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潮来潮去》:晚清官场清流最后的绝唱,反腐在制度困境中的艰难突围
铛铛铃2025-09-17【历史】427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潮来潮去
副标题是海关与中国
现代性的全球起源
它的作者是剑桥大学东亚研究所
中国现代史教授方德万
在中国近代史上
海关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名义上,他隶属中国政府
遵守中国法律
海关职员也是政府公务员
可实际上
从1860年到1949年
海关事务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大到关税的征收和整理
小到岗位设置和人事任免
中国政府难以插手
从这个角度说
近代中国的海关更像是一个口头服从
但背地里自行其事的国中之国
中国人对海关的认知也因此产生了两重性
一方面,在腐败横行的晚清、民国
英国人管理的海关
表现出难得的廉洁和高效
堪称一股清流
另一方面
海关自主权的丧失
正是近代中国饱受外侮的象征
不断刺激着国人的神经
清末以来
有识之士就呼吁夺回海关自主权
那么,在中国近代史上
海关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又起到了哪些作用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
英国历史学家方德万阅读了大量档案资料
历时数
撰写了今天要介绍的这本儿
潮来潮去
用详细丰富的史料
还原了这个特殊机构的历史
下面我将分成四个部
讲述这本书
第一部分
诞生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的过程
第二部分
立足海关如何取得中国和列强的共同支持
第三部分
卷入海关是怎么卷入中国的内政外交的
第四部分
影响海关为传统中国注入了哪些现代因子
好,现在讲第一部分
诞生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的过程
清初,为防备割据台湾的郑氏政权
清政府实行海禁
1683年
清政府收复台湾
威胁解除
第2年
康熙帝宣布开放海禁
并设立闽、粤、江、浙四大海关
负责进出口贸易
从行政关系上说
这四大海关算是户部的征税机构
收到的关税都要上缴户
进入国库
1757年
乾隆帝关闭闽、江、浙三个海关
只保留粤海关同西方商人进行贸易
这一局面延续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由于战败
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
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承诺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口岸
允许英国人居住和经商
史称五口通商
通商归通商
这五个口岸的海关仍然属于互补
由清政府委派的海关监督管理
关税也要上缴国库
对此,英国殖民者当然心有不甘
总想把海关的控制权夺过来
不久,机会来了
1853年9月
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
上海县城被攻占
起义军没有进入
租界还表示不会危害外国人的生命
不过,起义军攻打了上海海关
夺取200万2白银作为经费
海关被迫关闭
而这引起了租界的强烈不满
这些老外认为
小刀会起义是中国内战
他们不想掺和
但海关关闭导致贸易中断
受损的是外商
断我财路岂能容忍
于是,英、美、法三国的驻沪领事联合起来
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名
组建税务管理委员会
接管了上海海关
随后,领事们逼迫清朝地方官承认既定事实
自此,上海海关的控制权落到了西方人手里
这只是第一步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
英法联军一路北上攻占北京
咸丰皇帝出逃
留下恭亲王一心谈判
英国代表趁机提出
所有的海关都应当仿照上海模式
由西方人接管
在船坚炮利的对手面前
清政府只好同意
不过,之所以交出海关管理权
清政府还有借此削弱地方势力的考虑
当时的清政府内外交困
外有英法联军
对,内则有持续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为镇压内乱
清政府不得不放下权力给地方督府
允许他们招募军队节流
本应上缴给朝廷的税款充作军费
于是地方势力越来越大
又不听中央号令的隐患
如果地方督府控制了当地海关
无异于如虎添翼
朝廷将更难驾驭
与其这样
不如把海关交给英国人
所以我们看到了神奇的一幕
谈判中
清朝代表为允不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面见皇上
纠结的不行
而对于交出海关控制权的提议
答应的倒是比较痛快
只是有一点行政关
上海关还得隶属清政府
为此,清政府设置了统一管理全国海关的机构
总税务司署
这个机构的最高长官为总税务司
由英国人担任
他负责管理全国海关
不过,总税务司署的管辖权归总理衙门
