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用户思维》从需求洞察到价值共生的商业进化论
铛铛铃2025-09-08【管理】918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呢,叫《用户思维+》。啊,这不是《用户思维》,比那升级了啊,多了个加号。这本书啊,是一本关于如何设计产品的书。但是呢,你说,嗯,设计产品的书有很多对吧?但这一本它确实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书啊。为啥这么说啊?你像我们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做这个产品的套路,其实都差不太多。比如说这个先做市场调查呀,啊,当然了,这里边也不排除这个老板拍脑袋决定的。然后呢,产品经理啊,或者说程序员啊,就开始加班加点的干活。那好几个月过去以后呢,产品就发布了。有的产品呢,成功了,大多数的产品啊,都死活都没有用户。那成功的那部分人啊,他未必知道自己为啥成功,失败的人呢,唉,也会发现说这个失败呢,往往有时候并非是成功之母。
咱刚才说了,说这本书他不走寻常路嘛,为啥呢?这本书的作者啊,他就告诉我们说,这个产品是否成功呢,它并不取决于你产品的本身它有多优秀,而是你是不是能让用户感觉到自己很优秀。这就和我们之前说那个品牌的感觉一样啊,你觉得你是啥牌子,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用户他觉得你是个啥样的牌子,这才是关键。这也就说明了说产品的好坏啊,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于用户,尤其是你能不能让用户觉得自己是不是变好了啊。你比如说用户本身长的这个,呃,相对普通一点儿,但是呢,你做了一款美容产品,这用户用了以后啊,一下子感觉我从路人甲变成国际巨星了啊,那你的产品呢,他就是成功的啊。这里边老郑强调一下,重要的是感觉啊,不是说这个,呃,用了你这个产品就真变成国际巨星了,那没那容易,国际巨星想成名,不光是长得好看这点事,对吧?所以我们这里说的重点是感觉,只要是他觉得自己成为巨星了,那就够了,哪怕只有那一刻,他觉得是,那你的产品也叫成功。
这本书的作者呢,是凯西·希腊,他是欧莱利出版社Head First系列图书的策划人之一,也是大型的Java开发者社区的创办人,还是多款教育类和娱乐类游戏的主要开发人员。他呢,对产品的交互之道和认知科学理论呢,特别的精通,也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创立了新媒体与交互设计课程啊。所以说这个凯西呢,咱可以叫他凯老师了啊,你上课嘛。那多年以来呢,他一直帮助大公司、创业公司、非营利组织和教育机构重新思考打造用户体验的方法,培养持续忠诚的用户。这本书呢,一共分成了13个章节,咱们今天呢,从三个方面聊一聊这本书的精彩内容。第一个方面,什么是用户思维;第二个方面,如何成就用户;第三个层面,如何帮助用户。
那好,接下来咱们就开始今天的分享啊。我们先看看第一部分,什么是用户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啊,大家基本上都有个认知,说这个创业者啊,当然是要从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做起的,因为你好的产品,它才能去改变世界嘛。所以呢,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什么叫做真正好的产品,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而在这个领域呢,有一句话非常的经典,就是场景是需求的灵魂,哎,就场景化嘛,对吧。这句话呀,通常就是各大产品经理挂在嘴边的一个准则。这是你挂在嘴边,是挂在嘴边了,你能把这个准则啊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的设计工作,这一点却非常的不容易。产品的设计者啊,天然的就站在这个服务的供给一方,所以呢,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个精力呢放在产品的特性和方案的实现上面,关注业务逻辑、交互流程、信息架构等等这些东西。所有的这一切啊,或许可以让你做出那么一个完整的产品,但是它是否能成功,却取决于啊,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能不能融入到用户的场景当中去,为他们带去真正的价值。
