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袁氏当国》从临时大总统到洪宪皇帝的帝制复辟与共和崩解

铛铛铃2025-09-16历史74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讲述的书是《袁氏当国》。

这本书呢,是一本历史经典。我会为你讲述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你将听到:袁世凯为什么能从一个清朝旧官僚变成中华民国大总统,又为什么要复辟帝制,搞得自己身败名裂。

提到袁世凯,我们总是不免会想起“窃取革命果实”“卖国贼”之类的负面词汇。但事实上,推翻清政府,袁世凯也有功劳,革命果实不是他窃取的,而是革命党答应给他的。袁世凯有主动卖过国吗?按照当时中日的国力差距,所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根本由不得袁世凯不签,而中日最终签订的条约版本,已经比最初的“二十一条”少了很多苛刻的条件,这都是袁世凯派人反复跟日本谈判的结果。

今天为你讲述的这本《袁氏当国》,描写了从清帝退位、袁世凯上台,到袁世凯复辟帝制被推翻期间的故事。你将听到一个有权力野心,也有强国理想,但同时也有思想局限的真实的袁世凯。

本书作者唐德刚是一位美籍华人,祖籍安徽合肥。1959年,唐德刚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72年,又被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唐德刚是著名的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和历史学家,尤其在中国近代史方面卓有成就。除了本书之外,他还采访了许多民国要人,写下了《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等书。

好了,那么介绍完了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的概况,下面呢,我们就来详细地讲述书中的重点内容。

本书主要讲解了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是作为一个清朝旧官僚,袁世凯凭什么能够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第二个是袁世凯是如何赶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建立独裁政府的;第三个是权力地位已经与皇帝无异的袁世凯,为什么还要冒险复辟皇帝制度。

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袁世凯凭什么能够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总结一下,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袁世凯掌握着清朝最精锐的军——北洋六镇,革命党不是他的对手。其次,袁世凯作为铁杆的立宪派,给革命党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最后,各国列强都明确表示不支持革命党,而支持袁世凯。下面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先说革命党不是袁世凯的对手。19111010号,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政府为目的的辛亥革命爆发。因为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所以这场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当时的摄政王载沣,立刻派清朝最精锐的军队——北洋六镇镇压革命党。这里的“北洋”是指今天的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因为袁世凯是北洋地区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所以这支由他组建的军队被称为北洋六镇。正因为北洋六镇是袁世凯一手组建的,所以他们只听袁世凯的话,摄政王载沣根本指挥不动。载沣没办法了,只好请在家“养病”的袁世凯出山。这里的“养病”是带引号的,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应该叫“被养病”。那么袁世凯为什么会被“养病”呢?

当初慈禧驾崩,接替她上台执政的是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其中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当年戊戌变法失败,袁世凯为了保命,出卖了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派,导致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软禁到死。因此袁世凯一直被载沣当做是害自己哥哥的仇人。载沣一上台,立刻就给袁世凯穿小鞋,逼着袁世凯回家养病了。

袁世凯出山之后,立刻就把革命党打得丢盔卸甲。革命党被打怕了,于是提出和谈。其实以袁世凯当时的实力,完全可以把革命党一举消灭,但是袁世凯也倾向于和谈,原因很简单,清政府现在用到它了,就恭恭敬敬地把他请出来,一旦革命党被完全消灭,清政府用不着他了,保不准又要让他回家养病去。所以袁世凯想保住手中的权力,就不能把革命党消灭干净,专业名词叫“养贼自重”。

