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变形记》:一觉醒来成虫,生活如何继续?
铛铛铃2025-09-23【文学】775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呢,给大家带来的是弗兰茨·卡夫卡最知名的小说《变形记》。
你每天早上醒来,是不是觉得脑袋昏沉?每天上完班后,是不是老眼昏花?上下班拥挤的地铁让你烦躁不已。好不容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租屋处,又想到自己没房没车,还整天单身宅在家,喝着肥宅快乐水聊以自慰,从而感到厌世呢?
如果啊,要细数2018年年度网络流行语,“社畜”这个词儿啊,肯定跑不掉。这个来源于日本的流行语呢,说的是被公司当作牲畜压榨的员工。不过,“社畜”实际上超过了公司的范畴,被年轻人更广泛地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
早在100年前啊,捷克德语作家卡夫卡早就写出了一则当代社畜的寓言,深刻认识到活在现代城市里的种种不堪了。
卡夫卡,这位声名远播的大作家啊,大多数时间呢,生活在现今的布拉格。不要看啊,现在布拉格好像是人间仙境一般的观光圣地,卡夫卡却把它描绘得像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庞大机械,一个个平凡人就在这个冰冷无情的机械面前,渐渐的丧失了生气。
今天所要介绍的《变形记》啊,就是一个人在现代都市中逐渐异化变形的故事。
在这篇中篇小说中啊,主角格里高尔平日里被公司压榨,就算对工作极其厌恶,也要五点早起,赶上火车抵达办公室。有一天,他的身体终于受不了,向工作“屈服”成了一只甲虫,真正的成了一个牲畜。变成了甲虫,失去了经济生产能力,他不止被公司开除,还日渐的被家人嫌弃。最终啊,只能被锁在房间里,孤独的死去。
这篇小说啊,充满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悲观情绪。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可是也让人与人的关系啊,更加冰冷,只剩下算计和金钱,即使家人之间也不例外。而且强制性的工作时间和无聊的文书工作,都让人越发失去创造力。可以说啊,《变形记》写尽了当代社畜们心中的幻想和恐惧、希望与绝望,在100年后,仍然深深地与人们的心灵共振。
嗯,被朝九晚五的工作折磨的现代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虫。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啊,早上醒来的时候呢,眼睛酸涩,眼皮厚得睁不开,脑袋昏昏沉沉,像装了一罐水泥,手和脚不听你的意识控制,全身上下都在抵制你的命令,坚决不起床,不顾你上学上班迟到的顾虑,仿佛这个身体啊,不再是你的一样,好像身体变了形,面目全非了一样。
你有这种感觉啊,其实也并不稀奇,千千万万个办公室白领、上班族、社畜都跟你一样,在每天早晨闹钟响起的那一刻,天人交战,在为了饭碗而努力打拼和为了贪睡几分钟而挣扎不已。日复一日,身体机能下降,二三十岁啊,就觉得自己耳目昏溃。而卡夫卡笔下《变形记》主人公啊,最好的体现了这种感觉。
就在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一睁眼,便发现自己变得不太对劲儿。“我出了什么事了?”他发现他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在她深深入睡的几个小时中,不知道身体里出了什么化学变化,他从一个正常的人,变成了一只有着坚硬外壳、有着多只毛毛的细足的虫,全身上下都是咖啡色。他的背坚硬的像块浑圆的铁板,让他无法好好地躺在床上。他左看右看,再抬头看,发现连被子都罩不住自己的身体了。她的肚子高高的隆起,像一个山丘那样露了出来。他看到自己的肚子不止高高的隆起,还分成一格一格变成好几块硬片,它成了一只多节的甲虫,每一节啊,还多出一双腿。这些新的腿一个个细细长长,还带着毛,无法控制的晃来晃去。至于他原来的具有肌肉的人腿到哪里去了呢,则不得而知。
一开始,格里高尔以为自己在做梦,便决定继续睡下去等梦醒。于是他企图翻身,因为他一向是侧睡的,但是他失败了。他再怎么想翻身都翻不了,根本没办法辗转反侧,每一次都回到了他醒来时的姿势,浑圆的铁背硬硬的抵在床板上,难受得不得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就这样像不倒翁一样躺在原地。
他发现现在竟然06:30了,平时呢,他都会早早的起床,赶上凌晨五点的火车前往办公室,今天竟然迟到了那么久,这不得了了。他用尽力气想要爬起来,可是他控制不住那些乱动的毛腿,怎么也无法好好起身。试了一会儿,他厌烦了,他还想到平常的那些工作内容,真是恶心至极啊,那些匆忙的出差,为了出差而搭乘的火车车厢,车厢上令人作呕的饮食,和出差途中不得不打交道的那些泛泛之交。他想到这些,不免呢,想干脆放弃一切不干了。可是这个时候他的母亲来叫她起床了,又让她想到自己这么努力工作的理由。
格里高尔一家四口,除了他还有父亲、母亲和他妹妹,但是整家人却只有他一个人有正经工作。他需要赚钱养家,甚至还要帮父亲还债。想到这些责任,想到她的家人,她又再次为自己还赖在床上而愧疚。可是她怎么尝试,就是起不来。
很快的,连暴脾气的父亲也来催他了。“砰砰砰!”父亲的重拳打在门上,向他喊道:“格里高尔,格里高尔,你怎么了?”不久,连他的妹妹都在他门边求情,卑微的请他赶紧起床。此刻闹钟又响了,这时已经是七点,距离他平常搭火车的时刻要晚了两小时,一切都不对劲。家人们在房门外等她上班养家,她则变成了一只虫。在重重的压力下,他不再是个人了。
嗯,朝不保夕的饭碗,为什么现代人活得越来越怂?
