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哈姆雷特》:王子复仇之路,莎翁悲剧之巅
铛铛铃2025-09-23【文学】40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不夸张地说,莎士比亚是缔造现代英文的最大功臣,而《哈姆雷特》就是他所留下的最大宝藏。那么,莎士比亚是谁呢?他创作的这本《哈姆雷特》又为什么会获得这样高的声誉呢?
1564年,在英国中部一个富裕市民的家庭当中,莎士比亚出生了。虽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但是因为家道中落,他并没有享受太久富裕的生活。生活的负担压迫着他,让他不得已背井离乡,只身一人来到伦敦。很少有人知道莎士比亚初到伦敦时经历了什么,有人说他在伦敦的剧场里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看马人、清洁夫、题词人、临时演员,这些在剧场的工作经历既开阔了他的眼界,又加深了他对生活和戏剧的理解,为他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莎士比亚凭借惊人的天赋和勤奋努力,逐渐在剧坛崭露头角,并一跃成为文学大家。著名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就诞生在这个时候,《哈姆雷特》便是其中之一。因为作品常常能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社会问题,莎士比亚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他对近代英文的贡献,也是使他获得巨大声誉的原因之一。曾有人说,是莎士比亚造就了近代英文,近代英文也造就了莎士比亚。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给予《哈姆雷特》以极高的评价,是因为它无论从语言、表现手法,还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等各个方面来看,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克劳迪斯、波罗涅斯、奥菲利亚,这些主人公们性格鲜明、形象各异。当我们仔细体味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时,会发现莎士比亚像是一个语言的魔法师。哈姆雷特彷徨时会发出“生存还是毁灭”这样富有哲理的感慨,他面对爱人奥菲利亚时,又会发出“不要质疑我真的爱你”这样炽烈真挚的情话。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是这样贴合他们各自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而人物自身的情感碰撞,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纠葛,都是情节发展的助推器。他们成就了这个曲折动人的复仇故事,也让无数后人仿佛真正置身于丹麦王宫,坐在哈姆雷特边上,听他剖析自己的内心。
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一个养尊处优的丹麦王子,向命运发出了“生存还是毁灭”的拷问?《哈姆雷特》又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丹麦国,去领略一番哈姆雷特的人生遭遇。
这本书讲了什么主要内容?一部王子复仇记。丹麦国的王宫最近正被一股诡异的气氛笼罩着,因为受人尊敬的老国王在两个月前的某一天神秘地死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老国王的儿子哈姆雷特正在国外留学,在他乘船赶回丹麦前,老国王的弟弟克劳迪斯抢先一步继位了。丹麦国有了新的国王克劳迪斯,可王后却依旧是原先的乔特鲁德。这个克劳狄斯不仅抢夺了先王的王位,还霸占了先王的妻子,他违背了道德,抛弃了礼义,把自己的嫂子娶进了门。更可恨的是,乔特鲁德面对这样无礼的要求,竟然没有反抗,她在丈夫丧妻未过之时,就选择匆匆改嫁。丹麦国内面临着改朝换代的内忧,在国外同时也面临着外患。邻国挪威的国王曾是丹麦老国王的手下败将,他死在了与丹麦先王的战斗中,并按照承诺割让了土地。如今先王已去,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见情势大好,于是在挪威国内征募壮丁,训练士卒,并趁机发兵,以报当年杀父之仇,顺便夺回曾经被割让的土地。