当时清朝在位的是末代皇帝溥仪,溥仪当时年纪还小,由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掌权。袁世凯一出山,立刻就把当年逼他回家养病的摄政王载沣挤走了。现在掌握国家大权的就只剩下隆裕太后,这个隆裕太后可没有当年慈禧太后的本事,在袁世凯软硬兼施之下,她很快就慌了神,答应跟革命党和谈了。袁世凯和谈的目标是希望革命党能够支持君主立宪制,但是没有想到,革命党的态度非常强硬,不接受君主立宪,坚决要求清政府下台,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只要袁世凯能让清政府下台,他们就推举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说到这儿呢,你肯定很奇怪,革命党为什么愿意推举一个清朝旧官僚当总统呢?客观原因当然是袁世凯手握精兵,革命党打不过他。主观原因是革命党对袁世凯的印象还算不错。首先,袁世凯虽然是清朝官员,但他思想开明,是铁杆的立宪派。这里呢,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君主立宪制,什么是民主共和制。现在的日本和英国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国家的实际权力都掌握在内阁手里,掌握国家真正权力的是内阁首相,有的国家也叫内阁总理。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君主立宪的国家比作一个公司,那么皇帝或者国王就是董事长,董事长可以算作这家公司的拥有者,但是实际的经营权却委托给CEO和他的执行团队,也就是内阁。跟君主立宪制政体相对的,是革命党所支持的民主共和制政体,比如说现在的美国、法国,就都是民主共和制。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保不保留一个架空了的皇帝或者国王。

咱们回过头来接着说,袁世凯支持的君主立宪。当初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太后为此是真的肉疼了,于是下定决心推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立宪派的推动下,19088月底,慈禧太后敲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实施大纲。根据大纲中的执行步骤,9年后清朝就会全面地进入君主立宪制。只可惜,就在袁世凯等人打算抡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慈禧太后死了。刚才说过,慈禧死后,接替她上台执政的是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载沣要为自己的哥哥光绪皇帝报仇,逼着袁世凯回家养病去了。袁世凯一走,立宪派就失去了领头人。载沣虽然嘴上说会按照慈禧太后的诏命,逐步完成立宪,但是刚到手里的权力还没捂热呢,他哪舍得交出去呢。载沣组建的责任内阁一共13个人,里面只有四个汉人,剩下的九个满人,还有七个是皇族,也有一种说法是五个是皇族,反正不管怎么说,大家是看出来了,载沣这个责任内阁,就是他们爱新觉罗家开的内阁,跟立宪根本就没区别。

这个时候呢,朝野上下就更想念袁世凯了。被“养病”的袁世凯隐居几年,人气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革命党虽然不支持君主立宪,但是在他们眼里,袁世凯比载沣那批保守派实在是强太多了。另外呢,咱们前面说过,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载沣请袁世凯出山镇压革命党,袁世凯表示答应他六个条件,他才出山,其中有两个条件都是为革命党说话的,一个是要求释放所有被关押的政治犯,其实呢,也就是释放被关押的革命党,另一个要求是解除党禁,也就是说,人们组建党派变成了合法的事情,革命党如果不触犯清朝法律,自然也就成了合法组织。这两个条件一出,革命党对袁世凯自然是好感大增。

除了打不过袁世凯,觉得袁世凯这人还不错之外,革命党还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他们得不到各国列强的支持。当时的中国列强环伺,任何政权如果得不到各国列强的认可,就很难站稳脚跟,而相比革命党,列强更支持袁世凯,这是为什么呢?咱们呢,先来看革命党这边儿,虽然统一被称为革命党,但是革命党并不是一个组织,而是很多个小组织的拼盘。革命党中大多是同盟会成员,同盟会是孙中山建立的反清革命组织,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组织,而是很多组织的联盟。同盟会内部又分为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派系,同盟会之外,革命党中还包含文学社、共进会等跟同盟会性质差不多的组织,还有一些清朝地方官。说了这么多,你肯定记不住,也不用记,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整个革命党是大拼盘,内部混乱,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这样一个组织,袁世凯想要收拾他们,着实不用费太大力气。

同时革命党还非常的穷。据说呢,有一次安徽派特使到南京去,向民国政府讨要军费,孙中山总统大笔一挥给了20万元,但是特使拿着孙大总统的批条到金库一看,傻眼了,金库里只有现洋十块。你问南京政府为啥这么穷,咱们都知道政府都是靠税收过日子的,但是清政府在此之前,跟帝国主义签订了一大堆的不平等条约,赔款数不胜数,所以中国的主要税收都在帝国主义手里,清朝政府都拿不到多少,更何况是民国政府。那革命党占据的各省,就不能在经济上支持一下中央政府吗?咱们前面刚说了,革命党就是个大拼盘,谁也不服谁,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怎么可能会割肉呢?所以对于民国政府来说,只剩下了一条路,就是向英美等西方列强借钱,但是列强又不是做慈善的,他们根本不看好民国政府,所以一毛钱也不肯借,并且公然表示他们支持袁世凯。

