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励志励志

《学会提问》用批判性思维穿透表象,解锁深度认知的钥匙

铛铛铃2025-09-08励志736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呢,叫《学会提问》。

那之所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呢,主要是老郑现在越来越发现,我们周边的这些信息啊,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杂。这就导致了我们每时每刻实际上都会遇到问题。以前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是不知道怎么干的问题。现在呢,遇到更多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干的问题。这选择已经开始变多了,而且这种选择呢,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尤其是啊,很多人现在特别喜欢向别人兜售观点,就是给别人上课。这如果你要没有办法去辨别事实的本质,找到提问的方法,我们很有可能就会上当。因此呢,作者就认为,学会提问非常的重要啊。当然,这学会提问可不是光问别人啊,更多的是问自己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会提问》这本书呢,它是被誉为批判性思维领域的一本圣经,在美国被誉为指导批判性思维最成功的书籍之一。那在国内呢,也受到了像李开复、潘石屹、俞敏洪等等这些大咖的推荐。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个人,其中的一位是美国的尼尔·布朗,另一位呢,是斯图尔特·基利。尼尔·布朗呢,他本身是一个经济学的教授啊,自己也写过很多的书和论文。他对这个批判性的思维特别的重视,他是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他在批判性思维的推广和发展方面呢,不停地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同时呢,他也为美国国家安全部、俄罗斯国家的秘密服务部门,还有像IBM的亚太公司、乐高公司、美国的商学院联盟、美国空军研究院等等这一大批机构和部门,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咨询服务。所以啊,他是一个在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和咨询服务方面非常专业的一个人。

那另一个作者呢,叫斯图尔特·基利,他是美国柏林格林州立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教授。那这本书呢,就是这两个人共同完成的。

本书呢,一共分成了12个章节,老郑把它归纳成了三个大的部分,跟大家进行一下分享。第一个部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习批判性思维呢?第二个,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那第三个呢,就是在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误区是什么?

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分享。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个部分,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批判性的思维呢?作者认为啊,学会提问就是学会一个非常实用的思考技能,那也就是我们说的这个批判性思维。那什么叫批判性思维呢?在讲述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来描述一个生活当中的场景啊,呃,什么样的场景呢?就是描述一个针对同一个问题,然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啊,比方说中医啊,有的人就会认为中医非常有用啊,能治病救人。那有的人就会认为它是骗人的,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嘛。你说的那些什么穴位呀、什么什么气呀,通过解剖学和现在各项仪器根本看不到嘛,所以你那都是编的,自己臆想的。这我们就能看出来,对同一个问题呢,这个世界上往往是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的。因为从我们国人来看呢,我们的中医实际上是几千年下来,你说它得治活了多少人,救了多少人,你怎么能说它没有用呢?不管是自己的修行、养生、健身,还是气的概念,还有针灸这种实际的治疗手段,它都在实践当中救过了好多人。难道说老外就没学到吗?老外用针灸不好使吗?那现在国外已经开始有人在用了。但即使是这样,你也不能妨碍有一部分人坚定地站在可视化的、科学的角度说,我仪器看不到,你就是没有,你就是假的。你说没有我不认,你有1万个事例我都不认,对吧?所以就是我们说的嘛,这种事啊,它就不像很多数学定律一样有什么唯一的法则,1+1=2,那我们都知道,你要是1+1=2也不认的话,那实际上我们这世界上你就寸步难行了,好多事你都干不了了,对吧?

那当我们面临这些是非对错很难辨识的时候,这种问题我们怎么选择正确的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掌握批判性的思维。那我们可以想想,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模式啊,上小学啊,老师就会要求通读并背诵全文,还要求我们背作文,噩梦一样,对吧?学英语就是你把这些单词,这一篇到这一篇单词全背下来。那你说做数学题不背了吧,也得背。你这道题不是做错了吗?你不是不会了吗?好,你把它给我背下来,听清楚啊,把这题给我背下来,然后你多背几遍,然后就做下来了。把这个题啊,答案你都给我背下来,你就会了嘛。等到我们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啊,我们还是习惯于背下老师画的重点,用这个下划线标出关键词,关键的名言警句,都给他列出来,然后用笔记本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观点、方法给它记下来。那这个时候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就是找到、记住并且理解书中作者或者说教材的意思,然后学会他们教给我们的方法。可是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做下去,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啊,就是因为到社会上以后,就没有人给我们划重点了,你也找不到重点了啊,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呢,呃,如果我们只记住了这个作者的方法和观点,比如说看书,却没有对作者进行评价和思考,那我们其实就是被动地在接受书中给我们洗脑,给我们灌输他想灌输的内容。那如果说咱们想象一下,咱不是咱啦,咱都是这个皇帝或者说总统,那我们身边好多这个大臣嘛,是不是,或者说有好多这种专家顾问,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资讯、信息、建议等等。我们呢,确实不需要花时间去什么看书啊、听课呀、做笔记,不用了。但是是不是这样我们就不会遇到问题了呢?根本不是。美国历史上第29任总统叫沃伦·哈定,他在上任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非常苦恼的问题。他就问他的智囊团,你说你们这些人,今天他跟我说说要做这件事,明天那个人跟我说他要干另外一件事,后天那人跟我说这两件事都不用干,你告诉我我应该信谁的呢?我应该到底还干不干了呢?所以你看,即使是总统,他有无数的智囊团给他提意见,而且这些人还都是精英,但你仍然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咱开篇说到的问题。最开始我们是不知道怎么干,现在是你要选出来用哪种方法干。跟以前比起来,这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那你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批判性思维,你只有这样才能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吧?

