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异类》破常规认知枷锁,揭秘非凡成就背后的隐性逻辑与非凡路径
铛铛铃2025-09-11【科普】288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异类”这个词,在本书中,指的是那些极少数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人。
本书作者发现,这群异类的成功秘密,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天赋或者努力,而是机遇、文化和他所处的环境。
《异类》的作者叫做格拉德·威尔,他是一位记者,也是一名畅销书作家。2005年,他的作品《引爆点》创造了美国图书市场的神话,连续28周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在当年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名单中,他的排名比杰克·韦尔奇、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还要靠前。
今天,我用三个问题,为您解读《异类》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第一个问题,影响成功的个人因素有哪些?
第二个问题,影响成功的机遇和环境因素有哪些?
第三个问题,文化传承对成功有什么样的影响?
先说第一个问题,影响成功的个人因素有哪些?
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万小时定律,一个是实践智力。
什么是1万小时定律呢?就是说,如果某项技能想达到一个领域的专家级水平,就必须练习至少1万个小时以上。
比如说比尔·盖茨,从8年级到中学毕业的5年,几乎都是在机房里度过的,加起来时间超过1万小时。
还有一位全球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比尔·乔伊,他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每天花8~10个小时学习编程,到了伯克利大学后的第一年,比尔·乔伊更是不分昼夜地在练习编程,算下来,他花在编程上的时间也超过了1万小时。
还有披头士乐队,英国最著名的摇滚乐队,在他们刚成立的时候,其实创作和表演能力一般,每次上台就只能演唱两三首流行歌曲。但是在高中时,他们获得了去德国汉堡演出的机会,这次演出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在汉堡期间,他们经常需要连续演出,有的时候每天表演甚至超过八个小时。从1960年到1962年的两年间,他们一共演唱了1200多场,这样算下来,他们的练习时间也超过了1万小时。
再说实践智力。实践智力是心理学家罗伯特提出了一个心理概念,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现实生活中争取机会的能力。作者认为实践智力比智商更重要,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两位高智商学霸,就是因为实践智力的差距,走向了不同的命运。这两位学霸一个叫兰根,一个叫奥本海默。
兰根尽管拥有超强的记忆力,非常擅长数学和哲学,但是他最后连大学都没有毕业,更别提在学术界有任何作为。而同样具备高智商的奥本海默,不但成了剑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专家,最后还是曼哈顿原子弹计划的负责人。
为什么都是高智商天才,两个人的结局相差这么大呢?
先说兰根,小时候因为兰根的母亲错过了申请政府奖学金的机会,后来也没有想办法继续申请,所以兰根没有钱去读大学。长大以后,兰根曾经获得一个大学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是因为上课时间的冲突,兰根在尝试调课被拒绝之后,就放弃了,争取再次辍学的兰根,后来干脆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
而奥本海默,因为在大学期间有过留校观察的经历,一开始没有通过原子弹计划人员招聘的审查,但是他却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参与的机会。当时奥本海默知道,该计划里有一个需要管理实验人员和工程师的工作,尽管他没有管理经验,但是他通过各种途径,向负责人展现自己的才干与远见,获得了这个职位,并且在后来的研究工作中,找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管理方法,最后他终于成为该项目的学科带头人。
比较一下两人的经历,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奥本海默有能力争取机会,兰根却放弃和退缩了。到最后尽管两人的智商相差不多,但是获得的成就却有巨大的差异。
好了,影响成功的两项个人因素,我们就讲到这里。作者认为,成功离不开个人的长期努力,以及实践智力的培养,但是这就是一个人成功的全部条件了吗?当然不是,作者认为,机遇和环境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部分内容。
