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传记传记

《富甲美国》:山姆·沃尔顿白手起家,缔造沃尔玛传奇的创业故事

铛铛铃2025-09-18传记369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富甲美国》,它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自传。

1962年,山姆·沃尔顿在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镇开了第一家沃尔玛零售商店。此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沃尔玛在全球拥有11300家商店,管理着超过220万员工,零售额达5000多亿美元。

沃尔玛何以能从一家小镇商店发展为全球零售业老大,何以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呢?在本书中,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将亲自为你讲述他的创业经历和沃尔玛的经营之道。

大道相通,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相信这本书的内容都能引发你的思考,并从中受益良多。下面我将分两个部分为您讲解本书的精华。第一部分,山姆·沃尔顿的创业经历;第二部分,沃尔玛的经营之道。

下面我们先讲第一部分,看看山姆·沃尔顿的创业经历。

山姆·沃尔顿,1918年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金菲舍镇。此后,他们家又先后搬到密苏里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哥伦比亚等地。沃尔顿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一生干过各种工作,包括银行职员、农场主、农业贷款评估员、保险及房地产代理人等。他工作非常勤勉、诚实、正直,也喜欢做生意,善于讨价还价。

沃尔顿的童年正赶上美国大萧条时期,一家人日子过得不轻松,不得不竭尽全力四处赚钱,增加收入。沃尔顿的妈妈开了一家小牛奶店,沃尔顿则早早起床挤牛奶、送牛奶。在七八岁的时候,他开始递送报刊,争取订户,一直到他上大学,从未间断。沃尔顿甚至还养过兔子和鸽子出售赚钱。正是这些苦难的经历,让沃尔顿从小就认识到挣钱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也养成了他绝不乱花一分钱的节俭习惯。

沃尔顿的母亲对几个孩子有着极高的期望。她自己读过许多书,上过一年大学,但紧接着就退学结婚了。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她一开始就要求沃尔顿将来要上大学,并做出一番事业。沃尔顿受到母亲的影响,并继承了很多母亲的性格。从孩提时代开始,他就下定决心要样样干得出色。

他从小热爱运动,加入了当地的童子军,同其他孩子一起玩橄榄球、棒球和篮球,在夏天练习游泳,成为了一名运动小健将,并且还成功救起了一名落水儿童,在13岁时就获得了童子军的最高荣誉——雄鹰徽章,成为了整个密苏里州历史上该徽章最年轻的获得者。

后来沃尔顿参加了橄榄球队,尽管身体并不占优势,但他善于应变,加之一些运气因素,以至于他参加过的比赛竟然从未输过球。这个不败纪录对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让他在以后即便是面对十分严峻的挑战,也始终相信未来一定会赢。

沃尔顿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精力充沛。他在大学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并决定要成为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沃尔顿掌握了成为学生领袖的秘诀,就是多认识人。当有人迎面走来时,他总是先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大家都认识沃尔顿,把他看成朋友,竞选自然就取得了成功。

沃尔顿从高中开始就一直自己挣学费。他联系更多的报纸订户,拓展了送报纸的路线,还雇佣了几个人帮忙,每年大概能挣到4000~50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除了送报之外,他还当过餐厅侍应,以换取免费饭食,还当过游泳池救生员的头儿。

大学毕业时,沃尔顿还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他一度听说保险推销员收入高,想做一名保险推销员。但是因为偶然的机会,当时美国最大的连锁百货商店杰西潘尼公司给他提供了工作岗位,他加入了这家公司,算正式介入零售行业,并在那里工作了18个月。

1942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作为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的一员,沃尔顿辞去了工作,想要出国参战,为国效力。但是由于有些心律不齐,他没有被批准立即到部队服役,而是作为后备,随时准备应召入伍。

在等待入伍的时间里,沃尔顿幸运地解决了两件人生大事。一是找到了想要与之共度一生的人——海伦。海伦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律师、银行家和牧场主。海伦漂亮、聪颖、富有教养、雄心勃勃,具有主见,意志坚强,而且同沃尔顿一样,曾是一个运动员,爱好户外运动,拥有充沛的活力。海伦与沃尔顿是绝配,在沃尔顿的创业生涯中,海伦从各个方面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第二件大事是确定了自己今后事业发展的方向——零售业。沃尔顿喜欢卖东西这行,而且在杰西潘尼公司工作了18个月,是他唯一的全职工作经验,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能力取得成功。

1945年,沃尔顿从军队退役,拿着自己积攒的5000美元和从岳父手中借来的2万美元,在阿肯色州的纽波特镇盘下了一家经营不善的富兰克林加盟商店。这是巴特勒兄弟公司旗下的一家特许加盟杂货商店。当时,沃尔顿确信纽波特镇和这家富兰克林店极具潜力,但签完合同才发现这家店是个大坑,不仅租金成本极高,对面还有一家斯特林连锁商店,这可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不仅如此,在管理一家杂货店方面,沃尔顿一天经验也没有。