那说了这么多啊,咱们来看一下到底什么才叫做用户思维,对吧?概括点说,这个用户使用的时候,很多人呐,并不关心你的产品呢有多棒,你说那他关心啥呢?他是关心他们使用产品的时候啊自己有多棒啊。当我们能够真正的了解了这种思维,并且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产品设计或者其他的营销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站在客户这边。那作者在书里边儿引用了一项国外机构的调研数据,那购物的调查就显示,92%的人说,和其他的形式广告相比,他们更信任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推荐。那70%的人说呢,他们更相信呢,在线消费者的评论。所以说,结论是什么?口碑效应对于企业来讲呢,效果明显。那想要产品持续的热卖下去,你最终啊,还是要走上口碑效应这条道路。那口碑效应比较好理解了对吧,就是用户自发的替咱们宣传自己的这个产品或者服务。那你说用户为什么一定要推荐我们的产品呢?作者就解释说啊,这并不是因为你这个产品好啊,或者说品牌好啊、公司好啊,不是,而是用户的感觉是什么?哎哟,用你这东西,我感觉我棒极了,我老不一样了。所以说我们要明白啊,用户并不是因为喜欢产品才向朋友宣传的,而是因为啊,他们喜欢他们的朋友,同时呢,也想让自己的朋友啊变得跟自己一样好,就因为这个。
那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呢,我们要将目光由产品质量的提升转移到打造卓越的用户上。那我们怎么打造这个卓越用户呢?就是让我们的产品、服务、经验帮助用户去完成目标,取得卓越的成果。简而言之啊,就是用户思维就是不要打造更好的产品,而是要打造更好的用户,不为产品升级,要为用户升级。那到现在啊,作者说的用户思维呢,我们基本上了解了,但是我们要想真正的掌握用户思维,就要避免以下的三个思维误区。第一个,首先呢,就是用户使用的时候,作者呢,给出的结论是啥?无论你相信与否,很多人并不关心你的产品有多棒,更关心的是什么?是他们在使用产品时自己有多棒,这刚才咱说过了啊。所以呀,产品的设计呢,一定要注意了,就是我们做产品的目的啊,就是让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帮助,凭借自己提供的功能,让他们感受到产品的优势。那这里面的中心点呢,一定是用户喜欢、用户想要和用户能够获得什么帮助,这不仅仅是内容上的,更加是设计上。那如果说产品的设计者呢,只是在想说我自己要什么啊,要怎么样,或者说我这么做呢,我能节省成本,我能节省时间,那我估计啊,这个产品就不会有用户用了。
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啊,就是我们现在应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行为,就每天可能都看很多这个公众号的文章,但是你每一篇公众号的文章你都会转发吗?绝对不会,你偶尔会觉得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某一篇特别好,然后你把它转发,你说你为什么会转发这样的文章呢?那无非可能就是啊,想把这篇文章转给特定的人,让他们呢了解我们的心情,或者是呢,这篇文章啊,替我们发声,唉,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总之吧,读者喜欢看的文章是对读者有用的,那这一点呢,其实就是那种自嗨型的文章和爆文之间的这种区别啊,一种是自己看就爽,一种是用户看得挺爽,这就是区别。