那可能有的书友说了,你看你举那例子,一个总统跟皇上的,我们普通人、老百姓,我们哪有那个啊,我们也没有什么能力随时随地一支穿云箭,然后千军万马来相见,也没有那事啊,对吧?那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做出这些决定是不是更加困难了呢?你说的没错呀,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资源,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当然是很困难的。那我们要想改变这一个困境,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习和掌握这种批判性的思维。

那我们具体来聊一聊,什么是批判性的思维啊?作者就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再思考。这话你可能觉得有点绕哈,我们解释一下就是,一、你想想你要做什么;二、你想想我为啥要做,就这俩事就完事了。那在我们做决定之前啊,一定要想了又想,那就是因为人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的,第一遍的时候啊,有各种各样的不合理,而第二遍呢,就可以把这些不合理的东西给他弥补了。

那我们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啊,我们如何去辨别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呢?我们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下手。那第一种呢,就是别人的意见,就是说他们思考的结果。第二种呢,就是我们自己思考出来的意见和结论。那对于别人的意见呢,我们进行再思考其实很容易理解嘛,因为实际上,呃,别人很可能将自己的这种动机、利益哎,夹杂在里边,然后告诉你。所以有时候我们就要警惕了,说别人给我们的建议里边是不是有什么不合理的动机等等这些。那虽然我们自己思考一下应该没有什么坑自己、害自己或者说其他的那些利益和动机了吧,但实际在我们自己思考的过程当中,仍然会存在着bug和漏洞。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对比,在找别人的bug的时候很容易找哈,因为都很擅长给别人挑刺嘛,但你轮到自己的时候,往往就不太容易了,就像老话说的,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就这么回事。

而且啊,我们的这个大脑啊,更倾向于利用直觉系统来轻松地、简单地思考问题,他碰到难的时候,他就先想这个简单的方法。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常常会给我们的决策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就容易被人骗到哈。举个例子吧,就是说两位这个总统候选人在那竞选,第一个候选人就说了,说我组织的团队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啊。首先,我们的领导非常重视啊,我们真抓实干,我们加班加点为这个老百姓服务。第二呢,我们构建了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啊,保证所有的政策能够执行。第三呢,我们强化了保障服务的措施和资金,我们拿出了好多钱,组织了好多人,制定了好多政策,唉,来帮助我们这个妇女权益的工作呢,取得重大的进展。巴拉巴拉说了一堆。然后结果第二个人呢,上来就这么说的,他说我们的团队啊,在保护妇女权益的方面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事实上啊,其中有一位受益人就在我们今天的听众当中,他就是爱丽丝啊,他今年已经70岁了啊,他来自某某某小镇。那今天呢,他就跟我们坐在一起,而且呢,在我们针对老年人提出的新工作促进计划下,他目前在一家医院里边担任了一份全日制的工作。那亲爱的爱丽丝,请你站起来好吗?能不能向大家讲一讲你的亲身经历呢?巴拉巴拉一顿讲。这两个候选人讲完了,你更愿意选谁呢?如果票在你手里,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用选,为什么他都会选后者嘛,因为后者给出的案例是生动的、详实的,因此它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情感共鸣。这其实甚至是我们学习各种演讲方法、技巧很核心的一个内容。但是你知道吗,这样的论证方式对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其实并没有帮助,因为动人的事例啊,他不能够作为证据,一旦它被作为证据的时候,就应该被高度的怀疑,因为它只表明了一种可能性,但是你却没有办法证明它就是真实有效的。