但作为加盟商,沃尔顿接受了公司最初的培训,虽然只有两周,但他学到了大量商店管理知识。除此之外,沃尔顿也抓住一切机会用心学习。开店之初,他就总是跑到街对面的斯特林商店学习。那家商店的经理约翰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经营者,沃尔顿总是跑过去看货物的价格陈列,以及接下来约翰要做什么。从此以后,沃尔顿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要到当地的商店看看,即便是与家人一起外出度假,她也会在安顿好家人之后,自己去观摩商店。

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沃尔顿还勇于打破常规做法,大胆创新。他在商店里尝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促销手段。一开始在人行道边摆了一台爆米花机,结果爆米花卖疯了。后来又贷款买了一台冰激凌机,赚到了更多的钱。另外,作为富兰克林加盟店,沃尔顿按协议要从总部进80%的货,但在协议之外,他尽可能从厂商直接进货,这样就可以节约25%的成本。

沃尔顿尽力降低成本,低价促销,这让他的商店发展势头惊人。在他刚接手这家富兰克林商店的时候,其营业额只有7万美元,不到对面斯特林商店的一半。沃尔顿接手的第一年,商店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4万美元,第3年更是达到了17万美元,超过了对面的斯特林商店。

在经营富兰克林加盟店的同时,沃尔顿也开始谋划自有品牌。196272日,第一家沃尔玛商店在美国阿肯色州罗杰斯镇正式开业。此后,沃尔顿把他经营的商店都逐渐转化为统一的沃尔玛品牌。1964年,沃尔玛有五家连锁店,到1969年增加到18家。随着开店数量的增加,不用做广告,人们都知道沃尔玛了,很多地方的人翘首以盼沃尔玛开到他们的镇上去。

到了70年代,沃尔玛每年都要开50家以上的新店,而沃尔顿家族的财富也随之增长。他在1985年被《财富》评为美国首富。1993年,就在沃尔顿去世后的第2年,沃尔玛的销售额达到了673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2001年,他创建的沃尔玛帝国成为世界500强第一名,沃尔顿家族的五人包揽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第七至第11位,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尽管如此,沃尔顿一家却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当大批记者涌入本顿维尔,想要一睹首富的奢华生活时,他们却大失所望。这位首富先生仍然开着他那辆敞篷小型载货卡车,穿着自己店里的廉价服装,戴着一顶印着沃尔玛字样的棒球帽,照旧光顾镇子里的理发店。

沃尔顿并不是守财奴,他只是遵守满足较好生活需要的原则,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食品、有优雅的地方居住、有地方打打猎、打打网球,子女能够受到较好的教育就可以了,自己并不需要海岛、游艇、豪车这类东西。

沃尔顿和海伦一共育有三男一女四个孩子,他们尽力做到让家庭和睦温馨,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尽管工作繁忙,他们夫妻俩还是尽可能陪孩子们成长,特别是让孩子们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时不刻不受到传统价值观教育,坚信努力工作、诚实、与人和睦相处、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几个孩子都以某种方式为商店工作过,小女儿爱丽丝才五岁,就得在柜台后面卖爆米花。

毫无疑问,沃尔顿不但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在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上,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

好,第一部分就讲到这里。在这一部分,我们介绍了沃尔顿的生活经历以及创立并发展沃尔玛的过程。沃尔顿勤劳俭朴、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努力争取成功。作为创始人,他的这些性格特点深深地刻在沃尔玛的发展过程和企业文化当中,也成为了沃尔玛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们讲第二部分内容,具体了解一下沃尔玛的经营之道。它包含四个要点:第一,折扣销售;第二,小镇扩张;第三,伙伴关系;第四,企业文化。接下来我们分别解读。

先说第一个要点,折扣销售。所谓折扣销售,说白了就是薄利多销,对顾客让利,扩大销量,同时商家也赚更多的钱。比如说一件商品成本80美分,卖1.2美元,可以卖出100件,降价卖一美元的话,却可以卖出300件。这样算下来,以一美元价格销售,总利润要多很多。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折扣销售逐渐成为了美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在经营富兰克林加盟店时,沃尔顿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了节约成本、降低价格,他会找机会绕过富兰克林的总部,直接找厂家进货。但是由于加盟合同的限制,80%的货品还是得从总部采购,沃尔顿只能零星的搞折扣销售。等到他开办了自己的沃尔玛商店,这些限制就没有了,沃尔顿得以彻底实施折扣销售策略。