那第二个容易让我们陷入误区的这个地方啊,就是用户的谈论和这个推荐的环节。就咱们还是继续上面的话题啊,就是用户使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他为啥一定要推荐我们的产品,而不是推荐那个竞争对手的产品呢?这主要还是在于用户的内心感觉,他呢,是不是觉得说用咱的东西啊,就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啊、精神状态啊,甚至什么感情啊、职场啊、财富啊,唉,都能上升那么几个等级,对吧?而如果你的产品还能够让他在推荐的时候啊,觉得自己在朋友和其他人面前有面子,唉,那毫无疑问你就会是他们推荐的首选。那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完了就陷入到误区里去了,就用户在谈论和推荐你的时候觉得无感,甚至说会觉得很low,那他基本就,你就废了,你产品再好,他也不会推荐你,自己用得了呗,干嘛要推荐你啊。
那第三个容易造成我们陷入误区的点是什么呢?就是用户在使用我们这个产品的时候,他顺不顺畅。因为我们刚才说了嘛,说这个产品的设计者啊,天然呢,他就站在服务的供给一方,他会不由自主的把精力放在产品的特性和方案的实现上啊,这一点也很正常,对吧?你这开发里面你花的钱呢,那团队都在这呢,那你天天,呃,朝夕相处的又不是用户,而是他们,你肯定带着这种样的思维嘛,也是因为这一点嘛,作者刚才才提到了,他说你这么做吧,没错啊,他能让你做出一个完整的产品,但是他畅不畅销啊,有没有人用这个,说实话你就决定不了了。所以作者就强调了说,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能不能被推荐、受欢迎,取决于你的产品能不能融入到用户的场景里去,为他们带去真实的价值。那这一点说的是什么呢?就是随着这个时代的变革到这了是吧?我们接下来面对的啊,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就以前的老的计划经济啊,产品那种生产的规模化,到现在你要越来越趋向于定制化了。那我都知道定制化,你定制的是啥呢?唉,作者给你明确的指示了,说我们到底要定制什么样的东西,是用户使用我们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棒极了,定制的是这种感觉。在这个前提下,你再去研发你的产品,它才是不跑偏的东西。
那以上呢,就是老郑给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什么是用户思维啊,指的呢,就是用户使用的时候啊,这个你的产品有多棒,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啊,用你这个产品的时候,客户觉得自己有多棒,这个才重要。
那聊完了第一部分呢,知道了什么叫用户思维,我们看看第二部分,如何去成就用户。那刚才我们说那个用户思维啊,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就是这个后用户体验,对吧?这个体验的出发点呢,不仅仅是帮助用户去使用产品,而是要给用户一个更大的、更有吸引力的场景,让用户呢,在这个场景里边能够成就卓越。所以现在就清楚了,用户要的就不是你的产品有多出色,而是说自己用了这产品以后,自己能显得多出色。你比如说啊,售卖这个户外装备的广告,对吧?画面往往是让人这个心向往之的户外景色,而不是一双双登山鞋往那一放,不是,他一定是告诉你,在那个场景当中你有多棒啊。在这个棒子里边呢,有我是靠这种联系来让用户呢,觉得说,嗯,这双鞋可能是我想要的。所以说啊,对于产品的设计者和企业来讲啊,你不要只是打造更好的产品,而是要打造更好的用户。比方说我们卖照相机对吧?用户希望的是你照相机这个参数有多高吗?那技术有多先进吗?不是啊,他们希望的是啊,借助你的产品,能让自己的摄影作品更加的出色。你的什么技术参数啊,啊,功能、操作呀、外观、手感啊等等这些东西,这是啥呀?这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的理由。你如果说把这个精力全放在理由上面,而不放在目标上面,那你的努力啊,就一定会出现偏差。
