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传记传记
《苍炎》:羽生结弦亲述花样滑冰征程,大满贯得主的热血与坚持
铛铛铃2025-09-18【传记】519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叫《苍炎》。
它是日本花样滑冰选手、两届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得主羽生结弦的自传。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你心目中,羽生结弦是一位怎样的选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可能你脑海中会浮现“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这句话,这是人们对羽生结弦冰上舞姿的赞叹。
羽生结弦出生于1994年,曾19次打破世界纪录,也是世界花滑历史上首位超级大满贯得主。从四岁走上冰场起,羽生结弦带来了《巴黎散步道》《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阴阳师》等经典节目,也在不断挑战着花滑的极限。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羽生挑战史诗级难度的阿克塞尔四周跳失败,无缘奖牌却虽败犹荣,甚至收获了比冠军更多的掌声。
那么这位花滑天才是如何成为奥运冠军的?我们今天讲的《苍炎》,就将带你回顾羽生结弦的冠军之路。
《苍炎》有一、二两本,其中收录了大量对羽生本人的采访资料和照片。在第一本中,羽生分享了自己从四岁开始练习滑冰,到17岁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的经历。第二本《飞翔篇》的时间跨度,则是从2012年到2016年的世锦赛。在书中,羽生不仅介绍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训练日常、心态变化,也讲述了自己对花样滑冰和胜负的看法。
下面我将分“崭露头角”和“世界冠军”两个部分,为您解读这本书。
先说第一部分“崭露头角”。
1994年12月7日,羽生结弦出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给他取名结弦,希望他能够像绷在弓上的弓弦一样,平静而充满斗志。
羽生小时候身体不好,两岁时就得了哮喘。为了锻炼身体,四岁时他跟着姐姐报名参加了滑冰班,从此开始与冰结缘。
小时候的羽生可算不上是个模范好学生。她上课从不好好听讲,还喜欢蛮干乱来,每天都会被老师轰出滑冰场。但从幼年起,羽生结弦就展现出了对比赛和获胜的渴望。羽生在书里说,自己从小就特别喜欢参加有很多观众来看的比赛。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比赛的节目主题是《盖亚奥特曼》,妈妈帮自己做了一件红蓝相间的奥特曼比赛服,胸前还有一只红色的能量灯。羽生第二次比赛的节目叫《赛马》,凭借这套节目,六岁的小天才选手就在千叶举办的一次国内比赛中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块金牌。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他像自己的偶像、俄罗斯花滑名将叶夫根尼·普鲁申科一样,把奖杯高高地举起来,让所有人都看到。
普鲁申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子单人滑选手之一,他拿过两次奥运冠军和一次奥运亚军,也是集奥运会、世锦赛、欧锦赛、大奖赛总决赛等为一身的大满贯得主,有着“冰王子”之称。羽生喜欢普鲁申科,因为他一直在迎难而上。为了向偶像看齐,小羽生也留了个和普鲁申科一模一样的蘑菇头。
不过他虽然喜欢比赛,却很讨厌训练,因为练花滑真的太苦了,需要练习耐力、力量、平衡力、柔韧度等等。每天放学,朋友们都去玩耍了,只有羽生要去冰场训练,周末早上还要晨练,羽生有好几次都忍不住想要哭出来。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为了备战全日本初级花样滑冰锦标赛,羽生的老师都筑章一郎教练还专门给他开小灶加训。羽生被都筑老师的魔鬼训练逼得想逃跑,就跟爸爸妈妈说自己想打棒球。结果爸妈很平淡地回答:“那就别滑冰了呗,打棒球也不费钱。”
没想到,爸爸妈妈的态度反而激发了羽生的思考。明明一开始是因为喜欢才滑冰的,也一直努力过来了,现在说放弃这算什么事吗?抱着这样的心态,羽生留在了冰场上。
小学四年级时,他第一次参加全日本初级花样滑冰锦标赛,就拿到了B组的金牌。那之后他两次失去训练用的冰场,却因此彻底坚定了滑冰之路。
