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狗狗心事》:打造善解人意的好狗狗:养狗指南与心得

铛铛铃2025-09-20科普56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狗狗心事》。

养狗的人啊,或多或少都有些烦恼和困惑。比如,有的狗狗呢,性格特别外向,喜欢和人打交道,甭管生人、熟人,见到人就跳起来、扑上去;有的狗狗呢,主人一出门就把家里折腾得天翻地覆;还有的狗狗啊,一出门就跟疯了似的,拖着主人一阵狂奔。对于狗狗的这些毛病,你通常是怎么处理的呢?是耐心地观察教导,还是二话不说,挥起巴掌就打?

然而,最让你无奈的,或许是教也教了,打也打了,可狗狗的老毛病还是一犯再犯,让人头疼不已。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别着急,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就能帮你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作者是全球首席训犬大师简·费奈尔,一位英国人。他成立了一家宠物咨询公司,专门给主人们提供专业的养狗指导,并解决了大量棘手的案例。许多主人在实践了费奈尔的训狗指南后,渐渐能与自家的问题狗狗和谐相处了。

和一般讲宠物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是站在狗狗的立场上去观察、思考问题。作者从狗狗进化的源头讲起,在搞清楚人与狗真正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科学又富有成效的训练方法。作者把这套训练方法叫做阿米奇关系模式。

那么接下来,我就把这本书分成两个部分给你讲解:第一,什么是阿米奇关系模式;第二,阿米奇关系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阿米奇关系模式呢?

阿米奇关系模式其实是一套不打不骂、科学系统的训狗方法。它可以帮助主人在狗狗心目中树立起领导者地位,并消除狗狗的分离焦虑症。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设计出这样一套训练方法呢?他的灵感来自于何处呢?这就得从狗的起源说起。

实际上,狗是从野狼驯化而来的。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漫长的生物进化,狗狗们早已脱离了狼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个性,但是狼身上的一些本能,却并没有完全从狗身上消失。比如,有人认为狼是不善交际、喜爱独处的动物,但其实恰恰相反,它们喜欢社交,喜欢同伴的陪伴与跟随。即使脱离狼群的狼,也能够通过粪便等与自己的族群保持联系。这些特性同样能在狗狗身上找到踪影,比如狗狗一出门就会到处闻,尤其是见到其他狗狗的粪便时,更是要停下来好好研究一番。

而且,狼群内部还遵从着异常复杂又严格的族群制度,这是狼群制度的第一大特征。狼群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在金字塔顶端的是狼王和他的王后,其次是作为候补队员的狼,我们姑且叫它副狼王吧。虽然副狼王会给狼王带来一些威胁,但是他们显然没有狼王厉害,所以也只能暂时觊觎狼王之位,伺机而动。接下来,族群里的其他成员再按照长尊幼卑的原则依次排序。只有每个狼群中的狼王才能制定规则,狼群里的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于他。狼王可以命令其他成员去做任何事情,而且狼王还会时不时地和手底下的狼打上一架,以巩固他的地位。狼王的能力越高,他与狼群其他成员的关系就越友好,整个狼群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在狗的群体里,同样也有上等狗和下等狗之分。如果你家里养了不止一条狗,在它们下次玩耍时,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当你扔出一个玩具后,总有一条狗狗会率先把玩具捡回来,而其他狗狗只是跟在玩具后面跑,或者当玩具落地,一直绕着玩具转圈。这些表现的背后,其实就是因为狗狗之间存在地位高低差异。

狼群制度中的第二个特征,也是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在狩猎和用餐时,狼王拥有绝对的优先权和统治地位。一个狼群的繁荣昌盛与身体强壮、头脑聪明的狼王密不可分,所以狼王才可以率先享受战利品。只有当狼王自己吃饱、心满意足之后,其余成员才可以按照辈分依次开始享用。更关键的是,这种进食次序是绝不容许被打破的,狼王会对任何在它前面吃东西的动物展开攻击,即使狼群成员之间拥有血缘关系,狼王也绝不会放过那些不守规矩、肆意插队的家伙。

说到这儿,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狗狗对主人都会护食,因为主人在它眼中等级比它还低,它怎么能容忍你抢它的食物呢?