理论上,总税务司的任免权也在总理衙门手里
换言之
总理衙门相当于把海关的具体事务
外包给了一个由英国高管组成的团队去打理
这样的制度安排
既保全了大清王朝的脸面
又让英国人得到了实际的好处
看似两全其美
但他也留下了隐患
并最终导致第一任总税务司
李泰国黯然下台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第二部分内
海关立足的问题
我将从李泰国下台入手
讲述近代海关是怎样
在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间
站稳脚跟的
李泰国的能力毋庸置疑
但他也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英国官员
李泰国认为
大英帝国科技发达、文明先进
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野蛮落后
英国有责任指导其完成现代化转型
这种认识让李泰国在跟清朝官员打交道时
总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
按道理
恭亲王是李泰国的顶头上司
李泰国却宣称自己是恭亲王的朋友和顾问
双方地位平等
所以他也应当享受亲王级别的待遇
日常起居要有人服侍
出门要坐轿子
李泰国还提出建一座王府供他居住
对这些要求
恭亲王尚能一笑置之
可有的要求就突破了底线
李泰国提议帮助清政府创立一支西式舰队
费用从海关关税中扣除
西方人的坚船利炮
恭亲王是见识过的
他当即同意并委托李泰国购置战舰
这件事要是办成
李泰国的位置将更加稳固
可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李泰国觉得清政府腐败无能
纵使拥有了现代化舰队
也会搞得一团糟
唯一的办法是将这支新型舰队的指挥
交给总税务司
也就是他本人
但军权是王朝统治者最看重的权利
无论如何都要攥在手里
不容他人染指
所以恭亲王的态度非常明确
不行
李泰国于是借口健康问题回英国养病
他以为只要要挟一下
恭亲王就会服软
1861年春
李泰国动身回国
临走前推荐罗伯特·赫德代理总税务司
李泰国的如意算盘是自己坐镇遥控
赫德负责执行
可事实表明
赫德虽然是个26岁的年轻人
可他并不甘心当个木偶
他要争取自己的前途
李泰国前脚刚走
赫德就以进京汇报工作为由觐见恭亲王
这趟行程改变了赫德的命运
也改变了中国近代海关的走向
赫德给恭亲王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一口气提出七份备忘录
内容涵盖海关征税细则
打击走私等事项
这些都是李泰国应该做
而一直没做的
赫德也提
可以为清政府购买洋枪洋炮
而且他对指挥权没兴趣
这让恭亲王感到赫德没有野心
是个干实事的人
赫德的姿态更是博得了清朝官员的好感
跟李泰国的飞扬跋扈不同
赫德谦恭礼让
尊重中方意见
恭亲王一高兴
立马把他的薪水涨了一倍
这样,赫德就同清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
远在英国的李泰国被逐渐架空
终于在1863年11月
恭亲王下令辞退李泰国
任命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
从上任到退休
赫德在这个位置上待了半个世纪
死后还被清政府追授为太子太保
他堪称古往今来最擅长做中国官的外国人
那么这个不倒翁是如何炼成的呢
秘诀很简单
获得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共同支持
先蒋获得中国的支持
李泰国的遭遇让赫德认识到
中国海关本质上是清政府设立的行政机关
要对总理衙门负责
所以一上任
赫德就将总税务司署从上海搬到北京
在总理衙门眼皮子底下办公
他还告诫下属
海关职员是清政府聘用的公务员
应当严守分寸
不得冒犯清朝官员
这是给足面子
而在海关的实际运作当中
赫德也有所动作
其中最重要的是缩减西方人的治外法权
根据南京条约
英国人不受大清法律管辖
如有商业纠纷或犯罪行为
将交给英国司法机关审判
这一特权后来扩展到所有西方人身上
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
但赫德发现了一个问题
假设海关的外籍职员犯法或者外商走私
那么依据治外法权
作为清政府官员的总税务司都无权管辖
如此一来
赫德既不能处置下属
又不能处置奸商
他这个总税务司岂不成了空架子
所以赫德提出
海关外籍职员不享有治外法权
其作奸犯科应由总税务司惩处
对于从事走私活动的外商
海关也有权打击
赫德的举动
在客观上削弱了西方人的治外法权
清政府是相当满意的
再来讲赫德如何获得列强的支持
赫德是英国人
占据海关关键职位
也以英国人居多
所以英国政府对中国海关通常是支持的
不过赫德明白
法国、德国、美国等列强在中国都有着各自的利益
海关想要顺利地开展事务
也得获得他们的支持
最好的办法就是
让列强都参与到中国海关的管理中去
为此,赫德确立了一套原则
海关的人员构成应淡化英国色彩
而是尽量国际化
就是说,中国海关的职员是面向全球招募的
一份1873年的海关外籍职员名录显示
其中有57名英国人
14名法国人、11名德国人、六名美国人
另有一到两名挪威人和瑞士人
人数上英国人占优势
但不算夸张
此后,随着日本势力的扩张
日籍雇员比重增加
有日本人还爬上了海关税务司的位子
不过