那么列强为什么这么看好袁世凯呢?首先前面说过了,袁世凯是铁杆的立宪派,列强中有不少国家都是君主立宪制,所以他们看袁世凯自然倍感亲切。另外,袁世凯深知国际规则,在他主政的地区,都很注意保护外国侨民的利益,为此列强对他很有好感。比如说袁世凯在山东处理义和团和德国的冲突的时候,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准则,比如任用懂得外交的官员,一切按法律办事,主动保护外国人,尽量避免给列强提供生事的借口。当然,对于列强的不合理要求,他也坚决抵抗。这一系列的外交准则,让列强觉得袁世凯是个很开明、很懂西方规则的中国官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为此,德国人也很给袁世凯面子,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袁世凯镇守的山东基本没有受到侵害。

总而言之,无论是立宪派、革命派,各国列强都看好袁世凯,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的大总统,算得上是众望所归了。

好了,以上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袁世凯凭什么能够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我们呢,来简单地总结一下,袁世凯虽然是一个清朝旧官僚,但是他手握精兵,思想进步,又深知国际规则,所以取得了各方势力的支持,出任民国大总统可谓众望所归。

咱们接下来呢,来讲第二个重点内容:当上了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是如何挤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建立独裁政府的。虽说袁世凯在当时人气很高,但是再怎么说,把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交给一个清朝旧官僚,也很难让人放心,其中最不放心的要数孙中山。为此,孙中山在把总统之位交给袁世凯之前,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定都南京;第二,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就任;第三,袁世凯必须遵守革命党给他制定的临时约法。这三个条件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和袁世凯的两轮大斗法开始了。

先来解释一下,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要求。当时革命党的势力主要在南方,而袁世凯的势力主要在北方,孙中山提出的两个条件,第一是定都南京,第二是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就任,这么做本质上就是调虎离山,袁世凯一旦离开北方,到了革命党的势力范围内,就成了光杆司令,自然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了。而第三,袁世凯必须遵守的临时约法,其实就是中华民国的宪法草案,要知道宪法的效力是在总统之上的,总统再怎么闹,也不能违背宪法。而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临时约法中规定,国家的政体改用内阁制,而不是孙中山时期的总统制。这两个制度有什么区别呢?总统制可以参考现在的美国,总统是国家的实际元首,权力很大。而内阁制可以参考前面说过的君主立宪制,内阁制国家的总统和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差不多,手里没什么权力,国家的权力基本都在内阁总理手里。袁世凯要是当了这个总统,跟傀儡差别不大。

袁世凯当然一眼就看穿了孙中山的目的,于是立刻开始了第一轮反击,他表示自己资历不够,无法胜任大总统的位置,孙大总统不用让位了,这总统我袁世凯不当了。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包括革命党在内的大部分人士,都指责孙中山无理取闹,故意挑起事端。不过孙中山也没有就此认输,而是派出了南方代表团到北京来,请袁世凯就任大总统,这“请”字里面难免有点“强请”的味道。不过呢,见到了代表团,袁世凯的态度倒很和善,表示盛情难却决定跟代表团去南京。但是就在代表团放松警惕之时,一场兵变忽然发生,袁世凯手下的北洋第三镇士兵抢劫了商铺和外国使馆。这个抢法总得有个理由吧,那就是士兵太久没领到工资,但事实上,袁世凯手下的士兵待遇很好,而且也没有拖欠工资的现象。兵变发生后,外国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的名义,立刻派卫队进入北京,并通告袁世凯,如果不立刻组建共和政府,恢复社会秩序,他们将派更多的军队进入北京。这样一来,袁世凯可开心了,因为他有足够的理由不去南京了,北京这么乱,离不开他呀。相信你也看出来了,这场兵变其实是袁世凯在背后策划的,目的呢,就是不去南京上任。最终这一回合以袁世凯完胜告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大总统。

