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铁皮鼓》:拒绝成长之歌,奥斯卡佳作原著
铛铛铃2025-09-23【文学】806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呢,给大家带来的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铁皮鼓》。《铁皮鼓》完成于1959年,是君特·格拉斯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一战前写到了二战后,并且因为内容荒诞离奇、讽刺意味强烈和性爱描写大胆,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评价。就像格拉斯本人所说,一边是喝彩叫好,一边是一棍子打死。但是正是通过这样极端的写作方式,君特·格拉斯展示了他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入思考。小说问世之后也一直畅销。
作为一个德国人的格拉斯,在这部小说中展现出拒绝人们遗忘战争、坚决反对纳粹暴行的立场和态度,他也因此被称为德国的良心。可没想到,在格拉斯荣获诺奖7年之后,一个惊天秘密被曝光,格拉斯突然从功成名就的光环下,被推至身败名裂的悬崖边缘。什么秘密呢?原来,这个一直在小说中谴责纳粹暴行的著名作家,被曝出曾在17岁的时候参加过纳粹党卫军。消息一出,人们对他的质疑、指责、失望、愤怒、批评甚至谩骂在一瞬间纷至沓来。这个消息实在太让人意外了,以至于当时格拉斯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无法接受。然而爆出这个秘密的不是别人,正是格拉斯自己。2006年,年近80的格拉斯出版了自传《剥洋葱》,在书中坦白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我曾是希特勒少年队友,可说是少年纳粹。”尽管格拉斯被骗入纳粹军队的时候只有17岁,还没有清楚辨别意识形态的能力,并且没过多久,二战就宣告结束,格拉斯并没有犯下什么罪行。然而人们一直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隐瞒这件事长达几十年之久。格拉斯说,他一直无法将这段经历说出口,直到能用文字写下来,他始终带着负罪感,并将带着负罪感度过余生。
枪毙至今还在美化或者拒绝承认二战罪行的人,格拉斯直面自己和历史的诚实与勇气,让人感叹。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小说《铁皮鼓》,正是借助主人公奥斯卡和他的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经历与命运,来描写德国和波兰边境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历史。格拉斯对纳粹暴行的暴露与谴责,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反省与救赎。在这部小说中,对这段个人史和民族史的隐喻也是随处可见。比如格拉斯出生于1927年,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波兰人,小说的主要人物也分属这两个民族。格拉斯的出生地但泽,也被作为小说的主要背景。
