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耻》:耻辱感深藏,人性的幽暗角落

铛铛铃2025-09-23文学60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南非作家库切的长篇小说《耻》。

这本书出版以后啊,引发了很多争论,特别是在当年的南非,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指控它是一本宣扬种族歧视的小说,南非官方也对它进行了谴责。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国际文坛对这部小说的赞美。英国《卫报》就曾犀利地指出:“这其实是一本从头到尾都拒绝政治解读,又时时让读者忍不住想用政治解读的小说,而它对读者的魅力与陷阱也正在于此。”

2006年,英国的《观察家报》做了一次读者调查,库切的《耻》还被选为英国、爱尔兰及英联邦地区25年以来最伟大的小说。

库切是荷兰裔南非人,一直是一位在国际文坛上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一路拿奖拿到手软。他不止两次获得布克奖,还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此外,他三度拿下南非最重要的文学CNA奖,以及法国费米娜奖、以色列耶路撒冷奖和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等众多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也对库切作品的深刻性表示了极高的肯定:“他基于知性,力求诚实,破坏了一切抚平伤痕的可能性,并自外于任何卖弄、忏悔与认罪的廉价戏剧。他的作品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

说到这个人类野蛮愚昧的历史啊,那就不得不提南非1948年至1994年间施行的种族隔离制了。种族隔离的历史和这本小说有种既紧密又微妙的关系,因为《耻》写于废除种族隔离4年后的新南非,是库切第一部以新南非为背景的小说。当时的新南非说白了是一个后种族隔离时代,政权刚刚被转移到黑人手中,但南非社会实际上还笼罩在种族隔离的阴影之下,黑人和白人之间的仇恨不仅没有消弭,反而出现了很多黑人攻击白人的事件,白人没有停止歧视黑人,黑人也没有停止仇视白人。

那么这本书为啥叫《耻》呢?这里的“耻”简单来说是耻辱的“耻”。库切在小说里写了不同类型、不同人物的“耻”,它们涉及到情欲、家庭、中年、衰老的话题,也涉及到更广泛的人的处境,但最核心指向的一个问题是种族主义。支持宏观地看,种族主义是文明的耻辱;微观地看,这是一种深深刻进个人生命当中的耻辱。一言以蔽之,就是一部将种族问题同个人的幽暗心理联系起来的小说。咱们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接下来才能理解这本小说的思想内核及独特的写作手法。

好了,接下来就请跟随我的声音,一起走进这部寓意丰富的小说吧。

翻开第一页,我们首先读到的是对一起性丑闻的详细描述,一桩大学教授性侵女学生事件引起的风波。而此后的情节推进,可能要用匪夷所思四个字来形容了。人的耻辱感是一个非常晦暗、隐蔽的敏感地带。小说的主人公戴维·卢里是个再典型不过的中年知识分子,他是个白人,年过50,在南非开普敦大学教书,开授浪漫主义诗歌教程,喜欢研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拜伦。他有点创作才华,很想写一部对两性爱情进行思考的室内歌剧。在学术上他有些平庸,著作寥寥,生活上也算不上如意,曾经结婚两次,离婚两次。现在呢,他的私生活效法拜伦,相当放浪自由。

这个节骨眼上,卢里对自己的处境有了一个发现,原来他并不需要妻子家庭,一周同一个女人待90分钟,就足以使自己感到幸福。然而有一天,卢里在街上遇到了带着孩子的索拉亚,也就是当时他的固定性伴侣,一个妓女。真奇怪,从此以后,卢里再也没法享受他同索拉娅在一起的时间了。也许是因为他想享受纯粹的性伴侣关系,所以一想到对方还有家庭的负累,就有一种心理上的不自由感,以及道德上的不正当感。但问题是,卢里曾经和不同女人厮混,甚至包括同事的妻子,为什么那时没有感到不自在呢?我想这部小说暗示的是人的耻辱感其实是一个非常晦暗隐蔽的敏感地带。说白了,耻辱是一种秘密性的东西,是不能与他人分享的,一旦分享了,会带来一种心理越界的抵触感。卢里之所以觉得不自在,就是因为在街上和索拉亚目光交汇的一瞬间,他感到索拉雅的目光是充满抵触的,因为他不小心知道了索拉雅的秘密,也就是她过着贤妻良母和妓女的双重生活。现在索拉雅的这个秘密被卢里撞破,被发现在太阳底下,对他来说就是道德败坏的提醒。本来他们可以装成没事人一样,如今却有一种耻辱的自觉横在他们中间了。