历届总税务司
仍尽力保持海关的国际化色彩
表面上看
中国近代海关就像一个小联合国
这让列强感到
赫德领导的中国海
不止为特定国家服务
而是代表了所有列强的在华利益
就这样
赫德游走于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间
努力保持平衡
他很清楚
只有取得双方的共同支持
海关的运作才会顺畅
自己的地位才会牢固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赫德的权利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在当了40多年总税务司后
赫德开始考虑接班人
可他看中的人
英国外交部不认可
而英国外交部中意的清政府又不喜欢
最终
赫德从中英双方都接受的人选当中挑了一个
从这件事可以看到
由于海关事务牵涉中外各方权益
所以清政府和西方列强都十分关注
反过来
这又让总税务司能够作为中间人
为双方穿针引线
进而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这是第三部分要讲的内容
卷入
这可以归结为海关深度参与的三件事
和两股势力对海关地位的冲击
我先讲海关深度参与的三件事
第一件为清政府偿付对日赔款
以及熟还辽东半岛出面做担保
1894年
甲午战争爆发
中国惨败
根据马关条约
中国总共要赔给日本2.3亿两白银
当时清政府的国库收入仅为8800万2
根本无力承担
而如果拖延支付
日本还要收取5%的年息
关键时刻
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德华银行联手
借给清政府1600万英镑
英德两国之所以肯帮忙
全靠赫德的推动
赫德警告英国政府
如果咱们不借钱
清政府只能向俄国求助
而俄国一定会趁机在远东进行扩张
威胁英国利益
此言一出
英国赶紧找来德国
拉了清政府一把
第二件事
海关对庚子赔款协议的签订起了助推作用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北京沦陷
清政府被迫求和
列强提出的停战条件十分苛刻
在未来的39年时间里
中国必须连本带息
赔偿超过9.8亿两白银
清政府认为自己无力承担
何谈陷入僵局
这时候,赫德算了一笔账
清政府年均要还2500万2白银
而中国海关每年收取的关税接近这个数目
因此,赫德提出以关税为担保品
不足部分
再将盐税等部分国内税纳入担保范围
并由海关负责征收关税收入稳定
管理海关的又是英国人
这让列强放心
1901年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赔偿数额和赔付方式都出自赫德的提议
这就是庚子赔款的由来
条约还规定
还完外债前
中国海关的管理制度不得变更
通过介入庚子赔款
中国海关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此前他是单纯的征收机构
现在则成了列强对华债权的总代理人
这就让海关深深卷入到中国的内政外交当中
赫德清楚其中的风险
所以刻意保持低调
以免树大招风
不过,随着赫德的逝世
再加上中国局势本身的发展情况开始变化
这就是海关卷入的第三件事
参与了辛亥革命
以及革命胜利后的善后工作
进而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走向
贺德病逝后不久
辛亥革命爆发
各地响应大清的江山
一瞬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局
继任总税务司一职的安格连
采取了一连串措施
首先是夺取关税控制权
本来海关关税要先给户部
再由户部统一分配
总税务资并不能直接支取
辛亥革命后
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不再向清政府缴纳税款
这让安格连找到借口
拒绝继续上缴关税
他当然也不会交给革命党
而是将关税汇入了各家外国银行
安格连的理由是
关税是清政府的外债担保
他维护的是债权国权益
此举理所当然得到了列强的支持
紧接着,安格连进行一次政治投机
他判断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最有希望主宰中国
因而指使英国汇丰银行贷款给袁世凯
北洋政府成立后
安格联又促成英、法、俄、德组建四国银行团
借给中国2500万英镑
史称善后大借款
北洋政府用这笔钱偿还债务
购置军备
维持开支
一战爆发后
欧洲各国自顾不暇
没有钱借给北洋
失去了外债
袁世凯转而依靠发行内债筹集资金
而内债的担保品仍然是关税
为此,袁世凯创立内国公债局
并任命安格连为副主席
负责账户的收支管理
通过上面三件事
总税务司逐步从幕后走向前台
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他被认为是帝国主义
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的急先锋
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海关再想走低调路线已然不可能
他将直接面对两股势力的冲击
低谷势力是中国人
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诉求
对外国人操控海关
