了。但是你想想,当时的那台计算机啊,体型太笨重了,得需要一间屋子才能把那玩意装下,谁买那玩意?所以说呢,这爷俩才不把他当回事儿。
但虽然是不当回事,但和这个老沃森那个不屑一顾不一样,老沃森干脆就是,你别给我提,都不要提什么破玩意。但是小沃森不是,他干嘛呢?要不说他看问题准吗?他能找到本质。他觉得呢,IBM已经出现了危机。什么危机呢?这里有个根本问题,就是他觉得IBM的主营业务根本就不是打孔机,本身是什么?是数据处理能力。你看他一眼,他就叨叨了本质了,对吧?一张卡片的存储能力和使用寿命那都是有限的,那能有多用几次没了对吧?那你说那计算机也有啊,那玩意儿也有这个寿命,也有这个缺陷呢。尤其像你说的,得一个屋子才能把它装下,对吧?但是啊,但是如果我们用小沃森的眼光看一下,说IBM主营业务是啥,数据处理能力。那好了,一个是计算机啊,一个是打孔机,你算他俩谁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强啊?肯定是计算机呀。那我卖的是啥?我卖的就是数据处理能力啊。那你说我应该倾向于哪里呢,对吧?所以说IBM如果不转型,将来有一天我肯定会被淘汰,这就是小沃森的眼光。
那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啊,小沃森马上就邀请了这个计算机的奠基冯·诺依曼博士,把他请来担任自己公司的科学顾问,并且还研制出了IBM的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
那直到1956年,随着这个老沃森的去世,小沃森呢,正式出任了IBM的董事长,全面开始掌控IBM。在小沃森的领导下呢,IBM以大型的计算机作为目标,走上了向电子时代转型的道路。
那IBM当时啊,他研制出的这个闻名世界的第一代大型机呀,叫IBM 360系统。他这个开发耗资呢,50亿美元的资金。这什么概念啊?这个当时呢,美国政府啊,这个研发原子弹这个叫曼哈顿计划嘛,对吧?他这50亿美金,是这个曼哈顿计划的25倍,你说夸不夸张?
这个IBM的360系统啊,实际上是非常有里程碑意义的,它的核心技术啊,奠定了我们当今的数据库、个人计算机、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基础,你说他牛不牛?那你说IBM 360技术,呃,当时啊,他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呃,就连这个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啊,就是在五部IBM 360系统上执行出来的。
同时呢,还有一点很牛的啊,这IBM不仅是研发这么优秀的产品,同时呢,它还储备了大量的人才,真的是人才啊。你看啊,IBM涌现出了六个诺贝尔奖的得主,六个图灵奖的得主,19位美国科学院院士,69位美国工程院院士,拿到了十个美国国家技术奖和五个美国国家科学奖。你算什么?这是一家公司啊。啊,你再听听身边有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做出他这样的成就啊。你再回想一下老沃森说的那个第一条管理哲学,第一条必须尊重个人,你看,履行了他的承诺。
所以呢,这一次大步的向这个计算机前进啊,这次转型,不仅为IBM这种发展带来了质和量的突破,并且开创了计算机科学这门代表人类发展最新阶段的学科。这也是在小沃森的时代,哈,IBM在全球建立起蓝色巨人形象的开始。
小沃森在自己的任期内,把IBM变革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一个完全脱离了家族色彩或者说是摆脱了个人崇拜的企业,他成为了一个拥有现代管理体系和由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主导的企业。
那其实说到职业经理人啊,这个大部分人可能对他不太了解,然后呢,就是偏听偏信,觉得这伙人啊,这有奶便是娘嘛,啊,这哪钱多哪来嘛,对吧?所以他们对企业没什么忠诚度。可是你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看,如果你要能够长期的吸引和重视职业经理人,你就能为企业培养出既有才,唉,又有担当的人才。
那反观IBM的成长过程当中啊,整个IBM 9任的CEO里边全部都是职业经理人,除了老沃森和郭士纳以外,其他的全都是通过IBM内部的培养产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唉,从最基层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登上顶峰。
以上啊,是老郑给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内容啊,这父子俩的这个不一样的管理方式。老沃森呢,就一言堂啊,他实际上已经不适用,呃,发展阶段的这个IBM。那小沃森呢,诶,给IBM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大规模的权力下放给基层管理人员,更多的自主决策权要快。随后提拔一大批精明能干的年轻管理人员进入高层,替代以前老的高管来适应潮流。接着,他建立起一个由六个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代替总裁进行日常事务的决断,把自己的精力呢,放在最重要的事上。那最后呢,唉,他决定向计算机业务进行转型,靠着自己敏锐的这种眼光啊,一眼能刀到这个根的这种眼光啊,也正是因为这个目光和这个决定,一举奠定了IBM日后的霸主地位。
其实我们现在数一数啊,这个100多年的企业IBM,它可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成功的逃过历次经济危机,并且在历次的技术革命里边都能够成功转型的公司啊。它最关键的原因呢,还是IBM能够持之以恒的把握住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且在紧要的关头呢,舍得自断其臂。
那企业也是一个生命体嘛,它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这个IBM,它一次次的从危机到这个重返盛年期的这个历史和经历,他就告诉我们,呃,如果我们正在处在这个老化阶段啊,这个企业在老化阶段,那么转型变革既需要勇气,还需要什么?智慧和眼光。
那如果各位书友啊,还想了解更多IBM转型的故事,可以找我们读书会啊,之前讲过那《谁说大象不会跳舞》啊,找找那本书郭士纳的对吧,了解一下IBM第二次转型。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