年轻英俊、正直善良的王子哈姆雷特从国外匆匆赶回丹麦奔丧,面对父亲的骤然长逝,哈姆雷特痛不欲生。在丹麦王室城堡的大厅里,身披校服的哈姆雷特愁云满面,而他那一个月之前还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母亲,在脚上那双校鞋还没有破旧的时候,就坐在新丈夫旁边,劝说他抛开阴郁的神气,要他对新上任的国王和颜悦色一些。面对这一切,哈姆雷特感到十分的屈辱,他冲着自己的母亲——丹麦国的王后,气愤地指责道:“脆弱呀,你的名字就是女人!上帝呀,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哀的长久一些。”一个富有理想的青年人的生活,就这样被乌云笼罩了,哈姆雷特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就在这时,哈姆雷特的好朋友霍拉旭告诉他,在城堡前的露台上连续两夜都出现了一个鬼魂,并且那个鬼魂从头到脚都穿着和先王一样的甲胄,就连身形也和先王一致。听闻这样神秘诡异的事情,哈姆雷特自然要去一探究竟。于是在一个阴森可怖的夜晚,哈姆雷特和好友霍拉旭以及侍卫马西勒斯来到了城堡前的露台上。午夜12点已经过去,凛冽的寒风吹得人身上阵阵刺痛,克劳狄斯正在王宫内大宴群臣,铜鼓和喇叭声喧闹的响彻夜空。就在这时,那鬼魂来了,他依旧是不说话,笔直的站在那,向哈姆雷特招了招手。霍拉旭急切的对哈姆雷特说道:“他招手让您跟着去呢,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您一个人说似的。”哈姆雷特也瞧见了它,可那鬼魂却不肯说话,只是执意让哈姆雷特跟他走。“千万不要跟他过去!”因为担心会有危险,霍拉旭劝阻哈姆雷特不要跟他走,侍卫马西勒斯也拉住了哈姆雷特的手,阻止他上前。但哈姆雷特心意已决:“害怕什么呢?我把我的生命看的不值一枚针,我要跟他去。”他奋勇的挣脱了霍拉旭和马西勒斯,朝那鬼魂走了过去。
那酷似先王的鬼魂不是别人,正是死去的先王,那不愿安息的灵魂。“你必须复仇,你必须复仇!”那灵魂代替先王倾吐着自己的不甘与怨愤。原来贤王的死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被人蓄意为之,真正的杀人凶手,正是那头顶王冠,正在宫中寻欢作乐的新王克劳狄斯。那鬼魂带着满腔的怒火,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告知了哈姆雷特。那日午后,我按照惯例在宫中的花园小憩便可,谁知我那阴险狡诈的弟弟克劳迪斯竟趁我熟睡之际,拿着一个盛着毒草汁的小瓶,把一种使人麻痹的药水注入了我的耳朵里。那药进入了我的身体,使我光洁的皮肤长起了无数的疱疹,就这样,我被奸恶之人用邪恶的方式夺走了性命。他不仅掠夺了我的王位,还抢走了我的王后。“哈姆雷特,报仇!我要报仇!但恳请你不要对你的母亲有任何不利的图谋。”
哈姆雷特立刻就相信了鬼魂的话,激动地对鬼魂说:“记着你,是的,我要从我的记忆的背板上失去一切琐碎愚蠢的记录,一切书本上的格言,一切陈言套语,一切过去的印象,我的少年的阅历所留下的痕迹,只让你的命令留在我的脑筋的书卷里,不掺杂一点儿下贱的废料。是的,上天为我作证啊,最恶毒的妇人啊,奸贼奸贼,脸上堆着笑的万恶的奸贼!”就这样,被现实逼迫到没有退路的哈姆雷特放弃了想要回到威登堡念书的念头,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路。
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奥菲利亚仓皇地跑回家中,她惊慌失措地对父亲讲述了她刚刚遇上的一件怪事。“父亲,我正在房间里缝纫的时候,哈姆雷特殿下跑了进来,他走到我的面前,她的上身的衣服完全没有扣上纽子,头上也不戴帽子,他的袜上沾着污泥,没有袜带,一直垂到脚踝上。”奥菲利亚怕极了哈姆雷特,那个爱慕她的王子不仅衣冠不整,行为还十分诡异。她握住我的手腕紧紧不放,拉直了手臂向后退力,用他的另一只手这样遮在他的额角上,一眼不眨地瞧着我的脸,这样经过了好久的时间,他才轻轻的摇动了我的手臂,又上上下下点了三次头,然后发出惨痛而深长的叹息,直到他走出了门外,他的两眼还直直的盯着我看。