中国人早就心怀不满
19世纪末
全国海关职员4343名
其中华人3574名
占比近60%
可海关的高级职位上清一色西方人
即便华人获得中级职位
薪水也比同级别的西方人低
对此,晚清思想家郑观英抨击说
英国人掌控中国海权、攫取征税权
本身就是对中国主权的践踏
而几十年来
英国人只付给华人职员低薪
并且没有任命过一个华人税务司
更是赤裸裸的民族歧视
所以郑观英提出要收回关税自主权
维护中国权益
这得到了包括梁启超
孙中山等社会精英在内的广泛赞同
自此
收回关税自主权
成为民族主义者的主要诉求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
及1925年的五萨运动中
中国人都提出过相关主张
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
同样将恢复关税自主作为施政目标
面对中国人一浪高过一浪的民族意识
试图顽抗的安格连黯然下台
继任者梅勒河在认真评估形势后
决定改变策略
做出妥协
这首先体现在姿态的缓和上
由于偏向北洋政府
安格连对国民政府比较冷淡
梅勒河则一反常态
在总税务司的就职典礼上
他用中文宣誓成为史上第一
梅勒河还向孙中山
一向和国民政府旗帜三鞠躬
表示他将服从中国政府的法律和命令
并尽忠职守
梅勒河同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忠诚
国民政府曾下令
将内债基金从国外银行提取出来
存入中国的银行遭到海关拒绝
梅乐和上台后答应了这个要求
他还承诺会逐步腾出高级职位让给中国人
梅勒河的退让给了国民政府
台阶下
国民政府其实已经认识到
以自身的实力
不可能让列强交出关税控制权
完整意义上的关税自主现在做不到
那既然梅勒和承认并尊重国民政府
对海关的领导
双方何不就此合作呢
于是,在经历了一段摇荡期后
海关恢复了日常运行
海关的稳定对国民政府有重要意义
国民政府的所谓统一形式大于实质
很多地方表面上服从中央
其实自成一套
不听政令也不交税
所以国民政府的财政十分薄弱
这样海关关税就成了宝
鼎盛时关税占据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一半以上
说他靠关税续命也不为过
可想而知
梅勒河同国民政府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
他在总税务司的位置上干了16年
时常仅次于赫德
不过,在任期后半段
梅勒河遭遇到另一股势力的强力挑战
那就是日本人
20世纪30年代
日本加快了扩张步伐
1931年
日本关东军发动918事变
侵占中国东北
随后,日本人扶持的傀儡政
伪满洲国
夺取了东北海关的控制权
梅勒河只得将当地海关的外籍职员撤回关内
中国海关体系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这只是日本在华扩张的第一步
1937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短短一年多
北至天津、青岛
南至广州、海南
中国的沿海口岸尽数沦陷
还在总税务司手上的
仅剩下位于租界内的上海和汉口海关
而他们也是朝不保夕
因为日本人封锁了长江
夺取海关的河船和缉私艇
并且将货物运到日方控制的码头
倾销到中国市场
完全绕开了海关
更致命的是
日本人强迫梅勒河
将海关关税存入日本横滨正金银行
如果说刚开始
梅勒河还想通过谈判维系海关的运转
那么到了这一步
他就明白
自己这个总税务司已然是个光杆司令了
拖到1941年底
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进入租界
最终接管了海关
这意味着
英国人对中国海关80余年的统治
事实上终结了
战后总税务司一
换由美国人李杜担任
只是时过境迁
中国近代海关的原有模式已无法重现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各地海关陆续被新政权接管
中国海关掀开了新的一页
从1860年到1949年
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将近90年
除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四部分影响方面
我就讲一下
近代海关为传统中国注入了哪些现代因子
首先是现代科学
这体现在海关对港口设施
航运条件的改善上
古代中国的海外贸易一度十分发达
产生过扬州、泉州、广州这样的国际口岸
但进入19世纪中叶
伴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
蒸汽船取代帆船
原有的港口设施
航路标识已无法适应
例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港日益繁荣
不过进出港口的航道狭窄曲
且暗礁遍布
给航行造成了极大困扰
为此,总税务司赫德计划建造灯塔
设置浮
并提供领航服务
这些在今天的港口都是标配
当时却属于先进科技
它的使用意味着现代科学的因子注入
传统中国有那么玄吗
以灯塔为例吧
灯泡既要经受暴风雨
又得保持清晰度
对玻璃制造工艺的要求很高
光线必须投射数公里远
还不能让水手感到刺眼
这要用到光学原理
让灯光旋转离不开机械装置
塔身的选材和制
同材料学、工程学密切相关
此外,你得安排专业人员对灯塔进行维护
