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女性贫困》:东京银座光鲜背后,女孩们的隐秘伤痛

铛铛铃2025-09-21人文30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介绍的这本书是《女性贫困》。

它是日本NHK电视台,也就是日本放送协会的社会纪实系列的代表作。

在日本,每三个劳动女性中,就有一个陷入贫困。请注意,是劳动女性。我们看得见东京、银座、新宿的街头,那些女孩妆容精致、衣着靓丽,却看不见她们光鲜的外表背后,也许是触目惊心的贫困,是努力工作也摆脱不了的沉重债务,是居无定所的流浪和无力照料的孩子。

NHK的镜头揭示了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

24岁的海归女孩,举债500万日元读完大学,可毕业两年都找不到一份正式工作,现在只能在餐厅打工,赚取每小时800日元的薪水,有时候一天只靠一杯冰咖啡度日。

19岁的网漂少女栖身网吧,住在一张榻榻米大小的房间里,同时做三份兼职,偿还助学贷款。她的妈妈同时打两份工,可再怎么累都得咬牙坚持,因为一休息就吃不上饭了。

这是在女性权利被广泛认可的今天,在经济大国和福利大国的日本,正在发生的事。这些拼命工作的女性,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在挨饿。

女性贫困绝不是日本一个国家的问题。根据2015年世界妇女峰会的数据,世界极度贫困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女性。女性贫困不仅发生在一些观念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它一样也发生在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的单身妈妈,贫困发生率比一般人高出三倍。

可是,因为女性常常不被视为独立个体,而是与家庭捆绑在一起,很容易让女性面临的困境长时间被漠视、被低估。比如在日本,人们往往认为,贫困人家出身的女性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找到好工作,为自己的人生翻盘;女性靠老公养活就行了,又没有责任,多轻松啊。女性贫困被这些成见遮蔽了,因此被NHK记者定义为看不见的贫困。

这种看不见的贫困,不仅让部分的日本女性陷入无望,不得不寄身于色情场所谋生,更是带来遗弃和虐待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等连带的社会问题,给日本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014年,NHK电视台播出了《女性贫困》的纪录片,又于2017年将节目集结成这本书。NHK的新闻纪录片以冷峻、客观见长,在世界上与英国BBC、美国CNN相提并论,有很高的制作品质。NHK2006年曾出过纪录片《穷忙族》,聚焦那些整天拼命工作,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底层小人物。《穷忙族》因其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批判,播出后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次NHK把镜头对准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贫困,在追踪式案例采访之外,还对整个日本的女性生活与劳动数据进行了分析。

下面我们就将从三个方面一层层揭开这看不见的女性贫困:

第一,一个日本女性要脱贫,会面临哪些关卡?

第二,是什么让女性堕入看不见的贫困?

第三,女性的贫困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一个日本女性要脱贫,会面临哪些关卡?

如果有的选,相信没有人会选择贫穷,但很不幸的是,贫穷也许会选择她。本书中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女性之所以贫困,根源都在于贫寒的出身。

那么你也许会说,庆幸她们生活在今天的日本,一个经济和社会制度都很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她们在漫长的一生中,总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吧?可现实不是童话。一名出身贫寒的日本女性,摆脱贫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我们从女性求学、工作和婚姻家庭等不同时期进行剖析,却发现每一个时期都存在着阻碍女性改变命运的关卡。

首先,在求学期,很多人愿意相信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贫困人家出身的女性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找到好工作,为自己的人生翻盘。

19岁的由美出身单亲家庭,她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身体不好,工作收入不稳定,从此由美一家就陷入了贫困。由美高中起,就每天起早贪黑地在便利店打工,一个月收入5万日元,差不多2900元人民币,但她不仅要给自己赚学费,还要给生病的母亲和读书的妹妹补贴家用,留给自己一天的生活费少得可怜。很多时候,她一天只吃一顿饭,再把便利店不要的盒饭领回来,给妹妹们当晚饭。轮番作战让她体力透支,但由美还是见缝插针地完成了函授高中课程,她指望着知识改变命运。

