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心理心理
《社会心理学》于社会万象的纷繁交织中,解码群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互动密码》
铛铛铃2025-09-13【心理】555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经典著作,叫《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这个词很多人听起来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没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普通听众而言,恐怕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说清楚它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到底又在研究哪些问题呢?
其实,顾名思义,“社会”与“心理”是这门学科的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都是大众所熟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刻刻都拥有一定的心理状态,也都经历着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可以说,社会心理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自从社会心理学诞生近百年以来,各类有关社会心理学的读物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不过,如果你想对社会心理学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的话,迈尔斯所写的这本《社会心理学》一定是最佳的选择。他作为密歇根霍普学院的一名心理学教授,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更是一直在努力地把心理科学介绍给普通大众。
由于迈尔斯在研究与写作领域的突出贡献,他曾经获得美国多个心理学大奖。自从1994年这本书成为美国大学的心理学教材以来,经过很多次修订,目前已经再版到第11版了,全球至少有700所大学在使用这本书作为心理学的基础教材。
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本书要告诉我们哪些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呢。我把书中涉及的内容归纳总结成了四大部分,相互关联,依次递进,来帮助您理解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的观点。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是谁,我该如何准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
第二个问题,个人是如何受到他人和社会环境影响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如此复杂?
第四,社会心理学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发挥哪些实际作用呢?
好,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我是谁,我应该如何准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呢?
其实呢,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经告诫我们说:要认识你自己。那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世界的中心都是我们的自我感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塑造了不同个性,独特而又复杂。我们其实每天都和自我相处在一起,但是能够准确地认识自我,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比方说,我们出席朋友宴会的时候,如果你是那唯一一个没有给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的话,我想你一定会觉得很郁闷,觉得大家肯定会把我当成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客人了。但其实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却表明,我们所遭受的内心的折磨,别人啊,其实并不太可能会注意到,即便是注意到了,也可能很快就会忘了。别人往往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么注意到我们自己。
在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超出实际的感觉称为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
那么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自我,就必须更加精准地去理解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社会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的理论,在本书当中呢,迈尔斯就重点介绍了被心理学界广泛使用的自我效能理论和自我服务偏差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说的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通常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办事效率都报以比实际情况更乐观的态度,这往往会让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回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性格往往都更加的坚韧不拔,出现焦虑或者是抑郁的可能性会比较低,生活往往更健康,而且学业、事业也相对是更有成就。
除此之外呢,这种正向的认识偏差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比方说,就有研究表明,和西方的老年人相比,中国的老年人普遍具有积极的、受人尊敬的形象,那关于记忆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更高。所以说呢,中国的老年人记忆丧失,也就是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也就相对的会比较低。
而另外一个理论呢,叫自我服务偏差理论,它告诉我们,大部分人在思考和自我有关的信息的时候,都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那就是说为自己的失败去开脱,同时会欣然接受成功和荣誉,在很多情况下把自己看得要比别人要好。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比赛之后的运动员的采访进行研究发现,胜利者往往会更多地把获胜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失败者则多会把败落推给其他的因素,比方说裁判的黑哨、对手过于强大,或者是天气原因等等。
那通过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差这两个理论,迈尔斯就想告诉我们,认识我们自己既要利用适度的自我效能感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刺激和激励,也要避免自我服务偏差可能给我们的认识带来的误差。在生活当中,正确地认识我们自己,拥有适度的自尊与自信,避免盲目的乐观或者是悲观,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
那在我们了解了如何准确地认识我们自己之后呢,我们还要学会准确地认识他人。通常我们在认识他人的某些行为的时候,会把这些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因或者外因,那也就是说个人的性格因素或者是外部的环境因素。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做归因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他人的行为。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呢,我们却常常会犯归因的错误。比方说课堂上有一个学生睡着了,那有的人会认为他昨天晚上一定是没睡好觉,也有的人呢,会认为是老师讲的实在是太无聊了,或者还有人认为是一些别的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每个人的行为原因都不止一个,而我们看待和分析别人的行为的时候呢,却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就告诉我们,合理地利用直觉,避免过度自信、错觉以及干扰性情绪的影响,才能够让我们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找出最为主要的行为的原因。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说我是如何准确的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是我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一定的判断,那么我们暂且叫它个体内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个体间的问题了。也就是说,个人是如何受他人和社会的影响的呢?
