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荒诞医学史》:灵药毒药的认知暴力史,前科学时代医学实践的荒诞与真相

铛铛铃2025-09-17历史64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做《荒诞医学史》。

听到这个书名啊,可能你已经猜到了,本书要讲的,是人们为了获得健康、维持和延续生命,干过的荒诞离奇的事情。

比如,维多利亚时代的绅士们,坐在水银蒸汽浴室里治疗梅毒;奥斯曼帝国的贵族们大口吃土来预防瘟疫。再比如,为了让身体更加健康,有人给自己放血,有人拥抱射线,还有人不惜吃掉其他人的尸体。

本书由两位作者共同完成,其中一位作者莉迪亚·康,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博士、内科医生;另一位作者内特·彼得森,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专栏作家,常年为《卫报》《旧金山编年报》等报刊供稿。

在这本书中,作者搜集了大量史料,并用生动的文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将西方医学史上那些看似可笑,却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娓娓道来。

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博士大卫·阿古评价这本书说:“它会让你感到震惊,并改变你对医疗产品所提倡的健康主张的看法。”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每个章节介绍了一类治疗方法,比如化学元素治疗法、植物治疗法、手术治疗法等等,将近40种奇葩疗法。

下面我把本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给你讲解:第一,历史上有哪些不可思议的药物;第二,历史上有哪些荒诞不经的疗法。

我们先来讲第一部分,看看历史上有哪些不可思议的药物。

历史上,人们为了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究竟发明了哪些药物呢?可以说,无论是从矿物质里提取出来的化学元素,还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各种植物,甚至人类自己身体的各种零部件等等,都曾被当作药物。下面请听我给你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来说说那些曾经被用作药物的化学元素。

第一个是汞,这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化学元素之一了。汞常温下呈液态,又叫做水银,你可以在体温计、血压计、热水瓶、镜子等很多日常用品里找到它。汞是一种有毒的金属,但在古代,它却长期被人们当作药物使用,这是因为它有能通便这一特点。汞可以被合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化合物,称为肝汞,少量服用肝汞能够刺激肠道迅速排便。肝汞最早是用来治疗肠道寄生虫病的,由于服用肝汞后排出的粪便黑乎乎、黏巴巴的,于是人们就认为,是体内的有毒物质被排出了,自然也就是在帮人治病了,殊不知这其实是汞中毒的表现。

随后,肝汞能排毒这个概念被进一步扩展,人们认为它既然能排肠毒,那么推而广之,其他的病毒或者毒素,例如流感和梅毒,应该也可以被汞所驱除。比如15世纪,由于欧洲卫生条件不佳,加上当时人们私生活比较开放,梅毒在欧洲广为流传,像梵高和贝多芬这样的名人都未能幸免。汞在当时就被认为是治疗梅毒的良药,人们将氯化汞混入油脂,做成肥皂和药膏,涂抹在身上,甚至把汞加热成蒸汽,让患者坐在浴室里进行蒸汽浴。这样的疗法结果只有一个——汞中毒。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在罹患梅毒以后,使用了前面讲到的一系列含汞疗法后,很快就牙齿脱落、四肢颤抖,睾丸肿得像小南瓜一样。好在这样的痛苦,帕格尼尼没有忍受太久,因为停止用药一个月以后,他就去世了。可见汞中毒有多可怕。

虽然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梅毒引起的皮肤感染症状,但汞本身的毒性比梅毒更加可怕,所以当人类发现更有效的药物之后,汞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再来说另一种著名的化学元素——镭,就是居里夫人发现的那个镭。在镭被发现后不久,科学家们就在临床实验中发现,镭有摧毁癌细胞的惊人能力,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因为人类与癌症搏斗了好几百年,总算找到了一位癌症杀手,能够治疗癌症,让镭声名鹊起。

和很多神药的经历相似,镭的应用很快超出了科学和医学范围,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广告宣称,镭不仅可以缓解关节肌肉疼痛,让人皮肤变得光滑,甚至还可以让男性变得更加威猛。20世纪20年代,市面上有很多种含镭产品,这当中有饮料、肥皂、牙膏,甚至还有专门提供放射性洗澡水的镭温泉。赶时髦的人对镭可谓趋之若鹜,比如美国一名叫拜尔斯的富豪,每天要喝下三瓶含镭饮料,因为镭价格昂贵,这也是他一种变相的炫富方式。