然而,她在高中毕业的时候,遇到改变命运中的第一个关卡——升学。由美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牙科护士,可学护士的学费太高了,即使去读函授课程,光教材费也要几十万日元。在日本,本科的学费可能高达400600万日元,甚至更多,相当于二三十万人民币。现实生活中,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要说全日制大学,连短期大学、专科学校都不一定读得起,他们不得不缩小升学的选择范围,选择函授课程,或者放弃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由美向生活屈服了,放弃了成为护士的念头,决定做个幼儿园老师。她在一所幼师专科学校报了夜间课程,还选择了对经济困难学生有优惠的课程。即便如此,几年读下来,学费也要300万日元。为了这笔学费,她除了打双份工赚钱,还不得不申请了每月10万日元的助学贷款,这就为她带来改变命运的第二个关卡——债务。

日本的助学金债务是惊人的。节目播出时,日本有141万人靠助学金上大学,贫困生读完本科4年,动辄借贷400600万日元,90%的学生像由美一样,申请到的贷款是有息的,毕业工作后每月偿还,一个月连本带息还几万,一连还20年,等还完了钱,人也差不多四五十岁了。现在日本拖欠助学金还贷的案例大增,有近一半人的拖欠理由是毕业以后工作收入低。

不过现在就为由美还债的事情操心,还为时过早,由美先要考虑的是能否顺利就业的问题,这是拦在贫困女性面前的第三道关卡。

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日本人就业艰难,只有2/3的大学毕业生能争取到公司的正式职位,争取不到的只能做非正式雇佣的合同工。非正式雇佣意味着工资远低于正式工,而且无法享受保障和福利待遇。这时候,男女毕业生的境遇开始分化。日本就业歧视很严重,长期以来形成的男性优先的企业文化,导致大多数女性无论是在就业机会还是待遇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

如果由美迈过就业大关,顺利毕业成为幼儿园老师,就能熬出头了吗?收入是挡在她面前的第四道关卡。

我们来给由美算一笔账,即便她顺利毕业,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她却发现她梦寐以求的这份职业,付出和回报却不成正比。根据日本2013年的统计,幼师平均年收入才310万日元左右,相当于18万人民币,这在日本实在不算多,比普通企业员工的平均年收入还低了1/4。微薄的收入和沉重的债务一对比,她的压力可想而知。

那么高学历就能有更高的收入吗?我们在开头提到的海归女孩,化名叫小艾,她给出的答案是:本科毕业又如何?大学毕业后,她曾在东京一家有名的官方咨询处当合同工,税后只有14万日元的工资,还不如幼儿园老师。她熬了两年就不得不辞职,因为两年内工资只涨了10日元,而她每月房租、水电、固定支出就有7.5万日元,再加上给母亲的1万日元生活费,以及每月要还的3万日元的助学金贷款,一个月的工资还剩25。要知道,在东京一碗拉面就要卖700~1000多日元。

在个人成长期,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教育在帮助女性摆脱贫困上的作用,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大。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女孩,一开始就可能被高昂的学费剥夺了学习意愿,还可能因此背负上巨额债务。即使跨过升学、就业的大关,仍然会被卡在沉重的债务与微薄的收入这两个大关上。

于是有人说,教育不能改变命运,那么婚姻总可以了吧。俗话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女性靠老公养活就行了,又没有责任,多轻松。可真是这样的吗?女性依靠自己的努力尚且难以改变命运,婚姻中与他人的结合,则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贫困女性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新四关。

第一关就是择偶。人们认为女性能够依靠结婚摆脱贫困,但这个假设的前提是,年轻的女性可以像偶像剧女主角一样,转角遇到高富帅霸道总裁只爱我,再不济也可以老大嫁作商人妇。可事实是,低收入的人只能遇见低收入的人,男女交往也出现收入的两极分化。在贫困状态下哀叹无法结婚的女孩,身边是同样在贫困中挣扎的男性的身影。欠了500多万贷款的小艾,觉得结婚是一个遥不可期的愿望,她说:“没有人会喜欢对方有一身债吧,如果与同样朝不保夕的人结婚,生活依旧是在贫困中挣扎。”