说到但泽,它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因为重要的地理位置,这个海港城市在历史上曾被德意志民族和波兰民族反复争夺。15世纪至18世纪,但泽属于波兰王国,后来波兰被普鲁士瓜分,它成为德国领土。一战结束后,波兰复国,为了让波兰经济独立,国际联盟把这个海港变成了受波兰保护的但泽自由市,并且令德国割让一块狭长领土,连接波兰本土与但泽。这样一来,德国被分割为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希特勒上台之后,以收回但泽一带为由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小说的故事大多发生在但泽这块沾满鲜血、充满苦难的土地上。毫无疑问,格拉斯这样写就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对那段历史的反省,不能不对历史的错误负责。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他都体现出一种严苛、无情的批判态度。正因为如此,即便他曾经参加过党卫军,还是有很多人支持他。美国作家约翰·欧文在给格拉斯的信中说:“对我来说,你仍然是一个英雄,既是一个作家,又是一个道德指南针。你作为一个作家和国家公民的勇气,都是可效仿的。你最近被揭露的事是勇气的提高,而不是降低。”到今天为止,格拉斯仍然被称为德国的良心、德国文学的丰碑,《铁皮鼓》也仍是经典。1980年,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并一举斩获了美国好莱坞电影节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恰好是《铁皮鼓》发表60周年,也是格拉斯荣获诺奖20周年。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的声音,一起走进《铁皮鼓》,去感受一个德国作家对德国历史的思考,去感受其中的荒诞、疯狂、混乱和罪恶吧。
目睹了母亲的不伦和出轨,三岁的他决定不再长大。小说的主人公叫奥斯卡·马策拉特,他是一个侏儒,只有三岁小孩的身高。尽管发育失常,他却早熟,智力远超常人。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记得刚出生他父母说过什么话,记得产床上方那个灯泡的瓦数,记得他一出娘胎就预感到了这世界的疯狂。奥斯卡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回到母亲的子宫,糟糕的是,脐带已经剪断了,他实在无能为力。奥斯卡的出生是如此的怪诞,然而让人惊掉下巴的远远不止主人公的出生。奥斯卡一家的经历都很传奇。他的外祖母安娜·布朗斯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少女,她有一个奇怪的习惯,那就是每天都套穿着四条宽大的裙子,当天哪条裙子更干净,她就把哪条裙子穿在外边。1899年的一天,她劳动累了,在地里烤土豆吃,这时,正在被两个警察追赶的一个小个子男人跑来向她求救。情急之下,外祖母撩起了四条裙子,让男人钻进庞大的裙摆下。警察被糊弄过去之后,小个子男人钻了出来,在阴冷的小雨中穿好了自己的裤子。原来她在裙摆下与还是少女的外祖母交欢,让她怀了孕。后来他们结婚,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奥斯卡的母亲阿格内斯。1913年,阿格内斯长成少女的时候,她隐姓埋名的父亲被人告发了,在被警察追捕的过程中消失,生死未卜。从此,阿格内斯和母亲安娜相依为命,辗转定居但泽。到她十六七岁的时候,她的表哥杨·布朗斯基来到但泽,在邮政总局工作。杨英俊文弱,阿格内斯漂亮、充满魅力,少男少女就这样相爱了。此时正是一战期间,杨本来应该被征召入伍去服兵役,却因为体检三次都不合格,留了下来。阿格内斯那时在陆军医院当助理护士,却没想到遇到了来养伤的士兵马策拉特,这个德国人生性幽默,善于烹饪,还懂得如何讨人欢心。莫名其妙的,阿格内斯抛弃了表哥,和马策拉特结了婚。婚后他们盘下了一个小商店,靠着勤劳和智慧过着滋润的小日子。后来杨也结了婚,有了儿子,并继续和马策拉特夫妇来往。然而在表面正常的交往下,实则暗流涌动。阿格内斯和杨的肉体关系,从她跟马策拉特结婚的第一天就开始了。