等级制度的优越感和成员的尊重与效忠,反过来也时刻约束着狼王,他要为狼群的繁荣昌盛倾尽所有。一旦危险降临,狼王就必须一秒入戏,扮演好狼群守护者的角色。这是狼群严苛的等级制度的第三个特点。抵御外敌同样意味着,无论狼王做出什么决定,狼群都会誓死追随。这种忠诚于头领的品格,在狗狗身上依旧得以保留。比如,训练有素的警犬一定会誓死效忠它的主人。但是那种见到生人就咬的狗,其实是把自己当成了群体中的首领,一旦它感觉受到了威胁,就会不管不顾地采取行动。

当然,狼群之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特点,主要发生在狼群分开再次团聚的时候。当狼群分开觅食后再次相遇时,狼王会重新确认他的领导地位。当然,也不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狼王要再和手底下的每一头狼打上一架,才能重新确立他的权威,它可以通过发号施令的方式达成同样的效果。比如,每个狼王都会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成员都不能私自闯进这个空间。因此,狼王只要给那些想进入这个空间的狼发出拒绝或者同意的信号,就可以重新确立他的领导地位。

其实,主人与狗狗之间也经常发生分别与重聚的时候,比如你出去上班、逛街,甚至是上个厕所。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的狗狗与你再相聚时是什么反应,是开心地扑向你呢,还是冲着你大叫,或者是叼个玩具放在你脚边?其实你不要小看这些行为哦,这都是狗狗在重新确认他的领导地位。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狗狗从狼身上沿袭下来的四大特性:首先,狗是有比较明确的等级意识的,他们会听从首领的指示;其次,在进餐的时候也是处于领导地位的狗拥有绝对的优先进食权;再者,上等狗也是有自己的义务的,就是当群体面对危险的时候,他需要率先挺身而出,保护其他成员的安全;最后,当群体分开再重聚的时候,上等狗会通过一些行为,比如大叫等,重新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

因此,作者在了解了狗狗从狼身上沿袭下来的四大特性之后,决定遵循它们最自然的天性,制定一套训练方法,让它们心甘情愿地听从主人的指令。于是,作者就提出了阿米奇关系模式。

这套关系模式中包含的四个问题和狗狗的四大本性是一一对应的。这四个问题互相交织,每天不停地在狗狗脑海里重复。然而,狗狗思考时,常会下意识地把自己放在领导地位,认为自己才是老大,而主人只是他们的小跟班,这就造成了人与狗狗之间的认知错位,主人与狗狗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就在所难免了。只有让狗狗真正明白主人才是头领,它才会真正学会控制自己。

好,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作者以狗的四大原始特性为基础,提出了阿米奇关系模式。这一关系模式的重点,其实就是确定并加强主人在狗狗意识里的领导地位。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才能确定主人的领导地位,也就是阿米奇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主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忽略狗狗。如果你是养狗一族啊,请你回忆一下,是不是在家狗狗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不停地跟在你的后面呢?或许你认为他这是喜欢你、依赖你,但是其实他自己并不这样想,这只不过是他极度有责任心的首领意识的表现。在这样的狗狗心中,它才是家长,而主人是它的孩子,它要时刻保护你。一旦主人离开家,无论你是出去八天、八小时还是八秒钟,在狗狗那里都是一样的。因为主人很清楚自己会多久返回,但是狗狗却并不知道。所以只要主人一离开,它就会认为主人不会回来了。当主人再次出现时,按照狗狗的天性,它便会重新温习一遍领导者的仪式,或许大叫、叼个玩具给你,还可能是直接扑向你。更严重的是,当你离开得久了,狗狗因为长时间见不到你,会有一种“我把孩子给弄丢了”的感觉,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保护的义务,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焦虑,而家是阻碍她出去找孩子的障碍,所以他才会通过拆家来发泄。

为了纠正狗狗的这些行为,主人必须以头领的姿态出现,而建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处,就是要学会忽略狗狗,比如不能有眼神接触,不能跟她说话,不能抚摸她,更不能拥抱她。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呢,无论狗狗是冲你大叫,还是在你面前打滚儿,都要对它视而不见,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否则狗狗就会认为他的这些躁动也好,吠叫也好,已经成功地获得了你的关注,这意味着在你们之间,他的领导地位已经确定了。即便此刻你在制止他,甚至打他,实际上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因为他的行为得到了你的回应。所以主人必须忽视狗狗一切想要博取关注的行为,直到它缴械投降为止。

无论狗狗多么烦躁不安,它总会在某一时刻结束这些行为并走开,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他只是想要静一静,琢磨一下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很有可能又会返回,重复之前的行为。如果他这样做,你只需要继续忽略就可以了。等到狗狗完全放松下来,或者默默地走到某个地方趴下来,那就表示他已经放弃抵抗了。此刻你需要注意,这是狗狗给主人的第一个信号,表示它正在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你们之间的关系。这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开始,但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