在贫困的状态下生育,则是女性在这个时期面临的第二关。生育原本意味着新生与希望,但对于生活困窘的女性来说,也许意味着毁灭与威胁。我们在前面说过,日本大部分女性属于非正式雇佣的状态,生育期间雇佣合同可能就中断了,即使是正式员工,育儿假结束后回到公司,也可能因为孩子快速用光了带薪假,孩子再有个头疼脑热,需要突然请假,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很多女性在婚后都选择了做家庭主妇,而那些原本就工作不稳定,丈夫又靠不住的女性,随时可能堕入绝望。

比经济上的困窘更可怕的是,女性还可能面临家庭内的不公正对待,这是很多女性迈不过的第三关。在男权主义的社会,女人放弃工作、结婚生子,不一定能换来对等的尊重。40岁出头的佐佐木晴美,大学时候成绩优异,结婚前曾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正式员工,后来由于丈夫工作调动,晴美做出了牺牲,放弃了优厚的职场待遇,当上了家庭主妇。丈夫在外面是个老好人,在家里却是另一副模样,经常骂她:“明明就是靠我养活,才没有公司要你呢。”晴美最后精神崩溃,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最终带着孩子离了婚。

NHK记者记录到,很多女性因为经济不独立,不得不长期忍受身体暴力和精神虐待,最后忍无可忍,有的半夜像逃跑一样离开了丈夫的住处,有的受丈夫虐待,衣服都来不及换,身无分文就逃了出来。

这时,一些婚后女性还要面临第四关——单亲妈妈之困。在家庭中地位不高的女子,带着孩子在社会上生存,她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社会更没有做好准备。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日本的离异女性中,只有不到四成在离婚协议中商定抚养费,而最终能长期把抚养费领到手的,只有可怜的两成。在就业市场上,只因为单亲妈妈这个身份,她们就可能被企业排除在外。脱离男性生存的女性在社会上举步维艰。书里讲到,有的单亲妈妈一个人要打四份工,才能勉强度日。在东京都的一家单亲家庭援助中心,前来求助的单亲母子家庭很多,有的家里连点大米都没有,有的只能煮三根胡萝卜跟孩子分着吃。援助中心的负责人形容,单亲妈妈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贫困的日本女性如果想要改变命运,她们一共会遇到八道关卡,它们分别是:升学、债务、就业、收入、择偶、生育、家庭内不公正对待,以及单亲妈妈之困。这些关卡让她们一生的命运难以扭转。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是什么让女性堕入看不见的贫困?

西方有一句谚语:世界上有三种东西是掩饰不住的,喷嚏、贫穷和爱情。女性生命中的八道关卡,一次又一次地把她们封印在贫困中。可这掩饰不住的贫困,怎么就让旁人都看不见呢?因为她们身上有着三座看不见的大山,遮蔽了人们的眼睛,还压得女性不得翻身。

这第一座大山是观念。在观念上,女性是男人的附庸,这是女性贫困问题的根源。女性贫困长期被忽视,其实是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长期被忽视。东方社会的女性有三从四德之说,其中幼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是女性在封建时代看得到头的一生,女人的物质水平由家庭中的男人决定。虽然这本书一再强调,这样三重的旧时代已不复存在,可实际情况是,整个日本社会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个被默许的大前提:女人早晚要结婚回归家庭,不必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女性在经济上往往以从属的姿态依附男人生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关注日本的贫困问题,基本上都是以男性的困境为焦点,就连NHK的经典纪录片《穷忙族》,都更多把镜头对准疲于养家的父亲、失业的丈夫和挣扎在底层的流浪汉。甚至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以男人挣钱养家的形式为基础构建的,女人呢,那些还没到退休年龄的女人呢,好,对不起,她们不是应该向父亲或者丈夫要家用吗?

