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第二十二条军规》:人生陷阱重重,非套路所能概括
铛铛铃2025-09-23【文学】64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HELLER的《第22条军规》。这部作品被西方评论界誉为20世纪60年代最好的小说,你们没有听错,确实是最好的小说,没有之一。人家话都说的那么绝了,你不去拜读一下,怎么能对得起你自己好奇的小心脏呢?如果你想读,但又没有时间和耐心读,那就来听路上读书吧。
好,话不多说了,咱们来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第27号空军在意大利的皮亚诺萨岛上过着疯狂的生活。他们疯疯癫癫,惶惶不可终日,贪生怕死,动不动就装病,赖在医院里不出去。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装病呢?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根本不想执行飞行任务。
那么,为什么不想执行飞行任务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变态的boss——卡斯卡特上校。这个丧心病狂的上校为了圆自己的将军梦,根本不顾下属的死活,一次次地增加飞行任务。这么一来,士兵的归家之日变得遥遥无期。而且,这位变态的大boss还给他们量身定制了一条军规,这也就是传说中的第22条军规。这条谜一样的军规,以谜一样的怪力纠缠着他们。这条军规没有明确的条纹,它根本就不存在,但又无处不在,任你怎么反抗都无法挣脱他布下的天罗地网。军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讨论它,当他们一有什么反动的迹象,上级必定用第22条军规来胁迫他们。
说到这儿啊,如果你把这部作品理解为下级员工与变态boss的对抗史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虽然男主尤索林以自己的叛逆行为为弟兄们发出了罢工的最强音,但这也不能说明作者的真正用意。像所有的黑色幽默小说一样,荒诞、矛盾、混乱是小说的最大特点。作者HELLER用他滑稽搞笑的文笔,在嬉笑怒骂之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个人的痛苦以及社会对个人的残酷压迫。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善恶颠倒,没愁异味,小人就是英雄,精英就是败类。
好了,高调的话说完了,下面说点接地气的话吧。也许你听了上面的介绍,很想把这本小说找来读一读。朋友,我劝你最好先举起你的右手,放在你的左胸口,确定一下你是不是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因为你分分钟就会被作者混乱的结构、混乱的语言以及混乱的情节所逼疯。反正我读的时候四肢无力,头脑发麻,恶心干呕。读完以后,还是同样的症状。但是当你耐心读完,你会发现你说它混乱简直就是低估它,它根本就是乱得一塌糊涂。可是读完回去再看看,这还没有蛮有趣的哈。这个时候手脚不酸了,头也不麻了,精神也倍儿爽了哈。
但是如果你希望我按照通俗小说的套路,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绘声绘色地说完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是不可能的啊。因为这样的话,我会吐血而死的。而且人家作者也说了:“我试图避开小说的传统结构,《第22条军规》不是一部没有形式的小说,但是我在建构这部小说的结构时,力求使它看起来毫无结构可言。”所以如果你觉得乱,那就对了,说明你已经入戏了。
这部小说一共有42章,涉及60多个大大小小的人物,其中37章是以人物名称命名的。但它不是一部以人物故事为中心的小说。在60多个人物当中,只有男主尤索林的故事是贯穿始终的,伴随其他人物的故事片段,每一章都把一个人物推向疯狂或者死亡。到作品最后,尤索林的战友已经所剩无几了。然而,就连男主的故事也是支离破碎、毫无关联。所以,你不得不佩服HELLER在突破传统小说创作的同时,还顺便摧毁了军人的威武形象,又不经意地粉碎了一大波少女对军人哥哥的美好幻想。
那下面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荒诞的世界吧,诡异的第22条军规。欢迎大家来到这个荒诞的世界,这里没有乔妹,没有钟基欧巴,更没有高考的撩妹技能和高尚的爱国情怀。如果真要说这部小说和《太阳的后裔》有那么一丁点相似,那就只剩下大家的男主都是在医院出场这一点了。可是人家钟基欧巴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后才去医院探望病人的,而我们的男主尤索林就逊色了点,他是装病进的医院。
