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传记传记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斯隆自传》:20世纪最伟大CEO的管理智慧与哲学思考
铛铛铃2025-09-18【传记】566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斯隆自传》,作者是埃尔弗雷德·斯隆,他曾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斯隆在通用汽车的职业历程。在斯隆领导通用汽车的20多年里,通用超越了福特,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斯隆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彼得·德鲁克曾深入斯隆时代的通用汽车进行调研,并将研究结果写成《公司的概念》一书,由此开创了管理学这门新的学科。可以说,正是斯隆的管理实践开启了现代管理学。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这本书由斯隆亲自撰写,1964年一出版就立即成为了畅销书。比尔·盖茨说,这本书是他所读过的最好的商业著作。《商业周刊》则把它放在“绝对必读书架”第一名,《财富》杂志也把它列为“CEO必读书”。
下面我分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的内容。第一部分,先来讲讲斯隆这个人的特点和风格;第二部分,重点说说斯隆在通用汽车做了哪些重要的事。
先来说第一部分。
1875年,斯隆出生在美国一个商人家庭,20岁时从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这个成长背景,给了他商人的基因和理工科的头脑。23岁的时候,他在父亲的资助下,花了5000美元买了一家严重亏损、濒临倒闭的小公司——海厄特滚珠轴承公司。自己当老板不到半年,他就让这家企业扭亏为盈。因为斯隆发现,这家企业创始人忽视了一个市场——刚刚起步,但前景可观的汽车市场。原本的海厄特轴承是为起重机等设备设计的,并不适合汽车,但斯隆加以改良,设计出适用于汽车的新型滚珠轴承。他主动与各个汽车厂家联系,包括给亨利·福特写信寻求合作。在斯隆的努力下,海厄特成为很多汽车企业的供应商,这让斯隆走进了汽车行业。
上世纪初,汽车行业起步不久,技术革新很快,斯隆担心海厄特轴承作为配角可能会被取代,于是他把公司卖给了一家新的汽车零件集团。由于他是海厄特唯一的老板,转手之后成为那个集团的最大股东。之后这个集团又转卖给通用,斯隆于是成为了通用的股东和高管。
斯隆1918年进入通用做运营副总裁,1923年起担任通用的首席执行官,一直到1946年退休。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先后兼任了公司的总裁和董事会主席。
德鲁克说,真正的斯隆是一个爱恨分明、做起事来专心致志、兴趣广泛而且极其有趣的人,但这些特质在本书中毫无痕迹。我们通过这本书看到的,只是作为专业经理人的斯隆。其实这是斯隆有意为之。德鲁克在调研通用后写出了《公司的概念》,但是斯隆对这本书非常排斥,他认为德鲁克提到的员工、社区和工会政策等公共职责,这些不是经理人的专业职责。于是决定自己动笔,写出他心目中的通用汽车,以及他所扮演的经理人的角色。
作为经理人的斯隆非常看重专业性,他认为管理者是一种专业人员,要专业地做事,就像医生是靠专业来治病。他曾经说:“外科医师不会因为自己精于盲肠的切割,或是喜欢开刀而割除别人的盲肠。她之所以进行盲肠手术,一定有诊断、做根据,不得不如此。管理者也类似,不能根据个人喜好来做决策,而应通过客观事实来判断。”
为了避免个人主观的影响,斯隆在通用汽车推行团队管理模式,无论一项决策产生于何处,再由个人执行之前,都必须得到集体认可,这成为通用做事的原则。斯隆在书中写道:“我经常说‘我们’,而不是‘我’。有时候当我说‘我的’时候,我可能指的是‘我们’。”他认为个人的事情和专业无关,需要和工作分开,这是他在书中刻意把自己隐身的原因。不仅不写自己,斯隆在书里对其他人的描述,也只是在工作涉及时提到人名。他说:“责任在身,我不得不在工作场合建立私交,我必须公正不阿,甚至不能给人我偏好某人的印象。”在他眼里,作为经理人,个性不重要,工作方式不重要,业绩是唯一重要的事情。经理人的客户是企业,经理人的职责是让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
德鲁克曾跟斯隆说起,掌管雪佛兰和凯迪拉克的两位管理者,是他见过的差异最大的两个人。斯隆的回应是:“你完全错了,他们非常像,他们的业绩都很好。”
福特公司在二战期间处境艰难时,曾向通用挖墙脚,斯隆不但不生气,还大开绿灯,帮这些高管争取在通用的退休金和利润分成,使他们在跳槽后没有金钱上的损失。斯隆说,他这样做都是为了通用,因为如果不帮助福特,政府就会接管。二战期间,政府是通用最大的客户,如果政府接管福特,可能会减少在通用的订单。因此,斯隆认为帮助福特也是他的专业职责。