假如你一早醒来啊,发现自己上班迟到,或是患上一场感冒,你会怎么想呢?绝大多数人呢,大概会想,这会影响到工作吧。更有甚者呢,有些人会害怕直接失去工作,没了饭碗怎么养家呀。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会匆匆忙忙地赶去公司,即使生了病也要要撑住,不在上司面前展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不然呢,就会被抓到把柄,被开除,被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淘汰。
所以啊,大部分的人呢,一旦进入了弱肉强食的社会体制中,便会渐渐的放下了诗和远方的理想,为五斗米而折腰。就算被同事嫌弃、被上司咒骂,都能拿出不要脸的伟大精神,默默回到座位上干活。每天的外卖和晚餐成了最大的小确幸,而世界上最伟大的理想,则是妄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买房。人似乎活得越来越怂,为了今天能活下去,现代资本社会中的上班族们都卯足了权力,但不是把这股力量投身于什么伟大的事业,而是小心翼翼维护好不容易得来的物质生活,生怕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就会毁掉一切成果。于是我们的性格呢,也越来越神经兮兮、唯唯诺诺。
在《变形记》中啊,格里高尔也像我们一样,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面对上司的指责,一并照单全收,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反抗。
就在这一天的早晨,七点的闹钟响起的时候,公司的秘书主任突如其来的来到他家门口,不知道是为了他迟到,还是为了订货单的事情来拜访格里高尔。这时,还在挣扎着起床的格里高尔,听到客厅里的动静,父亲正在一边和秘书主任寒暄,一边又往格里高尔的房间催促几声,要他赶紧出门见人。
“真是烦死了。”格里高尔想到,她变成了这副模样,只想好好待在床上睡上一觉,可是家人们不放过他,秘书主任的到来更是让他的处境更加难堪。
格里高尔一听到秘书主任的声音,就隐隐地怀疑他是来试探的,试探格里高尔的工作热情。他听到客厅里秘书主任对父亲说:“但愿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病,可是话也得说回来,我们买卖人,往往不把这种小毛小病当做一回事。”不久,秘书主任便靠着格里高尔的房门说:“您这是怎么回事啊?我感到惊讶,非常惊讶。我原以为您是个文文静静、明达事理的人。今天早上经理向我暗示了您不露面的原因,因为一笔现款,但我向他担保,这不可能。可是现在我在这里看到您,简直执拗的不可思议。这么说吧,反正您在公司里的地位也不是最牢固的。”
这下可不得了了,秘书主任竟然真的用工作来威胁他。格里高尔为秘书主任的卑鄙行径愤恨不平,与此同时呢,他又害怕真的失去工作,担心的不得了。于是低声下气的向秘书主任说:“我马上,我这就来开门。我有点不舒服,起不了床。一个人怎么会突然患上这种病,但我又有精神了,我正在下床,请稍等片刻,秘书主任先生,请您体谅我的父母,我已经寄出最近一批的订单了,秘书主任先生,我马上就上班。”
然而格里高尔说的话根本没人听得懂,他不仅身体变成了一只甲虫,连声带也变形了。他刚才说的一长串话,全都成了一堆叽叽喳喳的噪音,像是被扭曲后收音机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并非偶然,他成为甲虫前的生活原本就充满了阴暗。家人像吸血鬼一样等待着他提供伙食,公司也冷峻无情,期待他每日五点左右来到办公室。某一天早晨,她的身体终于受不了,幻化成一只虫,意图逃离人类世界。然而他的意识却还停留在原来的阶段,在秘书主任的威胁下,即使成了虫,他依然要向秘书主任哈腰点头,实在是荒诞不已啊。
当你失去了经济生产的能力,你还能活得人模人样吗?
在秘书主任的威胁之下,格里高尔终于奋力起身,他用毛毛的细腿爬行在房间地板上,努力地撑起身体,旋转把手把房门打开了。在房门打开的那一刹那,短短的几秒钟,父母、妹妹、秘书主任都朝他的方向看了过来,一只棕色的巨大甲虫类动物出现在它们眼前,一时间它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只怪物用它的多只细腿快速的爬行,触角挥来挥去,把一行人吓傻了。
格里高尔本想和秘书主任求情,表达他热爱工作,可是秘书主任连听都没听,拔腿就跑,冲出了格里高尔的家门,一去不复返。格里高尔的工作大概就这么丢了,谁还会让一只怪兽来到公司呢?
