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结集了卡莱尔在1840年所作的六次讲演
铛铛铃2025-09-16【历史】44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名著《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关于英雄的书。
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英雄人物。那在普通人眼里,这些英雄具备超群的智慧和能力,以及非凡的人格感召力。英雄能像磁铁一样把人吸引过来,聚拢在周围,爆发出令人惊讶的能量。历史就是这样被英雄改变了。
因此呢,许多民族都有崇拜英雄的传统。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人们还是热衷于谈论英雄。很多电影、电视剧的主角都是英雄人物,历史剧也一直很火。
卡莱尔的这本《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就是专门讨论英雄为什么会产生,人们为什么要崇拜英雄呢?卡莱尔对英雄的认识比普通人深刻,他对英雄的热爱也比我们更深。他认为人类历史就是由英雄创造的,未来还会不断有英雄涌现。对此,卡莱尔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所以这本书虽然距离今天有170多年,但是依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这本书出版之后,在西方激起了巨大的反响。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美国文学家爱默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卡莱尔的英雄崇拜理论广为流传至今,依然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经典。
那么下面我们就仔细讲一讲卡莱尔的这本名著。因为呢,书名比较长,以后我们就简称它为《论英雄崇拜》。我们将会围绕三个问题依次展开:第一个,卡莱尔为什么要提倡英雄崇拜;第二个,卡莱尔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第三个,卡莱尔的英雄都有哪些共同点。我们逐一来讲述一下这三个问题。
先讨论第一个,卡莱尔为什么要提倡英雄崇拜呢?这个呀,要从西方社会的变化谈起。
我们知道,在中世纪,欧洲人普遍信仰基督教。从君主到贵族,再到老百姓,都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对《圣经》上记载的各种英雄事迹,人们深信不疑。
然而,到了17、18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那时候啊,近代科学开始兴起,这对基督教形成了巨大挑战。举个例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后,思想敏锐的人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原来我们不会在天空中飘来飘去,不是上帝安排好的,而是万有引力在起作用。在当时啊,这种想法的冲击力是很大的。
受到近代科学的影响,欧洲大陆产生了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大力提倡理性、权利、平等等新观念,基督教则逐渐成为迷信、愚昧、保守的代表。
与此同时,在英伦三岛上,一大批苏格兰学者也发起了一场启蒙运动。其中著名的有亚当·斯密、亚当·弗格森、大卫·休谟等人。这里呢,重点介绍一下休谟,因为卡莱尔的很多观点啊,就是故意跟休谟反着来的。
休谟的核心思想叫做怀疑主义。什么是怀疑主义呢?休谟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于经验,而经验必须靠感官来获得。但是人的感官是主观的、随意的,不一定靠谱。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的经验也不一定靠谱。那继续反推,那么我们依据经验归纳出来的知识,也不一定靠谱。就是说,小到人类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大到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都未必正确。今天的真理到明天可能就成了谬误。这就是怀疑主义。
那按照怀疑主义,传说中的神、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到底存不存在,就成了很大的疑问。怀疑主义的杀伤力很大,从18世纪后期开始,逐渐成为了英国的主流思想。人们的信仰越来越动摇,那些从前受到崇拜的英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卡莱尔就是在这样的气氛里出生的。1795年12月4号,卡莱尔生于苏格兰南部的一个乡村。父亲是个石匠,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卡莱尔就确定了宗教信仰。
1809年,14岁的卡莱尔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在英国历史上,爱丁堡大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前面提到过的亚当·斯密、休谟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比卡莱尔小十几岁的达尔文,也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由此可见,这里的怀疑主义氛围是十分浓厚的。卡莱尔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甚至一度对自己信仰的东西,产生了严重动摇。但是最终他没有放弃信仰,相反,自此以后,卡莱尔对怀疑主义一直持批评态度。
卡莱尔的理由是什么呢?他认为怀疑主义的盛行,使人们不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奇迹,存在英雄,也就不再向英雄学习,甚至连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都敢去践踏。19世纪的西方社会,道德沦丧、冲突不断,就是大家信奉怀疑主义的结果。对此卡莱尔是非常担忧的。他呼吁人们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繁荣冲昏了头脑,而是要重建信仰。
1840年,卡莱尔连续发表六次演讲,详细讲述了英雄和英雄崇拜。一年之后,这些演讲整理成文字出版,这就是《论英雄崇拜》这本书。
说到这里呢,我们很好奇,卡莱尔希望重建人们的信仰,为什么要从英雄崇拜入手呢?因为他认为,英雄的智慧和能力远远超过普通人,我们都是在英雄的带领下创造历史的。所以也可以说,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这例子啊,是非常多的。
比如说从前在欧洲上流社会,严肃的文学创作一定要用拉丁文进行,其他语言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然而到了13世纪末,但丁用意大利语写出了长诗《神曲》。有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意大利语、法语等地方性语言就有了底气,逐渐取代拉丁文的地位。在卡莱尔看来,但丁的例子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生活就是英雄塑造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相信英雄、崇拜英雄、听英雄的话,这样啊,社会才能健康发展。那反过来讲,如果人们不崇拜英雄了,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崩溃瓦解。所以,卡莱尔说,社会是建立在英雄崇拜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那么多,哪一些才能称为英雄呢?这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卡莱尔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