先来说说机遇。什么是机遇呢?就是一个人成功所需要的有利条件。作者在书中以出生日期为例,来说明机遇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在每一年中,出生日期越靠前的孩子,会比同年出生的孩子获得越多的成功机会。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研究人员对加拿大青年职业冰球运动员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他们的出生月份,大多都集中在一至3月。这很奇怪,难道出生月份和球员的能力有关系吗?还是说水瓶座的人适合打冰球呢?都不是。原来加拿大冰球队的分组,是按照球员出生月份划分的,划分的界限是1月1日,也就是同年1月至12月出生的孩子,会被分到同一个组。因此,在冰球队的同一个少年组里,1月出生的孩子,会比12月出生的孩子将近大一岁,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智上,优势都是明显的。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1月的孩子被球队和教练看中的可能性更大,容易得到更好的技术辅导和更多的上场机会。几年以后,他们与12月的孩子相比,优势就会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中叫做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很多人觉得,孩子之间的小差距会随着成长消失,但他们忽略了马太效应是可以积累的。很多时候,优秀的人会因为不断累积的先发优势,而一直优秀下去。
相比于出生的月份,出生的年份对成功那就更关键了。如果正好赶上一种新事物的诞生,成为最早接触的一批人,那么就可能享受到最大的红利。比如互联网领域,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生于1955年,保罗·艾伦生于1953年,史蒂夫·鲍尔默生于1956年,这些互联网产业的大佬,出生年份都如此接近,这只是巧合吗?当然不是。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面世,这一年被认为是个人计算机时代的起点,而上面这些人在1975年,恰好都是19~22岁,处在这个年龄段,大胆无畏,冲劲儿十足,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和生活压力,他们可以快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开始尝试各种创新。
再看国内,网易、腾讯、新浪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创办于1998年前后,他们的创始人大多出生在1969~1971年。出生在这个时间段有什么优势呢?当他们成长起来的时候,恰好赶上了中国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所以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
除了机遇会影响成功以外,环境对个人成功同样非常重要。比如说家庭教育环境。在美国,中产阶级与贫困家庭,在教育支出上有着巨大差距,穷人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而且这两类家庭的教育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贫穷家庭中,家长扮演权威领导的角色,教育的内容由家长决定,孩子只能服从家长的意愿。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往往缺乏自信,并且因为习惯了服从,缺少自主目标,更谈不上自我发展规划。而中产阶级家庭教育孩子的模式是与学校协同培养,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家长会更平等地对待子女,他们允许子女勇敢地向自己提出各种问题,孩子在学校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家长也会和学校谈判,争取正当利益,鼓励孩子对老师不公正的决定提出质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加自信,同时未来的规划更加明确,日后成功的概率更大。
好了,以上是书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机遇和环境同样会影响我们的个人发展之路,无论是出生日期还是家庭教育方式,都会给我们的成功提供契机。
最后,我们来解读一下文化传承对个人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文化传统包括荣誉文化、等级文化、语言文化和民族文化,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第一个文化传统是荣誉文化。荣誉文化通常出现在高原地区和边境地区,比如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和苏格兰、爱尔兰等地。在这些地区,传统上以放牧为生,农民从来不用担心自己的庄稼一夜之间被人偷走,但是牧民就有这样的担忧,他们一直生活在牲口被偷、生活被毁的恐惧下,所以养成了好斗的本性,他们必须表现出一定的进攻性,否则就会被周围人认为是弱者,遭到更大的损失。这就是所谓的荣誉文化。这种文化让家庭成员紧密团结,同时也让个人性格变得暴戾凶狠,容易被人激怒,形成了无条件以鲜血捍卫忠诚的品性。比如在美国的爱博兰地区,这里的移民来自世界上荣誉文化最根深蒂固的地区,例如苏格兰南部、英格兰北部等等,因此出生在爱波兰的更容易与人争吵和打架。以该地区的布雷斯特镇为例,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个小镇总共发生了1000多起谋杀案诉讼,而小镇的人口从来没有超过1万5000人。荣誉文化不会因为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20世纪90年代,密歇根大学曾经进行过一次关于荣誉文化的实验,实验发现,美国南部从18世纪开始,就一直要比北部更暴力,到今天,虽然实验者的生活环境与祖辈们相差已经非常大,但是南方人民比北方人民更重视名誉的特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第二个文化传统是等级文化。