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爱的荒漠》:人生孤独如影随形,爱情亦难逃其咎
铛铛铃2025-09-23【文学】539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呢,
给大家带来的是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小说《爱的荒漠》。
说到20世纪的法国作家,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罗曼·罗兰、加缪、纪德,或者杜拉斯等等。莫里亚克这个名字呢,对很多普通读者来说,可能还是有些陌生。但要介绍他,倒是有两个关键词可以让大家印象深刻。
第一个关键词是天主教作家。莫里亚克于1885年出生在一个信奉天主教的资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严格的天主教教育。在他早期的创作中,充满了宗教说教,他一再表现一种严肃的宗教观。比如说,主人公要是违背了天主教教义,就得不到上帝的宠爱,并以悲剧收场。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禁欲系的作家开始疯狂地表现人的欲望和激情,对宗教教育中的禁欲和限制自由表示强烈不满,甚至开始怀疑上帝。当众人以为他已叛离宗教了,他却说:“我从未离开,甚至离上帝更近了。”从此,他的文学创作也趋向成熟。一方面,作为小说家的莫里亚克开始诚实地表现人的欲望;另一方面,作为天主教徒的莫里亚克开始对那些迷失正途的人们表示同情,并坚定认为只要自知有罪就能得救。
第二个关键词是《爱的荒漠》。20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西方500年来建立的现代文明大厦,而且彻底粉碎了19世纪以来关于人类持续进步的信念。该如何书写战后人们的生活以及内心世界,对每一个敏感的作家而言,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在一个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天主教作家看来,战后人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用一个词概括的话,就是荒漠。人的内心世界一片荒芜,人与人之间是无法沟通、无法理解的,一个个都被困在琐碎的家庭事务、机械的工作以及虚伪的学校教育之中,一个个被囚禁在自我之中。也正因为彼此的隔离、孤独,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
那说到这,想必大家已经反应过来了,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部小说就叫《爱的荒漠》。的确,这部小说代表了莫里亚克小说的成熟。1925年,他凭借这部小说一举夺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奠定了他在当代法国文学界的显著地位。
那这部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简单来说,就是50多岁的父亲和17岁的儿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爱上了一个丧子的寡妇。三个主人公中,一个是备受尊敬的医生,一个是叛逆邋遢的少年,一个是人人指责的情妇。在这段看似狗血的三角恋中,莫里亚克会如何表现“爱的荒漠”主题呢?接下来就请跟随我的声音,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是否所有的家庭生活最后都充满了乏味、算计和冷漠?保尔的前半生是个被全城市民拥戴的医生,是忠于家庭、辛苦工作的丈夫。他正直善良,被奉为圣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活得越来越空虚。大女儿马德兰前几年嫁给了一位军官,但保尔对这个粗俗的男人并无好感。马德兰还小的时候,给保尔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明亮的色彩,保尔也因此对她十分溺爱,还为她精心挑选了一个最完美的未婚夫,希望她幸福。然而,长大后的马德兰偏偏看上了另一个她并不满意的男人,还私下订了婚。婚后,她和那个军官丈夫赖在家里,一门心思地盘算着如何将家中的财产弄到手。
小儿子雷蒙是个正在读中学的17岁少年,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正处在叛逆的成长阶段。他外表肮脏,行为粗暴,在学校里是个讨人厌的坏孩子。父子俩很少交流,形同陌路。保尔对儿子不闻不问,如果非要找个借口,那一定是工作太忙。保尔很少和家人沟通,最多每天早上和一家人在餐桌上打个照面,就出去上班,晚上很晚才回来。就算到家了,也是一头钻进书房。在这个家里,儿子在想什么,当爹的不知道;丈夫在想什么,妻子根本不在乎。