敏感的奥斯卡出生之后,很快就察觉了母亲和父亲表舅之间的三角关系,他根据自己和表舅有着同样的蓝眼睛,推测表舅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奥斯卡三岁生日那天,目睹了母亲与表舅的调情,父亲舅母睁只眼闭只眼的麻木,邻居宾客们放纵玩乐的荒唐,终于他决定不再长大,永远不加入疯狂的成人世界。只见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选择从地窖的第九级台阶摔下去,这样他既可以不让自己摔死,又能让自己受到相当程度的伤害。摔下去的时候,他故意拽到旁边的木架,好让人们闻声赶来。奥斯卡的计划得逞了,他摔伤了,为自己不再长大提供了一个让人相信的理由,他父母的感情也有了新的裂痕,因为他母亲一口咬定,是她父亲马策拉特忘了关上地窖的活板门,才致使奥斯卡跌下地窖。所以我们看到小说在一开始,就展现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欲望与矛盾。德国人马策拉特是一个顾家的、喜欢做饭的男人,只要家庭完整,他不介意妻子的出轨。波兰人杨·布朗斯基天天往表妹家跑,无法约束自己的欲望。阿格内斯也许更贪心,丈夫和情人她都不想放弃。对于这个家庭里的三角关系,他们都心知肚明,但都选择了维持现状,只有奥斯卡选择了复仇和反抗。当他摔伤后,他拥有了两项奇怪的特异功能,并借此在成人的世界里到处捣乱。
奇怪的特异功能映照出荒诞的现实。奥斯卡从楼梯一跤摔下去,个头是再也不长了,还意外地获得了两种特异功能。这第一种特异功能,准确来说应当是他的独特爱好。三岁生日那天呢,他母亲给他送了一面儿童玩的铁皮鼓,从那之后呢,奥斯卡开始一刻不停地敲,他的鼓声到过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也想遍了但泽的每一条街、每一个公园、每一所工厂和学校。奥斯卡当然乐在其中,但成年人都受不了,也都没办法阻止他。原因就在于奥斯卡拥有的第二项本领。原来差不多同时,他的嗓子也发生了变化,他可以发出一种高音调的尖叫,这种尖叫不仅会让人震耳欲聋,更会震碎玻璃一类的东西。无论是精致的玻璃、高雅的花瓶,还是坚固的商店橱窗,只要谁禁止他敲鼓,他就会用尖叫撞碎玻璃。所以他震碎过女老师的眼镜和医生浸泡过标本的瓶瓶罐罐。奥斯卡放纵地使用自己的特异功能,十岁以前呢,两个星期敲坏一面鼓,后来只用一个星期,再后来,他可以一天之内就将一面新鼓变成一堆废铁。因为对奥斯卡的摔伤感到愧疚,阿格内斯每星期四都要带儿子进城买鼓。当然了,阿格内斯呢,也是借着进城的机会去找杨·布朗斯基约会,她拜托玩具店老板照顾小奥斯卡,说她去去就来。这个犹太商人呢,因为暗恋着身体丰满、感情丰富的阿格内斯,所以总是对阿格内斯有求必应。有一次,奥斯卡趁玩具店老板不注意,爬上了塔楼,看到了正在对面公寓里约会的母亲和表舅,感到愤怒和压抑的奥斯卡发出尖叫,震碎了整条街的玻璃。阿格内斯立即返回玩具店,却被那个犹太商人堵在门口,他劝说阿格内斯跟他私奔去伦敦,但阿格内斯拒绝了。他又继续说,如果阿格内斯要在杨·布朗斯基和马策拉特之间做选择的话,最好选德国人,不要选波兰人,那一年已经是1932年,如果德国人打过来,杨·布朗斯基就完了。阿格内斯也不是不爱丈夫马策拉特,但她也无法放弃表哥杨。她每星期六呢,都要去教堂向神父忏悔,但幽会却从未因忏悔而停止。不久,她又怀孕了,她无法判断孩子的父亲是谁,也不想生下这个孩子,她用暴饮暴食来排遣自己的抑郁情绪,终于因为吃鱼过量而死。在阳光明媚的5月天,躺入了冷冰冰的棺材。