现在我们知道,镭是一种对人体伤害很大的放射性物质,它的辐射不仅可以杀死癌细胞,同样可以杀死正常细胞,换言之,它不是一枚精确制导的导弹,而是一颗威力恐怖的核弹。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就是死于镭辐射引起的恶性贫血。前面提到的那位富豪拜尔斯,在喝了镭饮料5年后去世了,死前体重只剩下40kg,脑部满是脓肿,颅骨上全是辐射造成的洞,像筛子一样。为了防止镭对土壤造成影响,人们不得不把拜尔斯的遗体装在铅做的棺材里下葬,而他的坟墓在几十年后依然能探测到镭辐射。

除了汞和镭,还有很多化学元素都曾被当作药物,比如人们曾用砷来治疗胃病,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用锑来催吐;用金子来戒酒。

听了这些故事,有人可能想,这些人工提纯过的化学元素很可怕,相比之下,自然界当中那些纯天然的植物和动物,对人应该没什么伤害吧?那也不尽然,因为很多植物同样是有毒或者有害的,比如罂粟、古柯叶、马钱子以及烟草。

比如烟草,现在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全世界每年有超过600万人的死亡与烟草有关,然而烟草却曾作为药物广受推崇。15世纪,哥伦布的船员们在新大陆上发现了烟草,他们看见当地人焚烧烟草来消毒,还在手术前给病人吸入大量烟雾,让人丧失知觉。船员们如获至宝,把烟草带回欧洲。此后,烟草就被当作药材广泛使用,比如把烟叶磨成粉后直接吞服,可以止泻;把烟叶碾碎,涂在皮肤上,能够治疗湿疹和皮肤感染;还有人表示,吸食烟草可以大大缓解头痛和感冒症状。其实在中国也有将烟叶入药的,主要是外敷,用来治疗蛇毒、虫毒或者湿疹、头癣等皮肤病。

总而言之,烟草成了万灵药,深受人们欢迎。英国人的用法最匪夷所思,英语中有一句俚语叫blind in smoke up your ass”,意思是虚与委蛇、言不由衷的奉承,而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这句话是说“把烟吹进你的屁股”。这句话源于18世纪一种很流行的急救方法,当时伦敦泰晤士河畔经常有人落水,对溺水者做人工呼吸、按压胸部,这套操作可不敢随便做,如果溺水的是一位上流社会的女士,对她实施这样的急救,还不如直接杀了她。所以医生不到万不得已断不会使用人工呼吸,而是会先做一套烟熏急救法。当溺水者被拖上岸以后,迅速让他们趴在地上,然后拿根胶皮管塞进溺水者的屁股,利用烟熏器和鼓风机,把烟雾吹进溺水者屁股里,希望以此来使他们恢复呼吸,温暖病人的身体。

后来人们终于发现,想要救人,就得借助外力把空气泵入溺水者的肺部,而不是屁股,烟熏急救法就销声匿迹了。后来研究发现,烟草的害处远远大于益处,也就不拿它当药用了。

不只是烟草,人类的药典里还有过一些更加凶残的植物,比如人们从罂粟当中提取鸦片,用来治疗咳嗽和失眠;从古柯叶中提取可卡因,用来缓解疼痛;从马钱子当中提取番木鳖碱,作为强效兴奋剂。使用这些纯天然植物提取物,不仅可能导致上瘾,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除了植物,人类在寻找药物的过程也没有放过动物,比如有一种叫斑蝥的甲虫,俗称西班牙苍蝇,人们吃它来壮阳;再比如,有人用牛马或者猫的胃结石来治疗食物中毒。