按理说大战在即,作为一名军人,不是应该要英勇奋战、保家卫国吗?要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躲进医院当缩头乌龟,你叫那些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怎么办?尤索林可管不了那么多,他自己小命都难保啊,哪里有空管别人的生死。尤索林其实是一名轰炸手,任务是完成上级安排的轰炸任务。开飞机扔炸弹不是一件很酷炫的事吗?嘿嘿,说的倒是轻巧,大哥,当时可是在二战期间呢,你以为是玩地下城与勇士吗?那可是真枪实弹。所以说每次的飞行任务对于尤索林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一不留神小命嘎嘎巴就没了。因此,他也不求什么凯旋而归、登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只求老天爷保佑不要命丧黄泉。
除了怕死以外,尤索林还整天去纠缠丹妮卡医生,要求医生证明自己是一个疯子。“尤索林,我是疯子吗?”医生回答:“是。”“那你能不能让我停止飞行,把我送回家去?”医生淡定地说:“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职责。不过有一条军规规定,我不能让任何一个疯子飞行。”尤索林又说:“我确实是疯了,那你可以制止我飞行吗?”医生说:“不可以,凡是想要停止飞行的人,必须本人向我提出申请。”尤索林急了:“哎呀,我现在不就是提出申请吗?”医生就回答说:“啊,一旦你提出申请,那就证明你没有疯。”《第22条军规》明确规定,凡是怕死、不想参加战斗,都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你疯了,我可以让你不去飞行,只要你提出申请即可。然而你一旦提出申请,那就证明你不是疯子,就必须去执行飞行任务。假如你要再去执行飞行任务,那你一定是疯了;如果你不再去,那你就没有疯,又必须去执行任务。
听完这个对话,你是不是要炸了呀?这个第22条军规到底是什么鬼啊?说白了就是,疯子可以停止飞行,但前提条件是提出申请,可是一旦你提出申请了,说明你还能正常思考,就不是疯子。或者形象点说,就是你老板要求你们不许熬夜,又命令你们通宵加班,不然就扣你工资炒你鱿鱼。如果你不幸遇到这种老板,分分钟感觉身体被掏空。
除此之外,第22条军规还说,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又不能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这里的人都不能好好说话,除了匪夷所思的军规,这里还有让人烧脑的对话模式。如果有人一遍就能听懂的,那就请你把我的膝盖骨和头盖骨都收下哈。
下面,就来测试一下各位的理解能力。克莱文杰是尤索林的好基友,一个典型的耿直boy。在一次阅兵典礼上,切斯科普夫中尉鼓励在场的士兵们勇敢地向他提出意见,还拍着胸脯承诺不会怪罪任何一个提出意见的人。于是,单纯的克莱文杰不听尤索林的劝告,公然指出了切斯科普夫中尉的错误。如你所料,第二天克莱文杰就被几个壮丁拖去军事法庭审问了。在场的有三个人,包括军事法庭庭长梅特卡夫少校和切斯科普夫中尉。军事法庭庭长是一个留着两大撇粗胡须的上校,对着克莱文杰大喝一声:“再过60天,你就要和意大利人作战了,你以为这是闹着玩的吗?”克莱文杰回答:“啊,不是长官。”上校又大喊一声:“不要打断我的话。”克莱文杰只好说:“啊,是长官。”这个时候,梅特卡夫少校插了一句嘴:“说话时必须先叫一声长官。”克莱文杰依旧只好回答:“啊,是长官。”梅特卡夫少校冷冷地问:“不是刚叫你不要插嘴吗?”克莱文杰辩驳说:“哦,可我并没有插嘴呀,长官。”没想到梅特卡夫少校却说:“是的,你没有插嘴,可是你也没有叫长官。”然后转身命令速记员:“把这条罪状也给他加上,长官说话时他没有插嘴,也没有对他们说长官。”
接着上校慢悠悠地问克莱文杰:“你说我们不能处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克莱文杰一脸懵逼:“我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啊,长官?”上校可不管:“我现在问你,你必须回答。”“是,长官。”“我不是已经回答了吗?”“把你带到这来是为了提问题我来回答吗?”“哦,不是的,长官。”“你为什么被我们带到这来啊?”“为了让我回答问题。”听力测试到此结束,请问你们听懂了吗?听不懂是正常的,因为听懂的人估计已经疯了。温馨提醒,小说中大部分的对话都是以这种模式进行的。
是疯子,是演员,是木乃伊也是活死人。既然小说那么荒诞,我们在演绎这部小说的时候就不能按照常理来出牌了。既然这部小说作品被外国人评为最好的小说,那你们干脆就让我过一把评委的瘾,给这部作品颁颁奖吧。经过千万只脑细胞的激烈讨论,七个奖项终于出炉。想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那就接着听下去吧。
第一个奖项是最佳编剧奖,这个奖项当然非作者HELLER莫属了。如果不是他的创作,我们怎么会拥有如此痛苦和快乐的阅读体验呢?而且,作者成功地以其东拉西扯、胡搅蛮缠、诡异相悖的语言,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荒诞又真实的世界。外国人把这部作品誉为60年代的史诗,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除此之外,评论界的大咖们还说,他完美地体现了黑色幽默,把握了时代的魅力,表现了时代的特征。一时间,这部作品不仅成为出版商的香饽饽,还成为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必读作品。而书中的第22条军规,也成为了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进入了美国的日常语言。