实际上,在这部小说中,奥斯卡的鼓声和尖嗓子充满了复杂的隐喻。白底上缀有红色锯齿图案的铁皮鼓,其实是波兰的化身,因为波兰的国旗就由红白两色构成。被多次瓜分的波兰伤痕累累,正如小说中那面铁皮鼓被人敲击后变得残破,油漆变得斑斑点点。奥斯卡按照波兰国歌的节奏敲打着铁皮鼓,走过大街小巷,也寓意着波兰没有灭亡,波兰还没有丢失。当纳粹党员在台上发表充满煽动性的演讲时,奥斯卡为了让人们从这种狂热的政治激情中清醒过来,开始在演讲台背后敲鼓,让现场演奏的机械僵硬的军队进行曲跟着自己的节奏变成了欢快优美的圆舞曲,人们全都跟着乐曲跳起了舞。因此奥斯卡的鼓声也有了反抗的意义。奥斯卡的尖叫声则包含众多与纳粹有关的隐喻,这种声音非常有破坏力,就像纳粹党无节制的激进挑起了二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此外,这种声音还象征着纳粹的蛊惑性,纳粹上台之后,奥斯卡在飘满雪花的夜里将橱窗玻璃唱碎一个圆口,使人们恰好能伸进一只手去,结果那些绅士淑女打扮的路人大多数都把手伸进去偷窃。奥斯卡由此证明了人们是多么容易受到罪恶的诱惑呀,正如人们听了希特勒疯狂的演讲,就陷入对他的无限崇拜一样。
侏儒的性与爱与疯狂的时代。阿格内斯去世之后,杨·布朗斯基几乎不再上门,马策拉特则有些浑浑噩噩。马策拉特这个德国人呢,在妻子生前就加入了纳粹党,参加党部集会,风雨无阻,但混迹多年,仍是一个小支部领导人。没有了阿格内斯,家里店铺的生意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了,马策拉特请邻居家的女孩玛利亚来帮忙,这个姑娘16岁,能干、温柔顺从、身材丰满,她把马策拉特父子的生活以及店铺的生意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此时奥斯卡已经15岁了,尽管还是三岁小孩的身高,但早已懂得男女之情。玛利亚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他,奥斯卡却把她当作自己的第一个情人。他们乐此不疲地玩一种游戏,奥斯卡先把汽水粉倒在玛利亚的掌心,随后把自己的唾液吐在汽水粉上,让玛利亚一次又一次把这手心里滋滋响着的、冒着泡沫的东西舔光。后来,奥斯卡厌倦了这种与玛利亚隐秘的结合方式,于是在玛利亚带她睡觉时,占有了这个少女的身体。没过多久,奥斯卡意外地撞见了玛利亚和父亲马策拉特在客厅做爱,玛利亚怀孕了。整条街的邻居都认为是马策拉特把玛利亚的肚子搞大的,所以45岁的马策拉特娶了17岁的玛利亚,玛利亚成了奥斯卡的继母。但奥斯卡相信玛利亚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的,是她抢在了父亲马策拉特前面,占有了这个少女,他不想让这个孩子成为马策拉特的孩子,于是三次谋杀玛利亚和那个孩子,可惜都没有得逞。玛利亚还是顺利地生了个儿子,在为这个孩子举办的洗礼聚餐上,玛利亚紧握着马策拉特的手,看不下去的奥斯卡滑到了桌下,没想到竟然被格雷夫太太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熏到晕厥。这个格雷夫太太整天病病歪歪地躺在床上,浑身散发着恶臭,从那天开始,奥斯卡每天到格雷夫太太的床上去,和这个邋遢女人厮混。
1943年,在玛利亚的儿子库尔特快要两岁时,18岁的奥斯卡离家出走了,在一座空军营房前碰到了贝布拉。贝博拉也是一个侏儒,年纪比奥斯卡的父亲还要大,他曾经是一个马戏团的音乐小丑,奥斯卡小时候还跟着母亲去看过他的表演。当时同样智力超群的贝布拉一眼就看出奥斯卡和自己的相同之处,直言不讳地告诉奥斯卡,自己也早就决定不再长个,不过是在十岁那天。贝布拉还预言,他们肯定会重逢,现在果不其然。并且贝布拉身边还站着一位女侏儒拉古纳·罗斯维塔夫人,尽管看不出年纪,但她长得很美。贝布拉和罗斯维塔现在都供职于纳粹的前线剧团,由贝布拉担任团长。奥斯卡受到邀请也加入了剧团,还和罗斯维塔谈起了恋爱。罗斯维塔是著名的梦游女,有X光一样的眼睛,可以看透别人的心思。奥斯卡用唱碎酒杯的本领和她配合,两人在前线巡回表演,大获成功。然而好景不长,加拿大部队打了过来,奥斯卡一群人不得不随着军队撤退,在撤退中,罗斯维塔被炮弹击中死了。