卡莱尔把英雄分成了六大类,他们又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包括了两类英雄,神明英雄和先知英雄,其余四类构成第二组,他们是诗人英雄、教士英雄、文人英雄和帝王英雄。这样的划分是卡莱尔自己的创造,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是呢,他有他的道理。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先讲第一组,神明英雄和先知英雄。神明英雄顾名思义,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他们智慧超群,有着不可思议的超能力,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日耳曼神话里都有这样的英雄。在这本书里,卡莱尔选择了北欧神话里的奥丁,做重点讲述。
奥丁是北欧神话里地位最高的神,被称为是众神之王,相当于古希腊神话里的宙斯。人类就是由奥丁创造的,他还把人类安置到大地上居住。据说啊,奥丁脾气暴怒,英勇善战,所以他也是战神。北欧的维京人崇拜奥丁,也非常崇尚武力,所以北欧海盗是很有名的,曾经席卷了大半个欧洲。
我们会想,奥丁这样的英雄人物,明显只存在于神话传说里,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但是卡莱尔不这么想。卡莱尔认为,现代人因为受到科学和怀疑主义的影响,才会觉得奥丁是虚构出来的。然而古代北欧人绝对相信,奥丁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对北欧人来说,奥丁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北欧的自然环境十分严酷,每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处于寒冷的冬季,零下十几度是很正常的。人类要想生存下来,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能力。而奥丁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所以信仰奥丁就是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克服恐惧,战胜困难。
奥丁还是知识之神。据说呢,神界有一口智慧之泉,只要喝到泉水就能拥有智慧。但是智慧之泉的守护者,要求奥丁以一只眼睛为代价。奥丁没有犹豫,立刻挖出一只眼睛交给他。喝了泉水之后,奥丁变得博学多才,发明了北欧古文字,这是北欧人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文字。
在卡莱尔看来,奥丁是北欧人的导师,人们崇拜他、追随他、模仿他,使用他发明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按照他定下的规矩做事情。正因为人们崇拜他,才开始神化他,把他当作神明。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奥丁是虚构出来的,所以不值得信仰。作为北欧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对于北欧人的价值不可估量。
说完神明英雄,我们再来讲先知英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里都有先知。先知不是神明,而是真实的人。不过呢,因为先知被认为能够接受神的旨意,所以也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在古代传说里,先知发明文字、创作经典,确立基本秩序,带领民众克服各种困难,让人民能安居乐业。
那最广为人知的先知,或许就是摩西了。摩西是古代犹太人的先知,他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摆脱了埃及法老的残酷统治。摩西还遵从上帝的旨意,制定了十戒,也就是十种戒律,为犹太人社会建立了规则。因此至今犹太人还是非常崇敬摩西的。
但是卡莱尔也明白,神明英雄和先知英雄是旧时代的产物,在新时代不会产生这种类型的英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人相信神明、相信奇迹,而随着科学的进步,怀疑主义兴起,人们不再相信这些了。于是英雄的类型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第二组英雄,诗人英雄、教士英雄、文人英雄和帝王英雄。
和第一组英雄不同,第二组英雄跟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没有超能力。但是呢,他们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先说诗人英雄。其实卡莱尔认为,诗人跟先知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洞察到了宇宙的奥秘。区别在于先知了解到奥秘之后,制定道德和法律,用来规范人类社会。诗人不一样啊,他追求的是把奥秘表达出来。这个奥秘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是音乐的和谐,是韵律之美。那什么形式能把这种和谐表达出来呢?就是诗。所以卡莱尔说,诗人是那些能从自然中,从社会中发现音乐的和谐的人,这样的人就称得上是英雄。
卡莱尔最推崇的诗人英雄,是但丁和莎士比亚。但丁,我们前面说过,他的长诗《神曲》充分表达出了宇宙的奥秘。现在呢,我们来谈一谈莎士比亚。先说一下为什么莎士比亚被算作诗人英雄呢?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充满诗意,所以也被称作诗剧,用诗写成的戏剧。他还创作了大量的14行诗,是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早期,莎士比亚是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也被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作品,至今是文学经典、戏剧经典。
那作为英国人,卡莱尔自然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他甚至说啊,如果印度跟莎士比亚只能选一个,他宁愿选择莎士比亚。印度当时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被誉为是女王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十分重要。然而,卡莱尔认为,它也无法跟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可见啊,莎士比亚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高。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挖鼻史》:挖鼻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一部独特的挖鼻指南
-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长河:饮品背后的文明故事
- 《三国志的世界》:超越演义与史书:真实三国世界的全景展示
-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从康乾盛世到辛亥枪声,三大特性解码帝国盛衰的文明密码
- 《走向中立:瑞士史》:阿尔卑斯山的生存智慧,永久中立国玩转地缘政治的奥秘
- 《转动罗盘:葡萄牙史》:好望角的发现者传奇,全球首个殖民帝国海洋霸权的崛起与衰落
- 《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国共博弈中的民心向背与历史选择逻辑深度剖析
- 《制度与人情》:从周礼到科举制,中国政治文明制度容器中的人性变量解析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小麦与玉米的文明革命,植物成为人类历史隐形导演的叙事
-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马背与农耕的文明拉锯,两个王朝重构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