观念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让贫困的女性熬不出头,还可能把处于中产的女性拉下水。我们之前提到的佐佐木晴美,原本属于人们羡慕的中产阶级,她因为要结婚,辞去了在上市公司的正式工作,却受到丈夫的精神虐待,生活费也不给她管理,最后她离婚重回社会,尽管晴美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找不到一份正式工作,她从中产堕入了贫困。

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中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严,这又反过来助长了女人是附庸这个社会观念,形成恶性循环。这第一座大山观念维持,甚至制造了女性贫困,还塑造了对女性疏于保障的社会结构。

第二座大山是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这个问题不仅日本有,在女权运动蓬勃的西方,这一问题也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女性有生育的生物属性,这就意味着雇佣一个女性员工,就要考虑到她日后要休产假,孩子年幼时她还要分心照料。好吧,如果一个女性说自己是不婚或者丁克族,没有生育的这道坎儿,那么就回归到我们刚刚说的第一座大山,社会观念并不都会这么想。

最近一项报告显示,世界500强公司中,只有不到4.2%CEO为女性。一项针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则发现,有四成职业女性因为生育失去过工作,因为生育而失去职业上升机会的情况更为严重。这种比较优势在日本被进一步放大,日本职场氛围很残酷,男性的竞争就已经很激烈,女性要站稳脚跟更为困难。同时,日本女性有婚后辞职成为主妇的传统,所以一些雇主只愿意以非正式雇佣的形式聘用女性。离婚后的单亲妈妈面临的就业市场更为严峻,她们说有的企业甚至是在歧视妇女,只因为是单身妈妈,这一点面试就直接淘汰了。这就造成了日本女性不仅就业率低,而且有70%的女性就业者属于非正式雇佣。此外,日本同工不同酬的情况还很严重,比如同为合同工,女性的工资仅为男性的80%左右。大部分日本女性的收入状况比幼儿园老师还要差得多。日本在2013年将年收入200万日元以下的状态定义为困窘,200万日元约合11.6万人民币。根据统计数据,日本15~34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合同工中,80%以上的人处在贫困线以下。

我们刚才讲导致女性贫困的第二座大山,这是全球女性都可能面对的问题,在职场上比较优势弱于男性。

第三座大山指的是在社会保障上,针对女性的安全网已经崩塌。如果把女性生殖的障碍称为玻璃天花板,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她们脚下的安全网。日本是福利大国,可大部分制度保障是以家庭为单位,以丈夫养家赚钱为基础的。当家庭主妇脱离男性走进社会的时候,社会给她提供的安全网看上去很美,实际上是漏洞百出的。

比如,女性由于职场上的歧视,往往收入更低,而根据日本的社保政策,收入越低,要缴纳的社会保金在收入中占的比重就越大,反而负担越重。再比如,女性年收入超过230万日元,就不能领取育儿补贴,要知道,这比年收入200万元的贫困线高不了多少,这时候也造成了干得很辛苦,收入反而减少的情况。

此外,目前国际上对于贫困人口的主流援助形式是工作援助,也就是通过解决工作来解决贫困问题。但很多日本贫困女性连工作援助都得不到,如果租不到便宜的房子,或者年幼的孩子没人帮忙照顾,女性就没法出去工作。日本的公立保育园和幼儿园原则上对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有所倾斜,可是近些年来,日本的保育园短缺,一些地区幼儿园学位僧多粥少,这一政策落实得并不理想,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只能上更昂贵的私立幼儿园,加重了母亲的负担。

应该说,针对女性的居住、就业以及育儿援助等服务,日本政府是有相应制度的,可各个制度本身有漏洞,还相互独立,如果想得到援助,就得分别申请。有的年轻女性鼓起勇气到公共部门去咨询,投递申请函,一旦被驳回,就对这些繁荣的机制失去了信心,再也不会来第二次了。

那么,在贫困女性跌入谷底的时候,谁来填补安全网的漏洞呢?一个答案是NGO组织。日本的非营利性机构相对发达,比如有的组织专门安置女性生下孩子,并送给别人领养,还有面向单亲家庭的机构等等。可光靠他们还是不够的。

于是,我们在《女性贫困》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却又非常讽刺的现象:色情店成为许多女性的救命稻草。在色情店工作的女性,不仅可以得到收入,还能获得生活上的援助。书中提到一个在色情店工作的女性,她每个月平均能挣到30万日元,相当于1.7万元人民币。要知道,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些单亲妈妈,一个月打四份工才有20万日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色情业还为单亲妈妈提供了一个非常密实的安全网,从工作、住宅到患病儿童的托管无所不及。在日本搜索卖春店的网页,你会看到招聘栏里“欢迎单身妈妈,宿舍与托儿所设施齐全”几个醒目大字,上面还附有母亲和孩子的照片儿,标题上写“既可以赚生活费,也可以多陪陪孩子,不要一个人痛苦等等”。你别以为这是育儿援助的网页,这可是卖春店的招聘广告。这类卖春店除了有直营的托儿所以外,还与附近的民办托儿所签约,孩子随时都有地方托付,公司还报销一半的托管费用。还有的夜店自己掏钱建立了小型托儿所,有的则为租不起房的女性在公司附近准备了40几间宿舍。

