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传记传记

《食物探险者》:19世纪环球大冒险,重塑美国餐桌文化的探索与发现

铛铛铃2025-09-18传记368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食物探险者》,副标题是“跑遍全球的植物学家如何改变美国人的饮食”。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农业出口国,然而就在100多年前,美国的农业发展还十分落后,适合食用的农作物种类单一,人们吃饭只是为了果腹,谈不上享受美食和平衡营养。一位植物学家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状况,他就是戴维·费尔柴尔德。他一生到过50多个国家,将17000多种植物引进到美国,极大地丰富了美国人的餐桌,尤其是水果和蔬菜的种类。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食物探险者》,就将带你认识这位植物学家的非凡经历。

本书的作者丹尼尔·斯通,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环境政策学教师,是环境科学、植物学和农业领域的资深作家,曾任美国《新闻周刊》驻白宫记者,以及《时代杂志》《国家地理杂志》《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特约撰稿人。斯通阅读了费尔柴尔德生前留下的大量手稿,又采访了费尔柴尔德的后人,写成了此书,为我们还原了这位传奇植物学家的一生。

好,下面我就通过三个问题,为你讲解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费尔柴尔德是怎么走上植物探险者之路的?

第二,费尔柴尔德的植物探险如何改变了美国的农业?

第三,美国大量引入植物的工作为什么逐渐停止了?

好,下面我们首先讲讲本书的第一个问题,费尔柴尔德是怎么走上植物探险者之路的。

19世纪下半叶,距离美国独立已经有100年的时间,美国人的餐桌却十分单调。除了养牛、养猪获得肉奶之外,当时美国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蔬菜和水果很少。以蔬菜为例,只有萝卜、芥菜等少数几种容易生长的蔬菜。当时,一位报纸专栏作家这么描写美国人的三餐:早饭喝麦片粥,午饭吃面包、奶酪,晚餐是用水煮过的食物、深色肉汤、咸鱼、烤猪肉或烤豆子。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大部分美国家庭只能吃到面包、黄油和熏猪肉,蔬菜和水果相当少。

当时美国人的饮食格局,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历史的原因,美国最早的移民是英国的清教徒,清教徒崇尚简单的饮食,不愿轻易尝试新的食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本身植物种类就比较匮乏。在距今约200万年前,北美大陆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只有少数植物物种幸存下来。直到19世纪,美国本土原产的农作物种类都非常有限,只有草莓、蓝莓、山核桃、南瓜等几种。移民们从欧洲带来的农作物,只有小麦、烟草、桃子等少数品种。美国人对很多水果蔬菜可以说见都没见过。

1876年,在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当香蕉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时,美国人的反应是困惑:怎么用刀叉吃香蕉呢?

本书的主人公戴维·费尔柴尔德,正是出生在这个年代。1869年,他生于美国北部的密歇根州,后举家搬到了堪萨斯州。父亲乔治是名农业专家,曾任堪萨斯州州立农学院的校长。受父亲的影响,费尔柴尔德从小就对田野里的各种植物感兴趣。

除了父亲乔治,还有三个人对费尔柴尔德产生了重要影响,引领他走上了植物探险之路。第一位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阿尔弗莱德·华莱士,他曾周游世界,还和达尔文共同提出了进化论。华莱士曾到访堪萨斯州,由乔治接待,小费尔柴尔德也有机会见到了这位知名的博物学家。华莱士非常喜欢聪明活泼的小费尔柴尔德,还把自己的新书《马来群岛》送给了他。马来群岛指的是今天东南亚地区的众多岛屿,在这本书里,华莱士描写了自己在马来群岛的探险经历,还介绍了那里的自然风光和动植物资源。小费尔柴尔德读得津津有味,他对书中爪哇岛奇异的动植物印象最为深刻,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要到爪哇岛去探险。

但在19世纪,普通人要环球旅行并非易事,小费尔柴尔德只能暂时把这个愿望深藏心底。他后来进入大学学习植物学,主攻方向是病虫害防治。毕业后,费尔柴尔德来到首都华盛顿,在美国农业部植物病理科谋得了一个初级研究员的职位,主要工作是到各地讲解植物病害防治。比如,他会不厌其烦地向各地农民展示,梨树枯萎病菌是怎样杀死梨树幼苗的。

