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走出思维的误区》突破认知陷阱,构建理性决策的底层思维系统

铛铛铃2025-09-08励志60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啊,叫做《走出思维的误区》。

之所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呢,就是因为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行为准则,就是我们的思维逻辑。而在各种各样的思维方法里面啊,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呢,做出合理的反应。一句话吧,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智慧和见识。

那这本书啊,就是在用一套浅显易懂的实际操作,帮助我们快速地掌握批判性思维。

这本书的作者啊,一共有两位,他们分别是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第一位作者尼尔·布朗啊,他是美国的经济学教授,长期以来啊,一直从事批判性思维研究工作,曾经为数十所大学的教职员工传授批判性思维的技巧。那在1989年的时候呢,布朗教授也获得了美国教育促进知识协调会全国年度杰出教授的银牌奖章,同时呢,也获得了俄亥俄州年度杰出教授的头衔。

另外一个作者啊,叫斯图尔特·基利,他是毕业于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也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学位。目前呢,他是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这本书啊,就是这两位教授的优秀作品,一经推出呢,就畅销了30多年,再版了九次,在众多的国家里啊,帮助无数的读者呢,都获得了成功。

这本书一共分成了14个章节。老郑呢,今天将从两个大的方面,为大家呢,分享一下这本书里的精彩内容。第一个,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第二个,怎么使用批判性思维。

那好,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分享。

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作者说啊,批判性思维,它包括了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批判性问题的意识,以及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意愿。啊,这听起来好像挺难懂的,对吧?咱们简单点说,就是说当我们啊,在吸取外部信息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需求,唉,去提出这种适当的问题,然后在这种不断的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当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对新领域的认知。

我们举个例子啊,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实际上我们很容易被这种外部的信息啊,去左右我们的情绪,进而呢,丧失了我们自己的判断。你好比说最近哈,重庆的这个公交车坠江事件,那当时呢,有双方,一个是公交车司机,一个呢是小轿车女司机,对吧?尤其这女司机这事一出现,好多网友就开始兴奋了啊,“不用看,一定是女司机的责任”,于是一大批键盘侠就开始谩骂女司机。那你直到最后,警方公布了调查结果,于是啊,事情出现了大反转。

这就是说,我们在接受外部信息的时候啊,就已经被情绪给左右了。在这种情况下呢,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形成自己独立、客观、公正的这种观点了。

那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里边啊,他们比较重视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甚至啊,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老师呢,就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小例子,唉,去教小朋友们如何分辨什么叫事实的陈述,什么叫观点的陈述,进而啊,帮助他们对世界形成这种清晰和客观认识的基础。

那在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啊,有这么一家名为“学生每日新闻”的非营利性网络媒体,那他呢,会经常选择各家媒体上面的重大新闻,然后呢,报道给学生,并且啊,附上需要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帮助他们去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那其中一个栏目啊,就是提供媒体偏向报道的例子,让这个学生呢,去思考。那之所以他们会这么做呀,就是因为他们早就发现了,就是即便是各方媒体的报道,都是同一件事啊,而且呢,都是在陈述事实,但是却可能出现什么呢?什么故意忽略的偏向、消息来源的偏向、事件选择的偏向、报导安排的偏向、标签化的偏向,以及内容阐释的偏向。

那这么多种常见的媒体立场偏向的表达形式哈,直接就干扰你的情绪了,那就导致最终,即使报道的是事实,唉,你也没有办法完全做到真实、客观、公正、中立了。

而在美国啊,一些高中呢,也把这个当成了一门课程,帮助学生们去建立这种清醒、独立、批判性地接受新闻报道的习惯。这些训练的目的啊,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对不同论述的警惕与思考,让他们明白,要对一件事情形成判断,需要有所过滤,需要有情绪的沉淀,你才能够避免自己成为偏见的附庸。

你看,在我们实际的生活和工作里边哈,我们总觉得有一些人呢,就算是有那么点出类拔萃的意思哈,他们总是能够拥有这个独立的思维,哎,能够透过现象去看到本质,然后抓住一团乱麻里的这个关键点,进而啊,你在其他人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他一下子就能把这问题解决了,非常冷静。那这正是批判性思维在起作用。

所以呀,我们在工作当中,要想使用和学会这个批判性思维啊,我们就需要自己去学会提问,学会梳理事情的关键节点,你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事物,才能把每天接收到的这种海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过滤,然后呢,提取变成自己有效的信息,甚至啊,可以再进行一次的输出。