接下来的一步至关重要,就是要保证狗狗在安静下来的5分钟之内什么也不做,这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暂停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主人只要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干别的事情就行了,比如你可以去泡一杯咖啡或者冲杯茶,像平常一样打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啊,狗狗会集中精力思考刚刚发生的一切,它会渐渐弄明白两件事情:第一,他所有企图引起主人反馈的行为都以失败告终了;第二,它与主人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说等级制度中的领导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当然,每个狗狗接受和领会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所以,如果这段时间里狗狗未得到主人的允许就走过来,你一定不要理睬它。如果他企图通过撒娇卖萌靠近你,你只要轻轻地把它推开就好,绝不能跟他有目光交流,也不能跟他说话。

其实,当狗狗真正明白在与主人的这段关系中到底是谁在照顾谁时,他也就不会因为困惑而焦躁了,这会让狗狗与你的关系更加亲密。当狗狗真正认主人为领导者之后,像是见谁咬谁、狂叫、扑人、总想挣脱狗链这样的毛病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至于拆家这样更棘手的情况,在主人确立了领导地位之后,作者还给出了几条小建议:

第一,主人要取消出门前的小仪式,比如尽量不要当着狗狗的面穿鞋,走的时候不要和狗狗say goodbye,也不要刻意关掉电视、收音机等;

第二,走的时候不要给狗狗留食物,如果一定要留,也要亲自喂到狗狗口中;

第三,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另选方式出门,哪怕翻窗子出去都行,然后再从大门进来,多重复几次这样的行为,并慢慢延长出去的时间。

很快你就会发现,狗狗对你出门这件事情就不那么介意了。这些措施都可以明显改善狗狗的分离焦虑,缓解它的拆家行为。

在重新确定主人的领导地位后,接下来就要培养狗狗只有在主人召唤的时候才能过来,这其实是在进一步确立主人的领导地位。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关键点:

第一,主人要经常与狗狗进行眼神交流,召唤狗狗时一定要呼喊它的名字;

第二,当狗狗听到主人的召唤,积极作出响应走过来时,主人要及时奖励狗狗正确的行为,比如给它们吃点小零食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帮狗狗建立一条重要的规则:主人要求他做的事情必须得做,做好了还能得到奖励;

第三,要在家里设置禁区,要让狗狗从训练开始就明白,房子里的某些区域,比如书房、卧室只属于主人,只有主人允许时,它才可以进入,这会增强狗狗脑海里主人是领导的意识。

当然,如果狗狗在训练中故意耍赖,主人就要立刻停止训练,并且在至少一个小时之后再重新开始。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要加强狗狗潜意识里的思维习惯,让狗狗有时间思考不同的行为会带来怎样不同的结果。最终狗狗就会明白,只有良好的表现才能得到食物和主人的爱抚,而另外一些行为就会失去主人的关注。

在此期间,主人要有耐心,不能冲动,指令和要求要保持一致性,直到狗狗理解了主人的要求为止。顺利的话,大概只要两周的时间,狗狗就能完全适应性规则。在听到主人叫它名字的时候,狗狗会立刻坐直身体或者站立,与主人进行眼神的交流,然后等待主人的指令。能做到这一步,狗狗就不会再有扑人跳个不停的行为了。

接下来,主人需要培养狗狗在面对危险时明白到底是谁来保护谁这个问题,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当狗狗听到门铃声或者敲门声时躁动狂吠的现象。同样的,这也是因为狗狗认为他在整个群体中扮演着头领的角色,那么在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保卫家园。当然,没有几个客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见面礼。

因此,当狗狗发现门外有动静并开始大声喊或者跳来跳去时,主人首先需要在口头上对狗狗说:“我知道了,谢谢你”,或者摸摸狗狗的头来表示感谢,这表示主人认可狗狗在群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狗狗一直大叫到了实在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可以采取另一个备选方案,就是把狗狗带去另一个房间里,但要注意,这并不是排斥或者惩罚狗狗,因此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不能呵斥狗狗或者生拉硬拽,可以用小零食奖励狗狗的配合,并且轻轻地把门关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狗狗明白,它识别危险的行为是得到主人认可的,但决策权是由主人掌握的,这其实还是为了进一步确立主人的领导地位。