1894年,25岁的费尔柴尔德拿到了史密森尼学会的资助,前往意大利那不勒斯研究海藻的细胞分裂。在去那不勒斯的船上,他遇到了对他有重要影响的第二个人——环球旅行家巴博·莱斯·罗普。莱斯罗普比费尔柴尔德大22岁,是一个美国的百万富翁,他非常喜欢到世界各地探险,此时已经周游过世界40多次。当费尔柴尔德听说莱斯罗普去过爪哇岛,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他向莱斯罗普讲起了自己去爪哇的梦想,又提到了自己从事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但见多识广的莱斯罗普,对这个喋喋不休的穷小子显得特别不耐烦,他说:“为什么要研究微观的东西,而不研究人们可利用的植物?”

在欧洲下船之后,费尔柴尔德就和莱斯罗普分开了,但他早已给莱斯罗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莱斯罗普悄悄找人调查了费尔柴尔德,发现这个年轻人上进又可靠,决定出资1000美元资助他去爪哇探险,顺道去寻找美国没有的珍稀植物。莱斯罗普觉得这可比研究海藻有意义多了。

1000美元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钱,是一个普通人两年的工资。但慢性子的费尔柴尔德一开始并没有太当回事,他一边为远行做准备,一边继续手头的工作,直到收到捐赠后11个月,才从那不勒斯乘船前往爪哇岛。到了那儿,又忽然对当地的白蚁筑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大量时间花在了观察白蚁上。这可让莱斯罗普坐不住了,他追到了爪哇岛。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结伴先后游历了马来群岛的许多岛屿,看到了许多新奇的植物,也在途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马来群岛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美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费尔柴尔德意识到,如果把这些植物,尤其是能吃的农作物引进到美国,一定能促进美国农业的发展。他终于明白了莱斯罗普资助他的初衷。

不过要想系统地引进植物,还需要美国官方的支持。一回到美国,费尔柴尔德便向美国农业部提出引进植物的构想。此时的农业部长叫詹姆斯·威尔逊,他是影响费尔柴尔德的第三个人。威尔逊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农业部长,任期长达16年。他上任之初就意识到,农作物品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美国农业的发展。

在费尔柴尔德还在那不勒斯的时候,威尔逊就曾经因为一种叫做香橼的水果和他打过一次交道。“橼”是木字旁右边一个缘分的缘,香橼原产于亚洲,后来传到了欧洲,像柚、橘、橙一样是最原始的柑橘属水果,它们杂交形成了脐橙、柠檬、葡萄柚等多个柑橘种类。香橼树早就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到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但由于树龄老化、产量不佳,所以美国每年要从欧洲进口上千吨的香橼。

1894年,由于费尔柴尔德正在那不勒斯,威尔逊就指派他去香橼品质最好的科西嘉岛做植物间谍。在科西嘉岛上,不懂法语的费尔柴尔德费尽周折,在当地的果园采得了一些香橼枝条,扦插在马铃薯上寄回美国。马铃薯的中心部分富含淀粉等营养,可以让这些枝条在漫长旅途中存活下来。这次交道让威尔逊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常靠谱。而当费尔柴尔德从马来群岛归来时,威尔逊也意识到,美国是时候大规模引进植物了。

在威尔逊的推动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美国国会的支持。1897年,农业部成立了专门的种子及植物引进办公室,由费尔柴尔德全权负责。不过,刚到种子及植物引进办公室的费尔柴尔德,最初做的只是一些行政工作,比如书写和收发信函,和美国的一些驻海外机构联络,让他们收集植物或者种子。由于美国在欧洲的驻外机构最多,办公室从欧洲引进了一批优良品种的小麦、葡萄、蘑菇和石榴。同时在佛罗里达南部,美国农业部还建起了专门的植物园,来试验种植海外引进的植物。

但办公室工作并不是费尔柴尔德想要的,莱斯罗普的再次造访让他下定决心亲自踏上植物探险之旅。一见面,莱斯罗普是这么跟费尔柴尔德说的:“我对鸡一窍不通,不适合经营养鸡场。同理,你也不合适在政府部门里创建植物引进办公室。”莱斯罗普的话无疑敲醒了费尔柴尔德。美国农业部比较穷,没有钱资助费尔柴尔德专门探险收集植物,莱斯罗普的赞助解决了这一问题,让费尔柴尔德真正踏上了自己的植物探险之旅。