曾在奥斯卡生命中出现的女人,实际上都有历史和地理的象征意义。她的母亲一生夹在德国籍的丈夫和波兰籍的情人之间,就像但泽这块土地不断被德国与波兰争夺。和奥斯卡有过肉体关系的格雷夫太太和罗斯维塔,则分别代表着苏联和地中海一带。关于奥斯卡和格雷夫太太之间的纠缠,小说中是这么写的:1941年10月中旬,奥斯卡也开始在烂泥地里使劲挖掘,而这个隐晦的性爱比喻,正象征着真实的历史事件。1941年10月,纳粹军进逼莫斯科,却因为苏联境内开始下雪,道路泥泞而攻势受阻。而女侏儒罗斯维塔,奥斯卡说她有地中海般的嗓音,暗示她的地域象征意义,他们相识的1943年,也正是盟军和纳粹德国在地中海展开激战的时期。而罗斯维塔的死,则象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尾声。
流不出眼泪的麻木人群需要一颗洋葱。二战快结束的时候,马策拉特死了,那时奥斯卡21岁。马策拉特下葬的时候,奥斯卡从身上摘下铁皮鼓,连鼓棒一起扔进马策拉特的墓坑里,他决心长个儿了。他听到体内噼噼啪啪的声音,他真的开始长个儿了。但是奥斯卡持续长个儿将近一年,也还是没有长成正常人,他从94cm长到121cm,同时他的头横着长,脑袋大出常人,还长出了驼背。奥斯卡无法摆脱的畸形,就像所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一样,表面看起来日子还在继续,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无法再回归正常,像生活从未被战争打断过一样。
战后,玛利亚带着奥斯卡和儿子库尔特投奔她姐姐,到德国莱茵河畔的莱茵兰地区做点小生意。奥斯卡也尝试着谋生,他当过艺术学院的人体模特,做过石匠学徒,最后加入了一个爵士乐队,靠打鼓成为了一名打击乐手。每天晚上九点到凌晨两点,奥斯卡和乐队为一家叫洋葱地窖的酒馆演奏。说是酒馆,但这里没有酒规、没有领班、没有菜单,并且这里价格贵得吓人,不是谁都可以进来的。来这里的客人们大都是商人、医生、律师、著名艺术家、运动员、政府高级官员,即便如此,这里仍然生意兴隆。怎么会这样呢?原来这里招待客人简直就像变魔术,每天晚上,洋葱地窖都客人爆满,然而客人们神情忧郁,一言不发地坐着,直到地窖尽头的帷幕拉开,老板施木出现,人们才会集体发出一声惊呼。只见老板挎着一只小篮子来到人们中间,篮子中间用小方格布分隔出许多层,最上层放着许多株形或鱼形的小木板,老板把这些小木板一一分发给客人,接着又掀开第二层盖布,将下面的东西分发下去,施木用刀刀子发完,人们最期待、最渴望的东西就出现了,那就是在蔬菜店、家庭厨房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洋葱。客人们感到洋葱闪闪发光,一拿到手就立即动手剥洋葱皮,在小木板上切洋葱,有的人手笨,有的人手巧,然而很快,辛辣的洋葱汁儿弥漫在整个空气里,人们流下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泪水,并借机将平时说不出的话说出来。此时,奥斯卡所在的乐队奏起音乐,帮助人们尽快发泄完情绪离开,再迎接下一批客人进来。正是上面的一整套特色服务,让洋葱地窖每天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因为战争,人们事业失败,婚姻破裂,失去亲人,幸存者也因为彼此的过错失去了曾经的亲密,并且他们原来的信仰也开始动摇,人们头脑中一切原本坚固的东西,爱、和平、正义、上帝都烟消云散了。这些经历过野蛮而残酷的战争的人们,心上留有巨大的创伤,精神变得异常空虚,每个人都被掏空了,他们有许多话想要交谈,许多情绪想要释放,但都无一例外地患上了战后的流行病——无聊、麻木、孤独、想哭的时候没有眼泪,也就是作者在小说中所说,20世纪尽管有巨大的苦痛,却是无泪的世纪。因此,人们需要借助洋葱让自己哭泣,又借助哭泣宣泄情感,把自己的秘密和烦恼说出来,互相倾听和安慰。想到这里,也许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人们用洋葱催泪,在自己家里面切洋葱不就行了吗?作家当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小说中一些大学生尝试在宿舍切洋葱,却完全达不到在洋葱地窖中的效果。这是因为身在团体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治好彼此的精神压抑,让人越发相爱。经历过战争的这些成年人,已经变成了迷路的小孩子。当然,小说中的洋葱地窖不仅让人看到20世纪上半叶的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也对下半夜的人类社会做出了预示。别忘了,尽管流不出眼泪是所有人的病症,但只有能在洋葱地窖消费得起的人,才能再次哭泣,也就是二战之后,世界越来越为消费所主导。时至今日,人们都身处在这样的现实里。