等级文化在各国文化中普遍存在,在这种文化传统中,每个人都是等级系统中的一份子,处于特定的等级关系中,具有相对的等级身份。比如在韩国上下级沟通时,下级一般不能明确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只能通过暗示让上级理解。例如下级向上级询问:“您喝杯饮料怎么样?”表面上虽然是一种商量的语气,但是真正含义就是,下级已经要去给上级买饮料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韩国人通常会非常尊敬比自己等级高的人,所以说话的态度很谦卑。但是这样的语言习惯,却一度导致韩国的航空公司发生了好几次重大事故。在1997年后,大韩航空的飞机失事率是同期美国航空公司的17倍。到了1999年,美航、法航等纷纷终止了与大韩航空的合作关系。为什么韩国航空公司会出现这么多的事故呢?原因出现在副驾的沟通方式上,很多时候当副驾发现飞机问题时,往往不敢直说,只是以重复暗示的方式跟机长或者塔台沟通,结果对方并不了解真正的含义,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例如机长说我们没油了,要求紧急降落,这句话到没经验的副驾驶那里,就变成了我们飞机的油箱空了,请求安排降落,但是这句话并不会引起指挥台的注意,因为基本上所有的飞机在降落的时候,燃油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飞机的重量减轻会便于降落,那么指挥台有可能只是理解成了飞机的正常状态,而机长表达的紧急降落意思非常明确,是紧急状况要安排在前面,不能正常排队了,但是副驾驶表达的安排降落,并没有这样的紧迫感。所以在韩国发生的其中一起飞行事故,就是因为指挥台完全理解错了副驾的意思,飞机最终因为等待时间过长,燃油耗尽而坠毁。后来大韩航空公司通过改变文化禁锢,打破等级文化,与西方没有等级文化的机组人员学习,并且全程用英语对话,从旧有的文化中分离出来,飞行安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最后我们说一说语言文化和民族文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在学习数学上有很强的优势。作者认为这些优势是语言文化带来的,因为中文里面的数字,无论是发音还是拼写结构都更简单。比如,大家可以试着用英文念一下十以后的数字,再用中文念一遍,你会发现中文明显更好念好记。在写法上,中文的11就是10+1,12就是10+2,然而英文10~20之间的数字写法却不一样,比如11是 eleven ,12是 twelve 。这种语言结构的差异,意味着中国儿童学习数学比美国儿童要快,进行数学运算也更为容易。
除了语言文化的优势之外,作者在书中提出,造成东西方学生数学成绩差异的原因,还有一种,这就是亚洲人崇尚的稻田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让东方人可以比西方人更好地在数学领域获得成绩。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稻田文化。在亚洲,多数地方都种植水稻,而稻谷的生长得益于水的灌溉,所以经常灌溉农田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稻谷的生长容易受到其他植物的侵害,所以要手工除草。还有由于人均土地少,人口过于庞大,为了增加产出,农民只能增加每年水稻的播种次数。千百年来,进行水稻种植的亚洲农民,是全世界最辛劳的一群人,他们一年农耕时长比西方农民多出一倍。小小的稻谷,塑造了亚洲民族文化中独有的吃苦耐劳精神。而西方农民在种地这件事上,恰恰和亚洲农民相反,无论是麦田还是玉米地,西方农民认为每隔几年土地必须休耕,否则就会很快贫瘠,所以他们每年只工作1200个小时,剩余的时间宁可睡觉,这也影响了西方的教育理念,比如教育改革者为了避免大脑贫瘠,会选择将暑假时间延长。
有人可能认为,这样的耕种文化,怎么会归结到学习数学的优势呢?著名数学家舍恩菲尔德帮我们证明了这件事,他通过试验发现,在数学学习领域,态度比能力更重要。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付出足够多的精力,你就能驾驭数学。亚洲水稻文化导致亚洲小孩学习更努力,学习时间更长,成绩自然更好。而长大后,亚洲人在以数学为核心的工作中,普遍工作表现好于西方人。
到此为止,我们了解了本书的第三部分,文化传统决定了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方式,让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最终得到不同的结果。
到这里,本书的精华内容为你解读完了,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首先,成功需要1万小时的练习,还需要具备实践智力。
其次,成功有赖于机遇和环境,比如出生日期和家庭教育环境,这些因素会带给一部分人更多的优势。
最后,文化传承会影响个人的认知以及行为方式。
在《异类》这本书中,作者想证明,个人的努力与天赋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那些成功人士也并非完全依靠个人奋斗。事实上,他们得益于某些隐蔽的优势,这些优势可能是非凡的机遇,也可能是某种文化基因,这使得他们学得快、干得好,以超越常人的方式认知世界。所以,很多成功者都是历史的产物,是机遇与环境的结晶。一个人如果能正视自己周围的环境,把握好每一份机遇,将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好了,《异类》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到这儿,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