第二个奖项是最佳疯子奖,获此殊荣的是我们的男主尤索林。他不是疯子,却胜似疯子。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每次出行任务都不求业绩,只求保命。此外,他行为怪诞不羁,为了逃避飞行任务,他使劲浑身解数装病混进医院。队友斯诺登死后,他的行为更加离谱,他居然赤身裸体地接受升职。出于无聊,他检查信件的时候任意签上华盛顿、欧文或者随军牧师的名字。如果说以上种种行为都无法凸显疯子的特征,那么接下来要讲的这一点就很明显了。他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想弄死他,皮亚诺萨岛上的人、酒吧的招待、公车的售票员,还有那些跟他厮混的妓女们,她们都巴不得他死掉。除此之外,他觉得全世界的疾病也都想害死他,感冒、风寒、疟疾、癌症、肺痨,他觉得自己随时都可能会挂掉。反正,他跟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那是有的一拼了,都是患了严重的被害妄想症。在他眼里,每一个人都是第22条军规的共谋者、制定者。他也因此成为老板眼中最难搞的员工,老板觉得他难搞,就想拉他入伙,他也差点掉进了那个充满诱惑的陷阱。好在呀,他识破了老板们的诡计,成功从岛上逃离了。
接下来要颁发的第三个奖项是最佳演技奖,你觉得谁能够获此殊荣呢?好吧,获奖者叫奥尔,他是尤索林的好基友。你别看他的样子萌蠢萌蠢的,其实,他是一个典型的心机boy。他之所以能够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演技实在是太高了。他的伪装技术分分钟秒杀了明家三兄弟。他每天无聊地咀嚼着海棠果,一边含一嗑,目的就是让自己有一对饱满的脸蛋。其次,他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倒腾各种从军用品,修理帐篷里的炉子啦,坏了的电扇啦等等,修完以后又将寝室的电器拆了又修,修了又拆。他也时不时地翻看地图,而且他总是让妓女敲他的头,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就给他一个迷之微笑,什么都不说。更奇怪的是,每次执行任务,他的轰炸机都会被敌军击落,反正,谁跟他组团作战谁就倒霉。按理说,发生这样的事情,他应该很沮丧才是,但是这个家伙每次都乐呵呵地处理事发现场,甚至还不慌不忙地找东西吃,不慌不忙地带着大家回到军事练习岛。
但事情也总会出现例外,在一次出行任务之时,他又坠机了,但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来。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命丧大海的时候,你猜怎么着?他居然逃往瑞典了。所以,奥尔先前看似愚蠢的行为都是为了逃跑做的铺垫啊。哎,还真的应了那句,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呀,奥尔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第四个奖项是颁给一个路人甲的,虽然他在这部小说里全程没有讲过一句话,但他戏份足以和主角相媲美,因为他的存在使这部小说更具有荒诞色彩。他获得的是什么奖呢?最淡定病人奖。如果现在的病人能向他学习,或许医患关系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这位病人是大战当中的一个伤员,一天夜里,他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搬进了尤索林住的病房。没有人知道他的面目是怎样的,因为他全身都被绷带和石膏缠绕着,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木乃伊。但是医生和护士还是每天照常给他量体温,你说奇怪不奇怪啊?而且这个病人的输液瓶子和他装排泄物的瓶子是互相对流的,这意味着它每天输入的养分就是它的排泄物。哎呀,大家不妨脑补一下那个画面啊,两个瓶子的液体一进一出,他居然没有丝毫反应。这么淡定的病人,你见过吗?要是换了今天,那主治医生我估计分分钟就躺地上了。
病人都获奖了,怎么能少得了医生呢?大家还记得这个开头的时候跟大家说的跟尤索林讲话的那位丹妮卡医生,对,就是他,获得我们最无辜医生奖。他无辜可不是因为被患者劈伤或者砍伤,他是被老板给阴了。说起这位医生,也是怪可怜的,人家原本是一名职业医生是吧,战争爆发之后,莫名其妙的被一支军队捉来这里。除了跟变态的上级打交道,他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疯子。他心里其实也很同情尤索林这帮人,但是在第22条军规面前,作为一个医生,他也无能为力。因为上头动不动就要说把他扔到太平洋基地去。战事日渐吃紧,丹尼卡医生也是人呐,他怎么也要为自己打算一下,对吧?所以为了得到飞行补助,他就托人找关系,把自己的名字编入了一个机组。可是没想到飞机失事,这个机组上的所有驾驶员都遇难了。荒谬的是,压根没上飞机的丹妮卡医生也被宣判为死人。人们一边哀悼他,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免同他说话,而且主管军事通知他,在上级没有对他的遗体安排做出决定之前,他不能再露面。无奈之下,他只能写信给妻子证明自己还活着。他的妻子起初是相信的,但是得到体恤金之后,也就不相信丈夫在阵亡之后写的信了。于是他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个活死人,像只生病的老鼠只能在阴影中上蹿下跳。
