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操纵心理学》:面对PUA操纵者,如何坚定拒绝并保护自己?

铛铛铃2025-09-21人文534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操纵心理学》,副标题是“争夺人生的主导权”。

在每段人际关系中,都存在人与人的相互影响。老板希望员工提升工作效率,妻子想让丈夫陪自己出去玩,这都是随处可见的事。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以坦诚、公开的态度,在尊重对方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沟通。我们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也会满足对方的要求,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但也有些人会用威逼、利诱和欺骗等手段,强迫对方按自己的要求行动,这就是本书探讨的操纵关系。

比如,有的老板会向员工许诺加薪,给员工安排超负荷的加班,但不论员工完成了多少任务,都不会真的得到报酬。还有的人希望伴侣一切都听自己的,一旦伴侣没按他说的做,就会大吵大闹,或是进行冷暴力,完全不理睬对方。

操纵关系在亲人、同事、朋友之间都会出现,不同年龄、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人,都可能成为操纵关系的受害者。而操纵者发现自己的手段有效后,会越来越强势,提出更多的过分要求。随着在操纵关系里越陷越深,受害者会感到生活失去掌控,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本书作者哈里亚特·布瑞克,是一名美国临床心理医生和管理顾问,有着30年的职业经验,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我们喜马讲书讲过的《取悦症》就是他的作品。他写这本《操纵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帮人们识别和摆脱操纵关系,重新拥有对生活的控制权。

在书中,哈里亚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操纵者的特征,以及常用的操纵手法,并给出了摆脱操纵关系的具体方法。

下面我会通过三个部分,为你解读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操纵者和受害者分别有哪些特征;

第二,操纵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如何摆脱操纵关系。

先说第一部分,操纵者和受害者分别有哪些特征。

作者指出,操纵者会用各种手段去操纵别人,是因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普通人不同。操纵者的思维特征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点是操纵者不相信平等的人际关系。操纵者无法想象在一段关系中,双方拥有平等的决策权,承认并尊重彼此的独立自主,这样的关系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他们认为,人际关系中只有操纵者和受害者这两种角色,如果自己不去成为操纵者,那么就只能成为受害者。而且操纵者相信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只要有机会,别人也会努力成为操纵者,这更进一步促使他们先下手为强,去操纵别人。

操纵者的第二点思维特征是,他们将生活视为零和游戏。零和游戏是说资源的总量有限,不存在相互合作的双赢情况。在操纵者看来,只要别人从自己这里得到了什么东西,自己就一定遭受了损失。所以操纵者总是以相互竞争的敌意态度,来对待他人。

操纵者的第三点思维特征是,他们缺乏同理心。操纵者不在意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在操纵者看来,其他人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别人的喜怒哀乐对自己毫无价值。

什么样的人会拥有这些思维特征呢?书中列举了多种人格类型,具备这些人格的人更容易形成这些思维,成为操纵者。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四种人格类型:

第一种人格类型是自恋型人格。自恋型人格的人往往自大、狂妄,他们相信自己天然就高人一等,理应得到别人的赞美和特殊对待。自恋型人格不会考虑建立一段平等、尊重的关系,也不会想着给予对方回报,他们认为自己的需要是最优先的,别人就是应该为自己服务。

操纵者的第二种人格类型是表演型人格。这些人的特征是寻求他人的关注,如果自己不是别人的注意力焦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他们会用一些挑逗的行为,或是浮夸的打扮来吸引别人。表演型人格者还会通过激烈的情绪表达,比如哭泣、生气等等,来操纵别人关注自己。

操纵者的第三种人格类型是A型人格。A型人格者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他们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关注能够量化的成功指标,比如赚了多少钱,拿了多少次第一名。A型人格者也有很强的控制欲,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成就,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操纵别人。如果别人反抗,他们常常用大发雷霆的方式去打压别人。

操纵者的第四种人格类型是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者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不管是良知还是法律,对他们都没有约束力。只要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无论是欺骗、威胁还是伤害他人,他们都做得出来。他们的容忍度也很低,一旦别人拒绝他们的要求,就会变得烦躁易怒,具有攻击性。