好,以上我们讲完了本书的第一个问题。19世纪时的美国,是一个植物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经济作物就更少,餐桌上的饮食相对单调。在有识之士的资助下,费尔柴尔德踏上了探险之旅,为美国引进植物。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我们就来讲讲费尔柴尔德的植物探险如何改变了美国的农业。

1898-19035年期间,费尔柴尔德的足迹遍布了南极以外的各大洲。最主要的一次旅程是从美国出发,向南到南美洲,又渡过大西洋来到欧洲,随后又通过苏伊士运河来到非洲和亚洲各地。在此期间,他遇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植物,就会将种子或枝条寄回美国。他先后寄回美国的植物达17000多种,也就是说,平均每天会有十多种植物被寄回美国。大部分时候,他是和莱斯罗普一起旅行的。

尽管有一个靠谱的旅伴,但探险旅途还是充满了艰辛。比如在南美洲翻越安第斯山脉时,费尔柴尔德骑的骡子在山路上打滑,差点把他摔下悬崖。而在东南亚的巴布亚,费尔柴尔德乘坐小艇到一个偏远小岛寻找植物,但小艇刚刚靠岸,就受到岛上土著人暴风般的箭支的袭击,幸好逃得快才保住一命。在斯里兰卡,费尔柴尔德因感染伤寒,一度生命垂危,还差点被旅馆赶出去,幸好同行的莱斯罗普掏出了防身的手枪,费尔柴尔德才能继续住在旅馆。也正是在莱斯罗普的帮助下,费尔柴尔德乘坐头等舱到了伦敦,才彻底把伤寒治好。

旅程尽管艰辛,费尔柴尔德的收获还是颇丰的。他从秘鲁引进了卖相好看的红色玉米,从中国引进了若干个水稻的品种,从欧洲带回了扁南瓜、甜椒、西兰花等大量优良的蔬菜品种,从东南亚则引进了芒果、柚子、榴莲等大量水果。费尔柴尔德曾经把80多个芒果品种带回了美国,其中以菲律宾发现的卡拉堡芒果最为成功,这是一种甜似蜜糖、纤维含量极少的芒果。此前,费尔柴尔德曾从加勒比海地区的特立尼达引进过三个芒果品种,但个头小还不好吃。卡拉堡芒果经过改良,培育出了香槟芒果,在佛罗里达被广泛栽种。当时的美国人在吃到香槟芒果后倍感惊奇,因为他们除了纯糖之外,从没吃过如此甜的东西。

费尔柴尔德从意大利引进的无籽葡萄也值得一提。他打听到,帕多瓦附近的一家修道院里有一株非常奇特的葡萄,它红色的葡萄粒里充满了果肉,但都没有籽。葡萄树的来历已无法考证,可能是哪个传教士从海外带回来的。那个年代并没有人专门种植无籽水果,费尔柴尔德却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株葡萄的价值。由于没有种子,他在修道院里住了好几天,剪下几段葡萄藤,培养出根后才寄回了美国。也正是这几段葡萄藤,让美国培育出了苏丹娜无籽红葡萄,这种葡萄的甜度高,无需脱籽,不仅适合食用,还带动了加州葡萄酒和葡萄干制造业的迅速兴起。

费尔柴尔德一路走一路找,甚至在远洋的航船上都不忘寻找新植物。他经常询问船上的旅客:“你吃过的最好吃的水果是什么?”一位中国的公使夫人告诉他,有两种像核桃一样大的水果最美味,那就是杨梅和龙眼。为此,费尔柴尔德专门到了中国的广东地区,找到了杨梅和龙眼,还带回了桃子、柿子、橄榄、枇杷等多个水果品种。

到了1903年,费尔柴尔德由于引进植物的工作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尤其是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因为当时美国的农民很穷,他们尽管耕地很多,但常种植的农作物只有少数几种,产量过剩就导致价格极低,比如燕麦和玉米,每公斤的价格只有几美分。而水果等种类众多的经济作物的引入,让农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它们的价格也相对较高,让农民们逐步富裕了起来。他带回来的植物也逐渐把美国变成了一个农业大国。

