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气候文明史》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
铛铛铃2025-09-16【历史】57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气候文明史》,副标题是“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
1812年冬天,当时拿破仑已经几乎攻陷了整个欧洲。当他携大军攻打欧洲大陆上最后一个国家俄国时,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极寒天气。在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一书中,是这样描写这段时期的天气情况的:“天气异常严寒,连乌鸦都冻僵了,不断从空中坠落。”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拿破仑大军中有30万人在极寒中丧生,几乎占了全军人数的2/3。因此,拿破仑不得不从俄国撤兵,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这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才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从而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
这并不是人类历史上的偶然事件。可以说,人类的整个发展史都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气候文明史》,就会告诉你气候是如何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的。
本书的作者田家,是日本气象协会会员、日本气象预报师协会东京支部部长。在这本书中,作者就综合了各国古气候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讲述了8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是如何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
好,下面我就三个问题,为你解读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一,人类文明是如何在寒冷的气候中诞生的;第二,近代全球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第三,未来的全球气候将如何变化。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问题,人类文明是如何在寒冷的气候中诞生的。
说到全球气候变化,现在你听到最多的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不过从地球几十亿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气候变冷才更为常见,且影响力巨大。在全球气候变冷的时期,地球上南北极冰雪的面积会不断扩大,甚至连原本四季分明的地球温带地区,也常年被冰川所覆盖。古气候学家把这些时期称为冰期,或者冰河期。
研究发现,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大规模、持续时间超过几百万年的冰期,曾经出现过数次,又被称为大冰期。而和我们人类历史相关的,就是这数次大冰期中的最后一次,因为它发生在地球地质年代中的第四纪,也被称为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开始于两三百万年前,结束于约1.4万年前。在这段时间内,全球气候普遍非常寒冷,连许多温带地区,比如欧亚大陆都常年被冰雪覆盖。然而人类恰恰是在这第四纪大冰期时诞生的,所以古气候学家又把人类称为“冰期的孩子”。
虽说是冰期的孩子,但人类的诞生地非洲地处热带地区,冰期时也并不寒冷。但在这一时期,非洲大陆却变得异常干旱,热带雨林的面积不断缩减。这一变化逼得原本生活在树上的人类的祖先——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来,来到草原和海边,扩大搜寻食物的范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和使用简单的工具,也被称为直立人。
第四纪大冰期虽然整体上寒冷,但也有相对温暖的时期,比如100万年前,直立人正是趁着这段温暖时期开始走出非洲,这被称为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比如我们熟悉的北京猿人,以及欧洲的尼安德特人,都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欧亚大陆生活的。不过科学家们通过DNA研究发现,直立人并不是现代人真正的祖先,现代人真正的祖先是智人。智人大约是在20万年前诞生于非洲的。那时非洲虽然干旱,但是并不寒冷,食物也比较充足,很适合智人生存。可是智人并不满足于待在非洲这个安乐窝里。在8万年前,这也是第四纪大冰期中相对温暖的时期,智人也开始尝试走出非洲,被称为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
气候变化对我们祖先的影响,也就从此开始了。智人先是沿着亚洲大陆的最南部,一直向东,逐渐向比较温暖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扩散。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相对温暖的气候只是暂时的,地球在7.4万年前忽然又变得极端寒冷,这给智人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据科学家们考证,造成7.4万年前地球气候忽然变冷的原因,是多巴火山的爆发。多巴火山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是一座超级火山,历史上曾经多次喷发。7.4万年前的那次喷发,是近几百万年来最猛烈的一次。这次火山喷发一直持续了几个星期,数万吨的火山灰被喷射到大气层中,并扩散到了全球,导致全球连续数年白昼都如同黑夜一般。由于大部分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地面上,从而造成了全球气候短时间内变得极度寒冷,甚至连一些热带地区都陷入了漫长的冬季。
那么,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智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它让智人这个群体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首先是数量的变化。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也只有极少数智人活了下来。遗传学研究表明,现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类的基因差别极小,比如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的基因差别,甚至比非洲同一个山头上两只大猩猩之间的基因差别还要小。究其原因,是因为智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严寒的气候中灭绝了,现代人都是在严寒中幸存下来的极少一部分智人的后代。有科学家推测,幸存下来的智人很可能只有2000人。并且7.4万年前这场灾难性的严寒,很可能使智人以外的其他人种,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等都灭绝了。在那次灾难之后,这极少一部分智人成为地球上唯一的人。