好,我们要考察这个问题啊,首先应该讨论个人在社会关系当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可以理解成个体在社会群体当中被赋予的身份,以及这个身份应该发挥的功能。其实只要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社会角色就会伴我们终身。从出生开始,我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当中都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那这不同的社会角色也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的。
那到底这种角色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呢?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已经达成了共识,这就是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文化习得共同塑造了我们的角色和行为。比方说,我们在社会心理学当中研究最多的社会角色就是性别的角色。虽然我们性别是由先天的基因而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性别的角色差异却非常大。
2003年,曾经有一项对全球44个国家的社会调查,题目是是否支持妻子外出工作,最后各国的结论非常迥异。埃及有2/3的人反对,但是在越南,赞成的人就达到了91%。
那么,他人和社会环境会对社会角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在我们这本书当中,迈尔斯特别讲到了从众和说服,这也是社会心理学当中的两个经典的问题。
我们首先来说说从众的问题。从众问题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当中的一个热门的话题。我们每天都会有从众心理,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周围大多数人的行为,甚至是他们的思想。比方说我们一窝蜂地跑去买房。那比较极端的从众心理就表现为群体议政。
心理学家们曾经研究了一所有2000人的高中的案例。那这所高中一夜之间竟然有170多人都感到头疼、眩晕或者是胃疼,学校就被迫关闭了两个星期。但是相关人员把这个学校翻了个底儿朝天,却什么致病的原因也没发现。心理学家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个别人的身体不适给了周围人心理暗示,那这种错误的信念很快地传播开来,就造成了集体的恐慌。最后呢,就表现成了大规模的群体议政。恐慌是这种群体议政发展的重要的原因。
比如说,在九·一一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曾经报道过很多孩子染上了一种皮肤红疹,很多人就认为这种皮肤红疹是由于目光接触传染上的,那看到别的孩子有红疹,自己就会染上。但是到最后发现呢,其实这种皮肤病并不存在,谎言和恐慌才是这种所谓的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的一个病源。
除了从众的问题之外,迈尔斯还讲到了另外一个经典的问题,说服问题。我们是怎么被说服的呢?社会心理学就认为,那些说服往往针对了一定的说服对象,合理地使用了理智和情感的手段。
其实比方说日常的广告,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遇到的说服的案例。心理学家曾经对168个电视广告的说服力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最有效的广告是那些既包含理性内容又有情感内容的。比方说成功的洗衣粉或者洗衣液的广告,那既会介绍产品当中的主要的去污成分和去污的原理,也会大打情感牌,让大众喜欢的、有亲和力的一些代言人来代言,并且使用如“聪明妈妈的选择”呀这样的广告语,让那些特定的消费者产生一个好心情的效应,从而去选择购买这个产品。这种说服靠的就是让大众产生愉悦的同理心。
而有些说服呢,则恰恰是相反的,靠的是唤起人们的恐惧心理。比方说在加拿大等一些国家的烟草的警示广告当中,就含有大量的吸烟致死的恐怖的照片,那这同样也对说服烟民戒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以上呢,我们探讨了社会心理学当中两个经典的社会影响问题,就是从众问题和说服问题。这只是单个层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把视野扩大到整个的社会层面,谈一谈比较复杂的群体的问题。
迈尔斯在这重点探讨了两个问题,就是群体效率和群体决策。那首先呢,让我们来说说群体效率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群体都是由不同数量的个人组成的,但是呢,群体的力量显然不能够等同于简单的个人力量的这个叠加。那么到底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呢,还是说我们的同伴当中会有大量的滥竽充数的人呢?社会心理学家们和我们一样都关心着这个问题。
他们认为,在不同的群体组合当中,既会有社会助长作用,也会存在着社会懈怠。他们曾经以赛艇比赛作为案例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一个小团队展开工作的时候,如果这项工作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而大家之间的关系又非常亲密的话,那么效率就会很高。相反了,如果是一般性的工作,而且呢,不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价,而是对整体进行评价的话,那么就会产生大量的社会懈怠,有些人呢,就会偷懒喽。
除了群体效率的问题之外,我们所处的群体还常常会面临着要做出群体决策。那么,集体决策是不是就比个人决策的正确性会更高呢?一般来说啊,集体决策是更科学的。举个例子说呢,比如现在我们乘坐的民用飞机上都会有多个机组成员,总体而言的话,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这比单个飞行员做出正确抉择的几率要大得很多,从而让我们的飞行变得更加安全。
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忽视集体抉择的弊端。社会心理学家们研究了“泰坦尼克号”沉没、“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等多个抉择失败的案例,结果发现,当中都存在着错误集体抉择的因素。所以说,在集体决策前,要鼓励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要因为为了尽快地达成一致意见,而淹没了那些少但是正确的声音。
好了,下面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第二部分。个人被塑造成了特定的社会角色,而他人和社会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这些社会角色。生活当中,我们就应该尽量的避免他人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负面或者消极的影响和操纵,更好地能够把握自己的行为。同时呢,我们也应该明白,每个人并不是只是被动的被社会所影响和塑造的,我们其实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同样也在影响着他人和社会。我们要在自己的团队和社会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来共享集体带给我们的力量。