不过孙中山还没有输彻底,临时约法的紧箍咒还套在袁世凯头上。但是袁世凯很快就能翻盘了,这就要提到同盟会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宋教仁。宋教仁和孙中山是同盟会的两大智囊,在孙中山和袁世凯斗法的时候,宋教仁则悄无声息地开始改造同盟会。他在同盟会的基础上,又收编了一系列的小党派,组成了中华民国的第一大党,也就是国民党。注意,这个国民党和我们现在熟知的那个后来的国民党不同,我们熟知的国民党是孙中山组建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多了“中国”两个字。宋教仁为什么要组建国民党呢?就跟现在的一些国家每隔几年要举行大选一样,临时约法规定,总统要举行国会选举,在选举中胜出的党派将成为执政党,执政党负责组织内阁,并选定内阁总理。咱们前面说过,内阁制下的总统没什么权利,所以只要国民党夺得了内阁总理的位置,袁世凯也就不足为惧了。结果不出所料,作为中华民国的第一大党,国民党在选举中获胜。就在宋教仁意气风发,准备出任中华民国的内阁总理时,意外发生了,宋教仁被暗杀。

对于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是谁,众说纷纭,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但是毫无疑问,宋教仁死了,袁世凯成了最大的赢家,所以孙中山认定这是袁世凯干的,并发动武力报复袁世凯,这次战争史称二次革命。战争的结果是孙中山等人大败亏输,流亡海外。原因也很简单,如果能打得过袁世凯,当初也不会推举他当大总统了,更何况跟当初相比,孙中山这边还不得民心。民国政府刚建立,老百姓刚过几天安稳日子,谁都不想打仗,孙中山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大部分国人都表示反对。这次战争真是帮了袁世凯的大忙,毕竟孙中山、黄兴武力讨伐是主动违了法,这样袁世凯不仅名正言顺地赶走了孙中山等人,还借战争的机会,让自己的军队入驻地方,吞并国民党的地盘。战争过后,国民党实力大大衰落,再也不能制约袁世凯了。袁世凯趁势废掉了临时约法、国会、内阁等制约他的条条框框也失去了效果,开始了他的独裁统治。

在袁大总统的努力下,修订版的总统选举法也出炉了,袁世凯将总统的任期改成了10年,可以连任,连任几届也没有规定,几乎呢等同于终身制,而且现任总统有权推举下一任总统,如果袁世凯想搞世袭,推荐自己的儿子当下一任大总统也没人能阻止他。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袁世凯,已经跟皇帝没什么实质上的区别了。

那么为什么袁世凯还要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复辟皇帝制度呢?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说。

好了,以上呢,为您讲述的就是第二个重点内容:袁世凯是如何挤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建立独裁政府的。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提出了定都南京、总统到南京就任和总统必须遵守临时约法三个要求,意在架空袁世凯,袁世凯先以辞职为要挟,粉碎了前两个要求,后来又借着二次革命的机会,派自己的军队侵占革命党的地盘,最终彻底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势力击垮。

下面呢,为你讲述最后一个重点内容:权力地位已经与皇帝无异的袁世凯,为什么还要冒险复辟皇帝制度呢?袁世凯想当皇帝,不只是因为私欲,还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面临着一些袁世凯无法理解,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民国不如大清,而且这不是袁世凯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大多数民众的共同想法。在人们看来,既然腐败的清政府已经倒台了,中华民国也建立了,大家就应该过上美国式的幸福生活了,但事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列强该欺负中国还欺负中国,瓜分边疆、侵夺内地的事情屡屡上演,各路党派、政客、官僚之间也是你争我夺、鸡飞狗跳,而当了一年多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也被这个他不熟悉的共和政体搞得焦头烂额,什么国会、内阁选举、党派临时约法,几乎样样都在给他添堵。可以说,外有强敌,内有追兵,袁世凯对共和政体产生了怀疑,难道是共和政体根本不适合中国吗?