除了数量上的变化,这场灾难给智人带来的第二个变化是质量上的变化。其他人种都灭绝了,只有这2000智人活了下来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些智人比其他人种有更发达的大脑,还有着更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比如他们解锁了新的技能——穿衣服。智人和古猿相比,毛发大量脱落,这是为了在非洲炎热的气候中更好地散热。但当智人走出非洲后,气候忽然变冷,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再生出毛发来,就要学习用其他方法御寒,于是他们就学会了穿衣服。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呢?可能你想不到,竟然是通过狮子的DNA,而且是衣服上的虱子。虱子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和人类相伴相生的一种寄生虫。起初它们只寄生在人类的毛发当中,比如寄生在头发中的被称为头虱,而衣虱和头虱不同,它们是寄生在人类衣服中的虱子。科学家们对衣虱的DNA进行了研究后发现,衣虱正是在大约7.4万年前从头虱当中分离出来的,这就证明正是在这一时期,人类发明了可以御寒的衣服。
人类最早的衣服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兽皮制成的。可是正是这最简单的衣服,让一部分智人熬过了地球上气候最寒冷的时期。随着智人对衣服的不断改进,衣服的保暖效果也越来越好,这也让他们逐渐适应了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生存。
在7.4万年前那次全球性气候变冷之后,一直到1.4万年第四纪大冰期结束,地球还经历了数次非常寒冷的时期。在这期间,智人们不仅没有被严寒打倒,还趁着寒冷的气候扩展了自己的生存范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智人虽然能徒步走到非洲和亚欧大陆的各个角落,却无法到达有海洋相隔的澳洲和美洲。而在气候变冷时期,地球上绝大部分水都变成了冰川,从而造成了海洋水位的下降。有研究表明,在第四纪大冰期时,海平面最低时可能要比现在低130米。因此,亚欧大陆与澳大利亚、美洲之间的海峡就变窄了,或者被冰封了,智人才有机会驾驶独木舟或者走过冰封的海峡,来到澳大利亚和美洲。
到了1.4万年前,智人已经征服了地球上除南极洲外的各个角落。这时地球最后一个大冰期,也就是第四纪大冰期也到了尾声,地球开始渐渐变暖。古气候学家把大冰期结束、相对暖和的时期叫间冰期。从1.4万年前开始到现在,地球一直处在相对温暖的间冰期内,人类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在大冰期时,天寒地冻,人类的栖息地主要是洞穴。而从1.4万年前开始,人类开始走出洞穴,来到森林和草原生活,并开始在那里搭建房屋。与此同时,他们吃的东西也发生了变化。在大冰期,我们的祖先能吃的东西很少,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往往集体捕猎大型哺乳动物,比如驯鹿、猛犸象、马,这些动物的肉虽然并不一定好吃,但含有大量的脂肪,吃了之后不仅能抗饿,还能御寒。在冰期结束之后,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善,人类的饮食也变得丰富起来,他们开始捕鸟、捕鱼,在河里采集软体动物,还可以采摘各种各样的野果。因此,在1.4万年前,地球上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到近千万人。
不过,间冰期的温暖气候也是相对的,也存在冷热的波动。比如在距今1.29万年前的新仙女木时期,全球气候就又忽然变得寒冷干燥了。为什么叫新仙女木时期呢?仙女木本是一种蔷薇科的草本植物,由于地质学家们在一些地层中发现了仙女木的残骸,所以就用它的名字来命名这些地质年代。仙女木残骸分布在许多地层中,其中最新的残骸发现于距今1.29万年前的地层中,所以就把这一时期叫做新仙女木时期,以区别于旧仙女木时期和中仙女木时期。
那么,新仙女木时期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忽然变冷变干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随着第四纪大冰期的结束,气温回升,北美洲的冰雪迅速融化,并聚集成一个巨大的冰湖,叫阿加西湖。随着湖水不断上涨,阿加西湖在1.29万年前忽然冲破了湖岸,并一路向东流,倾泻进了大西洋。大量的冰水涌入大西洋,导致大西洋中最重要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被阻断了,并长期得不到恢复。北大西洋暖流是向北半球温带地区输送热量和水汽的重要洋流,它被阻断是北半球忽然变冷变干的主要原因。因为北半球是当时人类的主要聚居地,所以给当时的人类文明带来了很大影响。
新仙女木时期从1.29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1.16万年前,持续了1300年。尽管这一时期的寒冰程度和大冰期相比还差得很远,但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由于气候变冷、变干,可供狩猎、采集的食物大大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大量增长的人口需要。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人类再次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始尝试驯化野生动植物。因此,正是气候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的产生,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告别了狩猎、采集为生的人们开始大规模聚集生活,这才形成了村庄和城市,并逐渐向现代文明过渡。
好,以上我们讲完了本书的第一个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人类的诞生与文明发展的。人类诞生于第四纪大冰期,人类的祖先智人经历了严寒的考验,并在与严寒的斗争中学会了穿衣服等生存技能,并把足迹遍布到了世界各地。1.29万年前的新仙女木时期,人类在与寒冷干旱气候的斗争中发展出了农业,并一步步向现代文明过渡。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生产力也越来越先进,但是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却始终存在。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本书的第二个问题,近代以来,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