那以上就是老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内容,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我们简单点说啊,批判性思维就是我们在吸取外部信息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提出适当的问题,然后在不断的这种提问、回答的过程中啊,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对新领域的认知。

那了解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哈,我们怎么使用它呢?那关于这个作者给出了六个方面的小技巧,他们分别是:海绵式的思维和淘金式的思维、找到论题和结论、找到理由、分辨价值观、假设证据的必要性,以及最后一个,克服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那我们先聊聊第一个啊,什么是海绵性思维和淘金式的思维啊。你看,顾名思义啊,海绵式的思维啊,强调就是单纯的知识获取的这个结果。所以呢,这种思维啊,他会广泛快捷地从外部世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进来。那淘金式的思维啊,他重点就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啊,和这个知识进行积极的互动,然后不断地进行筛选。所以呢,这种思维啊,会不断地衡量所接收到的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你看这个海绵啊,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它有什么特性我们都清楚啊。有个名言还说呢,说这个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这个海绵式的思维啊,也是这样,它会吸收很多知识,但是你想这海绵它只是一个载体啊,你这一挤,那知识就像水一样,怎么进来又怎么出去了。所以我们经常用海绵式的思维啊,形容那些看过很多书啊,却学不好一个道理等等的那样的一类人哈。

而淘金式的思维是什么,我们可以先从关键词上来看啊,淘金,这个淘金的人啊,一般都是拿一个陶盘在这个,呃,河里的淤泥里啊,去筛这个金子。这里面的淤泥啊,就像是我们在外部接收到的信息,我们需要有一个淘盘,去帮助我们过滤知识里面的杂质,然后呢,找到关键的信息。那这个淘盘呢,就是我们说的批判性的思维。淘金式的思维方式啊,就是提问式的啊,自己要去选择吸收什么,忽略什么。

那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我们在接触信息的时候,就要带着一种提问的态度,这种态度呢,就要求你主动参与到和这个信息的来源的互动里边去。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啊,说有一本书里呢,就提到说这美国人呐,他大多数都十分重视花园。那为啥呀?原因就是花园在他们看来,主要有三个大的用途。第一个,我可以自己去动手修剪草坪啊,能够体现主人的个性和情调。第二个呢,就是可以让自己养的宠物在花园里边玩耍,然后融入大自然。第三个呀,我可以在花园里啊,搞一些party,对吧?如果说家里来人多呢,哎,我就把这个客人都请到花园的中间,聚在一起,然后吃吃饭呐,聊聊天啊,喝喝酒啊,对不对?草坪呢,就能给人带来这种清新的空气,愉快的心情,还有一些丰富的遐想。那美国人酷爱自己屋前的草坪啊,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好了,问题来了,这个传统从何而来呢?有人就认为了说,美国人的祖先呐,大都是农民,他们离开了田野草原以后呢,这屋前这片绿草坪啊,可以聊解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一种情思。

那上面这一段话呀,如果我们用的是海绵式的思维啊,去解读上面的观点,我们就会记住说,为什么美国人喜欢修建草坪这个知识点,然后呢,就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谈资了,就进来了。但是如果要是用淘金式的思维来解读呢,我们可能就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了。你看啊,刚才那一大段话里边,作者就提到,说大多数人重视花园,这是个什么概念呢?那少部分不重视花园的美国人,是心理上不重视呢,还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呢?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在我们追究这个修建草坪的历史的时候啊,作者给出的回答是,有人认为,那这个友人是谁呢?姓有叫人吗,对吧?他是个谁呀?他这个观点来源于哪里呢?有什么依据呢?

第三个,作者在刚才那一大段里啊,有一个假设,就是所有重视花园的美国人家里边啊,都养宠物了,对吧?亲近大自然嘛,这是不是事实啊?所有美国人都养宠物吗?未必吧。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啊,使用淘金式思维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参与到和这个信息的互动里边,然后呢,学会提问,并且会主动找到答案。

但是作者也说了哈,举这个例子的原因呐,并不是告诉大家说什么啊,海绵式的思维不好啊,这个淘金式的好只作人为,不是说我们要想学会批判式的思维,你就要把这两种思维都结合到一起去。你需要先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那这些知识积累靠什么,就靠你平时的这种海绵式的吸收啊,得来的。那接下来呢,我要有一定的方法啊,把这个吸收来的知识,把这里边有价值的东西,唉,放到我自己的兜里来,这个就要靠淘金式的思维了。所以这两种思维放在一起啊,他是有这个先后顺序的啊。