大臣波洛涅斯问:“他是因为得不到你的爱而发疯了吧?”“我不知道,父亲。”原来,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一直以来都是互相倾慕的一对佳人,但波洛涅斯却极力反对他们在一起,他教唆奥菲利亚拒绝哈姆雷特的来信,并且不允许两个人见面,因此他猜测哈姆雷特是因为求爱不得,所以疯了。波洛涅斯将哈姆雷特一切不正常的行迹都告诉了国王克劳迪斯,他还向国王展示了一封哈姆雷特写给奥菲利亚的情书,那情书里的用词下流至极,完全不像一个王子会写出的东西。他向国王透露,哈姆雷特经常会在走廊里走来走去,而且一走就走上好几个小时。国王对哈姆雷特的行迹半信半疑,最终决定让波洛涅斯和奥菲利亚去探一探他的虚实。
哈姆雷特真的疯了吗?当然没有,他是装的。为什么要装疯呢?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他要迷惑对手,要让他们自乱阵脚。面对波洛涅斯父女的试探,哈姆雷特伪装的很好,他像真疯了一样胡话连篇,行为乖张,一点也没有露出破绽。另一方面,经历了现实里的种种不堪,性格忧郁、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看透了人世间的丑恶,他不愿意再轻易的相信别人,他开始对一切都产生怀疑,甚至对鬼魂的话也产生了怀疑。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面对那改嫁的母亲,哈姆雷特又爱又恨,面对那愤满的鬼魂,哈姆雷特将信将疑。“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发出了对生命意义的沉重思考。人应当怎样的活着,是忍受命运的折磨,还是反抗人世的苦难?仇恨吞噬着哈姆雷特的心,复仇的信念萦绕在他的心头,可哈姆雷特却总觉得敌人是那样的强大,自己却又是那样的弱小。哈姆雷特的内心矛盾重重,他的内心焦灼无比,复仇的野心和冷酷的现实让他不得安宁,他只能半真半假地装起疯来,欺骗对手,也欺骗自己。
哈姆雷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是污浊的瘴气的集合,是长满恶毒幼草的荒原,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就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就在这时,哈姆雷特最爱的一个戏搬到宫中献艺,哈姆雷特突然心生一计,他趁机安排他们上演一出叫《贡扎古之死》的好戏,并在其中加了几段情节。舞台上,国王的侄子把毒药灌入了国王的耳朵,谋害了他,并在篡夺王位之后夺走了王后,这情节和先王描述的故事完全一致。坐在台下的克劳迪斯看了这出戏,大惊失色,做贼心虚的他慌忙起身,哈姆雷特观察到了这一切,由此断定鬼魂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那天晚上,哈姆雷特在去见母亲的途中,碰巧撞见了正在祈祷的克劳迪斯,他本有大好的机会可以趁机杀了他,但碍于克劳迪斯正在祈祷,他害怕在这时动手会使他的灵魂升上天堂,所以犹豫着迟迟没有下手,最终放过了他。在王后的寝宫里,哈姆雷特的母亲劝她不要再疯狂下去了,听了这话的哈姆雷特怒火中烧,他猛地拿起镜子,要母亲好好的照一照自己的灵魂。看着震怒的儿子,王后吓坏了,以为儿子要杀了她,她急急地呼喊着救命,却在这时,听到帷幕后也传来了另一个人的救命声。哈姆雷特误以为那偷听者是奸王,于是提起利剑,一剑刺死了躲在屏障后的人,却惊讶的发现,那倒在地上的人不是奸王,而是大臣波罗涅斯。
哈姆雷特彻底怒了,他痛斥母亲失去了理智,当了情欲的奴隶,违背了同父亲的誓言,玷污了贞洁,亵渎了爱情。这时鬼魂又出现了,他一面鼓励哈姆雷特,要坚定自己复仇的决心,一面又让他安慰惊慌失措的王后。波洛涅斯死了,生前他是奸王克劳迪斯最忠心的狗,死后他也要为克劳迪斯榨干自己的价值。克劳迪斯以波洛涅斯的死为借口,要把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去,表面上他是为了王子的安全,实际上他已经写信,秘密的嘱咐英国国王要将哈姆雷特处死。幸运的是,哈姆雷特在去往英国的途中,偷偷拆开了信件,暗杀的计划暴露了,于是聪明的王子偷偷修改了信的内容。