从1.29万年前到大约8000年前,地球上还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冷变干的时期,这都是由于阿加西湖的滨湖融水流入海洋造成的。从大约8000年前起,地球温带地区的冰雪基本融化完了,大范围常年不化的冰川仅分布在南北极地区,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洋流变化的情况。因此,从8000年前开始,地球的气候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温暖时期。有了温暖而稳定的气候,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才能实现,在能养活更多人口的基础上,文明才能得以发展。所以,从大约8000年前开始,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先后崛起,代表那个时代人类农业文明的最高成就。
不过,全球气候变得温暖带给人类的也并不一定都是好处,比如它会让全球的干湿不均,有些地区洪水泛滥,有些地区则干旱严重。比如考古学家通过对黑海的考古发掘推断,《圣经》中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很可能源于黑海的变迁。现在的黑海是真正的海,通过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地中海相连,但在8000年前,全球海平面比现在低,博斯普鲁斯海峡还是陆地,所以黑海当时还只是个内陆湖,水位也比现在低100米。那时的黑海沿岸居住着大量的居民,曾经是农耕文明最发达的地区。可是大约在7600年前,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涨,海水忽然冲破了地中海与黑海之间原来是陆地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灌入了黑海,使黑海的水位短时间内上升了100米,湖边原来宜居的人类家园毁于一旦。
气候变暖让一些温带地区洪水频发,却让一些亚热带地区变得极度干旱。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在大约8000年前还覆盖着植被,甚至有超过60万平方公里巨大的湖泊,但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大气环流走向,让这里的降水越来越少,最终变成了如今这副寸草不生的模样。
从8000年前开始,虽然全球气候整体变暖,可还是经常会有一些小的波动,让气候再次变干变冷。持续的寒冷干旱往往会对古代的国家政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比如说在4200年前,苏美尔王朝与古埃及王朝的灭亡,就是气候波动造成的。在这一时期,北半球出现了大约100年的寒冷干旱气候,在西亚、北非地区尤为严重,这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最终导致了这两大古代文明的衰败和消亡。
除此之外,古罗马帝国的衰败,也与寒冷干旱的气候有关。在公元前二世纪前后,得益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古罗马帝国在地中海沿岸逐渐兴起。不过这种局面在400年后,也就是公元二世纪发生了改变。随着气候变得寒冷干旱,庄稼连年欠收、内乱和外侵不断,古罗马帝国从此便开始走向衰落。而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二世纪的中国,是统一繁荣的秦汉时期,这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温暖湿润的气候与稳定繁荣的农业生产。公元二世纪之后,气候变得寒冷干旱,人们普遍吃不饱饭,导致社会动乱,这也是东汉王朝最终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从此刻起,中国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相对混乱的年代。
到了公元9~13世纪,全球再次进入了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欧洲人把这段时间叫做中世纪温暖期。在这段时期里,欧洲的农业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巴黎圣母院、坎特伯雷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克隆大教堂等精美的哥特式建筑,正是在这一时期的欧洲各地拔地而起,这也象征着当时吃饱穿暖的欧洲人对于生活的更高追求。这段时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唐宋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同样也把中国的文明进程推向了最高峰。
近几千年来,寒冷干旱时期也往往是民族大迁徙的时期。由于生存地的气候变得恶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因此许多民族不得不大规模的迁徙,为了争夺资源而大打出手,战争不断。比如在欧洲,日耳曼人原本生活在欧洲的中北部,由于气候变得寒冷干旱,他们不得不南下进入罗马帝国的领土,与罗马帝国发生战争。再比如说中国,每当气候变得寒冷干旱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像匈奴、蒙古也会南下,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争夺粮食等资源。然而,民族迁徙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这是对人类发展有益的一面。
除此之外,本书的作者认为,近代寒冷干旱时期也往往是哲人辈出的时期。因为在这些时期,各民族相互融合,不同思想的碰撞更容易促进新思想的萌发。这一时期诞生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也更容易被饱受社会动荡和内乱之苦的民众所接受并传播出去。比如最典型的一个寒冷干旱时期是2800年到24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的这段时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像佛教、犹太教等宗教。你可能会问了,佛教诞生在印度,是热带地区啊。这点没错,但我们所说的寒冷干旱时期是相对而言的,释迦牟尼生活的公元前六世纪,正是印度变得相对寒冷干旱的时期。再比如这一时期古希腊诞生了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哲学的奠基人,而在中国,当时正处在春秋战国时期,同样也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哲学家、思想家。
而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气候异常寒冷的时期,是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也被科学家们称为小冰河期。由于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文字记载比较多,因此气候学家们对这段时期的研究也比较多。在这长达近500年的时间里,并不是一直寒冷,气候波动也很大,每隔数10年就会出现一段长达10年到上百年不等的气候异常寒冷期。其中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气候异常寒冷期有三次,分别发生在1450年至1570年、1645年至1715年,以及1770年到1830年。每一次异常寒冷的到来,都会给人类文明带来重大的影响。