第一次是在拿了全日初级锦标赛冠军之后不久,训练用的冰场就因为经营困难关闭了。羽生不得不到更远的地方训练,训练时间也大幅减少。冰场还在的时候,他想着反正训练的时间要多少有多少,所以经常偷懒。当自己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练习的时候,她才明白自己已经离不开滑冰了。冰场在两年多之后重开,羽生拼了命地练习,学会了所有的三周跳。
2007年才上初一的羽生,以特别参赛选手的身份参加了全日本青少年锦标赛,并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绩。在他之前,只有世锦赛冠军安藤美姬年纪轻轻就在青少年锦标赛上拿到这么好的名次。
2010年3月,15岁的羽生拿到了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的冠军。此时,他已经能在一套节目里完成两个三周半跳,这是青少年组最高难度的动作。同年秋,刚上高一的羽生开始参加成人组的比赛,并在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的分站NHK杯中完成了四周跳。
次年2月,他又在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夺得银牌,第一次登上了成人组国际大赛的领奖台。
参加成年组比赛的第一年,就有不错的表现,羽生摩拳擦掌。孰料,就在他拿到四大洲银牌的三周后,东日本大地震让他再一次失去了冰场。
2011年3月11日,地震袭来,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距离羽生的家乡仙台仅130km。地震引发的海啸还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
地震的时候,羽生正在自家附近的冰场练习。冰面突然摇晃起来,地面仿佛被抬起来似的,所有的门砰的一下全打开了,冰场的墙壁咣当一下裂开了,羽生吓得双腿都不听使唤。在前辈的帮助下,他手脚并用地逃了出去。爸爸在单位没能回家,姐姐把羽生和妈妈接去了避难所,一家人盖着一条毛毯,靠在一起睡了一个晚上。
仙台冰场损毁了,羽生的训练又一次成了问题。仅是停训了十天,她腿上的肌肉就少了,腿只有原先的3/4粗,根本完不成四周跳。
为了维持训练,羽生又开始辗转别处的冰场。他还用演出代替训练,地震后的五个月里,参加了60场冰演。演出前他会尽可能早地到冰场做练习,一有机会就向其他选手请教四周跳的诀窍。
辗转各地虽然辛苦,但演出锻炼了羽生的表现力,他开始更多地体会到节目所承载的情感。
2011年4月,在神户的慈善冰演时,羽生表演的曲目是《天鹅湖》。它的开头是低沉的曲调,羽生想象着地震后的苏醒,开始对一切一无所知,苏醒后周围漆黑一片,内心则在不安中询问着到底发生了什么。随着曲调变得激昂,内心的疑惑变得更加强烈:“我现在应该做什么?眼下的我做些什么比较好?”最后他意识到自己想要滑冰,今后要滑得更好才行。
地震也改变了17岁羽生的价值观,让他明白,这世上并不存在什么理应如此的东西。自己还存在于世,亲人还都安好,还有可以滑冰的冰场,这些都不是理所应当的。他变得更加珍惜关于滑冰的一点一滴,也更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比赛。
他说:“看到我表演的朋友,哪怕感到一丝鼓舞,哪怕产生了一点儿往前看、向前走的力气,只要能从我的表演中感受到点什么,我的表演也就有意义了。”
接下来的2011-2012赛季,羽生结弦打进了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的总决赛,夺得了第四,又以第三名的成绩第一次登上了全日本锦标赛的领奖台。
2012年3月,17岁的羽生结弦首次参加世界锦标赛。虽然赛前训练时扭伤了脚,脚一度肿得穿不进冰鞋,但他还是打了止痛针上场,拿到了一枚铜牌。
央视的解说陈莹称赞羽生自由滑开场的后外点冰四周跳时说:“你都意识不到她把四周完成了,他轻松的就像三周跳一样。”
人们盛赞这位少年的天赋,但羽生当时的教练阿布奈奈美认为,羽生努力的方式才是他真正天才的地方。为了将天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他会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一般选手每天跳20-30次四周跳,而羽生会练60次。如果跳跃失败了,他就会惩罚自己,绕着冰场冲刺三圈。
此外,为了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和体力,羽生还会戴着口罩训练,这可是相当辛苦的,尤其是练习旋转的时候。
关注花滑的朋友可能会知道,羽生是少数几个能做贝尔曼旋转的男选手之一。选手做贝尔曼旋转的时候,抬起来的浮足要从背后超越头顶,全身呈水滴状,这要求选手有极高的柔韧性。因此贝尔曼旋转一般只有女选手才能完成,而男选手由于骨骼结构不同,很少能做到。羽生的偶像普鲁申科曾将贝尔曼旋转视为自己的招牌动作之一,但2005年腹股沟受伤后,普鲁申科就基本放弃这个动作了。而对于羽生来说,要兼顾跳跃所需的爆发力和旋转所需的柔韧,也非常难。
