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逃离》:短篇小说女王之作,爱与背叛的交织
铛铛铃2025-09-23【文学】21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加拿大著名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
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地回顾一下4年前的那个夜晚。2013年10月10日,北京时间晚七点,瑞典文学院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的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受奖理由很简单: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消息传来,评论立刻是兵分两路。一边是“门罗是谁,写过什么”这样的急切询问;一边则是“诺奖终于回归文学本身”的慨叹。从这些反应不难看出,直到诺奖加身的那一刻,已经公开宣布封笔的门罗,在中文世界里仍然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尽管她的写作生涯超过半个世纪,出版过14部短篇小说集,拿过不少有分量的国际文学奖项,包括2009年的布克国际奖,但是在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她被翻译介绍给中文读者的作品就只有一部——我们今天要谈到的《逃离》。
但是另一方面,熟悉或者是读过门罗作品的人,都认为她实至名归。有人甚至说,瑞典文学院的青睐,对门罗的成就和声誉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但是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而言,却是一次必要的挽救。因为过去的获奖者不是被质疑分量不够,就是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还有一部分评论说,门罗的获奖,对于短篇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也是一针强心剂。因为在莫泊桑、契诃夫和欧·亨利共同创造了短篇小说的辉煌之后,短篇小说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低谷。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才是虚构文学的正途,是值得小说家用毕生之力攀登的高峰,而短篇小说不过是他们正式上场比赛之前的练习,或是中场休息时的消遣。
所以我们看到,尽管优秀的短篇小说层出不穷,纯粹的短篇小说作家却很少很少,写短篇小说对绝大部分的小说家来说只是兼职。就连门罗也一度害怕自己只能留下一些碎片化的短篇故事,但是最后在年过80宣布封笔之后,她还是说:“我想,我想要说的在这些故事中已经说完了。短篇小说是可以容纳下一个天才作家的叙事热情的。”
所以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最重要的意义,既不在于给短篇小说女王的冠冕上增添华彩,也不再为自身的文学性证明,而是它传递了这样的讯息:篇幅有长短,体裁却没有大小,短篇小说一样是虚构文学的正途。
一生只讲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乔纳森·弗兰岑曾经写过一篇评论门罗的文章,他说,门罗50多年的创作,差不多一直在讲述同一个故事。概括起来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聪明而且情欲旺盛的女孩,在安大略省乡间长大,没什么钱,母亲非病即死,父亲是名中学老师,娶的第二任妻子很难缠。女孩通过奖学金或某个决绝的利己行为,尽早地逃离了穷乡僻壤。她早早地结婚,搬到英属哥伦比亚生儿育女,之后婚姻破碎。她或许事业有成,是一名演员、作家或电视名人,或许还有过几段罗曼史。后来,当她不可避免地回到安大略省,她发现青少年时期的家乡已经发生了令人不安的变化。尽管是她抛弃了这个地方,但回乡没有受到热切欢迎,这一点对她的自恋情结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青少年时期的那个世界,正以其老牌的礼仪风范坐在审判席上,对她所做的现代选择进行着评判。