全书所呈现出的斯隆,就像一台负责管理的机器,理性、客观、公正,领导通用一步步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好,第一部分内容,斯隆个人的风格和特点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重点讲讲斯隆作为一名经理人,在通用做了哪些重要的事,主要两个方面:产品管理和组织管理。
先说产品管理。
1908年,汽车行业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面世。在此之前,汽车是手工组装,价格昂贵。福特T型车首次采用了流水线作业,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从之前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买得起的基本交通工具。因此,福特T型车成为那个时期大众市场的主流。福特的产品战略是长期投入单一车型,不断优化并降低成本,这个经营理念在汽车业的主导地位持续了19年。
也是在1908年,另一家汽车行业举足轻重的企业诞生了,那就是通用汽车,它的创始人杜兰特以别克汽车为基础,组建了通用。与福特的理念相反,杜兰特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将是多样化的,单一车型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于是他先后收购了多家汽车企业,延伸产品线。到1921年,通用汽车有了十种车型,包括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等等。当时没有厂商比通用的产品线更全。从总销量上来看,1920年的通用汽车仅次于福特。然而从内部看,通用的各产品线发展差距很大,整体布局也很不合理。在消费者庞大的低价位市场,通用只有一款车——雪佛兰490,不论价格还是质量,对福特都没有优势。在中价位市场,通用的车型又过于集中,一共有七款,其中三款车型的价格完全重叠。在所有车型中,只有中高端的别克和高端的凯迪拉克是赚钱的。
为了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1921年4月,通用设立了一个特别顾问委员会,重新规划产品线,这成为通用汽车历史上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斯隆是这个委员会的负责人。当时通用的问题在于,多款车型在中价位市场抢用户,每款车型的销量都不高,生产规模上不去,单车成本就过高,导致赔钱。因此,通用卖掉了谢利丹,解散了斯克里普斯·布斯,放弃了雪佛兰F·B,将中价位车型砍到只剩四种,且彼此价位不重叠。而在低价位市场,通用着手设计雪佛兰的新车型,准备与福特T型车竞争。这一系列动作使通用的产品体系逐渐完善。
1926年,通用推出了庞蒂亚克轿车,自此,通用汽车完整覆盖了所有价位,让每个阶层都能在通用找到自己能消费的汽车产品。庞蒂亚克汽车还有一个重要创新,它与雪佛兰共享了部分零件。在此之前,不同车型的零部件是分开设计的,各自独立生产,要降低成本,就要减少车型,才能让产量够大。而通用在设计庞蒂亚克时,利用了雪佛兰的部分零部件和装配厂,这样既丰富了车型,又能一起提高零部件的生产量,使产品多样化和成本降低得以同时实现,这开创了汽车业的先河。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分期付款销售模式的出现,更多的人可以支付得起中高价位汽车。在这个过程中,通用汽车起到了重要的开拓作用。在所有汽车制造商中,通用最早创建了金融公司,提供消费信贷服务。
除此之外,汽车市场还出现一个新现象,第一批购车者开始更新换代,旧车进入二手市场,成为很多第一次购车者的首选。一部分消费者去买中高端车,一部分消费者选择了二手车,福特T型车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
此外,这个时期封闭车身也开始快速发展,给福特T型车的市场地位带来很大影响。福特T型车是敞篷车,这不是为了形象拉风,而是因为它的底盘轻,无法承受封闭车身的重量。当时汽车刚出现不久,它的样式由马车发展而来,大多数车型都是敞篷,封闭车身没有量产,生产成本高,主要由客户定制。到了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敞篷车有很多不便。随着发动机等技术的发展,车速变快,开敞篷车容易弄脏衣服、吹乱头发,且太阳下很晒,下雨天开不了,利用率低,消费者开始青睐封闭的车身。1919年,封闭车身的年增长率只有10%,到1927年达到85%。