刚开始练习四周跳的时候,由于肌肉变硬,她一时都无法做贝尔曼旋转。再加上旋转的时候要憋气,戴着口罩训练,旋转完也不能吸气,羽生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在摸到冰场边上的挡板前不能摘下口罩。所以每次滑完,他都会迅速冲向挡板。
他说:“努力会说谎,但努力不会白费。”
说到这里,我们第一部分的内容也讲完了。经历了东日本大地震的羽生结弦,开始在成人组的世界大赛上崭露头角。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参赛数量的增多,羽生对花滑的看法在逐渐加深。在她看来,花滑不仅是一种竞技,包含高难度的跳跃和旋转动作,也能让观众在看完表演后,内心的某种感受被触发,而这正是花滑最不可思议的地方之一。
他也渐渐明白了自己追求的花滑是什么。之前他一味的向其他成年选手学习,但现在他想要有自己的特点,想要拿出羽生结弦独有的东西。他想要全力以赴、气势全开的比赛和表演。
2012年5月拿到世锦赛铜牌之后,养伤中的羽生结弦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离开家乡仙台,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师从加拿大的金牌教练布莱恩·奥瑟,开启自己气势全开的世界冠军和大满贯之路。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部分的解读。
布莱恩·奥瑟是多伦多板球滑冰和冰壶俱乐部的总教练。他当运动员的时候,两度夺得了冬奥会男子单人滑的亚军。1988年,布莱恩转做教练,韩国的奥运冠军金妍儿、西班牙的两届世锦赛冠军哈维尔·费尔南德兹都是他的学生。费尔南德兹四周跳有着相当高的成功率,这是羽生选择布莱恩的重要原因之一。
羽生训练的时候会做意象训练。比如在做跳跃的时候,他的脑中会浮现跳跃瞬间的3D影像,然后她就知道哪儿有些不对,要稍微做些调整。在前往比赛场馆的路上,他也会看视频做意向训练,把自己之前完成的好的跳跃动作印在脑中。
去加拿大之前,羽生学的姿势都是和奈奈美教练一起摸索出来的,但布莱恩教练给出的建议,比如起跳、蹬冰时运用右脚的方法,后外点冰跳结束前的速度等等,都和之前的视角完全不同。再加上初来乍到的羽生英语也不太好,有时候布莱恩教练讲完羽生没法在脑中形成清晰的意象,因此他一开始只能凭感觉记忆,先用身体记住指导的内容,再用日语把动作要领记下来。她还把肌肉分布图记在脑子里,然后一边做动作,一边想着哪里的肌肉在发力。
说到这里要插一句,羽生从小就喜欢看肌肉图鉴。2013年,他还通过普通入学考试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人类信息科学的函授课程。之所以选这个专业,是因为羽生对人体工学感兴趣,想科学地分析跳跃、滑行,更精确地驾驭高难度动作。
他还会观察同场训练的对手,费尔南德兹是怎么跳的,自己再反复琢磨。用羽生自己的话来形容,以前和奈奈美老师一起凭感觉得出的意向一开始像素特别大,而现在变得明确细腻,就像看到3D效果一样。
更重要的是,布莱恩和他的教练团队还对羽生滑行时的蹬冰、压步等方法进行了更多细化的调整,大大提高了羽生的滑行技术,也为他将来的冠军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12月,18岁的羽生战胜了高桥大辅,首次夺得全日本锦标赛冠军。2013年12月,他又首次夺得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从2012-2014这两个赛季,他的短节目曲目都是《巴黎散步道》,这是英国吉他大师加里·摩尔的一首布鲁斯风格的单曲,曾入围1979年英国十大单曲,曲风如同歌名,十分恣意潇洒。这套短节目的编舞师是杰弗瑞·布特尔,这是他和羽生的第一次合作。
当杰夫瑞提出用《巴黎散步道》为18岁的羽生结弦编排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想让她滑这个音乐?”就连羽生一开始也觉得,这曲子可真有杰弗瑞的风格,明明她自己跳最好。但杰弗瑞在年轻的羽生身上发掘出了潇洒不羁的特质,也在编舞中将羽生的这份潇洒发挥的淋漓尽致。
凭借这套潇洒流畅的短节目,羽生不仅屡次打破短节目历史最高分纪录,还在2014年夺得了索契冬奥会的男子单人滑金牌。而《巴黎散步道》也成了日本人一说到羽生结弦就会想到的曲子。
在索契冬奥会上,羽生最强劲的对手是加拿大选手陈伟群。陈伟群比羽生大四岁,职业生涯中三夺世锦赛冠军,两次摘得大奖赛总决赛桂冠。他是索契冬奥会的男子单人滑亚军,也是平昌冬奥会团体赛的冠军成员。她有着“滑行界第一”的美誉,比赛中节目内容分常常居于首位。
羽生从少年时期起就一直十分欣赏陈伟群,也一直把他当做超越的目标。在索契之前的大奖赛加拿大站比赛中,因为过于在意对手,羽生在短节目和自由滑中都接连出现失误,和夺冠的陈伟群分数差了27.23分。
这次失误给了羽生一个契机,从此他不管是不是在滑冰,都有意识地专注于自己,也为此做了许多针对性训练,比如在节目的不同部分尝试用最合理的方法来呼吸,好保存体力,保证自由滑的后半段能集中精神。