第二天,哈姆雷特乘坐的船遇到了海盗袭击,他在混战中趁机跳上了海盗船,然后又偷偷潜回了国内,并找到了自己最忠实的朋友霍拉旭,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了他。父亲波洛涅斯死了,爱人哈姆雷特走了,善良的奥菲利亚承受不了这样的双重打击,终于精神失常了。哈姆雷特是装疯的,可奥菲利亚却是真疯了,她终日游荡在王宫里,在花园里采花儿、唱歌。有一天,奥菲利亚突发奇想,想把王冠戴上高高的树梢,当她爬上那棵茂密葱绿的大树后,承载着她身体重量的树枝却突然断了,一个多么善良美丽的客人啊,就这样落入河中,溺水而亡。她就连人带花一起落下,呜咽的溪水里,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水上,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唱着古老的谣曲,好像一点不感觉到她处境的险恶,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可是不多一会儿,她的衣服被水浸得重起来了,这可怜的歌儿还没有唱完,就已经沉到泥里去了。
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从法国回来了,面对父亲的死亡,妹妹的离去,他意图煽动民众攻打王宫,为父亲和妹妹报仇。诡诈阴险的国王克劳迪斯哪儿能放过这样的仇恨,他借机把一切的过错都推到了哈姆雷特的身上。家破人亡的雷欧提斯让愤怒冲昏了头脑,他轻信了克劳迪斯的虚妄之言,鲁莽草率地认定哈姆雷特就是弑父杀妹的仇人,在不知不觉中,他沦为了奸王借刀杀人的工具。
偷偷回国的哈姆雷特让霍拉旭陪他去王宫,在路上他们经过了墓地,正巧赶上了奥菲利亚的葬礼。他那纯真无邪的恋人呢,此刻一动不动的躺在了墓地里,悲伤、愤怒,所有的情绪全涌向了这个男人的脑子里,他们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哈姆雷特终于失去了控制,他冲过去跳进了墓穴。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针锋相对,虚情假意的克劳迪斯在两人之间充当和事佬。正直的哈姆雷特敢作敢当,他向雷欧提斯郑重的道歉:“原谅我,雷欧提斯,这一切都是我在疯狂中犯下的过失,我哈姆雷特绝不会在正常的情况下做任何伤害雷欧提斯的事情,是疯狂让我丧失了心神,误伤了我的兄弟,我现在请求你的大度包涵,宽恕我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雷欧提斯假意地接受了他的道歉,他说虽然自己在感情上已经得到了宽慰,但在名誉上还不能原谅,于是他向哈姆雷特提议,进行一场友谊的比赛,要光明正大的赢回自己的颜面。事实上,雷欧提斯早在之前就已经听信了奸王的谗言,这场名义上的友谊赛,背地里却早已布下了阴暗的陷阱。在二人比剑的时候,雷欧提斯用的那把剑剑身上沾染了毒液,一场早有预谋的友谊赛拉开了帷幕,故事到这里也进入了高潮。
决斗中,哈姆雷特首先占了上风,他在第一回合里击中了雷欧提斯一剑。为了向他表示祝贺,观战的国王为他斟上了一杯庆贺的酒,哈姆雷特急于比赛,他就把酒放在一边,继续和雷欧提斯比剑。第二回合,哈姆雷特又率先击中了雷欧提斯,兴奋的王后为哈姆雷特擦去了额上的汗,为了庆贺他的胜利,她拿起了克劳迪斯赏给哈姆雷特的那杯酒,一饮而尽。雷欧提斯已经连败了两局,决心要在第三回合刺中哈姆雷特,但是他的良心隐隐地告诉他,用染毒的剑比武是很阴险的招数,可这时哈姆雷特用言语刺激了他,他让他拿出点真本事来,于是雷欧提斯又鼓起勇气,奋力地刺向了哈姆雷特,并成功刺中了他。在混乱中,两人的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雷特用夺来的剑刺向了雷欧提斯,两人流着鲜血,激烈的混战。一片混乱之中,王后突然大叫着倒在了地上,原来克劳迪斯赏给哈姆雷特的那杯酒竟然是一杯毒酒,哈姆雷特没有喝,却被王后喝了去。害怕事情败露的克劳迪斯连忙谎称,王后是看见两人流下的鲜血才晕倒的。被哈姆雷特夺走的剑也刺中了雷欧提斯,毒性逐渐的在他体内发酵,奄奄一息的雷欧提斯终于在最后一刻良心发现,当众揭发了克劳迪斯所有的阴谋。哈姆雷特终于没有错失机会,他举起了手中的毒箭,向克劳迪斯狠狠的刺去,他杀死了仇人。