那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第二个哈,就是怎么样找到论题和结论。就很多时候,当我们向这个领导汇报工作啊,或者说你听你的下属向你汇报工作的时候,总能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明明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或者说一件事吧,哎,这好像不知道怎么了,就总像说不清楚似的啊。那这个时候我们内心的潜台词啊,往往都是“这在这说啥呢,他不说我怎么听不懂呢”,这其实啊,就是缺少说话的逻辑性。

那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啊,它就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说话办事的逻辑性。那作者给我们提供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到叙述的论题和结论。

我们先聊聊这个如何找到论题啊,这个论题呀,其实就是我们在绘画或者讨论中啊,所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你比如说咱们部门要开个会,会议的主题啊,是今年双11我们的这个洗衣机要以什么为核心展开营销。哎,那我们这个需要探寻的本质问题啊,就是咱们的洗衣机趁双11的节点,如何开展营销这么一个点。因此啊,接下来发言的每个人,都应该紧紧的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就不能跑题嘛。

那论题的确定呢,就有助于我们去找到结论。那假设我们设想一下,说我们的主题不是那个改一下,说下一阶段我们的营销活动如何开展,你这就麻烦了。你下个阶段里边有11、双11、双12、元旦、公司五周年庆等等一系列节点,产品呢,除了洗衣机,还有微波炉、冰箱、电视等等。咱们就可以想象了,这个会啊,估计就不能是按小时开的了,你得按天开了。

那如果论题都是这种模棱两可的结论,就不可能清晰的了吗?那当我们通过清晰明了的主题,继而呢,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以后,我们就需要利用第一步的思维,去找到我们叙述的结论。结论呢,就是讨论中所出现有争议的问题和答案,或者说别人希望我们接受的信息。

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啊,就是要判断这个论题和结论之间的推理是不是科学的,是不是符合逻辑的。所以啊,我们要接受还是说拒绝一个人的观点,首先要找到的就是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也就是说他的这个论题和结论。

那当我们能够找到他这个观点了,唉,我们就可以说聊一聊,哎,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到底是什么。你像我们有的时候啊,一般会好奇说,为什么他还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呢?啊,或者说为什么他会特别坚持他的观点呢,就不改变了呢?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有理由哈,听起来这像是一句废话是吧,谁做事没理由啊,对吧?大多数的行动世界上呢,都是有原因的嘛。但是这个理由啊,也是分这个上下高低的啊,也是有这个前后顺序的。有的时候一个理由给到你,你看似解决了你所有的疑惑,支持了他的观点,但当你再问一句的时候,很可能你能得出截然相反的情况。

你举个例子啊,比方说有人跟你说了,说这个宝马车呀,其实比这小龙虾,咱吃的那小龙虾啊,便宜多了。你第一感觉是啥呀?无外乎就两种嘛,你要么同意,你要么不同意。那不管你同不同意,你都有自己的理由,对吧?如果说你不同意,你就说了,那宝马大哥最便宜的也要20多万,对吧?你小龙虾得多少钱啊?你这不到100块钱,你怎么跟那个宝马比呀,对不对?所以说宝马是比小龙虾贵的。

那赞同的人会怎么说啊?说那宝马三系一斤呢,才这个81块七毛三,那小龙虾一斤就得88,你当然是小龙虾贵,宝马便宜啊。你看他这么告诉你,其实啊,在这个阐述的过程啊,就是在和讨论者陈述理由。

所以说,当我们听到别人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啊,我们先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接,或者说拒绝,也就是说你深沉点儿,你别着急表态是吧,你先冷静一下,你干嘛呢,你需要他进一步提供理由给你,你再说点理由,你现在这个不足以说服。

那作者就提出了说,所谓理性人格的标志啊,就是能用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那些具有争议性的观点。那如果他回答告诉你,没有啥理由啊,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作者就建议我们说,要对这样的说法表示警惕,因为他的理由啊,不过是结论的复述而已。一个没有理由的结论,某种意义上讲是没有价值的。

那找出理由是批判性思维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步骤。观点,那其实没什么对错,那就看你能不能提出这一观点是否成立的理由。那如果我们不先问问,说这一观点为什么成立啊,并且我们能得到满意的回答,那实际上我们就没有办法对结论呢,作出公正的评价,甚至我们还有可能上当受骗,进而呢,沦为别人思想的一个傀儡。