如果说我们前面主要探讨的是人和人之间是如何相互认识、相互影响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一些特定关系,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如此复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迈尔斯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分成了负性和正性两种。那负性的关系,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恨,甚至是对他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产生大规模的冲突的。而正性的关系呢,则是喜欢、爱,甚至是对身边的陌生人提供无私的帮助。
那么,首先我们来说说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喜欢或者恨呢?迈尔斯告诉我们说,这主要是由于偏见所造成的。不管你是不是承认,偏见时刻都在我们的观念当中,在我们身边呢,会以多种形式出现。那最常见的两种偏见,也是社会心理学最关注的两种偏见,就是种族偏见和性别偏见。
比方说,我们会喜欢自己的民族,而不喜欢其他的民族,有的公司呢,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等等。如果说偏见是我们的观念,那么它表现为具体的行为,就变成了歧视。其中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这两个词,我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20世纪以来呢,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深,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各种歧视总体上是在逐渐减少的。比如在世界各国的政坛上,女性和黑人领导人的出现和增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有一项调查显示,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支持黑人做总统的美国人只有50%,而进入了21世纪,这个数字就超过了90%,这也正是奥巴马能够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原因。
虽然歧视和偏见在减少,但是呢,却并没有消失。由于歧视和偏见引发的攻击行为,小到打架斗殴,大到民族的战争,都可能会带给我们伤害。20世纪的250场战争夺走了1.1亿人的生命,被称为最血腥的世纪。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频发,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悲痛。而想减少战争的伤害,那么首先就是要减少各种偏见和歧视。
当然了,除了关注战争这种世界性的问题的话,社会心理学更多的是关注我们身边的攻击性的行为。迈尔斯就特别关注了各种媒体对于攻击行为和犯罪所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影、电视以及网游当中出现的暴力和色情的内容,会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产生巨大的、负面的影响。他们的模仿行为和从众心理是攻击事件,这就包括恶性犯罪和恐怖袭击增多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八岁的时候接触到了媒体当中的暴力内容,那么他在成年之后的犯罪几率就会大大的增加。所以说迈尔斯就呼吁,对于目前的暴力文化进行改革。他认为增加更多的警察,建造更多的监狱,其实并不能减少犯罪,而战争也并不能让世界和平,只有对我们的文化去进行改造,去除那些腐蚀年轻人的不良的文化毒瘤,重建我们的道德根基,才能够减少我们社会当中的冲突和暴力行为。
好了,在探讨完了冷冰冰的负性关系之后,我们也别忘了,这个世界上更多的还是爱。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动物,有强烈的归属感的需要,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心理学就认为,我们和周围他人相互依赖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生存的核心。我们天生有一种强烈的和他人建立持续亲密关系的需要,所以呢,我们才会去赞美伟大的友情和爱情。这些亲密关系其实都是我们身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正能量。
那么这样的亲密关系应该如何建立呢?我们首先就需要了解人和人最初是如何相互吸引的。社会心理学家们告诉我们,互相喜欢对方的外表可以成为两个人相互吸引的开始。我们通常都会喜欢那些同样也喜欢我们和尊重我们的人。如果在认识之初,就能够给到对方积极的回应,会让两个人之间的吸引会逐步的加深。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呢,有研究表明,相似的人比互补的其实更容易相互吸引,而成为朋友和爱人。那可能这句话就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吧。
诶,有人会问呢,亲密关系建立之后该如何保持呢?我们以爱情为例。书中介绍了心理学家滕斯伯格的理论,他认为,最完美的爱情需要三个要素:亲密、激情和承诺。而在这三个要素当中,爱人之间的激情通常只会维持几个月到一两年,退却了激情之后,如果亲密和承诺两个要素依然稳定的存在的话,那么就到了比较持久的伴侣之爱的阶段了。
其实我们发现,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富裕了,长久的爱情却少了,离婚率不断的攀升。迈尔斯在这儿也特别提出了经营爱情的理念,他认为,爱情是可以经营的,它需要相爱的人共同去培育。成熟的爱情需要信念去支撑,用心照顾我们的亲密关系,才能够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
好,除了亲密关系之外,人和人之间的正性的关系有时候也建立在不太熟悉的甚至是陌生人之间。比方说我们会伸出援手去帮助那些我们并不认识的路人,社会心理学上称他为利他行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当中呢,大家的关系会变得冷漠,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愿意向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
迈尔斯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要改变现有的状况,不仅仅要从教育做起,减少旁观者的冷漠,更重要的是要在社会上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比方说在我们国家,雷锋就是一个很好的利他的榜样,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关心和帮助遇到困难的人,传递这种利他的正能量。因为呢,这是除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之外,我们重要的一个社会关系的补充。
以上我们探讨了人和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有负性的,也有正性的。迈尔斯认为,在我们这个有着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世界里啊,尽量的减少偏见、仇恨和冲突,让我们的亲密关系更稳固、更持久,多一些无私的帮助,更富有同情心的去生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
好,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社会心理学能让我们在生活当中发挥哪些实际作用呢?