接着,卢里缠上了自己课上的学生梅拉妮。中年男人被妙龄少女重新唤起激情,这是小说和电影的常见情节。在这之前,卢里觉得他在享受一种温文有度的中年生活,他喜欢那种不带激情的性爱,但这时的他就像情欲的闸门重新敞开了一样,对梅拉妮年轻美好的肉体产生了无法克制的迷恋。他一次又一次地引诱她,完全不管梅拉妮在半推半就当中表现出来的不情愿,也不管她的年纪足以当梅拉妮的父亲,更顾不上那些道德禁忌了。

事情很快败露了,卢里的丑闻人人皆知。面对学校的纪律委员会,卢里的耻辱感再一次被激发出来了。针对梅拉妮对他的指控,卢里秉承解决事情的态度承认了,但是当纪律委员会要求他不止要承认指控,还应当进行悔过的时候,他这样回答:“在民间法庭上,我承认有罪,那是民间性质的承认,说什么也谈不上悔过的事。悔过属于另一个世界,属于另一种语言范围。”卢里只愿意进行民间性质的悔过,等于是说我违反了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法律,但是我心里可不承认我有罪,我不需要向上帝忏悔。卢里不同意,他认为需要真正的悔过,因为悔过这个词意味着上帝的审判,因为悔过是对自尊的鞭笞,是一种耻的提醒。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成了爱欲的奴仆,因此侵犯了梅拉妮,但绝对没到罪人的程度。

由于不合作,卢里被撤了教职,退休金也很可能拿不到,于是他离开了开普敦,打算去和女儿露西生活一段时间。但是在那个小镇农场里,等待他的是更多、更难解释的耻。

耻辱是隔阂的,也是相通的。卢里的女儿露西是一个和卢里构成对比的人物。露西在穷乡僻壤里的农场工作,和父亲在开普敦市里那种白人精英知识分子的生活完全两样。她是个同性恋者,也是动物爱好者,常在农场里的动物福利诊所帮忙。卢里虽然尊重女儿的性取向,心里似乎还是觉得怪可惜的,潜意识里希望她喜欢的是男人。至于动物福利,卢里的态度更加不屑了,他直接言辞地说:“对我而言,关注动物福利的人们都有点像某一类的基督教徒,人人都那么兴高采烈,人人都心怀善良愿望,同他们相处一会,就让人想逃离开,去干抢劫、强奸的勾当,哪怕是对着猫狠狠踹上一脚。”而对于露西来说,父亲的不满是出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偏见,她想要自己的女儿也变成一个接受良好教育、懂得高级文艺的白人精英,但露西却说:“根本就不存在更高层次的生活,生活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我们同动物共同拥有的生活,我不愿像猪狗一样的回到另一个世界中去,不愿意在那里,像现在生活在人的欺压之下的猪狗那样生活。”

没过多久,在这个小农场里,发生了一起猝不及防的暴力事件。一天,三个黑人袭击了露西和卢里,他们轮奸了露西,打伤了卢里,用点燃的酒精烧坏了他的半个头部,同时开枪杀死了关在笼子里的狗,偷走了他们的车。父女二人幸存了下来,但卢里怎么也不能理解露西对待这次伤害的态度。露西不仅绝口不提自己被强暴的细节,而且向警方隐瞒了她被强暴的事实,更令人费解的是,她阻止卢里报复袭击者,拒绝了父亲让她离开农场的提议,甚至在被强暴后没有服用避孕药,怀上了强奸犯的孩子,并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露西不允许父亲干涉她的选择,卢里感到,这似乎是上天对他诱奸学生梅拉妮的惩罚。