可是如果我们不具备批判性的思维,那我听完这个总统候选人演讲以后,你会觉得说我投他吧,那为什么要投他呢?因为他感动了我,我相信他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好领导,他是一个好总统等等等等,然后你把这个票投给他了,然后你自己还告诉自己呢,这是没有人逼我的啊,这是我用我自己独立的意志选出来的这一票,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而且这种漏洞呢,还发生在选房、选工作等等这一大堆事儿里边儿。你比如说你大学毕业,那家里的意见呢,说你留本地吧,是吧,然后进入一家这个事业单位,好处呢,很简单、稳定,离家也近,对吧,这都很方便嘛。但是你的导师的意见呢,他是希望你能够进入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里,而且啊,这个导师在那个企业还有关系,他能够帮你推荐,而且这成功性很大。这个虽然说在外地啊,但是他待遇好啊,工资很高啊,福利待遇非常好,而且你发展机会也很大。你看这两个选择扔你面前了,你怎么进行选择呢?首先一点啊,你家里人和导师他都不会骗你和害你,你这两种意见呢,也都没有错啊,都对你,都是对你好嘛,那你怎么选呢?这时候我们要去除别人的影响,而考虑自身情况呢,那你就要用到这个批判性的思维。你就选择说我更希望选择哪种生活和工作,我更向往哪种未来。那这种情况下就有两个阶段需要考虑的。

第一个阶段呢,就是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去思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终为始。老郑在之前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也提到了哈,以终为始,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我们设想50年后的自己,你希望自己那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啊,都退休了啊。有人说这50年太久了,我也没那想象力啊,妥了,那咱们短点5年,5年总可以了吧,5年以后你觉得自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你是在这座城市的事业、工作里工作着,还是在另外一个城市里边打拼的呢?因为对大部分这个大学毕业生来说,这第一个迈入社会的5年,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和过渡的阶段。所以说,你就得希望你说,我用这5年的时间,我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虽然不一定在这时候就会做出决定说我选哪个,但至少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思考方向了。

那接下来呢,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要进入到第二个思考阶段,那方法是什么?就是要加入不可预知的多种可能的结果。啥意思啊?比如说我们在第一个阶段里想的目标,说这个5年后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等你定好了,比如说我要在事业单位,或者说我要进这个啊,世界500强,可是这是计划呀,它没有变化快,谁也没有办法保证说这5年里没有任何意外发生。那好的意外,比如说你中彩票了是吧,家里挖地挖着矿了是吧,这是好的。那坏的意外也有很多,我就不举了哈。这些意外的发生,就是我们说的不确定的可能啊,他都有可能影响你啊。那什么是不可预知的多种可能的结果呢?关键就在结果两个字上,因为这个意外太多,我们根本想不出来,对吧,能掐会算也不行,但是这些意外的结果,所能导致的结果却没有那么多啊,相对来说很少。那这部分结果我们就可以揣测出来了。

那时间关系,老郑在这里也举一个稍微粗一点的例子啊,仅供参考啊。就像上面说的,我们并不知道说怎么选择未来的方向,那用第二阶段思考的方法呢,就是我们要考虑结果。就是这么做啊,我们先假设说这两个我都想要试试,因为我不知道嘛,我也不知道在事业单位里干,还是在这500强干好,我哪经历过啊,我得试我才知道我喜不喜欢,我都想试,可你又不会分身对吧,你这所以就怎么办呢,你就得列出个先后顺序,我先是谁后是谁,你这样这俩我就都都能试了对吧。那这个时候问题就变成了,我是现在事业单位上班,5年以后我再转行到那些企业里去容易呢,还是说我现在就去那些企业,5年以后我再回来进这个事业单位呢?相信大家的判断应该差不多哈,那就是先在事业单位中工作,再去企业里边相对容易一些。那如果这种方向你确定下来了,那我们就会在这相对安全的5年过渡期里边儿,有意识地去收集那些企业啊、职场啊等等这些相关的知识,干嘛给自己做储备。5年一的时间一到,或者说3年、4年到了,你觉得可以了啊,你去转投企业的时候,你不会像是一个白丁一样。那这5年的经历同样能给你创造价值,而且呢,你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时候,也把学到的这些东西去积极的用在工作当中去,那没准你可能找到了更好的一条通道给自己。

