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最高的战争》云端之上的战略博弈与人性较量
铛铛铃2025-09-07【人文】796人已围观
简介
咱们今天要聊的这本书啊,叫《最高的战争》。
前段时间啊,波音公司生产的飞机在南美坠毁了,酿成了近几十年以来波音公司最大的危机。这引发了多国的航空公司和航空业抵制它,给它造成了几千亿美金的损失。
那作者通过对波音和空客在民用科技领域的商业竞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探讨了这两家公司背后的推手,就是美国与欧盟对市场经济干预产生的影响,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政府只适合适度干预,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稳定。任何违背经济规律的政策,都只会徒增市场的动荡。而作为企业啊,在政策干预或者说同行竞争的方面呢,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如何因为这些事情来决定自己的策略,这同样非常的重要。
这本书的作者是约翰·纽豪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他主要负责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报道。他撰写过很多部世界名人的传记,也曾经担任美国军备控制署署长助理。也是在克林顿当政的后半段,他被任命为国务院欧洲事务研究处高级政策顾问。
那这本书啊,一共分成了九个章节。咱们今天从两个大的部分聊聊这本书,分别就是空客的崛起、波音与空客的战争。
那好,接下来咱们就开始今天的分享。
我们先看看第一部分,空客的崛起。
当下的航空业啊,有两个生产飞机的巨头,一个叫空客,还有一个叫波音。
那成立于1916年的波音公司啊,它一直占据着这个行业龙头的地位。这个波音呢,在建立初期,主要是以生产军用飞机为主的。从1938年开始啊,他们就开始研制波音30,作为第一种带增压客舱的民用客机,于是呢,就开始逐渐涉足了民用运输机。
那20世纪60年代以后啊,波音公司的主要业务就由军用飞机彻底转向了民用飞机,先后发展了波音707、727、737,唉,反正就一直到787吧,一系列的飞机型号,逐步确立了全球主要的商用飞机制造商的地位。
看,从这里边咱也能看出,咱以前说过的论断啊,就是说,咱讲过标杆营销对吧,说如果你是一个行业的巨头,就是领先者呗,那你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啊,不是什么差异化了啊,你更需要注意的就是产品的迭代和更新。你要一直保持这个行业更新的频率啊,就是你始终在引领着大家跟着你走啊,你造出三成,那边可能才造出0.5成,他们造出20%,你这边已经造出60%了,你始终保持这个,哎,你就一直是老大。
那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当时一共有四个公司瓜分着飞机制造业。一个咱说了这个波音,还有一个呢,是洛克希德·马丁飞机公司,它是目前最大的国防承包商啊,当然它主要业务都不做民航的啊,它主要是为美军生产军用卫星,提供一些军用运输机、战斗机、侦察机之类的。你这家公司说白了,那名副其实军火商嘛,对吧?那它涉及的领域啊,咱们今天也不讨论这事。
那四大巨头呢,还有一个就是麦道公司啊,这也是做军火起家的,只不过是由于管理层决策的失误,就导致它逐渐没落了。等到它1997年的时候呢,就让波音给收购了,现在世界上也没有麦道公司了。
那咱刚才不是说有四个巨头吗?唉,还剩最后一个就是空客了。这个和上面这几家公司相比啊,空客呢,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啊。你瞅人家上面那仨公司啊,两个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军火商,一个是成立最早的航空公司。那空客呢,1970年才正式成立。
那第二次世界大战啊,直到70年代以前,高端的航空制造业几乎都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给垄断了,就是这个麦道和波音领衔的美国,和图波列夫和伊留申代表的苏联。哎,当时呢,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航空业曾经尝试抵抗过,但是结果呢,不太好,干败了哈。
而空客啊,它作为一个欧洲的航空公司的联合企业,它创建的初衷呢,就是为了跟这个波音、麦道啊,唉,这样的美国公司竞争一下。那时至今日啊,空客呢,已经发展成为了和波音平分秋色的世界级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霸主。那从两家公司各占50%的市场份额,咱就可以看出,这俩公司都具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空客的起步时间很晚,它创立的时候呢,其他公司其实都有自己的主打机型了啊,你可以理解成主打产品一样,而且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啊,还非常高。你看我们都知道嘛,这个波音呢,它作为老牌的飞机制造商,一直都是技术成熟的代表啊。而空客呢,它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它怎么做到和行业老大平起平坐的地步呢?