迈尔斯在书中提到,目前的社会心理学最重要的两个运用领域是临床心理学和司法。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当中,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已经在诊断和治疗一些精神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方说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等等。迈尔斯还特别说,身边人的积极的帮助对于解决心理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他认为那些能够享受亲密支持性关系的人,他们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要低很多,而且呢,通常幸福感会更高。
除了对一些精神疾病进行治疗之外,社会心理学也参与到了一些生理疾病的辅助治疗中。事实上呢,心理问题可以加重很多的生理疾病,所以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心理状况同样可以辅助生理疾病的治疗。比方说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就会对癌症的治疗产生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呢,社会心理学对医生的诊断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很多临床诊断都是依靠集体决策的,我们之前刚才也探讨了集体决策失败的原因,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减少错觉给我们造成的假象,重视少数派的观点,这样就有可能会避免错误的医疗诊断。
除了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呢,我们再来说说社会心理学在另一个重要领域,也就是司法领域的应用。我们都知道,在判定司法案例的时候,目击者的证词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但是心理学却告诉我们说,眼见并不一定为实。研究表明,美国每年有150个犯罪案件判决当中有0.5%是误判的,而在这大约7500个误判当中呢,有将近4500个是由于目击证人的错误辨别而造成的。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指导手册,那通过对法警进行专业的训练,减少在犯罪指认当中错误的诱导因素,同时呢,对陪审团进行一定的指导和训练,让他们能够更科学的思考和抉择,这样呢,会有利于增加犯罪审判的准确性,减少错判和误判。
除了在临床心理学和司法领域已有的实际运用之外呢,迈尔斯还高瞻远瞩,在全书最后专门写到了如何利用社会心理学面对全球危机。除了环境、经济危机之外,迈尔斯更注重人们在社会与心理层面所面临的危机。具体而言呢,就是说社会的进步和财富的增长并没有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持续的满足感,反而是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心理的困扰,那么并由此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迈尔斯就结合研究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说,我们需要拥有和维持亲密的、支持性的关系,拥有集体的信仰,同时呢,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事实上,迈尔斯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也一直是努力在这么做的,始终在书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这样的一个信念。
好,说到这儿,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就讲完了。你是不是对社会心理学这个学科的知识轮廓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呢?其实呢,这本书更像是我们一次心灵的旅程,它让我们在思考如何把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而且积极地影响我们身边的人。正如迈尔斯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每个人都有所体悟,都拥有更好的生活,更睿智、更有价值、更激情洋溢的生活,拥有稳固的亲密关系,真正达到心灵的快乐。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的生活方向。
好,这本书就为您解读到这儿,精华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亲密关系》于爱与磨合的跌宕旅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与关系共筑的美好蜕变
-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于教育现实的矛盾困境中,反思教学模式与学生需求之隙
- 《社会心理学》于社会万象的纷繁交织中,解码群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互动密码》
- 《给人好印象的秘诀》瞬间赢得信任与喜爱的社交智慧
- 《拖延心理学》解码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重塑高效行动的底层逻辑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 《对伪心理学说不》 以科学利刃斩断认知迷雾,在伪科学喧嚣中重建理性思维的黄金标尺
- 《游戏设计的100个原理》 吃鸡游戏为什么会让人沉迷?
- 《游戏改变人生》一本书颠覆你对游戏的看法
- 《害羞心理学》菲利普·津巴多的经典著作,教你如何摆脱害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