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传记传记

《索罗斯传》: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多面人生,慈善、哲学与阴谋的交织与碰撞

铛铛铃2025-09-18传记688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索罗斯传》,作者是美国著名财经记者罗伯特·斯莱特。

索罗斯是与巴菲特齐名的国际投资大师,被称为金融巨鳄。他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的投资生涯当中有着许多震惊世界的经典案例。比如说1992年狙击英镑,把英国央行挑落马下,让他在全球封神。同时呢,他也遭受过一些著名的失败,比如说1998年的中国香港汇市血战,他输给了香港金融管理局。

如果说巴菲特是一位统帅千军万马的领袖,索罗斯就是乱军当中取上将首级的剑客。那么他的剑法有什么样的奥秘呢?这是本书当中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除了在投资领域的成就,索罗斯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他以慈善为名,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建立了许多非营利性组织,试图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很多人认为,他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当中,索罗斯疯狂攻击东南亚国家和中国香港的外汇市场,这种做法也被认为是有政治目的。

那么,索罗斯真的是阴谋控制世界的幕后黑手吗?我们也可以从本书当中寻找答案。

关于索罗斯的传记作品非常多,罗伯特·斯莱特的这一本是公认的最好版本之一。斯莱特的年龄和索罗斯相差不多,两个人私下里边非常熟悉,他对索罗斯的了解是比较客观和准确的。这本书的英文版最初是在1996年出版的,2008年进行了最后一次修订,2015年引入中国,中文版约25万字。

今天,我们将用三个问题为你解读本书。第一个问题,索罗斯是如何成为最牛对冲基金经理的;第二个问题,索罗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第三个问题,索罗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他真的是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是妄图统治世界的阴谋家吗?

啊,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个问题,索罗斯是如何成为最牛对冲基金经理的。

很多人都知道,索罗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富豪。1930年,他出生在匈牙利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匈牙利语名字叫做“György Schwartz”,后来呢,为了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一家人决定改姓索罗斯。童年时代的索罗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方面,他的父亲是一个享乐主义者,花钱大手大脚,家庭一直比较拮据;另一方面,匈牙利的反犹主义本来就很严重,被法西斯统治之后,匈牙利政府更是追随德国开始屠杀犹太人。索罗斯一家靠父亲搞到的假身份证才幸免于难。

二战结束之后,17岁的索罗斯离开家乡,独自一个人去西欧闯荡,先是打零工度日,后来到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读书,靠着打工和慈善机构的救济,非常艰难地完成了学业。可是,当22岁的索罗斯走出校园,他却发现找不到正式工作。借用书中的一句话,当时伦敦的金融市场不给年轻人任何机会,如果没有强大的个人背景,很难在大银行和投资公司找到全职工作。索罗斯干了好几年临时性工作,比如说手提包推销员、银行见习生等等。终于到他26岁那一年,索罗斯意识到自己不能够再蹉跎下去了,决心去美国华尔街赌一把。

1956年,索罗斯怀揣亲戚赞助的5000元美金来到美国,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一家名叫F.M. 迈耶合伙公司的小型投资机构雇佣他担任交易员。当时金融市场远远没有实现全球化,美国投资机构对欧洲市场了解很少,他们非常需要像索罗斯这样了解欧洲的人来分析美国之外的投资机会。索罗斯后来回忆说,当时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因为美国公司实在是找不到了解欧洲金融市场的人,所以说还是很信任他。他说那段经历简直就像是瞎子给盲人指路。不过索罗斯这么说可能太过于谦虚了,因为他向迈耶公司推荐的几只欧洲股票收益都还不错。

这期间,索罗斯还努力打造他在华尔街的个人品牌,写信给规模更大的投资机构,推荐自己看好的欧洲股票。其中比较有名的例子是德国的安联保险公司,索罗斯认为这家公司股票被严重低估,建议投资机构买入,后来安联保险的股票在短期内翻了三倍,这些投资让索罗斯逐渐小有名气。

但是好景不长,1961年肯尼迪总统上台之后修改了法律,禁止美国人买入外国证券,索罗斯原来的专长用不上了,职业生涯遭受了一个重大挫折。不过他很快有了新的出路——帮外国人买美国的证券。1963年,33岁的索罗斯加入阿诺德·莱希罗德财团担任分析师,4年之后晋升为高管。他成功说服公司董事会支持他建立了两只面向海外客户的基金,一支成立于1967年,名叫第一老鹰基金,另一只成立于1969年,名叫做双鹰基金。索罗斯决心以双鹰基金作为事业的新起点,他将工作多年积攒的25万美元全部投入了进去,这笔钱基本上是他当时全部的身价。