哈姆雷特已经中毒,在临死前,他嘱托自己的好友霍拉旭,要他向世人讲述这悲惨的故事,以警示后代,然后王子带着不尽的遗憾告别了人间。
我们能从书中获得什么?明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哈姆雷特的人生无疑是悲剧的,他虽然成功报仇雪恨,却让自己和母亲都丢了性命。在整个复仇的过程中,他反复强调一个词儿——天命。哈姆雷特不明白,为什么他会遭受父王被杀、母亲改嫁、爱人身亡这一系列厄运,唯有天意能给他解释。同时在复仇伊始,命运的安排让他觉得弱小的自己是敌不过狡诈的叔父的。在复仇的过程中,他误杀了波洛涅斯,并间接导致了奥菲利亚的死亡,这又让哈姆雷特认为自己在除恶的同时也在制造罪恶,这不是天意又是什么?事实上哪有什么命运的安排啊,不过是人为的选择导致的不同结果罢了。而导致哈姆雷特走向命运悲剧的,正是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这让他只能做思想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矮人,最终错失复仇的良机,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那么应该怎么评价哈姆雷特这个角色呢?其实1000个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哈姆雷特,他们说那时正值文艺复兴末期,是一个封建主义走向没落,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崛起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文主义理想取代了蒙昧无知的中世纪宗教教条,但又逐渐演变成了对人类私欲的追求。莎士比亚借用了一个八世纪丹麦国发生的故事,来反映16世纪英国社会快速变化的现实。哈姆雷特代表着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兴资产阶级,而他的叔父克劳迪斯则代表着反动的封建势力。通过描写他们之间的斗争,莎士比亚揭露了人文主义理想和当时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通过对哈姆雷特悲剧命运的描写,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的软弱和弊端,以此号召人们为时代的改变而斗争。
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哈姆雷特是现代人崇高的代表,它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所有面目,他是我们的英雄。因为在哈姆雷特身上,理性和感性的品质都发挥到了最大的极限,他能缜密的思考,又能全身心投入情感当中,再加上他拥有高尚的品格,不屈服于强权之下,为了正义的理想而战。他高尚的品格也不止体现在他的理想价值当中,更深埋在她柔软细腻的性格里,他不杀正在祈祷的奸王,诚恳的向雷欧提斯请求原谅,这些虽然导致了他命运的悲剧,却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尊严和品格。
总而言之,哈姆雷特之所以能有多种解读,也是因为莎士比亚将他描写的特别丰满,是一个复杂完整的人。正如剧中所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秀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是那么奇妙复杂的动物,莎士比亚透过哈姆雷特,已经将人的生存讲了大半。假如你也读一读《哈姆雷特》,相信你也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好了,《哈姆雷特》我们就为您分享到这儿。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