咱们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啊,你说柯达咱讲好多回了,到他倒闭那天,人家的胶卷依然是质量最好,但你有啥用啊?你的理由足够充分了,但对目标来说没有意义了。因为用户用什么?用数码了,不用胶卷了,用胶胶这也调不了,那调不了,然后还得冲洗,还费劲,我用数码我就各种软件,我一顿加美颜呢,是不是加滤镜呢,我一下拍出来我直接就大片,对吧?那你那胶卷质量再好对我有意义吗?没意义,我的目的并不是拍照,而是让我觉得我拍的照片好看,那你那个明显干不过数码,所以数码赢了。
那这也就是我们开篇说的那个,说好的产品设计关键不在于给用户充足的理由,关键在于什么?帮助用户成就卓越这一目标。那你说我们对于企业来讲啊,什么才算是成功的用户呢?这个成功的用户啊,其实就是忠诚用户啊,就是啊,表现卓越的用户。那成功用户啊,他往往会主动的帮我们的产品呢做宣传,会坚持使用,并且不断的呢升级产品,同时啊,你要注意了,他也会容忍一定问题的存在,哎,就他忍了。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他会和其他的用户啊密切的保持互动,甚至有的时候呢,还能够主动替你呀解决一些所谓的危机。那更夸张的呢,他还会积极的收集你产品的周边物品啊,这点大家应该很熟悉了,粉丝在干的事嘛。所以我们可以说啊,呃,可持续成功的产品它往往呢会帮助用户去收获那种卓越的成果。
那你说我们怎么才能让这些使用者成为自己产品的忠诚的粉丝呢?作者在这里边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叫做不为产品升级,要为用户升级。用户咋升级呀,对吧?我给他个软件2.0的,他自己就更新了,这不现实啊。要想知道怎么升级用户啊,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这个用户的成长曲线。这个用户的能力啊,他实际上是随着这个时间呢,逐渐的提高的啊,你时间越长,唉,能力越强。那作者呢,把用户的能力水平啊,基本上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呢,就是未知内容啊,就是不会做啊,那你这个阶段企业解决啥呢?解决的就是用户不会做的问题,如果你能做到,唉,你就算正式的把他们拉入门儿了。老郑给大家举个例子啊,你比如说这个啊,以前啊,以前的时候不是说大家想用这个电脑去更好的展示内容,但是呢,你不想用什么Word、Excel这些东西展示,这一点也这个不好看,这是太傻了对吧?那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研发了一个产品叫啥呢?叫PPT,对吧?那这个产品呢,就是解决了用户啊,他不会做更好的展示内容的问题,唉,你给解决了,你用这个能,唉,用这个就可以了,你以前不是不会吗,用这个你就会了。
第二个阶段呢,就是已知内容啊,能做,但是呢,费力啊,比较费劲。这个时候啊,如果你能够解决他们费力的这个问题啊,你就算是留住他们了,持续使用了啊,因为用起来方便嘛。咱还是举刚才那例子啊,就像刚才我光推出了个PPT,发现能解决这个初级问题,确实,呃,这东西做出来效果比那个Word、Excel强太多了,对吧?但是你用起来你想用的好,这个好像不太容易,对吧?有点儿费劲儿。那好了,这个时候你事实呢,推出了一种插件啊,就是基本上能用得到的什么这个啊,适合多种环境的操作,更简单的一些功能啊、模板呐,啊,你都给它加进去了,用户只要安装了你的插件,那他想要的各种效果一下在PPT里都出来了,根本就不用一点儿一点儿在那调整啊、设计啊,用不着,哎,你这个呢,就解决了用起来费劲的问题啊,他就又留在你这了,不走了。