那以上呢,就是本书的第一个部分,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应当学习批判性的思维。作者认为说,学会提问的核心就是要掌握批判性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呢,是我们对思考过程的再思考,就是做决定之前啊,我们一定要想了又想。而当我们在面临那些看起来没有办法解决思考的问题呢,用两个方向、用两个阶段去把这个思维呢,更具体、更具象,放到具体的场景里面,把时间的维度放到里面去,然后呢,把多种的可能性考虑进去,尤其是这些可能性会产生的结果,把它放到里面去,这样能够使我们的这个判断更加的准确,也更加的接近现实。

那接下来我们就要聊一聊,说我怎么样才能学习或者说掌握这种批判性的思维呢?之前我们讲过啊,说这个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呢,就是要学会提问。那好多书友可能就会问了,提问谁不会呀,那不就是问个问题吗?那不光这一天天我们这事少了吗,我们问问题问不少,天天被人家问也问不少,对吧,这还用说吗?作者实际上就认为了说,我们为什么要提问题啊,事实上就是我们是否接受一个观点,或者说同意别人的意见,它是取决于我们是不是相信这个人的论证过程,而这所谓的论证过程,就必须通过提问才能体现得出来。

那这个论证的过程呢,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就是我想告诉你的结论是啥,那另一个部分呢,就是我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什么。我们举例说明一下,比方说这个禁止吸烟啊,禁止吸烟有害健康,我们说这是一个禁止吸烟是结论啊,吸烟有害健康呢,是一个理由。那首先我们就先问一下结论了,说这些结论合不合理,那禁止吸烟,嗯,是对所有人都禁止吗?假设啊,他是一个生命垂危已经无所谓什么健康不健康的人了,他只是想通过这个吸烟解除痛苦的时候,那他可不可以吸呢?或者说,如果这个地方非常贫穷,没有其他可以发展的产业,如果你这块不生产香烟了,那当地的居民可能就流离失所,甚至是饿死了,这种情况下你还要禁止吸烟吗?因此我们首先要质疑说这个结论是不是合理。其次呢,我们就要问问理由是不是合理啊,这就要求我们对理由提问了啊。在这个命题里边啊,那个有害健康就是理由,那有什么证据证明它是有害的呢?有害的强度是多少才算有害呢?是我抽了一口啊,然后我开始咳嗽了,就算有害,还是说我抽了一根,然后这人就挂掉了,这算有害呢?在论证的过程中,理由啊,应该把这些道理都说清楚。所以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其实就是通过不断的提问,来了解对方的论证过程是不是合理。

但是在这里面,老郑帮着这个作者强调一下哈,也补充说明一下,批判性思维巨大的工具呢,就是学会提问,但是这只是工具啊,它可并不是结论。你用这个工具得出来的结论呢,应该是指导我们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什么境界?实事求是啊,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像我们上面说的那个禁止吸烟的例子啊,这不是让大家出去抬杠去了哈,说你千万别跑偏了,那飞机上往高铁上不让抽你吧,就拿出来了啊,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饿着肚子呢,我不抽烟他们就得饿,你这不抬杠去了嘛,这不是。那作者的意思就是说,比如说啊,我们知道了不是什么环境下都必须禁止吸烟,也知道了在特定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禁止吸烟的,那就知道了,说当我处在哪种环境下,我就应该做出哪种行为啊。那我这个环境就是禁止酰胺的环境,那我就不抽了,那我这个环境是可以的,不禁止的,那我就可以抽了。所以我们要弄清楚啊,这个批判性思维可不是让大家去抬杠的啊,这这是有很大区别了啊。

那以上呢,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部分,就是怎么才能够掌握批判性的思维。作者就认为说解决的核心呢,就在于学会提问。事实上啊,我们是不是接受一个观点,同意别人的话啊,同意别人的这个意见,它取决于我们是不是相信他的论证过程。你的过程更清晰、准确、详实,他越有可能被别人接受和认可。而这个所谓的论证过程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就是结论是什么,第二理由是什么。那我们刚才讲过了,说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呢,就是要学会提问,然后啊,去找到结论,然后我再去论证它是不是合理啊,就可以了。

但是批判性思维真的就这么简单吗?画写俩公式,这刀我两嘴就完事了吗?不是。其实在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过程当中啊,这里边是有误区的,那就是眼见不一定为实。实际上我们看不到的,或者说对方没有说出来的,往往更加的重要。作者就说啊,在一个论证的过程当中,有说出来的部分,那还有那个没说出来的部分,而真正影响我们做出合理判断的,往往就是那些没看见的部分。这就和杰克·韦尔奇说过的一样啊,沟通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往往是那些没有说出来的。