这个故事,门罗在《逃离》这部集子里又讲了一遍,这次它被拆分成了三个短篇,标题分别是《机缘》《不久》和《沉寂》。
故事中那个聪明的女孩名叫朱丽叶。《机缘》的故事发生在朱丽叶结婚之前,当时她是一个身材高挑、骨骼匀称、皮肤白皙的年轻姑娘,才21岁,就已经获得了古典文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而且正在做博士论文。朱丽叶在学术上很有才能,但是跟所有智力出众的女孩一样,别人眼里的她是古怪而孤独的。就连一向以她为骄傲的父母,还有一直都很欣赏她的大学老师,都建议她融入社会,去体验一下真正的生活。
因此,朱丽叶坐上了前往温哥华的火车,打算去一所私立女子学校教半个学期的拉丁文。刚上火车的那会儿,朱丽叶是快乐的,多年辛苦的学生生活之后,终于能够自食其力去挣点钱。但是很快她的快乐就被打断了,她的对面座位上来了一个男人,一个约莫50岁、穿着不合体新衣服的丑陋男人。这个男人腼腆地想着跟她搭话,但是很明显并不是想勾引她。生活中最令人沮丧的事情之一,就是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笨嘴拙舌、孤独而又没有吸引力的男子,他们赤裸裸地向她示意,她跟他们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朱丽叶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她一反常态地站起身朝外走去,明确拒绝了对方的示意。
没过一会儿,在火车经过了一次停靠重新启动之后,那个男人趁人不备,跳进了铁轨,被压得稀烂。朱丽叶被负罪感击溃,她心里憋得难受,急切地需要跟别人说些什么,于是很偶然的,她跟另一个男人聊了起来。起初是关于那个自杀的人,关于朱丽叶的负罪感,然后他们聊得越来越热烈。他们一起吃了晚餐,喝了酒。那个男人告诉朱丽叶,他结了婚,他的太太名字叫安。8年前,安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好几个星期昏迷不醒,醒来后就成了植物人,全身瘫痪不能走动,连吃东西都要别人喂。
那天晚上,朱丽叶和那个男人坐在瞭望车厢里,一个灯光照射不到的角落,一起看星星。男人是个渔夫,擅长辨认头顶的地图,他给朱丽叶一一地指认天上的星座,而朱丽叶就利用自己的古典文学知识,告诉他这些星座名字的来历。到了夜里,男人送朱丽叶回车厢,他们在两节车厢之间的地方吻别。吻完之后,男人没有松开手,而是抱着她,抚摸她的背,接着又吻遍了她的整张脸。他们顺着过道走到了朱丽叶的铺位跟前,朱丽叶站直了,转过身子,很希望男人再一次吻她或是抚摸她,结果那人却轻轻地溜走了。
几个月之后,朱丽叶在那所私立学校的工作即将结束时,她突然收到了那个男人的来信。信中说,他时常想起朱丽叶,想起她坐直身子看星星的情景。于是,本该动身回学校的朱丽叶突然心血来潮,先去了那个男人埃里克所在的沿海小镇金鱼湾。从长途汽车上下来的第一时间,朱丽叶就得到了埃里克的妻子几天前去世并且已经下葬的消息。随着她一点点的靠近,埃里克的生活也一点点的暴露在她的面前。比如在他的家里,有一个强势能干的女人艾罗在帮他照顾妻子、打理家务;比如在妻子变成植物人之后,他有两个情妇,克里斯塔和桑德拉;还比如在朱丽叶到来的那个晚上,她就在克里斯塔那里过夜。出于莫名的敌意,艾罗将这些信息透露给了朱丽叶,并且建议她马上坐公共汽车回到温哥华。但是朱丽叶决定留下来等埃里克。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埃里克走进家门,仿佛一阵风吹进了房间,他张开双臂向朱丽叶逼近。朱丽叶觉得自己全身从上到下都给抚触搜索了一遍,她快乐得不知道如何是好。毫无疑问,这依然是门罗讲了50多年的故事。这个故事像一条小溪,从她的许多作品中淌过。但短篇小说这一题材的优势就在于,它不需要呈现小溪的整体流向,某个拐角处的曲线,一块石头激起的浪花,这些瞬间和细节就足够充实一个短篇。比如这篇题为《机缘》的小说,写的就仍然是那个聪明而且情欲旺盛的小镇女孩,但是它聚焦的却是由两个人的死亡变成的机缘,先后唤起和成全了朱丽叶的欲望。重要的是故事发生的方式。对大多数作家来说,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很容易背上江郎才尽吃老本的恶名,门罗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她甚至刻意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因为她想让读者明白,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