那在这场竞争激烈的民用飞机市场里边儿啊,空客呢,其实比较有智慧啊。它并没有选择那种直道竞赛,和波音在它的主流战场硬碰硬、硬刚,没这么干,而是选择了弯道超车。它当时呢,就凭借着设计生产世界上第一架双发动机的宽体客机,叫A300,在极短的时间内呢,就成功地打入到了全球的航空市场,完美地填补了双发动机宽体客机的市场空白。
你说那为啥空客能想到这个机型和这个发明呢?那其他人就想不到吗?肯定不是这样的,不存在有这么大的漏洞给你,对吧?这个空白市场啊,其实并不是真的空白啊,而是航空业界里边所有的制造商都清楚的事实啊,就是我们差这东西,这玩意确实是空白,对吧?
咱们前面提到那个麦道公司啊,不是管理层有重大的决策失误嘛,就导致公司黄掉了,对吧?它什么失误呢?就是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麦克唐纳,他对于研发一款小型的双发动机宽体客机的建议,强硬地给拒绝了,这就导致它错失了一次绝地反击的大好机会。
那A300飞机啊,它创造性地采用了许多它的竞争对手没有采用的技术,这些技术啊,改善了飞机的可靠性,降低了制造成本。这个A300呢,相当于两架波音737的容量,它多出的空间,那意味着啥呢?很简单呢,意味着多装人嘛,多卖票嘛,对吧?同样飞一趟,我飞一回顶你俩,你说这感觉,那我肯定挣回来了,对吧?所以呢,这个空客的A300啊,能够成为当时最卖座的飞机机型。
那空客作为这个后起之秀能够崛起啊,其实也反面地显现出波音的应对有那么一点迟缓。这主要是由于波音的体制决定的,长期占据市场老大的地位,慢慢地变得自大而且又保守,就不再愿意承担风险进行新的研发,对吧?我现在是老大,我为什么要变革,对吧?那麦道公司倒想变革,结果呢,完蛋了吧。这老实儿地当老大不好吗,你还咋的?整天呢,当老大当够了,唉,这就是自大又保守了。
那这一点其实每个大公司都一样,对吧?而在民航业啊,技术的发展呢,可谓是与时俱进,对吧?想要更好地经营企业,你就得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技术,你要不很快就被其他企业给你干掉了。所以这个吃老本是最不可取的。
那和这个不思进取的波音相比呢,依靠创新和新技术迅速崛起的空客,它们呢,就努力地获取客户的信任,寻找并且填补市场的需求空白。那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原本就没被波音看在眼里、经营也不太成熟的空客公司,就已经取得了和波音相似的市场份额,在个别的细分市场上甚至已经反超了对方。
那空客呢,它作为一个小企业,它采用的是什么经营策略呢?哎,它的策略咱以前讲过,咱讲过标杆营销啊,有两种,刚才也提了,一种是你就是行业老大了,你就是标杆,你怎么做,把握行业变革的这种节奏。那如果你不是老大呢,人家是老大,你干嘛呢,就把他当成标杆,学人家,唉,不好的去掉,好的拿过来就学。
那当时呢,就是波音出了什么机型,有什么新技术,哎,空客马上就跟进啊,至少在这个领域,我一定不能被你落下啊。所以到了2005年前后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架民用飞机制造商,空客和波音,它几乎在所有级别的机型上都有了竞争力相似的产品。因为你只有存在这种相似的产品啊,你才有这种竞争力,对吧?消费者才能在选择的时候多出一个选项来。
那以上呢,就是咱们要讲的第一部分,空客的崛起也介绍了这个大背景,对吧?上世纪70年代,空客是小公司,瞄准了航空业空白点,用这个双发动机、宽体客机,唉,填补了空白领域,完成了自己的弯道超车,占领了市场。接下来呢,在其他方面紧跟波音的步伐,几十年时间,就成为了和波音平起平坐的航空业巨头。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部分,就是波音和空客的战争。