除此之外,相对于室内封闭的环境,更为广阔的户外空间将给主人带来更大的挑战,所以主人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控制技能。就拿训练狗狗坐下这个活动来说,主人可以先让狗狗来到自己身边,再拿出一小片食物,把食物放在靠近狗狗鼻子的上方,然后将食物越过他的头顶,这个时候狗狗会本能地仰起脑袋,追随食物的气味,它的身体也会自然而然地向后坐,这时主人就要立刻把食物放到狗狗的嘴里,同时发出指令说“坐下”。多训练几次,狗狗就能听懂这个指令。

除了训练让狗狗坐下这样的静止动作之外,还有一项更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保证狗狗在跟随主人行走时同样训练有素。也许你会觉得困惑,遛狗有什么难的呢?但是如果你遇到一撒手就跑没了、叫也叫不回来的狗狗,或者一路拽着主人狂奔的狗狗,我想你一定希望了解遛狗的正确打开方式。

就像作者所说的,遛狗对狗狗而言就是出门打猎,所以主人的第一个任务是要让狗狗的情绪保持稳定。因为对狗狗来说,走出家门就意味着冲向未知的更广阔的世界,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有致命的诱惑,因此大多数狗狗都不太喜欢有绳索的束缚。所以当狗狗接受绳索后,主人应该通过食物奖励狗狗的配合;反之,如果狗狗试图挣脱,或者有突然往前冲的倾向,主人应该立刻停止站着别动,让狗狗清楚这样做的后果,然后返回原点重新开始就行了。

除此之外,作者还建议要让狗狗乖乖散步,还有两个细节一定不容忽视:第一点也是一般养狗人士最容易忽视的关键原则,就是主人率先出门,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几乎决定了接下来的散步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因为在整个阿米奇关系模式中,向狗狗强调主人的领导地位是整个训练的核心,主人才是领导,主人此刻正在做的事就是保护我的安全,这一条是至关重要且不可妥协的原则。如果狗狗抢在主人前面冲了出去,主人一定要把他拉回来,重新开始走出家门的过程。如果第一步走出家门进展得顺利,第二点就是在开始散步时,主人还要确定狗狗绝对不能走在主人前面,同样应该由主人来领头,狗狗需要始终在主人的一侧前行。当然,狗狗在行进中可能会表现出极度的兴奋和好奇,有想往前冲的趋势,这时主人一定不能和狗狗陷入拔河的状态,一旦狗狗想往前冲,主人就要拉紧绳子,让它停下来并做好。当狗狗逐渐明白往前冲就意味着不能继续散步的时候,用不了多久,它就会乖乖地配合了。

最后我们再来讲主人每天都要面对的关于狗狗进食的问题,确切的说是谁先开吃的问题,这是为了再次强化狗狗心目当中主人是领导的意识,可以改善狗狗护食、吃饭不专心等问题。前面提到啊,在狗的原始祖先狼群中,存在着严苛的等级制度,狼王有优先享受美食的权利,只有当狼王及其家属满意了,下一级别的成员才可以开吃。所以这种模式带入到人与狗的进食关系里同样奏效。

其实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就是主人在为狗狗准备食物时,为自己也做一份餐,再把自己的餐盘与狗狗的碗和盘子放在一起。做好后,主人不要说话,也不用看狗狗,让家庭成员每个人各自拿走自己的一份食物开吃。等全家人都吃完了,再把狗狗的碗和盘子放在地上,然后主人就可以离开了,让狗狗安静享受一顿美食。这样做同样是在狗狗心中加强主人的领导地位。当然,为了强化这个信息,如果遇到狗狗在进食期间不专心离开食物的情况,主人应该立刻拿走它的碗,一定不用担心狗狗会饿着哦,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在向狗狗发出信号,谁在进食的时候不守规矩,那可就没他享受的份儿了。

好,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第二部分的内容:阿米奇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狗狗的脑海中树立主人是首领的意识,然后接下来通过一些细节活动,比如忽略狗狗啊、主人率先出门啦、狗狗不能抢在主人前面行走啦、要等主人吃完饭狗狗才可以开始进食等方法,卸下狗狗潜意识里自己是家长的重担。而在所有的训练过程中,一旦狗狗做出出色的表现,主人就要及时给狗狗一些小零食或者肢体语言上的鼓励;如果狗狗犯错误,也要保持冷静,并立刻终止活动,等待狗狗安静下来后再重新开始。

对待和狗狗的关系,其实就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需要观察、需要沟通、需要理解、包容,更需要原则。所以在人与狗狗亲密关系的建立上,一定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时间的打磨和坚持不懈地执行。只要你尊重狗狗,狗狗同样也会尊重你。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