短篇小说《不久》的情节发生在朱丽叶遇到埃里克3年之后,就像乔纳森·弗兰岑总结的,讲的是聪明女孩回乡的见闻。不过这一次,朱丽叶突然放弃学术生涯和渔民埃里克未婚生子的行为,并未受到家乡的评判,相反,她坐上了审判席,重新审视她的父母和他们的婚姻。
在朱丽叶的记忆当中,她的父亲山姆是一位口碑不错的老师,母亲萨拉是个纤细苍白的金发美人。因为萨拉的心脏病,也因为他们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两人在小镇的生活一直有点古怪而且孤立,但并非不快乐。不过当朱丽叶带着刚满一岁的女儿佩内洛普回到小镇时,她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母亲萨拉居然已经如此衰老,而父亲山姆则毫不留恋地辞掉教职,转行做起了蔬菜销售。最重要的是,家里还多了一个艾琳,那是山姆请来家中帮忙的年轻女人。艾琳只有22岁,比朱丽叶还小三岁,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一年前,她的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丧生,现在她又要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官府职员。艾琳在一切方面都跟苍白、纤细、美丽的母亲相反,她粗野、凶狠、强壮、能干。出人意料的是,山姆欣赏这样的艾琳。山姆说,萨拉永远都是一位心脏有毛病的漂亮娇小姐,老得让人伺候着,说她总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既要照顾她,又要打理她没干完的家务活,整个生活都糟糕透顶了,是艾琳的出现拯救了他,恢复了他对女性的信心。所以她不顾一切地讨好艾琳,甚至毫不避嫌地与她调情。
朱丽叶一直认为他们一家,特别是她自己和父亲山姆,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所以比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要高出一头。但是这次回家,她发现山姆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古怪、孤立,他跟小镇上的人打得火热,他甚至有意当众贬低朱丽叶的学识。当朱丽叶提起她小时候的一次出游时,山姆说她不记得了。朱丽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山姆意识中的某些房间的门关上了,窗户也被遮住了,那里面的东西被他认为是无用的、不光彩的,因此无需重见天日了。朱丽叶觉得山姆背离了他们的家,在家里待的时间越长,她便越发清晰地感觉到家正在土崩瓦解,不久就将永远消失。她心里憋屈、郁闷,因此发现母亲萨拉在这个不信教的家里接待牧师的时候,她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到了来访的牧师唐恩身上,她激烈地跟他辩论,说上帝并不存在,直到被女儿佩内洛普的哭声打断,她才从全身发抖的状态中回过神来。
唐恩走后,母亲萨拉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朱丽叶,她并不是真的相信上帝,她的信仰没那么简单。等她真的不行了,她会想好了的。“快了,不久我就能见到朱丽叶了。”萨拉说这句话的时候,朱丽叶知道她是在寻求依靠和保护,她肯定也感觉到家庭瓦解了,自己被抛弃了。这个时候,朱丽叶只要应一声“是啊”,对萨拉来说就必定是意义非凡的。可是当时朱丽叶只是转过身子,走进厨房,把一切放回到了原处。