保尔的妻子露西出身名门,是百里挑一的好妻子,因为她的背后是强大而富有的布拉西埃家族。露西本来可以嫁给一个比保尔更富有的人,却还是选择了他。婚后,保尔的病人全年无休地需要他,而露西只能独自撑起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露西有过疑虑,但她最终还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中放弃了争取丈夫宝贵时间的可能。多年的婚姻家庭生活还是没能让露西明白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妻子。她不知道,在最忙碌的生活中,爱情也总会占得一席之位;她更不明白,就算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到了和情妇约会的重点,也会让世界停步。就是这种无知让保尔离她越来越远。当然,这种无知也在无形中免除了她的痛苦。
故事中这样形容露西所经历的这段爱情:跟在一个难以接近而又永不回头的人后面,紧追他,想他对别的女人也不会两样。但是她错了。在最负青春的时候,偶尔在母亲的安排下和露西结了婚,但这一场被安排的婚姻却在保尔52岁这一年出现了裂变。露西并没有发现,在这一年的许多个晚上,保尔的实验室是空的,就诊室里坐着几个等待就医的病人,但保尔并不在。因为那时保尔正坐在满是幔帐、挂毯的幽暗的客厅里,朝着一个躺着的女人一动不动地呆着。
最近,保尔习惯性地站在镜子面前端详自己,有时候还会神游一会儿。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决定和妻子离婚。他已经厌倦这段沉闷而烦躁的婚姻生活。爱情还没开始,就已经枯萎的父亲保尔觉得自己才52岁而已,还来得及找个喜欢的女人,过几年幸福的日子。虽然这种幸福中会让他对现在的家庭富有内疚,但即使这样,他也想要放手一搏,因为他不想变成一个虚度一生的人。
保尔一生的感情是缓慢而懦弱的,在他52岁的这一年,突然间找到了青春,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叫玛利亚的女人。如果说他的爱情是一座沉睡的火山,那么玛利亚的出现开始让这座沉睡的火山地动山摇。玛利亚是保尔病人的母亲,一个不到30岁、美丽高冷、是非不断的寡妇。她的孩子从生下来就身体不好,扛了好几年,终于还是在一年前结束了仅仅六岁的生命。在不断的治疗过程中,保尔对坚强的玛利亚产生了爱慕之情,以至于即使孩子不在了,两个人还是维持着良好的往来关系。
玛利亚是个典型的话题女人,她的丈夫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生活,她凭借漂亮的脸蛋儿成为了当地富商拉鲁塞尔的情人。但即使如此,保尔始终觉得玛利亚有着一颗高贵的灵魂。自从孩子死后,保尔为了给玛利亚做心理治疗,会定时前去拜访。渐渐的,保尔觉得玛利亚对他而言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一方面,玛利亚的经历让保尔对她充满了怜惜之情;另一方面,她天马行空、追求浪漫的个性与露西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保尔对她充满了爱慕。保尔开始更加嫌弃自己的妻子露西,厌恶一成不变的家庭生活,甚至想要逃离自己的一双儿女。于是他经常借口工作晚归,但尽管内心汹涌澎湃,保尔在行动上却显得胆怯、敏感、脆弱。她想了又想,终于决定向玛利亚表达她的爱慕之情,也希望他爱着的姑娘可以摆脱拉鲁塞尔这个金主。
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保尔迎接着今天的最后一个病人。他看着对面滔滔不绝的人,表面上装作聆听的模样,心里却在想着一会儿如何说服玛利亚和自己私奔。他琢磨着,也许这样说:“我是人,玛利亚,和旁边一样有血有肉、可怜的男人,没有幸福就不能生活,这一点我觉悟得太晚了,不过也不算太晚,你还可以答应跟我走吧。”可是当保尔匆匆摆脱自己的病人赴约,却发现玛利亚急匆匆的刚好准备出门,看到保尔不按照预约的时间拜访,玛利亚有一丝不快。保尔试探着问她:“你现在还是和之前一样,除了墓地都不出门,和谁都不来往吗?”玛利亚听后埋怨着说:“您觉得我会自降身价,和那些情妇圈的人喝下午茶?”保尔情不自禁用挑衅的语调说:“你不和情妇们来往,那大概会和男人们来往吧。”玛利亚像是听见了天大的笑话,她开玩笑地说道:“哈,医生您不会吃醋了吧。开玩笑开玩笑,怎么可能,我知道你是什么人。”看到医生尴尬的表情,玛利亚做梦也没想到保尔医生真的对自己有不一样的想法。保尔一脸受伤地说:“玛利亚,你伤害了我。”
显而易见,在保尔不请自来的时候,玛利亚要出去见一个神秘人物,并且不想让保尔知道。这个女人似乎同时还和别的男人来往,保尔伤心极了。这个让玛利亚春心荡漾的人是谁呢?保尔虽然好奇,可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自尊追问结果。回到家后还是熟悉的样子,但保尔做了一个决定,从今晚起,他要让自己的妻子露西幸福。在欲望和道德的天平上,保尔难以选择,但现在世俗的道德和他的骄傲像一堵高墙,堵住了他的欲望。这堵墙太高太厚了,隔在他和他心爱的女人中间,无法逾越,更无法打破。但真正让她死心,继续回到婚姻生活中的,是玛利亚的拒绝。没错,他爱的姑娘并不喜欢她,而是深爱着一个他不知名的男人。