好了,前五个奖项已经颁发完毕了。不要着急,休息一下,休息一下。最不要命的军人,最不要脸的领导。各位听众,现在进行的是颁奖典礼的下半场,下面我们来颁发第六个奖项。刚才那不是有提到有一个机组的驾驶员遇难了吧,这个飞机的驾驶员正是尤索林的一个飞行搭档,他叫迈克·沃特,他斩获了最不要命的飞行员奖。而且这个小子和其他装病的疯子还不一样啊,他对飞行是真热爱啊,但他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疯子。他胆大包天,经常低空飞行,既喜欢开着飞机掠过尤索林的帐篷,看着尤索林吓得半死不活的样子,有时候还喜欢让飞机掠过白色的沙滩,贴着沙滩上游泳的男人的头皮,听他们发出疯狂的怒吼声。啊,有句话说的好啊,你喜欢有一个度,是不是像他这种疯子不闹点事故出现才怪啊。果不其然,他真的出事了,只是场面有一点点血腥,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下面,咱们就把事发现场还原一遍。那一天,尤索林和护士达科肩并肩地躺在沙滩上,晒晒太阳,调调情。突然,一架飞机旋风式的打破了沙滩上的平静,麦克沃特驾驶着飞机沿着海岸猛冲过来,轰轰隆隆地掠过一起一伏的浮台。当时光着膀子的基德·萨普森正站在舞台上眺望风景,当他看到麦克沃特的飞机冲过来的时候,他非但没有躲闪,还闹着玩似的跳起来去触碰飞机。突然,一阵狂风刮过,飞机失去了平衡,开始向下俯冲。这个时候,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咔嚓一下,基德被一个螺旋桨切成了两半儿。基德那两条灰白的瘦腿支撑着血淋淋的臀部,在浮台上立了一小会儿,然后啪嗒一声掉在了水里。海滩上顿时大乱呐,现场所有的人都手忙脚乱的收拾自己的东西,远处打来一个个奇怪的浪花,仿佛是一团团血肉模糊的内脏,朝着人们逃跑的方向冲了过去。基德的鲜血也像雨点似的散布在海面上,人们挣扎着逃出海水,一面走着,一面尖声喊叫。
后来才知道,当时迈克·沃特正带着两个新驾驶员在搞训练飞行。知道自己闯祸,麦克沃特驾驶着那架嗡嗡作响的飞机缓慢而稳当地螺旋上升,远远地飞过水面,折向南方,越过黄褐色的山脚,又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圈儿,接着往北飞去。不久,他就升到了5000英尺以上的高空,在两个训练员跳伞之后,麦克沃特开着飞机直接撞向了大山。
事发现场讲完了,气氛有点沉闷啊,但是奖还是得颁下去啊。那接下来这个奖,就叫他最变态老板奖吧,获奖的是谁呢?卡斯卡特上校吧,是吧。在基德和麦卡沃特死后,卡斯卡特上校居然把规定的飞行任务提高到65次。最初的最初,根据司令部规定,完成25次战斗飞行的人就有权申请回国,当然了,必须得到长官批准。为了圆自己的将军梦,这位卡斯卡特上校紧紧地抓住这条规定的尾巴,必须得到长官批准这一点,一次次给下属增加飞行次数,从最初的25次到32次、40次、50次、60次、65,甚至80次。无论下属飞满多少,这位变态的上校都会将这个次数继续加量。摊上这么变态的boss,员工们不发疯才怪呢。因此,他的下属不是装疯就是卖傻,除了尤索林和奥尔,没有人能逃出他的魔爪。说他是最变态的boss,一点也不过分啊。
不过,仅仅是一个变态也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小说里面的布莱克上尉、科恩中校、切斯科普夫将军、佩科姆和德里德尔将军等人,那都是他的同伙。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所不用其极啊。那条威力无比的第22条军规,就是他们团伙的杰作。有人说,这些人映射了美国60年代卑鄙龌龊的官僚阶级。其实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卑鄙龌龊又何止是在60年代呢?
好了,颁奖典礼就到此结束了。虽然这个第22条军规是有点难懂了,但是好的东西都是需要时间去消化的。希望对这部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去看一下HELLER笔下的荒诞世界。看完以后,你也许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22条军规的影子,又或者说你发现自己正是这条军规的受害者或者施暴者。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够多留个心眼儿,好好警惕生活中的第22条军规。借此也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板、各位家长不要把这条军规视为法宝,不然你会把自己的下属、员工、孩子推向一个死胡同。毕竟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同样是不现实的。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吧,我们下期再见吧。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