总之,没有现代科学知识
根本造不出灯塔
1868年
海关成立船钞部
致力于改善中国口岸的基础设施和航行条件
短短十几年
北至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
竖立起一座座灯塔
照亮了中国海岸线
灯塔也一度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
再来讲第二个现代因子
促进了中国政府信用体系的建立
传统的中国政府靠田赋
商税及各种杂费维持运转
几乎不举债
清政府延续了这一模式
但清代后期
外有列强入侵
内有农民起义
政府财政已难以为继
不得不考虑借债
而想借到钱
必须让债主相
你有能力归还本金和利息
可靠的做法是提供担保品
万一缺钱了
还有担保品抵债
那么在近代中国
什么担保品最让人放心呢
关税近代以来
中国的关税收入一直在增长
是最稳定的裁员
而且海关由西方人管理
效率和透明度都比较高
值得信赖
所以清政府借的几笔外债
都以关税作为担保
詹天佑主持的京张铁路
也是用关税担保借来的钱修建的
到后来连发行国内公债
也要用关税为担保品
因为有海关的托底和监管
中国政府对付公债时基本是守信用的
这就促进了近代政府信用体系的建成
最明显的例子是1916年5月
因为严重的财政困难
袁世凯下达停兑令
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拒绝执行
继续支付债券利息
给他们撑腰的正是总税务司安格联
好,下面将海关带来的第三个现代因子
先进的管理制度
晚清民国的中国官场贪腐横行
效率低下
唯独海关以廉洁高效著称
这与先进的管理制度有关
近代中国海关的权力结构呈金字塔形
总税务司高高在上
统领全国海关
可问题来了
近代中国有100多个通商口岸
海关职员成千上万
事务千头万绪
总税务司一个人怎么管得过来
这就要依靠规章制度
按规定
总税务司通过各地海关的税务司进行管理
具体流程是
总税务司下达通令
税务司负责执行
同时税务司要填写各种表格
向总税务司汇报工作
表格的内容事无巨细
大到税收报表、贸易报告、日常开支
小到纸张、铅笔、墨水等办公用品的采买账
都要清晰
每一个海关内部都设有监察长和稽查员
紧盯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
另有稽核账目
税务资每年都到各地海关审查账目
并且上报给总税务司
所以历届总税务司从赫德到梅勒河
掌握了各地海关方方面面的情况
连几块钱的出入都能明察秋毫
这极大地限制了贪腐的空间
当然,根除腐败光靠监督还不够
赫德就认为
晚清官场之所以贪腐严重
重要原因在于官员的正式收入太低
不得不另想办法
有鉴于此
近代海关实行高薪养廉
具体而言
税务司每月最高可以拿到白银1520
副税务资620、帮办520
这是什么概念呢
清朝正一品大学士
每个月的正式薪水是30辆
仅为海关税务司的1/50
伴随年资增长
海关职员还能拿到数额不等的奖金
另有房租费、家具费、子女津贴等各种福利
既有严格监督
又有丰厚待遇
海关职员基本打消了贪腐的念头
成为近代中国最廉洁的政府部门
举个例子
抗战胜利后
国民政府各机关开始重返日战区
所到之处
军政大员打着接收的旗号
大肆抢占工厂、房产、现金
一时间恶评如潮
只有海关队伍比较克制
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恢复日常工作当中
得到了好评
不过,1949年之后
新中国政府清查海关账目
发
1500多名职员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败行为
所以近代海关的廉洁和高效也只是相对而言
毕竟在晚清民国普遍贪腐的官场上
哪一个机构能是白莲花呢
这次清查之后
设伏人员被查处
海关被整顿
近代海关就此谢幕
中国海关的历史掀开了新一页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挖鼻史》:挖鼻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一部独特的挖鼻指南
-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长河:饮品背后的文明故事
- 《三国志的世界》:超越演义与史书:真实三国世界的全景展示
-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从康乾盛世到辛亥枪声,三大特性解码帝国盛衰的文明密码
- 《走向中立:瑞士史》:阿尔卑斯山的生存智慧,永久中立国玩转地缘政治的奥秘
- 《转动罗盘:葡萄牙史》:好望角的发现者传奇,全球首个殖民帝国海洋霸权的崛起与衰落
- 《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国共博弈中的民心向背与历史选择逻辑深度剖析
- 《制度与人情》:从周礼到科举制,中国政治文明制度容器中的人性变量解析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小麦与玉米的文明革命,植物成为人类历史隐形导演的叙事
-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马背与农耕的文明拉锯,两个王朝重构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