说完了操纵者的特征,下面我们介绍下受害者的特征。不同个性的人面对操纵的反应也不同,有的人会奋力反抗,果断拒绝,有的人会屈服操纵,越陷越深。书中介绍了一系列容易被操纵者利用的个性,我把它们总结成四种:

第一种个性是沉迷于取悦他人。有些人会把取悦他人看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认为自己永远应该答应别人的要求,照顾好身边所有的人。取悦他人者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之上,别人称赞越多,他们就越高兴。如果被别人批评或不喜欢,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感到非常恐惧。光是想到要对别人说不,取悦他人者也会觉得内疚和焦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够好的人。在操纵者看来,取悦他人者是非常合适的目标,哪怕不用什么手段,只要操纵者提出要求,取悦他人者就会愿意照办。对于取悦他人者,操纵者还有一种常见的操纵手段,他们会先给予认可和赞美,这会让取悦他人者感觉良好,并渴望更多的认可。那么,接下来,操纵者只要威胁、收回这些认可,取悦他人者就会因为恐惧、焦虑而言听计从。

容易被操纵的第二种个性是恐惧负面情绪。前面说的取悦他人者,是害怕自己不被别人认可,这里要说的人,则是对于他人的负面情绪有强烈的恐惧。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避免别人发火、哭泣,或是与别人发生冲突。操纵者只要抬高声音,摆出一副要生气的表情,就能让这些人屈服于自己。值得一提的是,受害者在恐惧、逃避他人负面情绪的同时,自己却不可避免的也会产生愤怒、郁闷等负面情绪。作者提醒,如果在和别人的相处过程中,你经常体验到负面情绪,那么就要思考,这是否意味着你们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你正在被对方操纵。

容易被操纵的第三种个性是自我认知模糊。一些孩子在成长经历中,会长期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负面批评,大人们认为孩子不够聪明能干,总是要求他们服从其他人。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会逐渐认为自己的意见根本不重要。由于很少向他人清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这些孩子长大后,很难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我是怎样的人”“想追求怎样的生活”,这些问题他们都很少思考。所以他们常常缺乏主见,面对决定时会感到焦虑、犹豫,从买东西、选工作到穿什么衣服、找怎样的伴侣,他们都倾向于听从别人的安排和判断来生活。而当人们依赖他人为自己做决定时,自然很容易被操纵者控制。

容易被操纵的第四种个性是外控型人格。当我们解释一件事为何发生时,通常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把主要原因归为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外控型人格,另一种倾向是把主要原因归为自身,这叫内控型人格。比如同样是考试取得好成绩,外控型人格者会认为主要因为题目简单,或者老师上课讲解到位,内控型人格者会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相比内控型的人,外控型的人更容易被操纵,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很渺小,生活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如果有什么坏事发生,自己也是无能为力。所以面对操纵者的控制行为,他们就更容易放弃抵抗,选择接受。

好,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具备某些特定人格的人更容易成为操纵者,常见人格包括自恋型人格、表演型人格、A型人格和反社会人格。而沉迷于取悦他人、恐惧负面情绪、自我认知模糊和外控型人格的人,容易成为操纵关系里的受害者。

说完了操纵者和受害者的特征,下面第二部分,我们来了解下操纵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操纵者,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建立操纵关系,我把书中的方式总结为三种:

第一种叫先甜后苦。在这种方式里,操纵者会分两个阶段建立操纵关系。第一个阶段叫承诺回报,当别人做出操纵者想要的行为时,操纵者就会提供各种形式的回报,比如金钱、升职、表扬、爱等等。回报会给人愉悦的体验,让他们愿意重复同样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始终用回报和别人建立关系,这就是一段舒适、愉悦的平等关系。但在操纵者这里,回报只是用来吸引受害者上钩的诱饵。在建立关系初期,操纵者可能确实会提供一系列微小的回报,让受害者对自己产生信任。接下来,操纵者会用一个长期且更有诱惑力的回报,来取代这些微小的回报。出于对操纵者的信任,受害者会愿意满足操纵者的种种要求,等待长远回报实现的那一天。到这一步,就进入了操纵关系的第二个阶段,叫威胁损失。操纵者会告诉受害者,如果你不照我说的做,满足我的要求,之前承诺的长期回报就无法兑现。为了避免损失,受害者就会选择服从操纵者。而所谓的长期回报其实是空中楼阁,操纵者并不打算真的兑现,只是将它作为控制受害者的诱饵。作者奖励一个职场上的案例:弗朗辛是一位地产经纪人,在工作的第2年,一位叫阿尼的资深经纪人找到他,提出合作。阿妮说自己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妻子,想让他分担自己的工作。作为回报,弗朗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获得更多的报酬。弗朗辛答应了这个合作,之后,他开始帮阿尼完成大量工作,每天工作到凌晨,周末也不休息。就这样过了六个月,弗朗辛却没有得到之前承诺的报酬。每次他和阿尼谈到这个问题,阿尼就会指责他不够信任自己,甚至还会大发雷霆,威胁弗朗辛,要是继续质疑自己就取消合作。弗朗辛屈服于威胁,又为阿尼工作了三个月。后来他才从同事那里得知,阿尼一直在撒谎,他周末根本没在家陪妻子,而是和一位实习生搞婚外情,还有同事以为弗朗辛也是阿尼的情人。在为阿尼工作的九个月中,弗朗辛得到的只有身心俱疲的生活,和被糟蹋的名声。

建立操纵关系的第二种方式叫负强化。这是说,操纵者会做一些让人体验到负面情绪的行为,比如哭泣、发怒、批评、威胁、进行惩罚等等,只有受害者服从自己的要求后,操纵者才会停止这些行为。在这种方式里,操纵者不用承诺什么回报,而是用行动告诉对方,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去做,我就让你一直难受下去。书中举了一个案例:萨利和吉姆是一对新婚夫妻,萨利的母亲要求两人每周五都来家里吃饭,萨莉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几个月后,吉姆表示,希望能有几个周五去自己父母家吃饭,萨利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当萨莉告诉母亲下周五不来吃饭时,母亲很生气,她质问萨莉,为什么要打破周五聚餐的家庭传统,然后母亲开始啜泣,说要是萨莉不来的话,自己和父亲都会觉得很孤独。在之后的一周里,母亲开始和萨利打冷战,从前两人每天都会打电话,但在这一周里,母亲再没有联系过萨莉,就算萨莉打电话过去,母亲也不会接。这些手段都属于负强化,最终,萨莉心中的内疚和恐惧越来越大,因为害怕母亲再也不理自己,萨利只能恳求吉姆取消周五聚餐,继续去母亲家吃饭。

建立操纵关系的第三种方式叫创伤型一次性学习,以下简称创伤学习。这是指操纵者通过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情感创伤,让受害者产生强烈的无助、焦虑和恐惧心理,从而愿意服从操纵者。作者有一位病人,是一位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性,她既聪明又有进取心,刚进公司就被看作未来之星,公司为她指派了一名导师。有一天,导师把她叫进办公室,对她进行了极其刻薄的人身攻击,不断的贬低和批评,她边说还边捶桌子和大喊大叫。这些行为对这位女性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请假了一周才继续来上班。这次经历后,这位女性对导师充满了焦虑和恐惧,每次看到导师都会想起之前的经历,害怕再次遭到同样的攻击。她不再像之前那样活力十足,而是放低姿态,变得小心谨慎,不敢违抗导师的任何要求。创伤学习和负强化的区别在于,操纵者在使用负强化的同时,会给受害者一个明确的要求,受害者此时只要照做就能停止负强化。而使用创伤学习时,操纵者不是为了让受害者当下服从自己,而是为了让受害者产生强烈恐惧,方便以后进行长期控制。所以操纵者并不会提出要求,受害者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折磨停止下来。操纵者通过施加无可逃避的巨大痛苦,给受害者留下了深刻的情感创伤,建立了操纵关系。

以上三种方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大多数操纵者会混合使用这些方式。比如在先甜后苦的第二阶段,除了威胁受害者不兑现长期回报,操纵者也可能使用负强化和创伤学习,来巩固操纵关系。

好,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下第二部分的内容:操纵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建立操纵关系,第一种是先甜后苦,操纵者会先承诺一个长期回报,吸引受害者,再通过威胁不兑现承诺来控制受害者;第二种是负强化,操纵者会让受害者持续体验到负面情绪,逼迫受害者满足自己的要求;第三种是创伤学习,通过造成严重的情感创伤,操纵者让受害者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从而控制受害者。