除此之外,甚至有人吃人治病。吃人的故事,可不仅仅发生在非洲大裂谷或者太平洋某小岛的原始部落里,在人类文明之光的古希腊,吃人就颇为盛行。这种风俗的背后,是当时流行的以形补形理论,即人身上哪里得病了,就要吃类似的东西来弥补,比如古希腊人用死人的大脑做成药丸,治疗精神疾病;丹麦的医生把人的颅骨磨成粉,给国王治疗癫痫;还有很多人坚信,把别人的头骨做成酒,喝酒就能治愈头痛,如果是名人的头骨,甚至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药店,都有人的颅骨出售,甚至连颅骨摆放太久,上面长出来的苔藓都被人当作药材,小心翼翼地刮下来,然后高价卖出。

相比之下,16世纪阿拉伯人吃人的方法就精致了很多,那些被挑选出来作为药材的人,临死前一段时间每天只吃蜂蜜,其他什么也不吃,直到连排泄物都是蜂蜜的味道。等他们死后,尸体会被装进装满蜂蜜的蜜罐里,贮藏一段时间。蜂蜜营养丰富,并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用蜂蜜腌制的人肉,在很多人眼中就有了延年益寿的神奇作用。这种人肉蜜饯一度非常出名,甚至连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中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都有所耳闻,并且把它写进了《本草纲目》当中。李老先生可不是为了猎奇,他也是以形补形的拥护者,在他的这本《本草纲目》当中,专门有一章叫人部,里面收录了多达37种可以入药的人体部件。

除了上面两种吃人方式以外,古罗马人喜欢喝掉角斗士的鲜血,希望自己变得跟角斗士一样强壮;德国人提取人身上的脂肪,用来治疗狂犬病和天花;18世纪的欧洲人痴迷于用木乃伊的尸油治病,以至于木乃伊供不应求,市面上假货横行,无良商贩把乞丐、流浪汉以及一些病死者的新鲜尸体烤干,再涂上沥青和香料,冒充古埃及的木乃伊,去欺骗那些有钱的病人。

幸亏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体魔力的迷信被解剖学的真相所替代,那些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吃人以形补形的疗法,也就从文明世界中销声匿迹了。

除了吃植物、动物和人来治病,历史上还有吃土治病的,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流行的药物是粘土,这些粘土不是从你家后院随便挖出来的,它们出自奥斯曼帝国的一处深山之中,并被做成方形的药片,上面还盖着特殊的印章,人们相信粘土可以治疗痢疾、溃疡、发烧、肾病,还有眼睛发炎,甚至有传说,只要接近这些粘土,就会拥有治愈疾病的魔力,于是很多病人把粘土药片作为护身符,挂在脖子上。当然,这些粘土后来被证明没什么用,于是都被送进了博物馆。如果今天你还看到有人想要吃土,那他很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某种微量元素,而得了异食癖,需要及时送她去医院治疗。

好,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历史上不可思议的神药。人类为了自己的健康和长寿,不惜利用一切东西,化学元素、植物、动物,甚至是同类,只要被认为有治疗或者滋补价值的,就逃脱不了成为药物的命运。事后证明,这些所谓的药物,有的只是心理作用,有的反而还会损害健康。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在医院里看到那些古怪药物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过,如果他们有一天在保健品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又出现了,你可得提高警惕,识破他们的马甲。

除了药物,在医疗史上,还曾经流行过许多荒诞不经的治疗方法,这里我给你介绍其中最著名的几种,分别是放血、灌肠、急速手术和电磁理疗。

我们先来说说放血,这曾经是西方知名度最高的一种治疗方法。早在3500多年前的古埃及,就有用放血治病的记录,而且这种方法流传时间很长,直到19世纪50年代仍在使用。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源自古希腊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说,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组成,疾病正是因四种液体的不平衡引起的,比如体内血液过多时,疾病很可能有湿热的特点,表现为发红、肿胀、脉搏加速等,治疗时就要通过放血来减少血量,这就是放血疗法的最初理论由来。

最初放血的工具可谓五花八门,贝壳、动物牙齿、削尖的木头、活的水蛭,都曾被用来放血,到后来主要使用一种弧形的、锋利的刀片,因为形状酷似柳树的叶子而被称为柳叶刀,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外科手术刀的别称。柳叶刀最初来源于理发师的刮胡刀,因为古罗马的理发师们,不仅要帮客人剪头发、剃胡子,还会兼职负责拔牙和放血,他们手中锋利的小刀就成了最顺手的工具。现在很多理发店门口还竖着蓝、红、白三种颜色的旋转灯柱,据说这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放血标志,蓝色象征静脉,红色代表血液,而白色则是放完血之后的止血带。