露西和梅拉妮在小说中的确有点相像,卢里总觉得梅拉妮像是他的女儿,给她一种强奸女儿的荒谬感。从结果上看,她们都遭到了侵犯,只是卢里在梅拉妮事件当中扮演迫害者的角色,在露西事件当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她被锁在厨房里,听任自己的女儿在房间里被人强奸。事发之后,因为露西的坚持,他既没能报复,也没能找警察伸张正义,更重要的是,他和露西的隔阂越来越深,到了令他震撼的地步。

这种隔阂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他们对种族问题的态度不同。在受害的过程中,露西明显感觉到那三个黑人对她的仇恨,那来自于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仇恨,是新南非社会黑人恐惧白人这一现象的反应。作者库切在这里向我们暗示,取消了种族隔离的新南非,在种族问题上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进步,他们的社会仍然充满暴力、歧视与仇恨。但是露西不想报复,不想增长种族仇恨,她想要留下来,融入这片已经由黑人掌权的土地,只要能争取到在这里生存下来的权利,她愿意忍辱偷生。但卢里想要让她离开,在他心里,新南非已经不欢迎白人了,既然黑人想要报复白人,将白人驱逐出去,又何苦留下来让他们糟蹋自己呢?

另一方面,卢里发现他甚至没有资格来安慰露西。小说中露西问父亲:“对男人来说,仇恨也许使性更加令人兴奋,你是男人,你应该知道,当你和一个陌生的女人发生性关系的时候,当你把她骗上床,把她放倒,把她压在自己身体下面,把自己全身重量压在她身上的时候,那是不是有点像杀人,把刀插进去,事后一阵兴奋走开了,听任她浑身是血,这难道不像在杀人,不像是杀人后逃离现场?”按照露西的意思,卢里把梅拉妮骗上床的时候,那种强奸陌生女性的快感,和那三个黑人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女性的弱势,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对立关系,在强奸这个问题当中显得尤其突出。卢里如果扪心自问,也会发现露西说的没错,因为假如他足够大胆,假如受伤的人不是他的女儿,谁能保证他不会变成和那三个黑人一样的强奸犯呢?何况在梅拉妮的问题上,他已经是一个强奸犯了,哪怕他心底里还不承认这是需要悔过的罪行。

总之,身为父亲,卢里不仅无法保护女儿,无法补偿她,也无法分担露西承受耻辱的痛苦,无法解决她同露西在立场上的矛盾,无法化解他和女儿之间的性别差异。就这样,卢里一步步地感到自己成了彻底的局外人,他被逐出大学农场,生活与他格格不入,新南非不欢迎他,如今在女儿的内心世界里,她也成了完全的局外人。

不过,尽管父女两人之间的隔阂无法逾越,他们却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没错,在人生追求上,卢里和露西一开始就有分歧,但他们都采用一种自卫的姿态,保护自己的耻辱,拒绝让他人走进那个敏感的地带,并且坚持自己的选择。在对待耻辱的问题上,他们如出一辙。

狗的多重隐喻

这本书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描写,其中最突出的动物就是狗。农场内有个动物诊所,由镇上动物福利会的志愿者贝夫和她的丈夫打理。在露西的劝说下,卢里答应去给贝夫帮忙。他到了才发现,这间破败不堪的房子并不是一个救治疗伤的处所,贝夫的医术充其量不过是业余水平。贝夫不是兽医,而是个女牧师,居然想为这些非洲兽类减轻些痛苦。诊所里有很多狗,它们都是没人要的,老弱病残,贝夫的工作之一是为它们做安乐死手术。

在小说中,狗有着多重隐喻。首先,狗可以代表新南非社会的白人。还记得露西被强暴的那天,三个黑人开枪打死了笼子里的狗吗?黑人为何憎恨这些狗?有一个说法是,拥有漫长种族隔离历史的南非,一般是白人才养狗,狗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南非的白人。在新南非,白人则成了社会的局外人,是需要被清理出去的人。从前在南非耻辱生活的人是黑人,如今这种耻辱又落到了白人身上。