那第三个阶段呢,叫做精通啊,这个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专家的范畴了啊,就像我们说这个看小说啊,练剑练到一定境界了,这不是说心中有剑没剑那种事了,而是天下万物,什么东西拿来都是剑,再配叶子也能当剑了。这个时候就不局限于那些模板了啊,人家模板12,你改内,不是是你根据你的内容想咋做就咋做,什么东西信手拈来。那达到这个阶段呢,你光自己在家闷得不行,对吧?你呢,可以搭建平台了,哎,那些用的好的高手对吧?PPT达人,你就把它整合进来,让他们讲课、授课、培训,对吧?然后你给那些想成为专家的人呢,给他提供出路,提供展示的平台,帮助他们成长。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两个关键门槛儿了,第一个门槛是什么?入门线,第二个门槛是什么?卓越线超过了作业线,那恭喜你,你就是专家了。
那一开始呢,用户使用产品,这都是进入小白阶段,这是我们说的这个第一阶段,对吧?那在这个阶段呢,会遇到很多他不懂的问题,这人就这样嘛,他一整不明白,他就容易焦虑,产生挫败感。所以呢,很多人还以为其他人都可以正确的完成,就自己是大傻子,唉,啥也整不明白,其实不是啊,要傻大家一块儿傻,哼,真正能明白的几个不多。所以就会有这么一部分人呐,没有自信心,这伙人,哎,就在这个阶段直接他就放弃了,其实他用不着的事嘛,但他自己就把自己说服了,说我,我真不适合干这个,我撤了,诶,说服了。那就算留下来这伙人呢,你说他们就应该相对忠诚了吗?也是未必的,用着用着时间长了,如果你没有更新的话,就我说的第二阶段的插件,他们会怎么样?觉得乏味,觉得无聊,就天天就这点玩意嘛,就看学就没意思了,关键是这个can和学呢,呃,没有那么快的产生结果,没有这种反馈,就全靠着这口气啊,这个意念在这支撑着,那就没意思了。那这个阶段如果说你把这个插件推出来了,哎,他渐渐就有成就感了,唉,做起来越来越快了,这就成就感。所以呢,他就能一步一步地继续的去使用它。那这种有成就感的事不断的累积以后啊,他在某些领域呢,可能就会有所成就。这个时候你再把第三阶段拿出来,这样的话,用户会变成什么?会变成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意见领袖,自己有小粉丝了,通过谁?通过你的产品不断的帮助他成就卓越,让用户呢,变得越来越卓越。如果你的产品它都是这样用户的话,网络了一大批这个,呃,高人达人的话,你想想,你这个产品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能有多强大。
那刚才咱说了嘛,说这个两条线啊,入门线和卓越线,超过卓越线就到达专家了对吧?那啥是专家呢?这所谓的专家,就是能够不停地增加新的技能,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况下构建技能,哎,并且呢,可以不停的改进升级现有技能。像老郑刚才说的嘛,摘片树叶,啪,这就是剑了是吧?我想着拿筷子,筷子是剑,我拿啥啥是剑,这个阶段展现的就不是所谓的什么熟能生巧啊、百步穿杨不是了啊,而是随心所欲,可以创造技能。
那作者说呢,成为专家呢,往往有两个路径,一个叫正确的练习,第二个叫感性的接触训练。咱们先说说第一种啊,正确的练习,这个可以叫做刻意练习啊。通常情况下,刻意练习呢,就是有意识从不能做到精通,唉,构建技能的最佳途径。那我们在构建技能的过程当中啊,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就是能做这个环节,对吧?在这个环节啊,我们积累了太多的东西,导致了什么消化不良,而且呢,注意力分散了。所以说作者就强调,他说你精通半个技能,完胜于有一堆半生不熟的技能,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悠。那对于这一点呢,作者也提出了自己实践过的小技巧,他说:首先把这个技能呢分成小的技能点,唉,这样就能加快精通一项技能的速度,然后要做到重复的练习和刻意的练习,这样才能实现1万小时成为一个行业专家的目的。