据统计,现在美国每年出口的粮食占全球市场的10%,加州、佛罗里达等地的苹果、葡萄、橙子等水果驰名全球,这些都要得益于费尔柴尔德开创性的工作。而费尔柴尔德从埃及带回的棉花,不仅促成了美国棉花产业的复兴,也为美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18-19世纪,美国本土就已经大量种植棉花,还一度向埃及出口。埃及人虽然19世纪初才开始种棉花,却培育出了詹诺维奇棉,又称埃及长绒棉,产量品质远胜美国棉花。它的出现,让美国棉花在国际市场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再加上内战让美国停止了棉花出口,埃及人成了全球主要的棉花生产者。到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反而要向埃及进口棉花。詹诺维奇棉被费尔柴尔德引进美国后,能很好地适应美国的气候,迅速改善了美国棉花的品质。再加上这个品种易于管理,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也解决了美国农奴制废除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很快,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出产的棉花就重新占领了国际市场。随后美国人不断对棉花品种进行改良,到二战爆发时,仅亚利桑那的棉花实验基地,就已经发展成了产值上亿的产业,让美国财力大增。

不过也并不是费尔柴尔德引进什么,美国人都照单全收,口味、种植难度等都会影响外来植物的前途。费尔柴尔德从中国引进了荸荠,也就是马蹄,但因为荸荠是种在淤泥里的,美国农民不喜欢在沼泽里耕作,觉得太脏,所以没人愿意种。同样也是从中国引进的芋头,因为美国人不喜欢吃,也没有被广泛种植。就连费尔柴尔德最喜欢的水果山竹也被嫌弃了,她称山竹为热带水果的女王,其白色果肉显得非常漂亮,也比李子果肉细腻,味道清香可口,难以言表。但美国农民却不买账,他们觉得和其他水果相比,山竹的果皮太厚,果肉太少,椭圆的形状看起来也不够饱满,因此也被抛弃了。其他受到冷遇的,还包括如今健身人士喜欢的藜麦,以及腰果等等。美国人倒是爱吃腰果,但农民觉得腰果太难伺候,不如从印度进口,价格还便宜一些。植物直到多年后才打了翻身仗,比如从奥匈帝国引进的羽衣甘蓝,它能吸收土壤中的盐分,防止土壤矿化板结,这种植物五颜六色的,还能装饰单调的菜园,但是它谈不上好吃,美国人一开始主要把它当做装饰品。直到上世纪90年代,化学家发现羽衣甘蓝含有丰富的钙、铁和维生素K,羽衣甘蓝这才翻了身,成了人们追捧的食材。

以上我们讲完了本书的第二个问题,费尔柴尔德的工作改变了美国人的饮食以及美国农业的面貌,为美国奠定了农业大国的基础。不过,美国引进植物的脚步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下面我们来讲讲本书的第三个问题,这项工作为什么会逐渐停了下来。

1903年,费尔柴尔德停下了他寻找植物的脚步,原因是他和一位年轻的姑娘相爱了。她的名字叫玛丽安·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贝尔的女儿。费尔柴尔德在贝尔举办的沙龙上结识了玛丽安,此时的费尔柴尔德已经34岁,渴望进入一段稳定的婚姻,二人在一年后喜结连理。为了家庭,费尔柴尔德放弃了继续在海外探险,但他仍然是美国种子及植物引进办公室的主管,培养出了许多门徒。

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弗兰克·麦耶。费尔柴尔德从麦耶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这是个坐不住、渴望探险的年轻人。他从1905年三次被派往中国,前后加起来一共在中国待了9年的时间。麦耶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各个省份,带回了大量的植物,比如大豆、燕麦、小米、芦笋、薄皮西瓜、野梨、东北菠菜等等。柠檬中有一个著名的品种叫麦耶柠檬,据说就是麦耶于1908年在北京附近发现的。