上世纪80年代啊,波音公司正在为它组装的第1000架737客机庆贺。那接下来的几年里呢,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全球航空客运指数呢,开始了井喷式的增加,大家都开始坐飞机了,竞争在这个时候就变得更加激烈了。
那波音的竞争对手呢,除了来自美国本土的麦道和洛克希德等等这一众厂商以外,在窄体机市场呢,又出现了这么一个全新的对手,叫空客A320。
这个空客A320它的推出啊,其实有一些原因。这首先第一个呢,就是空客A300这个机型短暂成功,就让空客公司挣到了第一桶金,所以呢,它就有资本去投资和设计下一代飞机。
那另一个原因呢,就是这个设计原因。A300这个机型呢,在航程设计上它有缺陷,它的初期版本啊,它就能飞5300km,后来经过运营啊,就发现了说这个短距离、宽体的概念呢,是有缺陷的。那一些在短途航线上运营A300的航空公司啊,就被迫要减少航班,因为比起舒适性,旅客们呢,更愿意选择班次更加频繁的窄体机航班。反正你那宽敞,宽敞能舒服点是,但是对短途来说,我觉得这个还是要频次更密集一点啊,我几点去了都能有飞机,你这玩意今天赶不上,隔两天再来,谁受得了啊。
那有了这种问题出现,空客公司呢,就必须要制造自己的窄体飞机,用这个干嘛呢,和波音的737展开系列的竞争。也就是我们说啊,你弯道超车了,挣了第一桶金了,你说我能不能继续一直弯道啊,很难啊,很难,就你跟他终究有一战,躲不开。弯道超车呢,只不过是让你准备时间更充分一些,对吧?所以呢,空客A320就被提上了日程。
那除了这种技术上的对立啊,咱们刚才也讲了,对吧,空客和波音呢,还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体制,你波音美国的背后是美国政府,空客呢,背后是欧盟,对吧?这两方的角力呢,也使得这场企业间的竞争变得不再单纯。
那在1970年到1980年之间,由于这两个竞争者之间的力量相差实在是太悬殊了,对吧?所以在当时的市场呢,波音是老大,哎,人家主导,所以呢,他们的关注点呢,并不是如何营销自己,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产能,让自己的货呀,卖得更多,只要我能生产出来,我就必须得能卖得出去。
而事实上啊,正是因为这个波音公司它的制造和供货能力的提升啊,总跟不上订单的增长速度。咱这一个月跟你定十个,你一个月能产多少,你能产七个就总差仨,月月往后垒,月月往后垒,就因为这年客户有需求啊,那我要飞机肯定要用啊,着急,这一等没头,唉,就给了空客这个成长所需要的市场空间。
那咱刚才不说了嘛,它都是有政府跟着的嘛,对吧?那随着后来空客公司的迅速崛起,波音背后的美国呢,它就为了遏制欧盟在航空领域的发展,于是呢,又和欧盟签订了一个著名的《空中客车协定》。这个协定里边啊,就写,说政府啊,为新型飞机的研发啊,提供的资助,你不能超过所需要资金的33%。你说你欠不欠,你说啥你都管,唉,真是的。
那虽然说波音公司啊,它认为说这个比率不错了,100块钱有33都可以掏,你挺够意思啊,但实际上呢,对空客啊,获得政府的补贴资金的额度呢,就进行了明白的限制。以前没限制,可能说这100块钱都政府掏了,现在不行了,政府最多就能给我33,剩下那个67块钱我得自己想办法去了。
你说那欧盟是不是也太怂了,人家咔嚓一整,这政策你就认了,对吧?咱不能简单看这个事儿,从市场的角度、商业的角度来看哈,你表面上看这是美国为了限制空客的发展,那当然实际上也是哈,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呢,它还是有好处的,什么好处呢?它在一定的程度制止了两个政体之间关于航空业恶意竞争、烧钱补贴的这个势头,既能让两个国家,也能让两个企业得以这种良性的发展。就是咱可以争,但是啊,咱划定个区域,过这线咱俩就不能动手了啊,你要不然说那都没限制,你政府能烧钱我也烧,咱俩就烧呗,你欧盟有钱还是美国有钱,咱俩干呗,对吧?那打着打着这事可能就延伸得很大了,很严重了,就不只是两家公司了。现在给你限定,就33%,100块钱你能拿33,100块钱我也能拿33,剩下咱俩看本事、看市场化。唉,限定到这儿以后,就制止了这种恶意竞争的扩大化。