那对于企业来讲啊,我们怎么能够抓住用户的这个心理,然后帮助他们更快地成为专家呢?好的产品呢,需要一开始就告知用户说,在这个初级阶段啊,我们都会存在问题的,并且你要不断的提醒他们,是吧?我们知道啊,很多人都会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遇到这个不同的困难,这个你不用着急,这很正常啊,是个人都一样,但是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呢,这对于你来讲,这不正好是一个挑战嘛,对吧?我们呢,将会给你提供出成长的地图,帮助你一步一步地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啊,产品设计者呢,要在每个阶段给出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的线索,你比如说这个相关的help页面啊,或者说学习讨论的论坛,甚至说你是真正产品问题修改的日程表等等等等,这些都要给出来。
那老郑不知道大家玩没玩过网游啊,这个,这个,嗯,年少就青春的那个时代哈,老郑也玩过网游,咱可以举个这个例子哈。比如说这个啊,你玩个游戏啊,游戏的过程呢,不断告诉你说这个,我这游戏啊,最高级是100级,你要是能达到100级,那你就天下无敌,谁也整不过你。你说,哎,这挺好,目标有了,但你先一瞅,现在呢,你刚出生啊,刚进这个游戏,你呀,处于这个新手村,你要完成的任务是啥呢?是找到一个穿黑衣服的NPC,去完成他给你布置的这个新手任务。那你说你是怎么做的呢?按照这个游戏的架构来讲,唉,从这个第一个黑衣服的NPC开始,一步一步一步的往上走,走走走走,然后从说出了这个新手村到别的地方,再一步一步往上走,学习这个啊,新的技能啊,这个打造更好的这个装备,下更强大的副本,结交更多的朋友等等等等,一步一步走下去啊,慢慢的你就从这个低等级的菜鸟变成了高等级的大师,这很简单嘛,对吧?你刚玩第一天是吧,和你玩这个这个一年以后,你琢磨哪个时候的你这个更得心应手呢?那肯定是一年以后的你。
当然了,老郑说这个是啊,绝大多数普通玩家的这个进程啊,你有一些这个天赋异禀啊,是不是天生就有神通的这样的玩家,人家总能这个实现越级啊,你这边一级往上升呢,人家十级十级往上升,你说你受不了,受不了,但是这个东西啊,它不是每一个用户他都有天赋,对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啊,我们要刻意的这个输出一个概念,就是1万小时那个概念,就是要让用户啊,刻意努力,在于专注这件事上啊,你不要总想别的。当这件事情啊,不能让你反复练习,而成为专家这种状态的时候,你呢,可以考虑一下,把这个练习的项目呢,你再继续给他细分,就是你分的还不够细,你可以再细分,分到什么程度呢?就直到,哎,可以快速的通过刻意练习而达到你自己说的那个专家状态的时候啊,细分到那个情况下,那这个就是刻意练习的方法。
第二个呢,叫感性接触的训练。咱先可以先讲个小故事啊,这个啊,真事啊,真事,不知道书友里边有没有养过鸡的,这个小伙伴啊。作者就说了,这小鸡生出来的时候呢,什么都好啊,唯一不好的是什么呢?就是不太容易判断它的这个小鸡的性别。你说这个判断性别干什么玩意儿的,我跟你说啊,这对大的那些养鸡场来说,这个不能等到小鸡说它长成了啊,那那不赶趟,你需要早早的就把这个公鸡和这个母鸡,给它分开,干嘛呢?尽快的进入到鸡生蛋的生产环节,你这吓不吓人,你说说。那在上个世纪初呢,日本人呐,就开发了一种鉴别小鸡性别的方法啊,只不过这种方法呢,会的人不多,没几个人会说。那怎么整呢?这没几个人会,你全日本的老大,你就俩仨人,这这不顶用啊,我能不能把这方法普及出去呢?咱先试试吧,唉,然后当时啊,这个就在这个专家里选了这么几个人,说你呢,去给这些农民讲一讲啊,说这个怎么来辨别这小鸡。那这小鸡性别鉴定专家就说,他说,呃,我是能判断出来啊,但是你要让我说怎么知道的,我也不知道,嘿,说啥玩意没听明白,你不知道你是怎么能判断出来的呢?我就是知道哪只是公的,哪只是母的,但我就不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的呀。我不知道大家伙听明白这意思没啊,也就是说呀,呃,这种方法呀,更多的趋向于感性,那就是有一些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就是该懂就懂了啊,不懂怎么说你也不懂,就这感觉似的,很玄妙,对吧?你说那这不扯的吗,这这好好的一个,这科学是让你们上升到玄学阶段了,对不对?你这样的话,这个专家怎么才能够分享这种方法,怎么才能够培训新人呢?