渴望暴力征服爱情的儿子,保尔永远不会想到,他的情敌会是自己的儿子雷蒙。在双方都不知情的情况下,父子俩爱上了同一个女人。与父亲压抑、隐忍的情感不同,雷蒙渴望暴力征服爱情。在外人眼里,雷蒙是个读中学的脏孩子、坏孩子,在家里父母对他不闻不问,姐姐视他为祸害,在学校老师不喜欢他,同学对他敬而远之。青春期的热力正从他身上觉醒,几乎所有的人都让他觉得冷漠和庸俗。学校的教育枯燥乏味,家中的每一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他觉得与这些虚伪的人无法沟通。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雷蒙想过离家出走,甚至想去自杀。然而,一个女人改变了他,没错,就是玛利亚。
自从玛利亚的孩子死后,她每天都要往返墓地去和孩子说说话,缓解悲伤。也就是在那趟电车上,二十五六岁的玛利亚看上了17岁的雷蒙。雷蒙身上独有的年轻和阳光吸引了活在阴暗与流言蜚语中的玛利亚。而对雷蒙来说,漂亮、性感,让全镇女人们嫉妒、男人们趋之若鹜的成熟女性玛利亚,刚好能够满足她青春期的躁动和虚荣心。两个人就这样心照不宣地每天都在晚上六点的电车上假装偶遇。终于又是这一班电车,电流的中断使电车突然停下来,坏在了马路上。电车上有些人走了,有些人下定决心选择等待。这时,雷蒙和玛利亚在电车踏板旁边相遇了。玛利亚故意不去直视雷蒙,用和别人说话的样子低声说:“还好我不用走太远。”雷蒙侧头看去,满面通红地说:“偶尔不醒也是一件愉快的事。”临走之前,玛利亚大胆地直视了这张她从未有机会细看的年轻面孔,并试探的建议:“既然我们总是同车回家,以后还是保持这个习惯吧。”就这样,熟悉的陌生人并肩走在了街上,然后又有了后面的一再结伴而行。
雷蒙满脑子都在想怎么与玛利亚更亲密,而玛利亚也想着如何把雷蒙约到自己家里来。可是两个人又都憋着劲儿不主动。这一场艳遇改变了雷蒙,他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不再邋遢。与此同时,他与父亲保尔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在女人们的眼中,特别是露西,玛利亚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荡妇,她对男人们种种清冷的表现,都不过是欲拒还迎的把戏而已。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保尔和雷蒙俩父子却因为与露西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而相互靠拢。当然,保尔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和玛利亚暗中往来,雷蒙也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曾经想要为了一个别人的情妇而抛弃整个家庭。只不过他们虽然都支持玛利亚,却意见不同。年轻的雷蒙赞赏玛利亚大胆自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内心以为的放荡不羁;可保尔却觉得玛利亚压根儿和放荡的女人毫无相似之处,社会上那些关于她行为不检点的传闻并不属实,玛利亚其实是个内心丰富、无奈流落风尘的女人。
最终玛利亚选择了阳光活力的雷蒙吗?并没有。那天小雷蒙迎来了玛利亚的邀请,第一次来到玛利亚的住处,这个玛利亚的金主拉鲁塞尔为她搭建的金丝笼。玛利亚邀请雷蒙进门,有些紧张地跟雷蒙讲着她那短命孩子,雷蒙并不感冒故事里谁活着谁死了,还有那些他并不懂得生活里的鸡毛蒜皮。在玛利亚滔滔不绝的空隙,雷蒙找准机会将她扑倒在沙发上,可玛利亚戏剧化的反应让雷蒙彻底懵掉了。他年轻的脸上露出了不知所措的茫然和独属于少年的羞愤,两个人不欢而散。玛利亚怎么想的,雷蒙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是这件事影响了他的整个青春。她的内心深处,对于17岁的那个夏天,对于玛利亚的拒绝久久不能释怀。后来他们再也没有见过,在那之后,雷蒙离开了家,去很远的地方闯荡生活。他走过了青春,走过了壮年,有过无数女人,风情万种的、清新可人的,却始终没有一个姑娘走进他的心底。他玩弄这些女性的感情,彻底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堕落与纯洁的玛利亚,保尔的孤独来自于家庭,雷蒙的孤独来自青春期的创伤,而玛利亚是这些孤独的徘徊者中最无助的一个。她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也没有朋友,同时她又是整个故事中让人又爱又恨的形象,因为她既纯洁又堕落。玛利亚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她的母亲在当地是个了不起的小学老师,但玛利亚却并没有长成一个母亲心目中的好女人。玛利亚早早嫁给了一个军医,中断学业。婚后头3年,玛利亚的生活却是无可挑剔,很爱她的丈夫,不错的家庭条件,那时候她经常窝在沙发上看书,披着睡袍,赤脚穿拖鞋,一坐就是一整天。然而没过多久,她的丈夫就去世了。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只能出去工作讨生活。经介绍,玛利亚成为了有钱人拉鲁塞尔的秘书。这位大老板平时对员工吆五喝六,却唯独不向玛利亚发脾气。日积月累,这样的偏袒在其他员工的眼里有了一丝暧昧。终于,公司里的流言蜚语让玛利亚待不下去了,于是拉鲁塞尔主动对这个寡妇提出帮助,让她照看自己位于郊区的房子,在玛利亚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可以无条件住在房子中。就这样,玛利亚成为了拉鲁塞尔真正意义上见不得光的情人。