17世纪以后,上到国王、下到平民,得了病都会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放血会引起身体虚弱和代偿反应,代偿反应就是指机体在心力衰竭发生时,防止氧气进一步减少的主动防御措施,这些反应能让很多病人对疼痛不再那么敏感,也没有力气呻吟,这在旁人看来就是治疗有效,于是放血被用在了各种疾病的治疗上,得了感冒放血,得了天花放血,得了精神病,还是放血,及早放血、大量放血成为那个时代的通行做法。

放血疗法流行之下,伴随而来的是极高的致死率,无数身患重病的患者,想要通过放血来挽救生命,没想到却因此加速了死亡进程。比如莫扎特在创作他最后一首安魂曲的时候,因为头痛和神经衰弱,接受了放血疗法,一个星期内就失去了2L血,超过了人体总血量的1/3,现代医学认为,人失血超过1/3就会危及生命,最终莫扎特变得异常虚弱,很快就去世了。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同样是放血疗法的受害者,他因为受凉发烧,医生先后给他放了约4L血,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她送走了。

所以,当医学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人体结构和各种病原体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要根据他的病因和病情对症下药,任何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疗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四体液说和排毒理论渐渐被医学界所抛弃,放血疗法也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直到现在,放血包治百病的言论仍然时不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起,如果你碰到了,请一定要小心。

说完了放血,我们再来聊一聊另一种曾经用来排毒的疗法——灌肠。

灌肠就是从肛门把水或者药液打进肠道,然后把肠道里的排泄物冲洗出来,这种治疗方法最早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的记载中,比放血稍微晚了一些时间出现,不过他们的理论基础都很接近,都是体内有致病的毒素,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将它排出来。相比放血,灌肠排出来的都是恶臭的粪便,当人们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这些排泄物留在体内是多么有害。

15~16世纪的欧洲,是灌肠治疗方法的巅峰时期,因为当时很多人信奉便秘是疾病根源,而灌肠就是解决便秘的绝佳手段。在法国,很多人每天都要灌他两到三次,有记载说,勃艮第公爵夫人在面见国王的时候,甚至直接让仆人钻到她的裙子下面,给她灌肠,而他对面的法国国王路易14却毫不在意,因为他自己也是这项时髦疗法的爱好者,据统计,他一生接受了超过2000次的灌肠。

17世纪,法国作家莫里哀在他的小说《无病呻吟》中,就讽刺过当时的医生,无论接诊的病人是水肿、发烧、肺结核,还是什么慢性病,都是一句话,去放个血,再灌个肠。小说虽然有夸张成分在,却也体现了当时医生治疗手段的单一,以及长期存在的一方包治百病现象。

相比于放血,灌肠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在现代医学视角之下,灌肠依然有用武之地,只不过使用范围已经大大缩小,通常只用于治疗便秘,或者通过直肠给药时才会用到,并且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才能进行。如今还是有人打着排毒的旗号,炒作排宿便清肠毒的概念,并从中获利颇丰,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如果你真的想对自己的肠子做些什么,请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另一种现代仍然很常见的治疗方式——手术,看看这种治疗方式又有过哪些荒诞的历史。

手术是一种被严格限制的治疗方法,一般用于最为极端的医学疾病,现在我们做手术,都是由记忆娴熟的医生在无菌无痛的环境下完成的,而在过去,无菌无痛这两项技术无法得到保证,所以一直制约着手术的发展,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术都是一项夺命技术。

拿手术中最常见的截肢手术为例,19世纪之前,还没有比较有效的麻药和成熟的麻醉技术,很多手术都是在无麻药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医生必须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手术,避免患者被疼死或者吓死在手术台上。