不过,麦耶的意外死亡沉重打击了美国的植物引进工作。麦耶经常独自一人徒步行走在中国内地,此时的中国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社会局势动荡,麦耶多次遇到土匪抢劫,经常被打得浑身是血,有一次还差点被勒死。他还经常碰到饥饿的熊、老虎和狼,这些都没有吓到麦耶,压垮他的却是心理问题。1917年,身在中国的麦耶已经42岁,经历了长达12年的植物探险之后,他不但体力大不如前,还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而当时军阀混战的血腥场面,再加上辛苦收集的标本在战争中被毁,都让麦耶深受刺激。他在中国孑然一身,没有朋友倾诉。1918年,他在一艘由汉口开往上海的轮船上投江自杀。

后来为了纪念麦耶,美国农业部专门设立了麦耶奖章,专门表彰那些品德高尚的植物引进者。

如果说麦耶之死让费尔柴尔德失去了左膀,那么另一位门徒波普诺德离开,则让费尔柴尔德失去了右臂。波普诺天赋极高,经常能敏锐地发现新植物,但他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为了留住他,费尔柴尔德经常把难度最小的任务派给他,让他去环境相对安全的地区。但波普诺最终还是放弃了植物探险。

失去了左膀右臂的费尔柴尔德,还面临着越来越严苛的植物检验检疫制度。说到这,就要提到费尔柴尔德童年的好友和邻居查尔斯·马拉特。马拉特是农业部昆虫学研究室的主任,曾在费尔柴尔德的婚礼上担任伴郎,但在引进植物的问题上,两人却发生了严重分歧。马拉特担心植物引进会带来各种病虫害,认为这项工作弊大于利。费尔柴尔德却觉得,病虫害的问题确实应该重视,但引进外来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可以极大地促进美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利大于弊。

两人的冲突是从引进樱花树开始的。费尔柴尔德婚后住在华盛顿近郊的小镇,他非常喜欢日本的樱花,在自家的花园里栽种了许多樱花树,这也是美国最早栽种的樱花树。1910年,费尔柴尔德家的樱花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当时的总统塔夫托和夫人也非常喜欢樱花,有人就提议在华盛顿市区大量种植樱花树。此时正值日俄战争期间,得知消息的日本政府认为,这是个拉拢美国的好机会,就主动提出向华盛顿捐赠2000棵日本最好的樱花树苗。费尔柴尔德参与了两国的捐赠谈判,但就当树苗随船运到美国时,马拉特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这么大量的树苗存在病虫害输入的风险,主张进行病虫害检疫。结果在这些树的根发现了介壳虫、蛀虫等十多种病虫害。马拉特指出,这些病虫害的危害巨大,比如白色介壳虫会使得果树大量死亡。最终这2000棵樱花树在港口被全部焚烧。

虽然日本政府随后又给华盛顿赠送了一批经过严格消毒杀虫的樱花树,但关于外来植物病虫害的话题已经被炒热,公众也开始担忧外来植物带来的危害。在马拉特的主导下,1914年,美国出台了植物检疫法,在不断修订之后,从外国引进植物的限制也越来越多,任何植物引进都必须经过植物检验部门的严格审查,禁止私下引进各种植物。

现在看来,大量引进植物与病虫害检疫并没有本质的矛盾,只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就能保证植物引进的安全。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马拉特的大力宣称下,病虫害的问题被严重夸大了,种子及植物引进办公室从海外找到的植物,在运送回国时受到百般刁难。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种子及植物引进办公室几乎陷入停滞。1923年,费尔柴尔德离开了种子及植物引进办公室,彻底结束了自己植物探险者的生涯。

以上我们讲完了本书的第三个问题,随着费尔柴尔德本人不再出国探险,两个门徒的相继离开,以及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的出台,大规模引进植物变得困难,费尔柴尔德的工作也最终停了下来。

1954年,85岁的费尔柴尔德在佛罗里达病逝,他被葬在一棵爪哇榕树下,这也是他引进的植物之一。如今,植物学家们依然会在各地发现新的植物品种,但一个国家大规模引进境外植物的情况,却很难再现了。一来,植物品种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被各国严格控制;二来,在许多探险者的努力下,绝大部分植物种类已经在全世界传播开来,曾经那些难得一见的植物,已不再是少数探险家才能看到的奇珍。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