那在寻找理由的过程当中啊,就要求我们要有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和我们意见不同的观点。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早就指出了说,如果两个聪明人在进行对话的话,他们都应该在做出结论之前先说一句“等等等什么”,其实就是在等一个能够说服对方或者说支持论点的理由啊。

那接下来我们看看第四个,叫分辨价值观的假设。嗯,我们刚才说了啊,我们要有理由,那是有了理由就够了吗?其实不对,因为我们还需要去证明一下,这个理由是不是合理呀,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这部分核心啊,分辨常在理由中的价值观。

有的一些观点哈,我们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毛病啊,差不多每一个论证呢,唉,也都显得很有道理。然而,这些被阐明的表面理由啊,并不是唯一存在的,还有一些隐含的理由。虽然说讨论的时候没有被明确地罗列出来,但是呢,这些隐含的理由啊,跟表面上的是一样重要的。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啊,有人对你说了,说“哎呀,你根本没必要上学啊,你早点出来工作赚钱吧”。那他这句话里面的结论呢,就是没有必要上学,理由是什么?你上学赚不来钱嘛,你还要花钱交学费,你浪费在学习上的时间,你都可以挣好多钱了。那这句话里啊,其实就隐含了他的这种价值观,那就是金钱的价值比知识和智慧更重要。如果我们的思维价值都是金钱至上的观点,那我们看这段话其实没啥毛病,您说的对。但如果我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就很难接受这样的观点了。

那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呢?价值观假设啊,指的就是我们对某些价值观的相对可接受程度,他们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看法。当我们说两个人就某项问题达成了一致看法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知道了啊,他们其实是具有一样的价值观的。而我们对一个结论产生冲突的原因,那就是做出结论的人之间呐,是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也可以说是因为价值观的参照标准不同,我们才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啊。

你让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的说明一下啊,只有当价值观假设被纳入到推理的过程当中,理由才能在逻辑上证明结论。你看啊,有一年啊,老郑还记得说有一条谣言呐,在这个朋友圈里传得非常凶,说是面包上的那个肉松,实际上是用棉花做的嘛,还有人在那发视频呢,啊,这放水里啊,泡,你看散开了,这棉花拿出来把水挤干净,用火一点,你看,你看能点着吗,那棉花能点着就是棉花。好多人都信呐,你像我这爱吃肉松、面包的,也被这个家里人警告,小心点,你不能吃了啊,甚至说好多商家的产品呢,都被迫下架了,然后买也买不着了,惨不惨,你说。

那真相是什么?国家食药监局的官方微信平台“中国食事药闻”,对这个肉松、饼包、棉花这类的视频呢,就进行了辟谣,说这个肉松和棉花呀,这两者的成分不同,口感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用棉花冒充肉松几乎是不可能的。啥意思啊,人家就是没好意思骂人呢,肉松的本质是啥?肌肉纤维主要成分蛋白质,放嘴里一咬化了,棉花的本质是什么?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且是不可溶的纤维素啊,看上去很软,你嚼不烂的那玩意儿。换句话说,只要咱那个嘴是真的,你一吃不就知道是不是棉花了吗,你就这么个谣言就能火成那样,对吧,那好赖说咱们国家给他辟谣了,所以大家要分析这个事,我们在分辨信息和结论的时候啊,需要找到隐藏在结论下面的潜在的价值观。假设我们如果要更深刻的理解理由,那就把这个潜在的价值观呢,找出来。那在这个之上,我们才谈得上是对理由有一个真正的理解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五个,说证据的必要性。在这里边啊,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事实性声明,它就是指啊,传播者希望读者呢,能把这些看法当做事实来接受。比如说啊,地球是圆的啊,我们都很肯定这一观点呢,因为我们把它当做了一个常识来接受。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过,说这样的事实有可能是错的呢?