其次,狗的处境也代表了卢里的精神处境。对卢里来说,他不止一次感到,他同狗有种精神处境上的相似性。狗这种动物,总是使他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堕落。他说过:“同城市告别之后,我在荒野里干了什么呢?给狗做护理,给一个会做阉割和安乐死手术的女人打下手。”他还对露西讲过一只金毛犬的故事,那是条公狗,附近只要来了条母狗,它就会激动起来,管也管不住。狗的主人就按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原理,每次给它一顿打,就这么一直下去,最后那可怜的狗都糊涂了。后来它一闻到母狗的气味,就耷拉着耳朵,夹着尾巴,绕着院子猛跑,哼呀哼的就想找地方躲起来。他用这个故事来为自己的情欲辩护,为他在梅拉妮事件中的经历辩护。按自己的本能行事就得受惩罚,这样的正义没有一种动物能接受。更重要的是,受到惩罚后,压抑或者讨厌自己的本能,对卢里来说是种生不如死的耻辱,他觉得这样的狗死了更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卢里对他自身的处境是多么的厌恶。

不同于狗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卢里自身欲望的沦丧是经过了认识层面的。他有时觉得欲望这种负担我们没有,他也完全可以活得很好。之所以说这是欲望的沦丧,是因为在梅拉妮事件后,卢里竟然开始和农场里爱慕他的丑女人贝夫偷情。在卢里眼中,贝夫是个又矮又胖、没有吸引力,完全不配让人注意的女人,连名字都让他想起来某种牲畜。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会沦落到和这样的女人上床。她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衰老了下去,她的情欲不再是充满激情的了,做爱变成了麻木的交配,其中隐含着一种同牲畜交配的耻辱感,以及自己也变成牲畜般存在的耻辱感。

当然,在这部小说中,狗更是一个对耻辱的隐喻。露西怀孕后,农场里的黑人园丁佩特鲁斯提出了一个荒诞的要求,露西应该同他结婚当他的小老婆,这样佩特鲁斯就能在这片黑人横行的土地上保护她。露西知道佩特鲁斯是为了一举两得,结婚后既能得到她的农场,又能得到她的人,但佩特鲁斯并不会伤害她。最后她不顾父亲卢里的反对,同意了这桩耻辱的婚事,这是她在农场里继续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和黑人联盟,正如她坚持生下她同黑人的孩子。她很清楚这样一来她会失去财产,失去权力,失去尊严。当卢里告诉她,这就像狗一样,露西只是肯定地回答道:“对,像狗一样。”因为对于露西来说,融入当地的生活,融入现有的新南非社会,是对自身尊严的肯定,哪怕它意味着另一部分尊严的丧失。从种族问题的角度上看,这也像是一种白人对黑人的赎罪。

到了小说的结尾,狗的意象再次出现。在帮忙给狗做安乐死这件事上,卢里越来越熟练。其中有一只很喜欢听音乐的狗,它好像可以理解卢里,但卢里知道,这只狗最多只能多活一星期,迟早要被送进安乐死的房间。对着这只可怜的狗,卢里一定想到了他自己的一生,这狗永远也弄不明白的,它的狗鼻子永远也闻不出来的事,走进了一间看上去十分普通的房间,怎么就再也走不出来了。在这里,灵魂给挤出肉体,先是在半空中短暂的绕几圈,扭着转着,然后被吸走不见了,这一点它是无法理解的。这不是间屋子,而是一个洞,你的生命就在这洞里漏掉了。卢里没有选择让那条狗多活一个礼拜,而是在认定了他必死的命运之后,选择在当下结束它的生命。这样的选择十分耐人寻味,卢里究竟是放弃了对自己的拯救,还是在认清了自身处境的同时,感到了一种解脱的自由呢?

既然清理狗是对清理新南非白人的隐喻,我们或许可以将卢里的举动理解成他已经做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自我放逐,离开南非。在现实生活中,这正是库切自己所做的选择。他成长于种族隔离时代,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目睹了种种社会变革期间的混乱现状,写下了这本小说。而当南非政府谴责他的这本小说故意丑化南非社会现状的时候,她最终选择了离开祖国,加入了澳大利亚籍。卢里的身上有一部分作者的影子,他的女儿露西或许就代表了另一部分留在南非的白人。同为新南非人,她和卢里踏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而无论哪一种,都混合着耻辱的伤痛。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