这个世界会好吗?奥斯卡的乐队在洋葱地窖很受欢迎,但不久老板施木死了,奥斯卡又成为了无业游民。这时机缘巧合,奥斯卡又遇到了从前的老朋友贝布拉。贝布拉现在经营着一家名叫西方音乐会经纪处的演出公司,他曾暗地里找人把奥斯卡从洋葱地窖挖来为自己工作,但只有失业之后,奥斯卡才想到过这件事。没想到一见面,贝布拉就说奥斯卡是个凶手,他说梦游女洛斯维塔之所以被炮弹击中,是因为那天早上奥斯卡因为害怕随军撤退的卡车开走,所以拒绝帮罗斯维塔去军队餐车取咖啡。贝布拉还说是奥斯卡敲鼓,把他母亲送进了坟墓。奥斯卡并不确定母亲的死是不是自己的错,但他顺着这个话题,承认了和自己有关的另外两桩命案。二战时期,奥斯卡故意让波兰的杨·布朗斯基被德国军队发现,二战末期,故意让战败的纳粹军父亲被苏联军队发现,他的顽劣和任性,导致自己的假想父亲和名义父亲先后都被打死。然而,懂得见风使舵的贝贝拉知道,战争结束了,此前的一切都应当一笔勾销,眼下,开明星演艺公司正是挣钱的好门路,他没有告发奥斯卡,而是将奥斯卡包装成鼓手明星,当作自己的摇钱树。当然,奥斯卡也挣得不少,后来贝布拉死了,还把大笔遗产留给了他。30岁的奥斯卡成了大富翁,但有钱而无聊的生活却让奥斯卡感到厌倦,他故意卷入一场谋杀案,让人举报他,最后如愿以偿地进了疯人疗养院。而以上所有离奇的故事,就是奥斯卡在疗养院中以回忆的口吻自述的。到这里,《铁皮鼓》的故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不可否认,这本书的作者君特·格拉斯是大胆的,他在小说中对战争、宗教的批判和对性的描写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小说通过塑造奥斯卡及其家庭在战争前后的境遇,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孩子没有童年,男女没有正常的爱情和婚姻,奥斯卡的自残正是厌战士兵的行为象征,他的畸形又体现着处于战争状态中的世界的畸形,不健康、扭曲、荒唐、极端、没有逻辑、不讲秩序,就像小说中借人物之口对奥斯卡的评价,他是控诉着、挑衅着、无时间性表现着本世纪的、疯狂的、被破坏的人的形象。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吗,一开始我给大家介绍过,格拉斯获奖是在1999年,而1999年距离《铁皮鼓》的第一次出版已经过去了40年,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少见了。为什么诺贝尔奖如此姗姗来迟呢?其实1999年看似普通,却意义重大,它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正象征着充满战争和动乱的20世纪的终结,而格拉斯在这一年获奖,对他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他说:“这个奖对于我是一种很大的补偿,作为20世纪最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是文学的尾灯,我愿意做这盏尾灯,同时感到很荣幸。”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下一篇: 《珠宝》奢华背后隐藏的秘密与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