咱们前面说过,跟其他的清朝官僚相比,袁世凯的思想已经非常进步了,但在当时的中国,面对那种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袁世凯的视野还是太狭窄了。在他看来,既然共和制行不通,干脆掉头回去搞帝制,但是他却没有想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国人能不能容忍他开倒车,另一个是共和制造成的混乱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第一个问题,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只做了83天,龙袍还没穿上就被赶下台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如果当初清政府倒台,直接由另一个帝制政府接手,大家还是能接受的,就当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嘛,但是现在民国已经建立一年多了,不管大家有没有真正的享受到民主权利,至少在名义上,中国已经进入了更先进的政体,此时的袁世凯再想开倒车,恢复帝制,当时已经觉醒的国人,尤其是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国家精英们,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袁世凯想要称帝时,包括他的老部下在内的各地方势力,都纷纷反对。

另一个问题,共和制造成的混乱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作者唐德刚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多数新事物刚出现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个混乱的过渡期,因此面对当时的状况,袁世凯应该做的是挺过这个混乱的过渡期,而不是直接开倒车。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得一点一点来说。

先说共和政体为什么会造成混乱。在作者看来,实事求是地讲,当时的中国,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驾驭共和政体。这里边牵扯到一些说法,在当时争议就很大,这些说法绝非完全捏造出来,但也是不少反对共和体制的人在里边添油加醋的结果。比如说,国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占全国八成的农民找不出几个认识字儿的,很难想象,怎么才能让他们迅速明白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民主,如果连政治体制是什么都不懂,又怎么去当家做主呢?这个说法其实精英色彩太重,还有点强词夺理,但是下边这个就真的需要我们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了。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帝制,百姓习惯了压迫,官员习惯了欺压,如今百姓翻身了,也不可能立刻转变思想,更没有能力一下子去做国家的主人,而手握权力的军人、官员依然想要欺压百姓,争夺权力,这个格局在民国初年特别的明显,鲁迅那个《阿Q正传》就是把这个问题写活了。所以呢,当时中国的境况还真有点像一个家长要对三五岁的孩子实行民主一样,不实行有问题,怎么实行也是个棘手的大问题。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庭里,家长应该一边用独裁过渡一下,一边培养孩子的决策思维,等到孩子慢慢长大,逐渐有了决策能力,再一步一步的放权,直到孩子完全成熟,形成一个完全民主的家庭。国家的思路也是一样,唐德刚认为,袁世凯可以先用独裁控制住国家的混乱局面,然后广开学校,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民众参政议政的习惯和能力,等到国民素质足以实行民主共和的时候,再逐步放权,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你或许觉得这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实际上无法操作,要是这么想可就错了,你看日本,1867年,日本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事实上,当时的日本明治天皇手中的权力,比帝制时期的天皇还要大,几乎和中国的独裁皇帝差不多,但是在独裁的同时,明治天皇也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到了1885年,日本开始建立内阁,伊藤博文出任首相,这意味着日本向真正的君主立宪制更进一步,也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系列的铺垫,二战战后,日本才能顺利和平的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君主立宪国。

好了,以上呢,就是今天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袁世凯为什么要冒险复辟皇帝制度。因为民国初年政府出现的一系列混乱,让袁世凯认为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好了,说到这,今天的内容就讲的差不多了,下面呢,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刚才讲的主要内容。

第一,袁世凯凭什么能够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虽然是一个清朝旧官僚,但是他手握精兵,思想进步又深通国际规则,所以无论是立宪派、革命党,各国列强都很支持他,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可谓众望所归。

第二,袁世凯是如何挤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建立独裁政府的。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提出了定都南京、总统到南京就任和总统必须遵守临时约法三个要求,意在架空袁世凯,袁世凯先以辞职为要挟,粉碎了前两个要求,后来又借二次革命的机会,派自己的军队侵占革命党的地盘,最终彻底把孙中山代表的势力击垮。

第三,袁世凯为什么要冒险复辟皇帝制度。因为民国政府出现的一系列混乱,让袁世凯认为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却没想到这种混乱只是暂时的过渡期,而且当时已经觉醒的国人,也绝不允许他开倒车,最终,袁世凯的皇帝梦只做了83天就破碎了。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