作者就提出了说,对这样的事实性声明啊,你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相信他”,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声明是否需要证据支持”,如果需要证据,但是你又没有相应的证据,那么对不起,这个所谓的事实啊,就是一个毫无根据的断言。那对这样的断言呢,我们就可以直接质疑它的可靠性了。

那反过来说,如果有证据支持呢,我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个证据的可靠性有多大呀”,而如何判断证据是否可靠,当然,这就要看证据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了。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说这个声明是事实,还是一个观点呢?作者就认为啊,这就需要我们去看看相关的证据了。对一个看法的支持性证据越多,这个看法就越接近于事实。

那当你发现有人用某种事实性的陈述啊,让你相信这就是事实的时候,你应该马上停下来,让他去提供证据的支持。认识到这个问题啊,可以让我们能够防范具有欺骗性的那种推理。

你比方说这个我们作为一家企业嘛,来了这俩广告公司啊,其中这个广告公司就告诉你了,说你用我们给你提供的这种促销政策啊,这种营销策略,你就可以在一个月之内让你的销售额翻一倍,说的挺好,这就是我认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观点,你怎么判断它是事实呢?这时候你停下来,你说你有什么证据吗,支持你说的这个论点吗?他说,哎呀,你还不相信我吗,咱们都合作这么多年了对吧,你用不着肯定能行,相信我吧,这就有可能是骗你啊。

另一家广告公司呢,人家告诉你说,哎呀,你不问我也要跟你说的,我们都准备好了,要首先最近3年或者说最近两年以内啊,我们这个目标区域里边没有任何一家竞争对手,或者说相关的行业,干一个跟我们一样的营销策略,没有啊,你是独一份。第二个呢,现在同行业竞争啊,已经饱和了,而且这同质化很严重,这种情况下呢,我们提供的这种营销手段和促销政策呢,能够让消费者更多的偏向于你,而且这个我们是有数据支持的,你像我们在其他地方,哪哪哪哪儿搞数据,是怎么怎么怎么样的,告诉你等等吧,巴拉巴拉一大堆。那这种支持性的证据很多,那他的这个观点呢,实际上就接近于事实了。第一个,那个,那很有可能就是骗你的。

所以我们说越过情感,把注意力呢集中在证据之上,才能够帮助我们批判性地思考。

最后啊,我们来聊一聊,说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啊,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你说,在我们说了这么多批判性思维的好处以后啊,为什么在生活和工作里边,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啊,始终学不会这种办法呢?

作者就说了,这是因为我们在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它就来自于我们的本身,也就是我们的心理习惯。作者说啊,认知啊,实际上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我们的认知能力啊,其实并不差,但是我们总是被一系列的心理习惯限制和出卖,而我们要做的呢,就是把这些认知的偏见给他束缚起来,你不让他们捣乱,否则他们就会把我们推来推去,让我们偏离正轨。

在工作里边,我们解决问题有时候并不依靠于对事实的判断,有的时候呢,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个人经验。这种情况啊,尤其是在我们参加工作很多年之后,就非常的明显。因此呢,只要我们的经验和别人不同,我们就偏向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哪怕是这些经验呢,和别人那种更接近于科学的观察结果不一致,我们也仍然在那坚持。

我们举个开车的例子啊,就是有调查这个结果就表明说,开车六到10年的老司机,反而更容易出事故,这就是因为熟练啊,使他们对交通规则或者说危险的预防没那么上心了。但是你看新手呢,他对一切他都不太熟悉,所以他反而更会小心翼翼的驾驶。

其实啊,说到底,批判性思维啊,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对我们有效、对对方有善意的这样一个工具。作者鼓励我们说,运用这种工具啊,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你不要因为自己的成见而阻碍你发现信念和真理的这种美妙。

那以上呢,就是老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部分,怎么掌握批判性思维。在这里面啊,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六个小技巧。第一个,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这两个是有先后顺序的啊,海绵在前面,淘金在后边。第二个,找到论题和结论。第三个,找到理由。第四个,分辨价值观假设。第五个,证据的必要性。第六个,要克服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我们讲了这么多哈,其实啊,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呢,就是让我们在这个繁杂的信息里边,找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然后呢,辨别好的为什么会好,坏的为什么会坏。

那批判性思维啊,作为一种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里,如何更好和更深刻的思考。在美国啊,这本书被推荐为大学生必修书目,所谓的必修书目啊,其实往往就是学起来不是很轻松的意思,对吧?而实际上也是掌握批判性的思维其实并不容易,这不是什么赶时髦的事情啊,这是一个痛苦的思维练习过程。

如果我们对批判性思维这个领域知之甚少,那么就不要一开始就采取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我们可以先采用海绵式的思维风格,去掌握更多的信息。那我们之前呢,也讲过这个作者的另一本书叫《学会提问》,书友们呢,就可以按照《学会提问》这本书里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去练习。

那当我们已经对这套方法了如指掌,而且那个运用自如的时候,再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来批判这本书所提出的提问结构,相信呢,你就会获益匪浅了。

那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