2014年2月,羽生抵达索契,正式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冬奥会的征程。11岁接受采访时,羽生就说:“我的目标是拿到奥运会金牌。”然而奥运会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只有到了现场才能真正体会到。
在索契,羽生一开始公开训练的时候,心里想着:“这就是奥运会啊。”紧张得浑身僵硬,无法动弹。但滑着滑着,她开始觉得,这就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比赛而已。一方面保持平常心,另一方面又全力以赴的准备和训练,让羽生在索契冬奥会赢得了一个开门红。他在率先进行的花滑团体赛中发挥出色,短节目名列第一。继而又在男单短节目的比赛中拿到了101.45分,这是男子单人滑国际大赛历史上第一个超过100分的短节目。
但是由于索契冬奥会增加了团体赛,短节目和自由滑要连续两天进行,而且比赛时间很晚,所以选手们都不得不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参加比赛。结果倒数第四出场的羽生结弦开场就有两个跳跃失误,这让她有点慌,体力急剧消耗,在自由滑的后半程双腿越来越沉重,滑行的速度也不够理想。羽生觉得金牌正离自己而去,消极的情绪不断的积累,但也只能全力以赴的滑下去。最终他拿到了280.09的总分,相比自己在大奖赛总决赛的成绩差了十来分。但接下来出场的陈伟群也出现了跳跃失误,羽生夺得了索契冬奥会的金牌,成为亚洲的第一位花样滑冰奥运男单冠军。
在采访区听到最终排名的时候,羽生一脸的惊讶。他说:“自由滑最后滑成那样,我很后悔。虽然拿到了金牌,但在这个大舞台上,我并没有发挥出我的能力和实力。果然还是太紧张了。”
在当时的羽生心里,比起奥运会夺冠这个事实,他更在意的还是对自由滑表现不理想的悔恨。但对于羽生来说,悔恨和负面情绪从来不是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即便比赛失利,他也不会太消沉,而是会把悔恨转化成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训练中。
在4月举行的世锦赛上,他的自由滑零失误,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锦赛冠军。此时年仅19岁半的羽生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和全日本锦标赛的大满贯。
而在接下来的2015-2016赛季,羽生又贡献了惊艳世界的自由滑表演。这次的曲目来自日本电影《阴阳师》的原声音乐,羽生给节目取名《晴明》。晴明既是电影主角阴阳师安倍晴明,在日语里也和“生命”同音。相传晴明出生于平安时代,是白狐之子,能通鬼神。这首曲子有着浓郁的和风,羽生希望通过他来展现自己的个人风格、大和民族的刚强以及和风线条的使用。
他和加拿大编舞师沙伊·林恩·鲍尔恩一起去看了狂言能剧等日本传统戏剧,一起查资料、编排节目。比赛服借鉴了日本传统服饰“狩衣”,也就是平安时代官家的便服,胸前饰有金线,还加上了阴阳师的标志五芒星。表演则借鉴了电影中晴明的召唤生灵之舞。
在羽生看来,日本的狂言和能剧表演和花样滑冰有些异曲同工的地方,比如这些表演不仅有蹦跳这些动作,也会要求表演者保持一个姿势,如行云流水般走动。他还注意通过手的动作、身体的线条来表现日本特色,比如起始的翻掌手势,含义是将天地人收于翼掌之间。
《晴明》这套自由滑动作帮羽生一再刷新了男子自由滑总分的世界纪录,并让他成为男子单人滑史上首位大奖赛总决赛三连冠得主。2018的平昌冬奥会上,羽生又凭借这套自由滑成功卫冕,成为66年来第一个蝉联男子单人滑奥运冠军的选手。《晴明》被认为是羽生结弦的封神之作。
也正是在平昌冬奥会的比赛转播中,央视解说员陈莹用“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来形容羽生结弦。事实上,在平昌冬奥会之前,羽生因右脚踝受伤缺战了三个多月。此外,他还要面对新老对手们的冲击,但他用一流的技术和表现力征服了冰场。正如陈莹那句解说词所说的:“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羽生结弦,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他取得今天的成就,值得现场观众对他给予的全体起立鼓掌的回馈。长得就像日本动漫里的男主角,他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部热血动漫。
对于羽生结弦来说,花滑于自己而言是一生悬命的事情。这个词在日语中的意思是,一生用全部的力量去做一件事。摔倒了就一遍遍爬起来再练,受伤了就吃止痛药,打着绷带上场。