早期的沃尔玛时刻关注的就是保持价格比其他商家都要低。为此,沃尔顿和他的员工们都疯狂减少各项开支。比如沃尔玛的商店装修十分一般,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地面是水泥的,店里摆放的是光秃秃的木质平板货架。再比如,沃尔玛本来的名字叫做沃尔顿·马特(WALTON MART),但沃尔顿把霓虹灯、广告牌和电器照明的成本全都计算了一遍,认为省掉TON 3个字母可以节约一笔钱,于是只保留了WALMART 7个字母。由此可见,他为了压缩开支有多拼。拼命节省开支的结果是,沃尔玛的商品标价比竞争对手低20%

为了进一步扩大销量,沃尔顿还想了许多新点子,让自己的商店引人注目。比如,当他听说有两家富兰克林店实行了自助售货,就连夜乘坐大巴去调查,发现效果很好,回来就立即实行自助销售。有一段时间,呼啦圈风靡一时,大城市的商店里堆满了这种东西。呼啦圈是用塑料软管做成的,当时很贵,而且很难进到货。于是沃尔顿就找到一个塑料软管制造商,一起制造呼啦圈,既保证了供应,又降低了成本。后来沃尔玛卖掉了成吨的呼啦圈,几乎让阿肯色州西北部的孩子人手一个。

沃尔玛经营之道的第一个要点,折扣销售就讲到这里。下面讲第二个,小镇扩张策略。

沃尔玛最初是从小镇发展起来的,这源于沃尔顿一家,特别是沃尔顿太太对小镇生活的情有独钟。他们喜欢小镇的轻松惬意,不喜欢大城市的嘈杂,希望让孩子们也过上自己儿时的生活。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人口过万的城镇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在小镇生活和开店,既是沃尔顿一家的偏好,也选对了发展策略。因为大企业根本看不上这些小城镇,在那个时代,实力强大的凯玛特商店也不会把店开到人口少于5万的镇子,即使是规模小一些的吉布森商店,也不会考虑人口少于1万或1.2万人的小地方。而沃尔玛甚至会在人口少于5000人的镇子开店,这就让羽翼未丰的沃尔玛在早期躲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第一家店获得成功之后,沃尔玛开启了扩张之路。他的扩张策略是一个小镇接一个小镇的开店,直到铺满一个地区。这样开店有一个好处,就是配送方便。沃尔顿意识到,建立分店必须要将它们置于配送中心或是仓库的范围之内,每家分店距离配送中心不能超过一天车程。同时,这样的布局也方便管理者及时了解每一家分店的情况。而那些大公司争相从一个大城市发展到另一个大城市,分店太过分散,会陷入不动产、城区规划和地方政治的漩涡之中。

除了有利于控制和配送之外,这个策略还能节省一大笔广告费,因为在偏远小镇根本不需要做广告,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就能很快地把促销信息传递给顾客。

扩张模式确定之后,需要做的就是选址以及决定店面的规模。在这方面,沃尔顿有着十分老道的眼光。他做过大量旅行,考察过众多百货业的竞争对手,所以一眼就能看出哪些社区蕴藏巨大商机。为了工作需要,沃尔顿甚至买了一架小飞机,这样可以方便在各个店之间往来,及时了解这些店的经营情况。在大规模开店的过程中,飞机还成了勘察新店地址的强大工具。从空中俯瞰,可以提供在地面没有的视角,能够考察到交通流量,看到城市和镇子的发展方向,还能评估竞争对手占据的地形,找到适合当地的开店方案。

大规模开店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规模变大、分店过多带来了管理问题。创业之初,沃尔玛的发展速度很快,沃尔顿和他的同事们整天疲于应付具体事务。而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面临着组织架构、规章制度、配送体系和信息化等问题。沃尔顿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请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充分信任并发挥他们的作用。

沃尔顿在选人用人方面很有一套,他善于发现人才。比如沃尔玛的重要人物罗恩,当时是堪萨斯州阿比林的达科沃尔商店的财务主管,沃尔顿看准他是沃尔玛需要的人,立马把他招进沃尔玛,绝不犹豫。罗恩开启了新的整合订货模式,此前,沃尔玛的各家分店直接从厂家订货,现在罗恩把各家的信息整合起来,通过配送中心统一向供应商订货。整合订货模式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沃尔玛大规模开店带来第二个问题是资金短缺。一开始,沃尔顿是向银行借款,一段时间,他几乎在阿肯色州及南密苏里州的每家银行里都欠有债务。到1970年,沃尔顿背负着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债务,让他感觉不堪重负。于是他决定将公司上市。经过一系列筹划,197010月,沃尔玛公司正式上市。通过上市,沃尔玛解决了资金问题,沃尔顿也还清了欠下的债务,除去了心头的一块大石。

好,第二个要点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讲第三个要点,伙伴关系。

除了坚定地执行折扣销售的策略,沃尔顿还深刻地认识到了与薄利多销同样重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你越是同员工分享利润,公司获得的利润就越多。为什么呢?因为资方怎样对待员工,员工就会原样照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顾客。而只有员工对待顾客很好,顾客才会一再光顾商店,这是零售行业真正的利润来源。