面对操纵者的这些手段,受害者要如何应对呢?下面第三部分,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摆脱操纵关系。

在介绍具体方法前,作者认为人们先要建立一个观念,就是不要指望靠改变操纵者,来结束操纵关系,只能依靠改变自己。有的人会告诉操纵者,他们的行为对自己不公平、不友善,还有的人想感化操纵者,唤起操纵者的同理心,但这些方法都不会起效。前面说过,操纵者既不相信平等的人际关系,也缺乏同理心,他们操纵别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只有让操纵行为失去效果,不再带来好处,操纵者才会停止纠缠受害者。要做到这点,受害者需要从行为和思想两个层面去改变自己。

作者建议人们先从行为层面进行改变,因为行为上的改变更容易观察到,可操作性也更强。而思想和行为是相互关联的,行为做出改变后,再让思想配合行为进行改变,会更容易。

在行为层面上,受害者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摆脱操纵关系:

第一步是拖延回应。操纵者会使用各种手段向受害者施加压力,而受害者为了避免被伤害或产生负面情绪,通常会选择服从操纵者的要求。但受害者这么做之后,操纵者会变本加厉地继续使用这些手段。想改变操纵关系,首先要打破这种自动服从的反应模式。作者建议,在操纵者提出要求之后,受害者不要立刻做出回应,而是用各种方式拖延,给自己留出冷静思考的空间。我们可以告诉对方,自己要去上个厕所,打个紧急电话或是倒一杯水,只要能离开操纵者几分钟就可以。利用这段喘息时间,我们可以做几分钟的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为后续的进一步拖延做好心理准备。准备好之后,我们可以告诉操纵者,我需要花一些时间思考你的要求,想好后我会告诉你结果。在具体表述上,不同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修改,重点是要以一种告知,而不是请求的语气,去坚定而温和的表达这个要求。如果我们用请求的语气说,你能否给我一些时间再思考一下,那就等于给操纵者提供了拒绝的机会。当然,操纵者很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会发怒、会指责,会用各种方法让受害者立刻答应要求。面对操纵者的反对,我们不需要对拖延原因做更多的解释,或给出具体的回复时间,只需要表达我们理解操纵者的需求,同时重复之前的要求就好。我们可以说,我明白你希望立刻得到回复,但我需要更多时间思考,我做出决定后会再联系你。不论操纵者怎么暴跳如雷,我们只要反复重复这句话就可以,这本身也是我们的正当权利。经过几个回合的拉锯战,操纵者通常会失去耐心,选择放弃,不得不答应我们的拖延要求。为了更好的达到拖延目的,作者建议受害者要给自己写脚本,写下操纵者可能的反对意见和逼迫我们的手段,以及我们要如何应对。我们可以找朋友或家人,让他按照脚本内容扮演操纵者,和我们一起进行演练。在练习中,我们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反馈,调整自己的说话音量、语气以及眼神、姿势等等,让自己表现得更坚定、自信。练习的情景越真实,我们面对操纵者就会表现的越好。

行为上,摆脱操纵的第二步,是提高对负面情绪的忍耐力。不论操纵者采用哪种手段,最终都是通过激发恐惧、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来控制受害者。一个人越是无法忍受负面情绪,就越可能为了消除负面情绪而服从操纵者。所以想摆脱操纵,就需要提升对负面情绪的忍耐力。作者推荐了一种叫脱敏的心理调节方法,摆脱的脱、敏感的敏。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受害者要回想几个自己被操纵者激发负面情绪,被迫服从要求的场景,并把这些场景写下来,从操纵者的行为和说话内容,到自己产生了哪些负面情绪和感受,体验越具体越好。之后,受害者要把这些内容念出来,录到手机或其他播放设备中。接下来,受害者可以躺在一张舒服的床或沙发上,先进行两到3分钟的深呼吸,让身体完全放松下来。然后打开手机播放之前的录音,听着录音,让自己重新进入被迫服从的场景里,再次体验到负面情绪。与此同时,受害者依然要保持深呼吸和身体放松,这会让受害者体验到负面情绪的减轻。录音放完后,受害者可以对自己说,我可能会感到焦虑或内疚,但我能忍受他们,我很好,同时继续保持放松状态。用这种方法每天练习两次,持续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受害者就可以在负面情绪和放松状态之间建立条件反射,出现负面情绪时,能及时回想起放松状态,提高对负面情绪的忍耐力。