几个月后,萨拉去世了。这就是聪明女孩朱丽叶回家的故事,门罗写过不止一次的故事。弗兰岑说,正是因为对同一个故事反复重写,门罗的每一次讲述都有新的发现。她就像一个穿着纯黑紧身连体裤的体操运动员,独自一人站在光秃秃的地板上,但她的表演却胜过了所有那些身着华服、手握长鞭、被大象和老虎围绕的小说家。聪明女孩带着孩子得意洋洋地回到家乡,却发现自己正在成为一个没有家的人。在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情节里,门罗完成了她惊人的表演。
从反面把故事再讲一遍,小说《沉寂》讲的还是朱丽叶的故事,不过她不再是那个聪明女孩了。时间距离她带女儿佩内洛普回安大略省已经过去了20年,现在她是另一个聪明女孩佩内洛普的妈妈,同时也是一位电视名人。她在省电视台上有一个名为《今日话题》的栏目,还挺受观众欢迎。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朱丽叶收到了一张卡片,是女儿佩内洛普写来的,说想见一面。佩内洛普已经在丹曼岛的精神平衡中心进修了六个月,期间他们没有任何联系,精神平衡中心是不允许通信和打电话的。朱丽叶从来没有和女儿分开过这么长的时间,因此收到那张要求见面的卡片时,她简直喜不自胜,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女儿。但是抵达目的地之后,朱丽叶见到的不是佩内洛普,而是一个名叫琼安的胖女人。琼安说,佩内洛普已经离开了丹曼岛,她不想再见到朱丽叶,也不打算告诉朱丽叶她的去向。
恐惧向朱丽叶袭来,浸透了她的全身,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也想不通佩内洛普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是那么优秀的一个女孩,既强壮又高雅,美如天仙,性格深思熟虑、富有同情心,她曾经给朱丽叶带来多少快乐呀。但是琼安却告诉她,佩内洛普在家里一直感到孤独和不幸福。朱丽叶觉得佩内洛普的不告而别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离开精神平衡中心的时候,她没能维持自己的尊严,哀求而狂怒地哭出声来。此时的朱丽叶被放到了20年前她母亲萨拉所处的位置上。
两个星期之后,佩内洛普21岁生日那天,朱丽叶收到了一张生日贺卡,一张极其普通的卡片,没有文字也没有签名。朱丽叶仔细辨认了信封上的字迹,才确定是佩内洛普寄来的。从那以后,每年的那一天,朱丽叶都会收到一张生日贺卡,一直到5年之后,生日贺卡不再寄来,朱丽叶彻底跟佩内洛普失去了联系。
这仍然是一个聪明女孩逃离家庭的故事,不过这一次,门罗的视角没有追踪那个逃走的女孩,而是指向了被遗弃的母亲。她在感情上深受伤害不说,更重要的是,还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疑惑里,那就是女儿为什么要逃离。起初,她认定佩内洛普是受了那个名叫琼安的胖女人的迷惑,她对那个女人一腔怒火。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她不得不承认,琼安只是一个替罪羊。然后朱丽叶开始反省自己,或许真的像琼安所说的,忽略了佩内洛普的精神领域,让她感到了孤独。她回忆起埃里克去世之后,年仅13岁的佩内洛普怎样支撑着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回忆起之后的那几年,自己又是怎样轻易而愚蠢地陷入恋情,让佩内洛普看到了太多不幸。最后,当朱丽叶完全失去佩内洛普的消息之后,她搬了家,放弃了电视台的工作,重新进入古典文学的世界,过上了一种与以前当名人时截然不同的单调生活。她每天都读书、做研究,试图从文学里找到答案。经过漫长的十几年之后,朱丽叶似乎安宁了下来,与其说是摆脱了伤害和困惑,不如说她是接受和适应了佩内洛普留给她的破碎。
然后在一个夏天的黄昏,朱丽叶在街上突然遇到了佩内洛普从前的同学,那个女人说,三个星期前,她在埃德蒙顿的一家购物中心撞见了佩内洛普,当时她带着两个男孩来买上学要穿的校服。朱丽叶无数次地想象过佩内洛普的生活,她想佩内洛普也许给卷到超验派的队伍里去了,没准成了一个神秘主义者,一生都在冥思和参悟。她还想象过,佩内洛普跟丈夫一起靠打鱼为生,过着辛苦而危险的日子。但结果根本不是这样的,从那个女人的描述来看,佩内洛普现在过的是一种富裕的、讲求实际的生活。朱丽叶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但她突然明白,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可能是不存在的。她仍然希望能从佩内洛普那儿得到消息,但是不再那么劳心费神,她仅仅是怀着希望而已。