那故事发展到这儿啊,就看似这两家公司的竞争就趋于平静了嘛,啊,对,不存在的,对吧?到了2000年,这空客呢,哎,又开始研发A380了,这个时候啊,欧盟直接就给它提供了260亿美元的启动援助啊。这件事直接导致了欧美之间关于大型民用飞机的摩擦迅速升温。
那波音那个后知后觉地说,知道这事儿以后说怎么的,那不有协议吗,空中客车呢,你怎么说改就改了,那260亿,你说拿就拿是吧,那咋的,你有钱我也行啊,赶紧去找那个美国政府,说来他把那个协议修改了,你把我这个也给改了是吧,他拿多少,你按那个给我,咱跟他拼。
等到它想起这事儿啊,为啥说后知后觉呢,这空客呢,拿着这钱已经走到了波音前头,换句话说啊,早都规划完了,就等这笔钱进来,马上就能做,你倒好,这才明白过来才想着拿钱做啥,你还没想明白呢,对吧?
那空客走到波音前头意味着啥呢?意味着它可以完全不用政府的帮助了,它自己能够独立地研发新的客机,这啥概念,就是说我为了维持这事,我还可能退回去,我说那我错了啊,我不改了,我还是33%啊,你就是0.3%也无所谓啊,咱俩互相限制呗,因为啥,我不需要政府援助了哈,你看咱俩还签不签这事了。
随后呢,这俩公司就开始了长达几年的互相举证、互相告状,这俩人就没完了。那波音和美国呢,就控诉空客和欧盟违反了贸易协定,唉,低价就拿到了商业贷款。空客呢,唉,就是反诉美国和波音以不正当理由申请科研补助,拿到低价出口的税收补贴啊等等吧。总之这双方就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贸易战。
那最后呢,世贸组织裁定了啊,给它定性了,就是欧盟有权向波音征收40亿美元的罚金啊,这也是WTO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一次贸易纠纷案。哎,终于给判了。
你看那波音公司啊,经过了这次罚款和接连不断的官司以后,元气大伤啊。而空客呢,不仅毫发无伤,反而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实力,逐步成为了民用航空领域的新霸主。
那本来经过这件事以后啊,所有人都觉得说那妥了,那往后那几十年的格局啊,啊,基本也就确定了啊,你一家独大的日子也过去了,是不是啊?换句话说,这两强并列呢,这波音能挺多久也不好说,是吧?
那啥事就是咋说呢,你不能光笑话别人,对吧?空客呢,其实也面临一次重大的失误。它呀,没有吸取自己取代波音时候波音犯下的错误,而是咋的呢,你自己不是从小公司变大公司了吗?好嘞,它也走上这个大公司的老路了,唉,自大保守,为了规避风险,固步自封,对吧?
所以仅仅过了一年半的时间,你看这屁股还没捂热呢,它就从老大的地位上掉下来了,你说这空客犯一啥错误呢?
这个波音呢,经过了官司的失败,市场份额的降低,它就静下心来了,反正已经这样了啊,那咱们好好来比划比划吧,对吧?下定决心要好好研究自己的新技术和新策略。它们干嘛呢,虚心地学习了对手,也看了这空客崛起的路子啊,它就确定了说空客啊,最受欢迎的A380的这个用户和市场啊,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对吧?然后呢,就潜心地钻研这个新技术,想着说怎么把自己的份额给它抢回来。
那于是,经过几年的这个研发呢,它生产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型客机,叫787系列的客机。这个客机的出现呢,一下就把这个空客获利最高的机型给彻底打败了。你说这不很正常吗,这不就是一竞争吗,你研发个机型打人,那不行,人家研发个机型打你啊,对不?它研发过来你再还手不就完了吗?