我跟你说,在人类面前就没有啥解决不了的,你不是玄学嘛,是吧?好,没问题,咱就按照玄学来啊,他怎么做的呢?唉,咱可狠了,他直接把这些新手要培训的人都叫过来啊,前面摆一排这个鸡笼子,然后就让这个新手站在金龙前面,你们说哪公哪母的,他知道啥呀?那不就瞎说吗,这公的那母的,他一说完这个专家就告诉他这个不对啊,那个对了啊,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哎,等等等等,他就新手呢,就不断在这说公的母的,公的母的专家呢,就也不断的说,对不对,对不对,就不断说这个,很多遍以后,奇迹发生了,新手在小鸡性别鉴定的方面呢,越来越好,越来越准确,以前可能说二次,可能对这么一两次啊,现在十次里边就可能就对个七八次,然后就越来越好,你说神奇不?哎,其实啊,这就是一种试错的机制,就是我们的大脑呢,它能够掌握一些我们无法学习的东西,这不是我们拥有超能力啊,跟他没关系,是因为什么呢?这些知识啊,它是感性知识,哎,就我刚才说的玄学,对吧?那在接触足够多的反馈以后啊,训练这种感性知识怎么办啊?接触足够多的反馈以后,大脑呢,就开始发现问题里的套路了,干嘛找规律了,你伴随着更多的接触,大脑呢,就开始精心的调整他的感知能力,直到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你看,所以呢,所有领域的专家都是在用这个学习和利用无意识的感性知识,也就是说,当我有一天我们要进行感性接触训练的时候,有两点很重要,一,及时反馈,二、大量练习。
那以上啊,是老郑跟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如何去成就用户。首先呢,作者先给了个用户成长曲线啊,说这用户的能力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的提高的,唉,这是个动态的。同时呢,作者把用户的能力水平啊,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啊,未知的内容,这是不会做,企业呢,解决他不会做的问题;第二个呢,是已知内容能做但费力,那你解决了他费力的这个问题,唉,就算留住他们了;第三个阶段,精通,唉,能做不费力,这就是专家的范畴。那想成为专家,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一个是刻意练习,一个是感性的接触训练啊。因为我们不断的在强调嘛,说这个要帮助用户去成长,所以说看到这时你不要惊讶,你说这成不成专家跟我造产品有啥关系,我现在听明白了吧,他是有关系的啊,你能把你的用户培养到哪个级别,你的产品就能跟着他走到多远,所以你必须得了解用户是怎么走到那个最高的级别去的。
接下来我们聊了第三阶段是如何帮助用户。那在产品设计当中啊,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啊,也就是帮助用户成为更好的自己。那想要做到这一点呢,我们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个,我们在起步期就要帮助用户去排除障碍。用户在刚开始使用产品的时候呢,呃,如果说他的这个感觉不好,他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放弃的。那如何帮助他们不断的前进,关键的问题啊,不是什么吸引他们前进啊,你说这个梦想、爱情,这跟那都不不挨边儿啊,关键是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停下来了,这个更现实。那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动机的问题啊,那你帮助用户排除障碍,你要比引诱他们啊,给他们灌鸡汤比那个要更有效。
那如果我们很顺利的帮助用户在起步期就解决了这些障碍的话,那么第二个就需要注意了,就是我们要帮助用户啊,跨越动机与困难之间的鸿沟啊。而且你要记住了,这条鸿沟啊,是不可能填平的,我们要帮用户呢,承认一下,说这个困难一定是存在的,而且就这玩意儿它永远存在啊。你说这东西以后都一马平川了,一点困难没有了,你不要想的事不存在的啊,困难是一定存在的。所以说,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首先做的是啥?承认这些困难啊,你就不正视他,那你干脆就解决不了他,你这样有时候一味的告诉供用户说,这个我们这挺好啊,啥事没有啊,什什么问题都没有,那一旦当用户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前后的反差太大了,他就再也不想继续用了,你,你挽救都挽救不了了。所以呢,用户并不需要你完美,他需要你诚实啊,需要你把事实告诉他们。以前说这话可能还觉得用不着啊,这只是一种这个,呃,愿景,一种美好的想象,现在这个时代,你想做定制化,你不诚实,你不把事实告诉他,对不起,你越来越没有用户了。