2014年11月,大奖赛中国杯的比赛热身时,羽生和中国选手闫涵相撞。当时羽生倒在冰面,按压着腹部,疼得无法呼吸。她的头部也受了伤,鲜血直流。医生和教练都劝他退赛,说现在不是逞英雄的时候,以后日子还长。但羽生满脑子只想着,一定要进总决赛及其世锦赛。全日本锦标赛和大奖赛总决赛这三大赛事的两连冠。她头上绷着绷带,下巴上贴着止血胶布,坚持上了场。虽然羽生在自由滑中五次跳跃摔倒,但他还是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中国杯的亚军,进入到了大奖赛总决赛。赛后他的头上和下颌一共缝了十针。由于羽生的这套自由滑曲目是《歌剧魅影》,这场比赛也被人称为“血色魅影”。
2014年底,羽生相继实现了大奖赛总决赛两连冠和全日本锦标赛三连冠。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当时因为脐尿管残余症,肚脐肿起流脓。脐尿管是胎儿时期链接膀胱和肚脐的管,会在胎儿晚期闭锁退化,如果不完全锁闭,就会导致脐尿管残余症。医生认为应该立即进行手术,但为了参加比赛,羽生在伤口上贴了纱布,但还是在不停的出血,不管是弯腰还是后仰都疼得很。直到全日本锦标赛之后,羽生才做了手术。
回顾从中国杯开始的这艰难的几个月,羽生说:“人是贪婪的,克服一个问题后,又想着要继续跨过下一个坎儿。我的贪婪大概比一般人还高出一倍,因为真的很喜欢滑冰,很喜欢跳跃,所以才滑冰才像这样参加比赛。这份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2015年11月28日,羽生结弦在花滑大奖赛长野以零失误、总分322.40分夺冠,不仅一口气刷新了男子单人滑短节目、自由滑和总分的世界纪录,也让花滑总分第一次突破300分。而这个记录很快又被他自己在大奖赛总决赛中再度刷新。
本书写到2016年就结束了。在那之后,2017年4月,他再次夺得世锦赛冠军。2020年2月,25岁的羽生获得了自己的首枚四大洲锦标赛金牌,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六大国际赛事超级全满贯的第一人。这六大赛事分别是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四大洲锦标赛、世青赛和青年组大奖赛总决赛。
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奥会上,羽生结弦向史诗级难度的阿克塞尔四周跳,也称4A提出了挑战。4A之所以特别难,因为首先它是朝前起跳的,但落地时为了保证选手安全,所有跳跃必须向后落地。所以4A其实要跳四周半,也就是在空中旋转1620度。选手腾空时在空中的转速相当于以每小时50km行驶的汽车的车轮转速,落地后还要承受自身体重的5-8倍的冲击力,堪比车祸。这不仅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也是非常危险的。
尝试放弃4A就有机会第三次蝉联奥运会金牌,但羽生结弦选择了挑战。他描述自己练习时:“每一次我的身体都重重摔在冰面上,仿佛是死亡跳跃,我是带着自己指不定哪次就会摔出脑震荡,然后死掉的心理准备在训练的。”
虽然羽生挑战失败仅名列第四,赛后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这是我离4A最近的一次,我还是不甘心,请再给我一点时间,就让我继续傻下去吧。”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卓别林自传》: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幕后辛酸与人生泪,艺术与生活的交织
- 《张大千传奇》:国际画坛巨匠张大千的争议人生与敦煌壁画研究先驱之路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华尔街赌神索普的科学、赌博与投资传奇与智慧
- 《袁崇焕传》:军事天才袁崇焕的辉煌战绩与悲剧人生,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 《杨振宁传》: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非凡人生,超越奖项与同事的学术贡献
-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真儒家王莽的理想主义之路,如何颠覆国家与历史
-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斯隆自传》:20世纪最伟大CEO的管理智慧与哲学思考
- 《我心归处是敦煌》:敦煌研究院前院长自述,三代敦煌人的守护与传承之路
-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亲述“水门事件”与新闻人生
- 《我的一个世纪》: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百年传奇人生与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