那咱们再看看当时空客是咋做的呢,对吧?这个时候啊,空客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呢?观望,唉,和波音多像,这反正我现在是老大,我就看着你跳的嘛,能咋的,对吧?反正短时间之内,你能闹腾出啥来,你比不过我,我看你差不多就等于看你自己别动一动,自己死了我用不着费劲,对吧?我看你能折腾成啥样,折腾完没死,我再出手,来得及啊,赶趟。
而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观望,唉,就给波音发展的机会了。当一年以后,在法保罗夫举办的国际航空展上啊,空客将自己最新的中型飞机A350推向市场的时候啊,它的设计呢,完全就是为了和波音的787客机抗衡,但结果呢,收效不大,没有它意料之中的,这我一出现这个啊,对方就跪地下了啊,这个一顿求饶,对吧?没有那情况啊,你退出也就退出了,人家没觉得咋地。它这一不觉得咋地呢,对这个空客来讲就要了命了哈。波音通过这事呢,彻底又崛起了,把它从老大的位置又给它拽下来。
所以说我们说作为领头者啊,你要时刻关注自己所在行业的动态,紧盯对手的发展啊,可能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或者一个小发明,它也存在着打败大象的机会。这种情况放在今天,放在互联网啊,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大家细想想身边这些事,对吧?
那除了这种盲目的自大呀,这个空客在当时被人家拉下马呢,还有个原因就是,咱们之前不是说嘛,这个A380客机,被称为这个空中巨无霸,那尽管当时它销量很多,嗯,但是它存在的技术问题实在太多了啊,咱刚才也提了很多,比如行程比较短的这些,对吧?这就导致它的交货时间呢,不断地延后,哎,直接导致了客户的极大不满。你看这事,波音当年是不是也犯过,它也这德行。同样啊,对于这个空客来说啊,每延长一天交货就会烧掉很多的资金,这呢,大大的消耗了空客的财力,也让它没有及时地去阻击波音787的上市和发展。
那除了这些以外啊,我们之前也说过,说这个空客的背后呢,是欧盟,尽管它是在法国成立的,但是背后的投资方可不止是一个国家,包含了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这都含在里边了啊,它们几个联合创办的。
那由于空客的发展势头迅猛呢,所以呢,每个投资方都想得到更多的利益啊,这不赚钱了吗,就那来吧,分吧是吧?我当年使了多大劲,你看对不对?赶紧给我多分点。你看,这就是可以同患难,不能共富贵,是不是啊?大家伙儿选择这个投资人、合伙人呐,一定注意这一点啊。
这几个国家呢,就开始相互扯皮,相互竞争了,这就导致了空客的管理和执行政策呢,非常的不稳定啊,你听谁的对吧?于是,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公司呢,自2000年成立到2007年期间,始终采用的是双领导的管理结构啊,就是同时由两位主席啊,和这个两位联席首席执行官监管公司的运行,为的是啥呢?哎,就是迎合法国啊、德国啊这些股东的政治利益。看着没,这公司有四个头头啊,这是几个国家,一人一个,你说这还能不能玩这玩意?我们老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是吧,这好,四个都在这呢,啊,这个打麻将来了。
那在公司管理上啊,其实你碰上这种情况也能闹心,对吧?两位主席和这个两个CEO对于管理,他都有话说啊,这这一个人说这样,没过几个月,那人说不能那样,那样你就别干了,好了,成本浪费了不说,时间也浪费了,这就导致公司的整体效能大幅下降啊,决策和管理呢,就变得非常的混乱。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公司的整体氛围,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会大打折扣。
企业小的时候,大家就想着怎么活下去,怎么挣钱,唉,劲儿都往一块使,只要能够让公司发展更好,唉,自己就想着肯定能挣到更多钱,所以急啥呀,不急。这个时候呢,初创啊,是企业凝聚力最大的时候。那企业大了,人心自然而然就散了,这很正常,谁不想为自己争取点利益呢,对吧?那这时候能够凝聚人心的,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咱们之前分享过一本书啊,啊,叫做《高盛帝国》,对吧?那高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由两位管理者共同执掌公司的,甚至很多部门它都是整俩人在那一块负责,但你看人高盛,它就能够长盛不衰,秘密是什么?在于它的核心价值,唉,它的核心价值是啥呢?家族式的合伙人制度,就是每个人他都认同这个价值,唉,也就愿意为这个价值呢去努力了。