行为上摆脱操纵的第三步是拒绝操纵者。做完前面两步,受害者就做好了与操纵者正面对决的心理准备。接下来,受害者要学习直接拒绝操纵者的要求,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为了帮受害者清除明确的表达拒绝,作者提供了一套具体话术。受害者要告诉操纵者,自己对这些操纵手段是什么感受,以及自己知道这些手段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同时明确表示,这些手段再也无法让自己屈服。受害者还可以要求操纵者停止操纵行为,用平等、尊重的方式和自己沟通。比如前面说过的萨利,他可以这么告诉母亲,当你指责我打破家庭传统,并拒绝接我电话时,我感到很内疚,我知道你这么做是想让我不去吉姆家吃饭,但这些手段对我是不会有用的,如果你可以停止指责和不接电话,平和的和我沟通,我会感觉被尊重。作者建议我们和练习拖延一样,可以找一位朋友扮演操纵者,模拟具体情境,演练这段对话,做好准备后,再去向操纵者表达拒绝。

行为上摆脱操纵的第四步是设立个人边界。前面的这段话术,只是拒绝了操纵者的某个要求,为了进一步摆脱操纵关系,我们要设定更具体的边界,明白的告诉操纵者我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我们可以告诉操纵者,不允许他再指责和侮辱自己,他也不能继续用恐吓和冷暴力威胁自己。我们还可以要求操纵者承认,我们有自己的需求和意见,而这些都需要得到尊重。我们越是给自己设定明确的边界,就越是能感受到自我价值,这会增强我们的自信,进一步摆脱操纵关系。当我们提出这些要求后,操纵者的反应通常是进一步加大给我们的压力,他们会大喊大叫、摔门而去,或是持续长期的冷暴力。我们这时绝不能退缩,要继续利用前面的方法去拒绝服从,操纵者强调自己的边界。面对我们展现出的决心和坚持,有的操纵者会愿意改变自己,重新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用坦诚、公开的协商取代威逼利诱的操纵。但也有些操纵者,只希望延续从前的操纵关系,对于这种人,我们就要下定决心彻底离开他。作者认为这是最好也是最健康的选择。

嗯,说完了行动层面的改变,下面我们说说受害者如何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前面说过,有四种个性容易被操纵者利用,分别是沉迷于取悦他人、恐惧负面情绪、自我认知模糊和外控型人格。作者指出,每种个性都会产生一系列有害的思维方式,受害者要找出这些有害思维,用更强硬的思维来替换纠正。有了强硬思维的支持,受害者在行为上能更坚定地摆脱操纵关系。书里介绍了很多替换思维的例子,我在这里列举一二。比如,沉迷于取悦他人的人,会认为自己应该一直取悦别人,让他们开心,替换这种想法的强硬思维是,我不可能同时取悦所有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只能选一些对我很重要的人,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而恐惧负面情绪的人,会希望尽可能避免冲突,替换这种想法的强硬思维是,虽然我不喜欢正面冲突,但我不会为了逃避冲突而被操纵。

好,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下第三部分的内容:想摆脱操纵关系,受害者需要从行为和思想两方面做出改变。行为方面,受害者要学习拖延回应,提高对负面情绪的忍耐力,拒绝操纵者并设立个人边界。思想方面,受害者要找出容易被操纵者利用的有害思维,用更强硬的思维来替换、纠正。

说到这里,《操纵心理学》这本书也介绍得差不多了。作者认为要摆脱操纵关系,除了前面介绍的各种方法,还有个很关键的要素是勇气。勇气并不等于毫不畏惧,而是在感到焦虑和恐惧的时候,依然能够坚持前进。在抵抗操纵者时,感到紧张、害怕是很正常的事,我们要相信自己值得被尊重和平等对待,从而获得改变的勇气。在勇气的指引下,坚持实践书中的方法,就一定能成功摆脱操纵关系。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