在物质生活方面,每一次寒冷气候的到来都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比如在15世纪末,由于气候变冷,英国不得不中断重要的经济作物葡萄的种植,欧洲大陆庄稼连年欠收,饥荒不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在这期间,法国有数百座村庄成为荒村。亚洲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比如说在日本,据文献记载,由于寒冷干旱的天气导致粮食匮乏,米价上涨,很多人被饿死,人吃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饥荒,有很多人被饿死,许多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为了不被饿死,人们不得不选择迁徙,比如从15世纪开始,很多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了生计,选择去相对温暖的东南亚地区,前去开垦耕地或进行贸易活动。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比如泰国和越南,这一时期华人街和日本街逐渐被建造了起来。
除了迁徙,寒冷时期往往会导致巨大的社会动荡。比如在明朝末年,寒冷天气造成粮食减产,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清军入关之后,天气依然寒冷,导致局势长期不稳定,南方战乱不断。18世纪80年代,气候恶化导致法国农业生产受损,农民和其他底层劳动者陷入贫困,他们也成为了推动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力量。
不过,在小冰河时期的寒冷天气里,人类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取得了不小进步。在宗教方面,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领导的宗教改革,正是发生在16世纪的寒冷期,并迅速席卷了欧洲。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也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寒冷天气对文学也产生了影响,同样是在16世纪的寒冷期,由于山上森林面积不断减少,从俄罗斯到英格兰,饥饿的狼群从山上下来袭击人畜。我们熟悉的童话《小红帽》,之所以选择饿狼作为坏人的形象,其背景就在于此。19世纪初,小冰河期即将结束,寒冷气候也达到最盛。1815年,印度的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全球多处气候异常。1816年的6月,瑞士日内瓦长时期持续强降雨,在郊区的一座别墅里,有一群人被困,这里面除了英国诗人拜伦、雪莱外,还有拜伦的医生波利多里,以及雪莱的未婚妻玛丽。他们一边看着窗外的大雨,一边讨论着幽灵的话题。波利多里在恶劣的天气和谈话中获得了灵感,于1819年创作了小说《吸血鬼》,这也成为了吸血鬼类小说的鼻祖。而玛丽根据在别墅讨论时所作的笔记,于1831年写出了《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
好,以上我们讲完了本书的第二部分,近代全球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近代人类文明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而农业受气候的影响特别大。近代以来,虽然大冰期已经结束,但气候仍有波动。在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农业兴旺,文明和国家就会相对稳定繁荣;而在相对寒冷干旱的时期,农业生产受到打击,人们无法生存下去,就会发生民族迁徙,导致战乱不断。不过寒冷干旱的时期也会促进新思想的诞生,引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既然在历史上,气候变化对人类文明有如此大的影响,那么今后人们也必须时刻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因为它关乎人类文明的未来。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本书的第三个问题,未来全球的气候将如何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近代科学研究发现,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地外因素和地内因素。
我们先来说说地外因素。我们都知道,太阳是地球热量的主要来源,太阳活动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就会接收到更多的热量,气温上升,反之则气温下降。有科学家认为,太阳活动时吹出的太阳风的强弱也会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因为太阳风会减少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而宇宙射线能促进大气层中云的形成。研究表明,目前地球上平均云量是65%,如果太阳风减弱,地球上平均云量就会增加,平均气温就会降低,反之则会上升。
此外,地球的气候变化也与地球自身运行姿态有关。受到太阳和其他行星引力影响,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姿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球就像旋转的陀螺一样,轴心始终发生着微小的变化。现在地球的自转面和公转面的夹角是23.45度,从长期数据来看,这夹角是在22度到24.5度之间变化的。你可别小看这两三度的变化,却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地球气候。角度越大,意味着太阳可以把更多的热量照射到地球上,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反之,全球气温则会下降。
除此之外,小行星碰撞地球也会影响全球气候。比如在6500万年前,正是小行星碰撞地球溅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让阳光长时间无法照射到地面上,才导致全球气候变冷,并最终导致恐龙的灭绝。
然而,相比于地外因素,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地内因素更多。我们前面提到的超级火山喷发、冰川融化、冰湖水泄入海洋、阻断洋流等,都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大陆运动、造山运动、大气成分改变等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我们先来说说大陆移动。3500万年前开始的大冰期,就是和南极大陆的漂移有关。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的南极点附近原来和北极点附近一样,是一片海洋,南极大陆原本地处温带地区,和澳大利亚大陆以及南美洲大陆相连。但从5000万年前开始,南极大陆逐渐和其他大陆分离,漂移到了现在的位置。与此同时,南极绕极洋流形成,终年包围了这块大陆,阻挡了所有的暖流到达这一地区,再加上纯白冰原极高的反射率,使这片大陆无法吸收太阳的热量,从而导致南极成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极的年平均气温是零下56度,而北极的年平均气温是零上八度。