那关于这一点呢,作者实际上是建议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啊,了解被我们忽视的这些信息。第一个啊,容易被忽略的是论证的理由啊,并不是唯一的。第二个呢,是价值观的假设。第三个是描述性的假设。这三个都容易被忽略,我们都挨个来聊一下啊。

我们先说第一个吧,这个论证的理由并不是唯一,这个我们是怎么忽略它的。举个例子说这个老王同学啊,到这个一个大学的球队去当教练去了啊,那自从他来到这个大学的球队以后,那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啊,啊,好多人都夸,唉,这小王真厉害啊,太厉害了。你这么一看呢,这个论证的过程啊,逻辑很清楚啊,为什么说小王很优秀呢?因为啊,他来到这学校以后,学校的球队的成绩发生了变化,成绩佐证了他的能力。那其实这只是解读了这个论证过程当中的一种可能性,为什么还有其他可能呢?比如说这个小王来的时机很好,正好他来的时候呢,大学里边给球队的预算提升了啊,翻了一番、两番、三番,球队有更多的钱呢,去买设备、加强训练等等这些。又或者说今年新招进的这个球员呐,嗯,就非常厉害,就像这个之前老郑给大家说过那个《灌篮高手》啊,有什么樱木花道啊、流川枫啊、三井寿啊、公孙杨两点,就除了赤木钢线以外,就来了四个大卡,这都是这个顶尖的球员,那之前那几届,对不起,没有,就赶上这届他来了,你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所以你看这理由啊,它并不是唯一的。那这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第二个容易被我们忽略呢,就是价值观假设。什么叫价值观假设?价值观假设就是我们认为这件事天经地义的,那不需要额外的说明。而事实上,一个完整的论证呢,并不仅仅是结论加上一个理由,而是结论加理由,再加上你的价值观假设。你其实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啊,都是有鲜明的自己的这种个人印记的,比如我们的经历啊、价值观啊,受到的教育啊、所处的文化环境啊等等啊,这一大堆东西会形成我们个人的印记。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所做的其实并没有我们给自己找的理由那么简单。那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呐,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啊,任何人都一样,只不过我们意识不到。那这个价值观本身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之分的,比如说有人啊,把这个挣钱当成一切,那是不是说这样的人就一定比那些把救助小动物当成一切的人更高贵呢,更对社会的贡献大呢,未必啊,这是不一定的。

我们可以再举个例子啊,比如有人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说这个政府呢,应该禁止和买卖香烟。那为什么政府要禁止和买卖香烟呢?因为有这个数据表明,吸烟呢,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的健康,那二手烟呢,也损害了在场的其他人的健康。因此啊,政府就应该禁止生产和买卖香烟。看到这里,你觉得这个论证过程有没有问题呢?我们一打眼看上去觉得说这理由哈,证据都挺充实的,这个应该是对的。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啊,其实在这整个的论证过程当中,隐藏着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作者认为,当我们个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的时候,就是别人抽烟熏着我了哈,他是需要集体或者说政府你就应该站出来负责,因为我管不了他嘛,你来管他。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认为集体主义要高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假设。你可能说说这,那我们保护自己的利益怎么还错了啊,再说了,保护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啊,我们自己决定要不要购买香烟,我不需要什么政府替我决定啊。那如果你这个持有后边的这个观点呢,你就是更加偏向于个人主义的思想。那还有一种可能呢,就是呃,你认同他的理由,比如说这个吸烟呐,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健康,二手烟呢,也会影响别人健康,但是你也不同意他的具体意见,比如说哪个意见呢,你就不同意说政府应当禁止生产和买卖香烟,你可能更愿意接受的方法是什么,就是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给吸烟人明确的警告,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说是不是你要伤害自己,而且呢,只要能够限制说不允许他们伤害别人就可以了。那你凭什么不允许别人生产香烟,对吧?所以大家看呢,说这个例子呢,就是论证的理由和结论都没有问题,但是它背后呢,隐藏了一个不同的价值观,假设我们对结论的认同度啊,就产生了极大的差别。

那最后我们来谈一谈第三个容易被忽略的方面,就描述性假设。这个描述性假设呢,呃,就是指说我在论证的过程当中啊,我觉得有些理由是理所当然的啊,而且我认为你也必须是这么想的。你这么听有点抽象,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天啊,你的母后找到你,说这个你张姨啊,给你介绍了个对象啊,就是他们单位这个同事老李的这闺女,那是你张姨从小看着长大的人特别好,长得也漂亮,将来要是结婚了,唉,你们能过得不错。你看啊,你能不能发现在这个论证过程当中存在什么样的假设吗?我们可以剖析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