通用汽车抓住了封闭车身的发展机遇,它收购了费雪车身公司,降低了封闭车身的成本,雪佛兰封闭车身的生产量从1924年的40%增长到了1927年的82%,取代了福特T型车在低端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在20年代中后期开始转向多样化,通用覆盖所有价位的丰富车型顺应了这个趋势,通用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全方位占领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此后,通用汽车继续走全产品线战略,同时首创了年度车型的概念。所谓年度车型,是采用最前沿的工艺技术和外观设计的最新型产品,类似于现在手机品牌每年推出的旗舰机型。1925年推出的雪佛兰K型车是通用第一款年度车型,它采用新的外观设计,车身更加修长,增加了腿部空间,同时它采用了新工艺迪科漆面,通体一块的挡风玻璃,还装上了自动雨刷。年度车型引领了市场的趋势,贴近消费者的最新需求,也让通用得以不断更新迭代产品,保持竞争力。之后,年度车型成为汽车行业普遍采用的产品发展模式,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以上是斯隆在产品管理方面重点做的事。在斯隆的领导下,通用汽车同时实现了产品多样化和降低成本,抓住了汽车市场转型的难得机遇,并通过推陈出新的年度车型,灵活地支撑起通用汽车的持续发展。
接下来说说组织管理。
从建立之初,通用汽车就采用分权管理模式,各个事业部都是自成一体的组织单元,涵盖了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充分调动主动性和责任心,但是也引发了两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个是部门间的协调问题。20年代初,通用针对低价位市场曾经立项研发一款新型发动机,由于相应的车型设计和最初的试产被交给了总部的研究实验室,而真正投入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却需要以事业部为主,因此产生了责任不清的现象,部门间在协调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雪佛兰事业部对新型发动机的可行性充满怀疑,而研发实验室又很担心事业部变动他们的设计带来不可测的结果,整个项目的推进非常艰难。最后,这个新车型在事业部的测试中出现故障,以失败告终。这一沉重的教训让斯隆意识到,必须加强部门间的运营协调。他的做法是建立跨部门的职能委员会,例如综合技术委员会,由总部和各个事业部对应职能的核心人员组成,包括各事业部的总设计师、总部的研发工程师,还有总部管理人员。委员会定期研讨和协调各种关键问题,这不仅促进了部门间的交流和信任,更得以兼顾事业部的需求和公司的总体利益。例如采购委员会,通过协调各事业部进行集中采购,不仅每年能节省500万到1000万美元成本,还降低了物资的总库存量。另外,在推进不同车型使用标准件方面,采购委员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设立各种职能委员会,斯隆既确保了分权管理的优势,又让通用成为连接密切的整体。
当时通用的第二个问题是财务失控。20年代初期,各个事业部都在做扩张,花钱大手大脚,资金使用超出预算,现金短缺、库存飞涨,加上在此期间外部经济还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通用出现巨大财务危机。斯隆在拨款、现金、库存三个方面对财务进行了集中控制。
首先是解决拨款超出预算的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公司的拨款缺少必要的信息以辅助决策,事业部申请拨款靠讨价还价。针对这个问题,斯隆认为需要有客观的衡量依据,应该把投资回报率作为衡量业务价值的标准,这样可以真正测量各个组织的效率,将资金投向效率最高的地方。此外,又提出了四项原则,用来判断提案项目的适当性:一是项目是否逻辑合理;二是技术是否有了适当进展;三是对公司整体利益是否合适;四是与其他项目相比是否更有价值。有了这些客观的原则,公司在面对这些拨款请求时,就做到了更理性和公正。
财务控制的第二件事是解决现金管理问题。当时通用的现金管理方式几乎让人难以置信,每个事业部各自管理收益,控制着自己的现金,当总部需要现金的时候,竟然需要找各个事业部商量,经常出现猫鼠游戏的可笑情况,一方在找,一方在躲。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情况,1922年,公司设立了一个统一的现金控制系统,所有收益必须归由总部统一管理,通过内部结算程序自动完成,取消了事业部之间的现金结算。对收益的集中控制,避免了各个部门私吞收益、擅自使用现金盲目扩张,在分权之上加以必要的集权。