除此之外,在距今1500万年前,随着海底地质构造的变化,太平洋中汤加海沟逐渐形成,这条海沟连接了南极边沿海域和太平洋中低纬度地区,因此不断有冰冷的海水通过这条海沟从海洋深处扩散到整个太平洋。所以南极大陆就像一个巨大的制冷机一样,一直在给地球降温,让地球的温度不至于过高。
除了大陆移动,造山运动也影响着全球气候。在720万年前和34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迅速抬升,阻碍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亚洲大陆,也造成了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急剧变冷。
除此之外,大气成分的变化也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比如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会让全球气候变暖。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逐渐上升,尤其是近5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以每年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二的速度增加,这也导致了全球气候在近几十年来持续变暖。
由此可见,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非常多,又非常复杂,未来全球气候将如何变化,业界依然争论不休。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的报告中预测,根据现在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在21世纪,全球气温将持续上升,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2℃。
不过,对于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趋势,大部分科学家的预测是可能会变冷,甚至是再次进入大冰期。为什么这么说呢?科学家们认为,在地球的漫长地质年代中,气候变冷一直是气候变化的主旋律,现在全球气温上升只是暂时的,是由于过量使用石化燃料造成的。在几百年之后,当全球石化燃料资源枯竭之时,很可能就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始。因为从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因素来看,导致全球变冷的因素要更多,比如超级火山喷发、星际碰撞都有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忽然变冷,而全球变暖也可能会忽然引发气候变冷。前面我们就提到1.29万年前新仙女木时期全球气候的忽然变冷,就是由于冰川融化、冰湖水倾泻阻断洋流造成的。现在北极的格陵兰岛、南极大陆仍然有大规模的冰川,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融水也很有可能改变洋流,导致全球气候发生逆转,短时间内迅速变冷。美国气候学家布洛克就曾指出,在今后的1000年中,气候发生剧烈波动的风险高达1%,一旦发生这样的气候剧烈波动,不管是变冷还是变暖,都会给地球上的人类文明造成严重破坏。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虽然已经比较发达,但很可能也无法抵御这样的剧烈气候变化。因此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进一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好,到这里,我们讲完了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地外因素和地内因素,因此未来气候变化仍然很难预测。由于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增加,目前全球气温在显著上升之中。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从长远来看,全球气候变冷的风险更大。然而,不管是变冷还是变暖,气候的剧烈波动都会严重影响人类文明,因此需要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好,以上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人类是在第四纪大冰期中诞生的,在近8万年的历史当中,气候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并渗透到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可以试着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状况,比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等,但对于全球气候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动荡,依旧无能为力。在未来,气候变化仍将是影响人类命运的重要因素,人类与气候共同书写的文明史还将继续下去。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挖鼻史》:挖鼻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一部独特的挖鼻指南
-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长河:饮品背后的文明故事
- 《三国志的世界》:超越演义与史书:真实三国世界的全景展示
-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从康乾盛世到辛亥枪声,三大特性解码帝国盛衰的文明密码
- 《走向中立:瑞士史》:阿尔卑斯山的生存智慧,永久中立国玩转地缘政治的奥秘
- 《转动罗盘:葡萄牙史》:好望角的发现者传奇,全球首个殖民帝国海洋霸权的崛起与衰落
- 《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国共博弈中的民心向背与历史选择逻辑深度剖析
- 《制度与人情》:从周礼到科举制,中国政治文明制度容器中的人性变量解析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小麦与玉米的文明革命,植物成为人类历史隐形导演的叙事
-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马背与农耕的文明拉锯,两个王朝重构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