好吧,听起来日本的色情业还是挺以人为本的。可这些温情脉脉的所谓的福利,背后也潜藏着危机。这是一份需要出卖自尊的职业,对于女性来说,绝对不是安全的。女性很可能被要求做违法服务,可能会怀孕,甚至再次被逼到绝境。NHK记者了解到,这项以陌生男人为对象的交易,会给大多数女性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有的接完客后背地里偷偷呕吐,有的为了减压跑到牛郎店借酒消愁。更残酷的是,夜店的方针是不允许女孩们长期干下去,要不断地换新人,这样女孩的整体品质才不至于下降。所以对于年轻女性来说,这里不是长久生计,更不会使人生达到什么新的高度,反而更可能把她们拉进贫困、疾病和绝望的谷底。

这就是导致女性贫困的第三座大山,在日本,针对女性的安全网已然崩塌,色情业暂时能为单亲妈妈提供工作、住宅和儿童托管,长远来看,会把她们拉进贫困的谷底。

以上是我们讨论的第二部分的内容,这里我们探讨了女性堕入看不见的贫困的原因,根源是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观念,在比较优势上,女性的职场竞争力弱于男性,在社会保障上,针对女性的安全网已经崩塌。这三座大山是在一般意义的贫困基础上,额外加在女性身上的负重。

第三个问题,女性贫困会带来什么,人们应该怎么做?

女性贫困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1978年,美国社会学家戴安娜·皮尔斯就提出贫困女性化这一命题,指出贫困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即使在发达国家中,贫困结构中的女性人口所占比重也高于男性,而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增加。因此,国际上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贫困长了一张女性的面孔。

这张面孔是狰狞的,它吞噬了女性的幸福生活,使得女性地位恶化,女性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她还会让孩子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在日本,每年有50名左右的儿童被虐待致死,而超过70%的凶手竟然是孩子的亲生母亲,还发生过姐弟俩在夜店宿舍被母亲遗弃双双饿死的惨剧。NHK记者分析,社会从未正视过这类家庭的生活困境,滋生了贫困的固化,让更多的孩子陷入贫困的代际传递。我们前面说到的小艾、由美,都是因为出身贫困家庭,她们再怎么努力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恶意,于是贫困就这样一代代人传了下去,底层的人再也没有机会往上爬。

世界银行看到了这一点,他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两性不平等是减贫工作中难以克服的障碍。换句话说,只有致力于解决女性贫困问题,社会的整体贫困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消减。女性贫困如果一再被忽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有可能跌入陷阱。因此,女性贫困不仅事关女性的福祉,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那么如何改变这个状况呢?NHK记者提倡,首先整个社会得在观念上尊重女性,正视女性贫困的问题,把看不见的贫困提上台面,同时对这样的社会实行微改造。我们在前面说到,日本对于独自走进社会的女性,不可谓没有保障,只是这种保障漏洞百出,那接下来就应该填补这些漏洞,或者重建机制。

例如,贫困女性升学,除了依靠高额的贷款,能否有更为优惠的学费,让她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再比如鼓励企业为女性提供就业岗位,在女性产假期间,国家为雇主提供补贴,公办机构承担0~3岁的婴幼儿托管,让女性可以放手去工作,帮助打破职业天花板。又例如,对于女性离婚后抚养费的执行,采取更为严苛的措施,同时对陷入贫困的女性予以救助和全方位的就业扶助,为女性打造保障安全网。

《女性贫困》这本书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叩问:如今,我们正站在日本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岔路口,为了让国家一直富有活力,解决女性贫困的问题变得非常重要。是要全力以赴地支持这些女性改变贫困命运的想法,还是对现实视而不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