60年代前半段,索罗斯的经济状况其实并不太好,他的父亲身患癌症,索罗斯和哥哥也拿不出钱来治疗,只好去寻求试验性的免费疗法。很快,老索罗斯不幸去世了,这件事成为了索罗斯的终身遗憾。

建立基金之后,索罗斯10年来在华尔街积攒的人脉逐渐发挥作用,他成功吸引了一批欧洲、中东和南美洲的富豪前来投资,基金规模迅速扩充,到1970年达到了1250万美元,业绩也很不错。比较著名的一个案例是,索罗斯准确预测了1969年到1974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小周期,也就是1969年开始上涨,1974年见顶回落,于是他在1969年做多房产信托公司的股价,1974年转而做空,两次都赶在了正确的时机。

不过,基金虽然由索罗斯全权负责,但是依然隶属于阿诺德公司旗下。到了1970年,40岁的索罗斯成为百万富翁,才彻底实现独立。他跟另一位天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合作,成立了索罗斯资产管理公司,这家公司旗下先后设立了若干支基金,这其中投资策略最激进的一支就是赫赫有名的量子基金。

在索罗斯的基金成立的最初10年,主要还是以个股投资为主,索罗斯展现了他的国际化视野,敢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那个年代,信息并不像现在这么流畅,很多地区还处于战乱当中,美国的基金经理不敢向国外投入太多资金,但是索罗斯逆向而行。比如70年代初,他将1/4的资金投入日本股市,这帮助索罗斯基金的规模翻了一番。另外,索罗斯对国际形势非常敏感,当时因为越战结束,军工类股票陷入熊市,但是索罗斯意识到中东产油国形势不稳,迟早要爆发战争,于是抄底军工股票,后来两伊战争爆发,军工股大幅上涨,索罗斯又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当然,索罗斯在操作当中也有凶狠投机的一面,他的很多操作跟中国的一些民间游资类似,甚至会短线坐庄。例如在1977年,索罗斯基金对一只股票的买卖占到总成交量的70%,因为恶意操纵股价,遭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的罚款。

总的来说,索罗斯40岁自立门户之后,业绩相当亮眼。从1970年到1981年,他的基金总利润高达3365%,同期标普指数涨幅为47%,远远跑赢大盘。到1980年底,索罗斯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3.8亿美元,这一年,50岁的索罗斯个人资产首次达到1亿美元。经过10年苦心经营,他已跻身华尔街顶级富豪行列。

为什么自立门户之后10年之间,索罗斯的财富能够跳涨好几个数量级呢?除了他过人的眼光和判断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基金是一种特殊的基金,叫做对冲基金。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的基金都属于共同基金,投资方式是买入然后长期持有,也就是重点做多,基本上不做空,基金公司按照资金规模抽取管理费,比例很低,一般不超过2%。对冲基金可就不一样了,它专门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对冲基金的管理者除了抽取管理费之外,还要抽取利润的20%作为业绩提成,所以一位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可以获得非常丰厚的收入。

时间进入1980年代,欧美股市迎来大牛市,索罗斯的投资变得更有战略规划,比如他系统性地参与英国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在证券市场上低价收购美国国有公司的股票。1985年广场协议前夕,55岁的索罗斯开始外汇交易,量子基金在1987年底达到18亿美元,当时他在美国国内已经颇具名气,基金募集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992年,索罗斯发起了著名的英镑狙击战,与英国央行对赌,成功做空英镑,旗下基金一天之内赚了2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场谈之色变的金融大鳄。1993年,索罗斯的年收入达到1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首个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人,那么他在1993年的净利润排名全球第37位,比麦当劳还多。这个如果索罗斯是一个国家,那他的收入超过了联合国至少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用富可敌国来形容索罗斯一点也不为过。

跟当时世界上的主流基金相比,索罗斯的基金有两个突出的特色。第一,它进行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做空操作,例如针对化妆品公司雅芳以及传真机公司西联等,索罗斯抓住这些公司财报当中的一些漏洞,先埋伏下空头仓位,然后在负面消息曝光的这几天之内迅速获利了结。其实,在大多数历史时期,包括现在大型基金的主流策略都是做多,很多人对做空有心理障碍,毕竟这意味着要靠着别人的失败来赚钱,容易遭到舆论指责,但是索罗斯毫不顾忌,甚至以此为乐,他特别喜欢卖空那些大机构看好的股票,他把这个叫做“邪恶的快乐”。