对于拉鲁塞尔来说,玛利亚这么一个美丽大方的女人十分拿得出手,装扮门面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玛利亚对拉鲁塞尔是什么态度呢?玛利亚在肉体上委身于拉鲁塞尔,但是在心里却鄙视这个男人,更谈不上爱。在给医生保尔的信件中,玛利亚说出了自己选择做一个人人唾弃的情妇的真正原因:“使我堕落的不是穷困,而可能是最卑鄙的念头,享有地位,想要别人一定来娶我。而现在我仍然留在他身边,是由于懦弱,我害怕工作,害怕收入微薄的差事。”但是在电车上出现的少年雷蒙一下子搅乱了她原本堕落灰暗的生活。雷蒙的出现就像阴霾里的阳光,为她带来了生活的希望。玛利亚把他和雷蒙之间的感情视为一份高不可攀的、闪闪发光却又遥远的爱情。她曾这样评论他们的关系:“我一个已经衰老的堕落的女人,而她还满身稚气,她的纯洁就是横在我们中间的一片天空,就连我的欲望也不愿意在那里劈开一条路来。”雷蒙的身上有着她所迷恋的孩童般的稚气、单纯和不知所措,所以雷蒙成了她的精神支柱。然而这个男孩竟然想用暴力来征服她,使她心中真正纯洁的爱情幻灭了。对此,她万念俱寂。在雷蒙离开后,她不惜跳楼以求解脱,好在最终保尔救回了奄奄一息的玛利亚。
人生的孤独是无可救药的,甚至是爱情,尤其是爱情。玛利亚是一个生活在梦幻与现实夹缝中的女性,她向往纯洁、单纯、干净、年轻的雷蒙,刚好符合她对理想生活的想象,但同时她又享受着情妇给予她的物质生活,因为懦弱而不敢摆脱。多年后,玛利亚终于嫁给了她的情妇拉鲁塞尔,躲进了一个并不属于她的家庭壳子里,扮演起贤妻良母的角色,孤独而妥协地度过人生剩余的时光。
再看保尔医生,她又爱上玛利亚来逃避沉闷的家庭,她精心扮演着他人所期待的样子,好人、正直,这样的褒奖让她迷失了自己。在52岁的年纪,当玛利亚出现后,她终于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她终于发现了爱的真正模样,终于不想被沉闷的婚姻生活所活埋。然而,面对玛利亚的拒绝,保尔的道德感和自尊心让她再次退缩到那个毫无生机的家庭,继续扮演着一个好丈夫的角色,继续享受着她习以为常的没有爱、没有波澜的生活。
至于曾经最年轻的少年雷蒙,他因为缺失而不断寻找的那份情感,并非爱情,而是家人的关注。雷蒙从小被父母忽视,生活在冷漠的、没有关怀的家庭中,所以当傍晚六点钟的电车上,一个漂亮的女人总是如期向他投来关注的目光时,雷蒙沉寂多年的内心复活了。可伴随着玛利亚对她的拒绝,他的情感彻底崩溃。被玛利亚拒绝之后的雷蒙选择了远走他乡,后来,在近乎17年的时间里,雷蒙像少年时一样放荡不羁,被爱的荒漠伤害后的他,成为了制造爱的荒漠的人。
至此,莫里亚克基本上完成了《爱的荒漠》这一主题的解读。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论是中年人还是少年,全都迷失在爱的荒漠中。他们绝望过、挣扎过、反抗过,但他们又是如此脆弱,最终都选了妥协,无一幸免地屈服于残酷的现实。
在作者莫里亚克看来,人生的孤独是无可救药的,甚至是爱情,尤其是爱情。但是故事的最后,莫里亚克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在结尾处,70岁的保尔来到雷蒙生活的城市,邀请他回家看看。雷蒙虽然没有当下就和父亲回家,但是月台上,雷蒙隔着车窗为老父亲保尔送行的画面,却是多年来仅有的父子和解。从此,雷蒙也决定放下对玛利亚的仇恨,承认这些年他其实一直爱着她。经过17年的漫长离别,当保尔再次看着儿子雷蒙,他感慨这个和她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似的男人,将比他活得长一点,但是他生命的后半部分,自己大概永远也见不到了。是的,雷蒙是保尔生命的延续,他们有着相似的生存环境,却在遇见爱情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然后生命轨迹发生了转折。保尔顺从了安排,选择了适合生活的妻子露西回归了家庭,而雷蒙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彻底离开令人窒息的家庭生活。保尔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他想象着雷蒙也许还可以有几十年的时间去走出这片爱的荒漠。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