那关于这种管理啊,老郑也听过这么一个小故事,挺有意思。说这个小女孩就买一条裤子,一穿一看这裤子是要长是吧,找她奶奶去了,说:“奶奶,你看这裤子,你帮我剪一下啊,把裤脚给我牵一下,这又摆长了。”哦,没有空,找你妈去。她找她妈去了,她妈还说我这忙呢,找你姐去。找到姐姐了,她姐说我现在不行,我要出去玩,你我现在整不了你,放那吧。她给放那啊,奶奶过一会儿忙完了说,哎呀,这孙女提这事说假了吧,她给剪了。过一会儿妈回来一看,哎呀,这闺女跟我说了,假了假了。哎,过一会儿她姐回来了啊,这今天我妹妹跟我说,我剪了吧,剪了。哎,都剪起来,这裤子变啥,变裤衩了。
嗯,这就是管理里边说的是什么啊,说要么就都不管,要么就都管,你这活还能不能干?所以说大家书友哈,咱们也看看,呃,如果你是管理者或者公司老板,一定注意这件事。你说那这事我怎么这个杜绝这件事呢?什么放权啥的,我跟你说,那都是啊,形而上的东西啊,高层的建筑,咱说点这个基础的底层的东西,啥东西呢?你确定什么人干什么事,完事了,明白没?这事儿就他管,那他就说了算就完了,别问我这事就是他就完了啊,那事儿就是归他管,那事就他说了算就完了。你要是想知道,或者说你要想控制,或者怎么样把这几个叫来,唉,聊怎么回事啊,你那个财务那方面怎么回事,销售这方面怎么回事,我觉得怎么样,这是中高层的权利,对吧?高层的权利回过头来,唉,这些高层找忠诚传达下去就完了,你爸没事就调出来挂,跟这个忠诚说,跟那个底层说,这应该那么做、那么做啊,或者是把一帮高僧叫一块了,说今天我们要做个事啊,大家说挺好,做个事是啊啊,一顿唠完走了,谁做呀?谁负责跟进呢?谁负责呀?你妈你还没有空,那你这任务说的不等于白说了吗?然后开始挨个问,你咋不干呢?你你你怎么这么工作态度呢?
所以我说啊,人家这个空客比较麻烦,是背后有四个国家在那待着呢,对吧?咱们背后别说有四个投资人了,这其实用不着那么麻烦嘛,你就一句话下去,这事就你负责就完事了,这是咱基本上就能走起来,前提是这个人OK。
那咱说回到这本书啊,最后呢,空客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管理结构上的不足,于是也做出了调整,采用这种精简高效的管理框架,变成了一位主席和一位首席执行官的领导模式。但是啊,时间已经浪费了哈,波音呢,已经强势崛起了,空客呢,已经落在了下风,想要重演当年这个弯道超车的这个戏码啊,对不起,你还需要等待下一个机会。
以上啊,是老郑跟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就是空客与波音的竞争。空客呢,专注于空白市场,唉,挣到了第一桶金,有了新的资本发展新技术,并且依靠新技术和背后欧盟的支持,打败了波音啊,战胜了龙头地位。但是呢,人家波音绝地反击,空客的内部呢,却发生了问题啊,错过了这个机会,没有第一时间去阻击它,这就导致呢,这个屁股还没坐热呢,直接又下来了哈,当了那么一年半,从老大又掉下来了。
你看整本书看下来,老郑觉得这个波音的737家族啊,和空客的320家族,就像这个《火影忍者》里边那个鸣人和佐助一样,哎,欢喜冤家,不断斗争,不断革新、不断成长。这两个航空巨头的对决啊,为我们了解航空业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博弈,唉,增添了这么一个新的接触点啊,要不然你说不通过这企业,咱上哪知道国和国之间还有这种博弈,对吧?
同时呢,像这个航空业这样的产业啊,创新和技术,这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对吧?管理者和企业家,一定要拥有大胆的创业者的精神,不断地革新技术,保持创业的初心,你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里边儿保有自己的那个一席之地。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清醒》在混沌中锚定自我的生存哲学
下一篇: 《卖轮子》从创意到商业传奇的颠覆性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