那索罗斯的第二个特色是大量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敢于使用杠杆。例如1992年的英镑狙击战当中,他实际动用的保证金只有10亿美元,但是持有的英镑空头仓位是70亿美元,同时还持有60亿美元的德国马克多头仓位,加起来是130亿美元,13倍的杠杆。2011年,当索罗斯清盘量子基金的时候,规模已经达到250亿美元,之后索罗斯不再接受外部投资者,只用自己和家族的钱投资。

说到索罗斯的家族,这里咱们简单介绍一下。索罗斯总共结过三次婚,共有五个孩子,最近一段婚姻是在2013年,83岁的索罗斯迎娶了42岁的日裔妻子博尔顿。索罗斯家族的大部分财富都在索罗斯投资基金里,他的两个儿子在跟随他从事基金管理。近年来,索罗斯把大部分财富捐给了自己成立的慈善基金。到这里第一个问题咱们讲完了。

索罗斯的投资人生其实起点不高,起步也比较晚,直到40岁才建立起完全属于自己的基金公司,跟现在那些20多岁的创业者相比,他算是大器晚成了。索罗斯拥有一套不同于主流基金的投资模式,那就是敢做空、高杠杆、国际化,这些我们不能够机械地模仿,重要的是学会像索罗斯那样独立思考,勇于逆潮流而行。

好,接下来我们再来说第二个问题,索罗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索罗斯在功成名就之后很愿意跟别人分享他的投资心得,他写了很多的书,接受了很多的采访,但是他分享的秘诀让人们大失所望。每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做出某一个判断,他回答的最多的一个理由就是“显然如此”。对索罗斯而言,他做出判断的理由都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什么缜密的推理,但是别人听了之后可能觉得他这是在骗人吧。那很多人猜测他应该是得到了内幕消息,或者是干了其他见不得人的勾当,所以说才能够做出那么精准的投资决策。

但是实际上我们审视索罗斯几十年来的成功和失败,会发现他的成功都可以用索罗斯自己创造的一个哲学概念来解释,这个概念就是反身性。索罗斯是这样描述反身性概念的:未来的发展是由现在的期望所形成的,参与者的认知有内在缺陷,而有缺陷的认知和事情的实际进展是有双向联系的,这导致两者之间缺乏一致性,这个双向关系叫做反身性。这段话非常拗口,大部分美国人也听不懂,觉得索罗斯就是在故弄玄虚,但是其实中国有一个成语非常恰当的解释了这个概念,那就是当局者迷。

索罗斯的意思是,如果你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那就永远看不明白这个市场,因为你自认为看懂的这个动作就已经影响了市场,让他改变了发展方向,只有在内心深处彻底摆脱投资者的身份,从一个更高的战略性高度来看金融市场才能够看懂未来。索罗斯摆脱反身性束缚的方式就是将自己定位在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身份上,他按照这个身份塑造了自己的生活圈子。索罗斯的朋友圈当中很少有投资家和金融家,更多是哲学家和政治家,这帮助他跳出投资者的思维方式。

书中记录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细节,有一次他给牛津大学捐了一笔钱,校方打算举行一个仪式感谢金融家索罗斯给学校捐款,结果他告诉牛津大学别这么写,要写成“哲学探索者索罗斯”,他很谦虚,没说自己是哲学家,只自命为哲学探索者,可见金融家、投资家这些身份是他不愿意去承认的。

另一方面,索罗斯在1980年基金初具规模之后就开始寻找继承人,打算让这个人来具体负责投资,而他只做宏观政策顾问,以便从投资者身份当中抽离出来。不过,要彻底摆脱市场的束缚谈何容易啊。虽然说他理智上明白自己应该跳出金融市场,但是情感上没办法收手,这让他犯了一个比较大的错误。

1980年里根总统上台执政后,美联储主席是保罗·沃尔克,沃尔克这个人非常强硬,主张用高利率来对抗当时美国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索罗斯跟沃尔克的私人关系非常不错,当然了,他是以一个社会活动家的身份去建立友谊的,如果说一开始就明目张胆地去搞内幕消息,沃尔克也不可能跟他做朋友。但是当索罗斯发现赚钱的机会,他的金融家本能就又回来了。根据和沃尔克的私下交流,索罗斯认为美联储虽然会大幅加息,但是不会加到很夸张的程度,他判断美联储基准利率最高不超过12%,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索罗斯进行了大规模的债券投资,而且杠杆非常高,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沃尔克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非常大,美国的基准利率最高升到了24%,这导致索罗斯基金在1981年损失惨重,一年内从4亿美元缩水接近一半。