财务控制的第三件事是提高库存周转率。当时各个事业部的采购和生产没有规划,非常随意。为此,公司开始要求各个部门对未来业务量进行预估,但当时的问题是,事业部虽然了解向经销商销售了多少汽车,却不知道终端市场的销售情况。1924年,公司开发出一种统计报告系统,让经销商每十天提交实际销售数量及库存总量,同时在全公司范围内又建立起正式的客户需求估计机制,首先对整个市场下一年度所有价格区间的汽车销量进行估计,然后对照通用汽车在各个价格区间的市场占有率,预测通用下一年的销量。通过这些努力,库存实现了根据销售情况的动态管理,周转率得到极大改善。1921年时,通用的总库存周转率大概是每年两次,到了1926年,则达到了每年7.5次,控制成效显著。
通过在拨款、现金、库存等方面的财务控制,通用汽车为未来的发展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使整个公司的运营更加稳健,而且能够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衰退最严重的3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额从51亿美元下降到11亿美元,陡降78%,然而,通用汽车仍然盈利了2.48亿美元。斯隆在书中讲到:“在很多耐用消费品生产商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情况下,通用汽车仍取得这一反常的成果,正是财务控制给通用汽车带来的最大回报。”
通过设立委员会和对财务的集中控制,斯隆带领通用汽车发展出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基于协调控制的分权管理,从分权管理中获得了组织的弹性,从协调控制中获得了效率和效益。这套组织管理模式成为管理学中的一种经典模式,被称为斯隆模式,很多大型企业纷纷效仿。据统计,1950年的财富500强公司中,20%的公司采用了斯隆模式,到了197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80%,即使在现代,依然有很多大型企业在使用。
好,第二部分就讲到这里,本书的主要内容就为你讲完了。
按照德鲁克在《旁观者》一书中的说法,《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这本书在1953年之前就差不多写完了,可是直到1964年才正式出版,这是因为书中批评了一些人,斯隆希望等这些人离世后再行出版,以免伤害到从前的同事。
斯隆作为杰出的专业经理人,在产品管理方面,建立了合理的多样化产品线,同时降低了成本,由此抓住了汽车市场转型的机遇;在组织管理方面,斯隆实践摸索出基于协调控制的分权管理模式,不仅帮助通用走出危机,还成为众多大型企业争相学习的榜样。管理大师克雷娜说:“斯隆将管理决策的制定从一种无规则的、自发的艺术,变成一种正式的、程序驱动的商业化活动。他从管理中抽调了业余精神以及一些快乐,取而代之的是有节制的、值得尊敬的职业精神。”
现在回头看1923年,在斯隆当选为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的那个时刻,他写道:“我决定将为此付出个人牺牲,我将用我全部的精力、经验和知识,来帮助这个公司取得卓越的成就。”他做到了。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卓别林自传》: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幕后辛酸与人生泪,艺术与生活的交织
- 《张大千传奇》:国际画坛巨匠张大千的争议人生与敦煌壁画研究先驱之路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华尔街赌神索普的科学、赌博与投资传奇与智慧
- 《袁崇焕传》:军事天才袁崇焕的辉煌战绩与悲剧人生,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 《杨振宁传》: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非凡人生,超越奖项与同事的学术贡献
-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真儒家王莽的理想主义之路,如何颠覆国家与历史
-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斯隆自传》:20世纪最伟大CEO的管理智慧与哲学思考
- 《我心归处是敦煌》:敦煌研究院前院长自述,三代敦煌人的守护与传承之路
-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亲述“水门事件”与新闻人生
- 《我的一个世纪》: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百年传奇人生与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