沃尔玛致力于同员工们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关系,这是沃尔玛能够始终在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原因。创业初期的沃尔玛付给员工的薪水并不多,沃尔顿回顾说,当时自己执着于获得6%乃至更高的利润率,而且当时太担心债务问题了,也太急于想往前冲了,以致忽略了员工的一些基本需求。

1971年,沃尔玛开始了一项面向全体员工的利润分享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将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划入员工的账户,当他们离开公司时,就可以取走。每位员工只要在公司待够一年,都有资格参与。这样员工能够分享企业利润,增加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公司还成立了一个机构,将分享给员工的这笔钱管理起来,用于投资沃尔玛的股票,让其不断实现增值。到1990年,他们累计的利润分享额就已经有18亿美元了。一位沃尔玛的卡车司机为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利润分享额达到了70.7万美元,而他此前曾为另一家大公司开了13年的卡车,离开时只拿到了700美元。

除了利润分享计划,沃尔玛还实施了许多其他金融合作计划,其中有一个雇员优先购股办法,员工可以通过工资扣款方式,以低于市价15%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这些都能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沃尔玛最成功的奖励机制是货物损耗奖励计划。所谓货物损耗,主要就是偷盗行为带来的损失,这是零售业盈利的最大敌人之一。1980年,沃尔玛采取了将公司从减少损耗中获得的收益与员工分享的办法。如果一家店将货物损耗控制在公司制定的标准之内,店里的每位员工都能得到一笔奖金,可能多达200美元。这大大激发了员工去制止偷盗的动力。曾经有一个分店的货物损耗率高达6%,每年损失高达50万美元。在实施了这项计划一年半之后,货物损耗率降到了2%,商店也开始扭亏为盈。

下面我们讲最后一个要点,沃尔玛的企业文化。美国另一家零售业巨头凯马特的创始人哈里·坎宁安曾说,山姆·沃尔顿建立的沃尔顿文化是一切成功的关键。沃尔玛的企业文化包含四个特点。

第一是崇尚快乐工作。沃尔顿认为,正因为工作非常辛苦,所以没必要时刻板着张脸,摆出一副严肃得要死,好像正在思考什么重大问题的样子。他提倡所谓吹着口哨干活的哲学,让大家不仅在工作时心情愉快,而且工作也更有成效,让公司充满活力与激情。沃尔顿曾经因为输了一个赌约,穿起草裙和夏威夷衬衣,胸前戴着花环,在华尔街的美林证券公司总部跳了一段草裙舞。他总是想方设法让生活变得更有趣,让沃尔玛成为一个快乐的工作场所。沃尔玛的员工常常会想方设法在店里制造一种狂欢的气氛,比如深夜疯狂大进购、捉迷藏式促销、吃月亮饼比赛、组建销售啦啦队等,带领顾客一起狂欢。因为沃尔玛早期开店都在小镇,小镇相对偏远,人们的娱乐活动比较少,到沃尔玛购物成为小镇居民的娱乐休闲方式之一。

沃尔玛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是倡导平等,让每个员工都感觉自己是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没有谁高人一等,没有谁因为带头喊了口号就自我膨胀的不得了,也没有谁是嘲弄的对象。在沃尔玛,言论的渠道是畅通的,如果有员工心里惦记着什么重要的业务问题,都可以在周六的晨会上提出来,必要的话,一线员工可以跟主管甚至总裁对话。

服务顾客,顾客就是上帝,是沃尔玛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沃尔顿奉行的信条是让顾客成为所有工作和努力的中心。他一再强调,商品零售成功的秘诀是满足顾客的要求,比如商品品类多、质量优良、价格低廉、服务友善、有免费停车场、愉快的购物环境等。沃尔玛一直在致力于给予顾客超乎期待的服务。比如有一位名叫安迪的员工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就是帮助一位母亲挑选儿子的生日礼物,却不惜耽误了自己儿子的晚会。这样的例子在沃尔玛不胜枚举。

沃尔玛文化的第四个特点是确保变化。沃尔顿要求公司打破固定思维,不停求变。沃尔玛一路走来,就是在不断地突破传统零售业框框套套,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比如低利润、小库存、大批量进货、降低成本,并且积极利用信息工具。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沃尔顿都在积极思考并强力推进变革。

到这里,本书的主要内容就为你讲完了。在零售业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传统行业,山姆·沃尔顿能从无到有创立沃尔玛,并将它发展成为零售业帝国,堪称了不起的商业奇迹。从根上讲,这一切源于沃尔顿对事业的追求与执着。正如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为沃尔顿颁发总统自由奖章时讲到:“山姆·沃尔顿,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具体展现了创业精神,是美国梦的缩影。”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