索罗斯的这次失败完美诠释了对冲基金行业的一句著名格言:如果你按照内幕消息来交易,那就离破产不远了。因为你一旦成为内幕交易的一部分,就进入到一个局中,没办法跳出那个局来观察事情的全貌,这恰恰就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然而他自己当时也是被蒙蔽了。美联储的政治意图就是紧缩政策不能半途而废,不能表现出任何松动,即便市场已经惨不忍睹也不能救市。然而,索罗斯被局限在投资家的身份,没能够看准这件事背后的政治意图。

经历了暂时性磋商之后,索罗斯决定调整一下个人的生活状态。1983年,53岁的索罗斯迎娶第二任新娘28岁的苏珊·韦伯,婚礼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结婚誓言当中有一句“无论境遇是好是坏,我都将把我所有的财富赐予你”,索罗斯一听到这一句脸色煞白,当场咨询了一下律师这个承诺会不会造成财产损失,当律师告诉他没有关系之后,他仍然是不想回答“我愿意”,而是模糊不清的回答“这取决于我跟继承人预先达成的协议”。那很多女性看了这一段故事,肯定会觉得索罗斯是一个渣男,实在是太吝啬了,但是从反身性哲学来看,婚姻也是一个当事人难以跳出的局,人们都把婚礼当成是理所应当的程序,不会考虑结婚誓词当中的法律风险,索罗斯在婚礼上的表现可能是恰恰说明他已经找回状态,能够主动出局来思考问题了。

1985年,索罗斯迎来一场久违的大胜,这一年他大举进入了令他举世闻名的一个投资领域——外汇市场。索罗斯的第一次大规模汇率狙击战是针对美元,他判断里根的经济刺激政策几乎到了强弩之末,为了维持增长,美元必须大幅贬值,因此他开始做多日元和德国马克,当时索罗斯在日元和马克的汇率交易上就投入了15亿美元,而且他还持有其他做空美元的仓位,那么加起来总共是有40亿美元左右,不过其中30多亿都是借来的,可谓是空手套白狼。19859月,五国集团达成广场协议,日元和马克对美元升值,这次交易让索罗斯基金的规模翻了两倍多。

在那之后,索罗斯在外汇市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1992年,他发起了被誉为他一生中最伟大出击的英镑狙击战。当时的英镑与德国马克保持着一个固定的汇率,之所以是这样,那是源自于1979年成立的欧洲汇率机制,这个机制的本意是为了维护欧洲的货币体系稳定,但是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德国统一了,德国经济变得更强大,而英国却陷入了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英国对马克实际上有很大的贬值压力,但因为英国处于欧洲汇率机制当中,央行不得不拿出真金白银在外汇市场上勉强维持英镑对马克的固定汇率。包括索罗斯在内的很多投资人都明白这不可持续,他们认为英国央行很快就要撑不下去了,所以早早地开始做空英镑。不过当时英国首相梅杰和财政大臣拉蒙特的态度非常强硬,他们多次发表演讲表示将坚决捍卫英镑的币值,这种态度吓住了一部分投资者,但是索罗斯站在政治家的战略高度看透了事情的本质,他认为英镑贬值符合英国的民意,英国政府注定无法对抗民意。

这时候索罗斯跟他的第十位接班人德鲁肯米勒已经合作得很默契,索罗斯不再直接做投资,只负责指明方向,他告诉德鲁肯米勒英镑一定会贬值,然后由德鲁肯米勒来决定具体投资哪些品种,德鲁肯米勒的决策很明智,他并不仅仅做空英镑,还做多德国马克,做空意大利里拉和欧洲股市,并且动用了高杠杆。1992916日,这一天在金融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三,英国宣布放弃维持英镑汇率,退出欧元汇率机制,也不再参加筹备中的欧元,英镑疯狂贬值,短短一天之内,索罗斯基金赚了约20亿美元,其中做空英镑赚了10亿美元,在其他货币和做空股市上赚了另外的10亿美元。

至于中国读者比较关心的1998年香港汇率战,很遗憾的是这本书基本上没有介绍,作者曾经问过索罗斯他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是不是亏钱了,索罗斯回答说“亏了一点,不是太多”,可见香港汇率战在索罗斯的眼中算不上很大的失败,当然了,肯定也算不上成功。

通过这几个索罗斯投资生涯当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反身性哲学理论在投资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所谓反身性,指的就是观察者本人身处局内,导致他永远无法观测到事物的全貌,要克服这个问题,需要观察者跳出局外,从更高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家,需要做到的就是彻底忘记自己是一个投资家。

接下来啊,让我们来一起解读第三个问题,索罗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他真的是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是妄图统治世界的阴谋家吗?