所以呢,我们在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让鸿沟,让这些困难啊永远存在的同时,也要呢,推动用户呢,继续前进啊,就被卡在这不动了,对吧?所以你就告诉他了,人家并不是用了我们这款产品,你马上就变得很强大了,成为剑仙了啊,很完美了,不是,但是你要坚持的用下去,你就有机会,你就有可能,对吧?这里边呢,强调了卖家的真实性,因为你说的是呃,真理嘛,也相当于废话,大家都知道这样,但是就这个废话,就这个真理,是现在很多商人都所缺少的一环。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做点什么项目啥的,就是靠编啊,就是靠这个,这个啊,靠骗,这种情况下,比如说我要是对个缝儿啊,我就是过下手,我就很快的捞一笔,这没有问题啊,这个是皮包公司常干的事嘛,对吧?钱客,对吧?你们经常靠挣这个钱没毛病,但是你踏踏实实的,你想干个项目这么干,靠这种思维干必死无疑啊,一点机会都没有啊。
那第三个呢,就是要帮助用户去解决困难啊。就当你不知道用户有哪些困难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在线的论坛呐,啊,或者说这种访谈啊等等啊,就找用户啊,看看他们提出来的问题都是啥。然后呢,通过什么用户手册啊、营销宣传呀啊,服务与支持的网站啊、社区啊、小组啊,视频教程、店内海报等等吧,各种各样的渠道告诉用户,唉,怎么去解决唉这个问题。那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呢,要对用户的进步进行什么记录,并且要及时的反馈,特别是在这个用户进步的时候,一定要设计一种反馈机制,让他们能够用这种反馈机制干嘛?获得报酬。那个报酬啊,这个是一个词哈,它可不是特指的就是钱,对吧?作者告诉我们,最好的反馈机制呢,是内在的激励体验啊,就是说自己内心喜欢的事儿,这种情况下比什么外部激励呀,物质奖励呀,啊,这这都比不上啊,比都比那强多了,因为他在干自己喜欢的事儿,就是自我的感觉呢,非常良好。那你说外部的激励体验就没用吗?非得靠内在的吗?那玩意也挺难的,这俩都挺重要,重要是你要知道它区别,这个外在的这些激励和体验呢,唉,它的它造成的结果就是短期的动机,它是有效的,而你内在的激励呢,它是个长期,哎,这个动机是长期的,你知道这个区别就行。
另外呢,作者也强调了,说构建用户习惯呢,你就要帮助用户去减少有限的意志力的消耗啊。这点这好多书里都强调了,说人的精力,比如说一点起来是十啊,这件事慢浪费0.5那件事0.3这件事光拿走了五,到这一天下来以后,他那精力已经没有了,甚至有时候出负数了,所以这人的状态就不好。那你呢,这个,呃,产品呢,啊,就是在构建它习惯的时候,你要帮助他,减少他这个脑力和意志力的消耗,对吧?这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说习惯,因为习惯的力量在于什么?他不用消耗自己太多的意志力,他就可以完成目标活动了,对吧?你比如说好多app上面啊,签到送积分,或者说送这个金币,对这个有强迫症的同学,或者说想着急换东西的这个同学,重度使用用户来讲,这件事他必须得用啊,他每天都登录一回嘛,对吧?再有的像啊,每天早上去这个蚂蚁森林这个收集能量,对吧?有环保意识的这些同学,他们也愿意参与啊。所以说呢,当你这个产品的应用场景啊,和那个用户,唉,他自己的这个生活场景紧密相关的时候,那么花费很少的意志力啊,就变得不那么困难了,那很容易实现了。
以上啊,是咱们要聊的第三部分,就如何帮助用户。作者给了三招,第一个,起步阶段就要帮助他排除障碍;第二个,要帮助他们跨越动机与困难之间的鸿沟;第三个要帮助用户解决困难。那关于这个用户思维啊,这个因为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了,我们聊过很多啊,大家应该看过很多,最早先那个读过酒宴也经常能用,那是不是所谓的用户思,就就是以站在这个他的视角上,将心比心呐,什么设身处地呀,是不是就这就够了,明显也不是嘛。一个理论提出来了,我们一定是让它越来越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好多人就开始研究这事儿,对吧?后来又推出了这个场景画啊,就说你的产品啊,一定是要这个要有这个应用场景的啊,要不然就没有价值。而今天这本书啊,他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说,让你的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以后,能够变得更卓越、更棒,唉,那么你的什么后续传播呀,啊,推荐推广啊等等吧,或者你影响力吧,都能源源不断的提升,对吧?所以我们说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品牌营销思路,就是通过扶持用户成就卓越,这将越来越成为营销的关键所在了。就是你能不能带着你的用户一起成长,帮助他走得更好。所以啊,好的产品它不仅仅是帮助用户成就卓越,而更要将关注点呢,放在用户收获了什么的成果上,对吧?简而言之就是好的产品,等于让你的用户拥有了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