1718世纪,典型的截肢手术是这样进行的:患者被人压着或者绑在手术台上,以防其挣扎,医生拿一条止血带,勒住患者胳膊或者大腿主动脉,随后用手术刀飞快地切开皮肤和肌肉,最理想的状态是像切香肠那样一刀切好,然后用短锯把骨头锯断,最后用烧红的烙铁或者沸腾的热油给伤口止血。当年的医生做完这一切的速度有多快呢?比如说18世纪的苏格兰医生本杰明·贝利,可以在六秒钟之内截断一条大腿,而法国医生让·拉雷的速度相对慢一点,但他胜在持久,有资料记载,拿破仑战争时期,他曾经在24小时之内进行了200次截肢,换算一下,差不多就是7分钟一次。

比上面两位快刀手更为传奇的是,19世纪英国医生罗伯特·李斯顿,这位老兄不仅是一位熟练的外科医生,更有当一名优秀演员的天赋,他的手术过程堪称百老汇表演,因此经常座无虚席。据说,李斯顿经常在下刀之前,对着周围围观的观众叫道:“给我计时,先生们,给我计时!”观众就真的给他计时,他的手术通常不超过3分钟。有一次,因为速度实在太快,他不仅一刀切掉了患者的大腿,还切到了负责按住患者的助理的手指,顺带划破了一名观众的衣服。

这样高速进行的手术,的确能减少患者忍受非人痛苦的时间,不过这也会导致医生在手术时不得不行事粗糙,通常患者被截断的骨头还留在外面,而切开的血肉参差不齐,不仅影响术后康复,还极有可能造成感染,这样的手术自然很难保证是否真能救命。实际上,在19世纪中期,截肢手术的死亡率高达60%以上。

幸亏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医生可以仔仔细细地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手术也从屠宰场一般的表演,变成了一件清洁、高品质和低死亡率的精细活。对于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来说,他们的确需要感谢那些为麻醉和外科手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听了这么多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只有在蒙昧的古代,人们才会干出这样荒诞的事情,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就不会再发生了呢?当然不是,请永远不要低估人类为了健康所产生的奇妙脑洞。

在现代社会,新奇的治疗手段仍层出不穷,比如电疗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种。起源是这样的,18世纪,一个叫做阿尔蒂尼的意大利医生做了个实验,他将电流通过一个刚刚死去的犯人的尸体,只见尸体的下巴颤动,一只眼睛睁开了,甚至右手举起,小腿和大腿都动了起来。因此,很多人相信电的力量可以操纵人体,治疗瘫痪等疾病。据说在1747年,法国一名瘫痪病人,在经过一个月的电疗以后康复了,这个偶然成功的例子,在医学上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但是却成了电疗神奇功效的经典案例。

和很多其他治疗方法一样,电疗也很快被赋予了无所不能的功效,各种各样的设备也被发明了出来,比如1880年,美国一名叫斯科特的人发明了一种电梳子,宣称用它梳头就相当于进行电疗,能够治疗偏头痛和脱发等毛病。实际上,斯科特的电梳子里没电,只是手把里有个磁化的铁棒,会在梳头的时候产生一些静电,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但斯科特是个营销天才,趁着别人没明白过来,踩着电疗的风口大赚了一笔。

到了20世纪,由加拿大医生特劳特发明的电愈疗法流行了起来,病人们坐在浴桶里,然后给水桶里的温水通上低压电,电愈疗法的拥护者们相信,电流可以刺激人的循环系统,打开毛孔,促进排毒,你听,多么熟悉的论调,然后就能够改善风湿、痛风等多种慢性病。根据英国某杂志报道,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经常进行电疗,据称这就是他人前容光焕发的原因。你要问有没有用,首相大人肯定是不会承认他每次600英镑的电疗毫无作用的。

以上我们介绍了历史上曾经用过的四种治疗方法,分别是放血、灌肠、快速手术以及电疗。

讲到这里,你应该也发现了,这本《荒诞医学史》是聚焦了医学史上失败的案例。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过去的血肉横飞、白骨累累,就没有现代医学的发展,比如镭的辐射固然不能延年益寿,却为肿瘤的放疗指明了道路;为了不让手术室变成屠宰场,医学家们发明了可靠的麻醉技术;洗澡时给自己通电,虽然不能促进排毒,但除颤仪的电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在我们为医学进步欢欣鼓舞时,仍然需要对所谓的灵丹妙药保持警惕。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