索罗斯被很多人怀疑是阴谋家是从1992年狙击英镑开始的,其实索罗斯并不是唯一靠做空英镑赚到大钱的人,当时有很多投资机构做空英镑都赚了不少钱,但是索罗斯获得的关注最多,一方面是因为他掌管的是一家对冲基金,有20%的业绩提成,导致他的个人收入非常高,另一方面是他有意将自己塑造成对冲基金行业领袖,做了很多主动宣传。从英镑狙击战开始,原本内向低调的索罗斯突然变得非常活跃,频繁接受采访。

那么索罗斯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种种迹象表明,他这么做主要目的是想让外界看到自己的影响力,尤其是希望吸引外国政治家的注意,以便跟他们结交。索罗斯与政治家们交朋友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经济学名师,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米德,还有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精神领袖哈耶克,对他影响最大的却是哲学老师卡尔·波普,波普有一本书叫做《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这本书是索罗斯政治理想的来源。简单来说,索罗斯希望建立一个开放社会,他认为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想都是封闭社会的产物,而开放社会应该是完全平等、自由的,没有这些将人划分成不同种类和族群的概念。

索罗斯对开放社会的憧憬始终如一,早在青年时代他就不喜欢以色列这个国家,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强烈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因为他认为犹太人真正要做的是把自己生活的国家变成开放社会,把种族之间的隔阂彻底消灭,而不是说搬出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开始,索罗斯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践,他在祖国匈牙利、苏联、罗马尼亚、波兰,还有其他的一些东欧国家建立慈善基金会,通过资助高校和研究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

那么回到前面那个问题,索罗斯是个政治阴谋家吗?其实他一直非常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其说是阴谋,倒不如说是一种阳谋。然而,索罗斯的政治阳谋远远不像他经营对冲基金那样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一败涂地。特别是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索罗斯的慈善行为列入重点监控黑名单,在他的祖国匈牙利,反索罗斯甚至是成为了一项主流政治运动,特别是总理欧尔班上台执政之后,不仅在2017年彻底关闭了索罗斯创建的中欧大学,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对索罗斯进行激烈的人身攻击。讽刺的是,欧尔班其实是索罗斯慈善活动的受益者,学生时代曾经受过他的资助,可见索罗斯的政治努力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在今天的这本书当中介绍了索罗斯最主要的一次政治失败,那就是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索罗斯非常厌恶小布什,认为他将导致美国社会走向封闭,因此投入巨大精力企图阻止小布什连任。根据公开数据,索罗斯在2004年大选当中共投入2700万美元,虽然对于他来说这笔钱真不算多,但是这是索罗斯第一次旗帜鲜明地参与美国政治,赌上的名誉成本非常高,小布什的连任则是让他遭受沉重打击。正如书中写到,小布什的胜利相当于索罗斯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投资仓位,结果却一败涂地。

其实,索罗斯在政治领域的失败也可以用反身性理论来解释,政治思维帮助他跳出投资圈子,在更高层面是找到了金融投资秘诀,然而当他想要成为一个政治活动家时,却没有办法摆脱反身性束缚,他越是努力宣传自己的理想,越是遭受别人的猜忌和抵制,以致陷入当局者迷的悖论当中。

到这里,《索罗斯传》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为你解读完了。那么在这本书的开头,作者是引用了索罗斯自己的一句话来为全书奠定基调,这句话是索罗斯说:“我曾经幻想自己是某种神灵。”索罗斯幻想自己是神,这该怎么理解呢?说明他狂妄自大吗?不是的,神这个概念在索罗斯的眼里应该是跳出人世间所有的局,彻底摆脱反身性的束缚,虽然他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但是可以说他比大部分人都更接近所谓神的标准。其实呢,这个标准并不神秘,就是拓宽视野,跳出局外,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思考问题。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