故事的另一种结局
好了,在介绍了《机缘》《不久》和《沉寂》这三篇小说的情节之后,我想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逃离。年轻的朱丽叶放弃了近在眼前的学术生涯,逃离了女学者的命运;她的父亲山姆在妻子萨拉日渐衰弱的时候,逃离了他们的家;最后是年轻的佩内洛普,逃离了与朱丽叶捆绑的母女关系。逃离是我们面对生存困境和压力的时候所能想到的第一个方法,逃离的原因各异,姿态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在这本题为《逃离》的小说集里,门罗写到了各式各样的逃离,他们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不过,最能体现门罗本人态度的,还是那个直接题为《逃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卡拉,另一个年轻聪明的女孩。和朱丽叶还有佩内洛普一样,她受够了自己的父母以及他们为自己安排的前途。于是,一个清晨,她留下一张字条,溜出家门,坐上男朋友克拉克的旧车,永远离开了家。她在字条里对父母说:“我一直觉得我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
卡拉离家出走之后的真实生活,就是住在活动房屋里,和克拉克一起经营一家破破烂烂的马术学校。为了维持生计,偶尔到邻居贾米森家里帮忙干点零活,挣一份工钱。这样的生活,卡拉过了3年,一直到邻居贾米森先生去世,事情有了变化。
那天,她和克拉克在本地报纸上读到讣告,得知贾米森先生是一位诗人,5年前曾经得到过一笔为数不小的诗歌奖奖金。克拉克一时财迷心窍,想出了一个讹钱的计划。她让卡拉装作精神彻底垮了的样子,到贾米森太太那里去,说出她曾遭到已故的贾米森先生性骚扰的事。然后,克拉克怒不可遏地登场,做出要向全世界宣告的样子,迫使贾米森太太主动提出金钱赔偿。
卡拉不同意这个计划,因为性骚扰的事完全子虚乌有,那都是她为了讨好克拉克编造出来的。她其实从未进过贾米森先生的房间,她只是在贾米森太太或值班护士忘了关门的时候,瞥见过几次诗人长期卧床、一天比一天萎缩的身体。卡拉每次编造谎言都是在床上,在她和克拉克如痴如醉的时候,她发现这些闺中密语和下流细节既能刺激克拉克,也能让自己兴奋,于是她一次比一次地添油加醋。她没想到克拉克会当真,现在她是既无法收回,也不可能否认了。
但是卡拉也不能拒绝克拉克的安排,克拉克脾气非常火爆,一旦激怒了他,后果将不堪设想。卡拉已经习惯了顺从于他,当他的俘虏。那种情况下,卡拉所能想到的唯一对策就是逃离。她照克拉克的安排到了贾米森太太家,不过没有提性骚扰的事,而是开始哭诉克拉克乖戾的脾气。她说克拉克什么时候都冲着她发火,好像心里有多恨她似的。她还说如果可以,她会不惜一切代价离开克拉克。贾米森太太本来就对卡拉有好感,听了她的遭遇更加心生同情,当下就决定资助她离开。
于是当天下午,卡拉就坐上了前往多伦多的大巴。这是卡拉第二次把一切扔在身后,起初她还感到充满了自信心,但是当大巴停靠在第一个要经过的小镇时,她就哭起来了。那是她和克拉克常来买便宜汽油的地方。她试着去想到多伦多之后要做的事,却发现她已经无法想象去过一种陌生的生活了。在她逃离克拉克的时候,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当中占据着一个位置,可是当逃离结束,她独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用什么来取代克拉克的位置呢?卡拉全身颤抖起来,在大巴即将拐上高速公路,直奔多伦多的时候,她挣扎着从座位上站起来,踉跄着朝前走去,并且大喊:“让我下车!”
卡拉的结局或许就是门罗对逃离的态度,只要生活仍然继续,你就无从逃避。但是啊,人生与故事的惊人之处就在于,尽管结局千篇一律,你还是会沉迷其中。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童年》:勇敢之心,面对生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