而格里高尔的父母和妹妹也吓傻了眼,他的母亲立刻昏厥了过去,父亲的双手捂着眼睛嚎啕大哭起来,格里高尔看见他的胸膛因为抽泣而颤抖着。此后,格里高尔便被关在房内,再也不用去上班了。她再也不用去做他那讨人厌又无聊的工作,可这一家人的生计一时间没了下落。不久,一家三口陆陆续续找了份工作,贴补格里高尔留下的财政窟窿。
现在换做是家人要照顾格里高尔了,只不过格里高尔不是个正常的病人,没有半点让人可怜的地方,反倒让人一见到就讨厌。这也是为什么当格里高尔要冲出家门去,向秘书主任求情的时候,他的父亲连忙拿起手杖,挥舞着手上的报纸,一边跺脚一边发出可怕的嘘嘘声,把他赶回房间的原因,因为他父亲不想让他被外人看到,丢尽全家人的脸。
在这个过程中,格里高尔被门板夹到,血流如注。格里高尔的父亲本来就脾气暴虐、冷酷无情,但原本善良温柔的母亲和妹妹,随着时间流逝,对她也是越来越冷淡。负责她一日三餐的是他的妹妹,一开始,妹妹会在她门边放着她最爱喝的甜牛奶,但自从它变成了虫以后,连味觉也发生了变化,他一股脑的把头浸到甜牛奶里,却发现一点也不好喝。在他妹妹发现他不喜欢喝甜牛奶后,便换上了一批食物,有半腐烂的蔬菜、吃剩的肉、骨头、变得浓稠的白色调味汁、一些葡萄干和杏仁儿、一块发霉的乳酪和面包。他发现自己吃的津津有味,此后他的饮食就是家人们的厨余。
如果只是这样,格里高尔还能和家人们和平共处,但有一天,母亲和妹妹为了体谅她,准备把剩下的家具都搬出她的房间,方便他爬行的时候,格里高尔却爬到一幅画上,怎么也不下来,因为他不想把他作为人的痕迹一并抹除。他母亲吓坏了,一头栽到沙发上,一动也不动,妹妹急忙找着药罐,把家里弄得人仰马翻。闻听此事的父亲连忙赶来,对格里高尔气愤不已,便手握一颗颗苹果向他砸了过来,最终把爬在墙上的他击落下来,在他背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伤口。
此后,妹妹不再考虑他的饮食,打扫也是随随便便的,到处都是灰尘和垃圾。终于有一天,嵌在他身上的伤口逐步溃烂,罩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格里高尔待在被反锁的房间里,一片漆黑。她想着她原来痛恨的工作,现在是多么怀念他,他想着以前作为赚钱养家的职责,是多么幸福啊。她想着她是多么爱他的家人,即使现在对她不理不睬,也丝毫不减他对他们的爱,他会原谅他们的。
想着想着,窗户那透来一丝微光,格里高尔的脑袋逐渐下沉,呼出最后一丝鼻息便死去了。
故事说到这,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不禁感到一丝寒意。自从格里高尔失去了工作,丧失了经济能力,他对秘书主任所代表的资本社会而言,便一文不值,对于靠他供养的家人,他的地位也是大为降低,终至冷漠的待她不闻不问,让她一个人孤独死去。卡夫卡写出了现代工业社会中,最恐怖而荒谬的一面,一旦一个人失去了经济生产功能,那么他对于整个社会就再也没有任何价值,就可以予以抛弃。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发展,不是为了人自身而服务,反而倒了过来,变成个人演为了整个系统的运作,累个半死不,才能维持自己的价值。
而除此之外,卡夫卡更展示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金钱和算计的价值观无孔不入,他甚至代替了古老的亲情,成了家庭中维系关系最重要的工具,家庭关系也被物化成商品关系了。
家庭关系的异化,阴森恐怖的结局
格里高尔死后,卡夫卡又补充了一个温馨快乐的结局,然而却令人更加不寒而栗。在他死后没多久,家人发现了他的尸体,然而他的父亲却在胸口前画了一个十字,向上帝感谢,终于结束了这起灾难。格里高尔的父母和妹妹三人,决定利用这个时间点,在他死去时到郊外旅游,放松放松这几个月来紧绷的心情。他们终于可以不用再顾虑这只甲虫,能舒畅地过日子了。于是他们三人便写了请假信,离开寓所,搭上电车前往郊外。
温暖的阳光照进了车厢,一整个车厢只有他们三个人,他们舒舒服服的躺在椅背上,欢欣鼓舞地想象着他们的未来,他们觉得明天一定会更好。在这旅程当中,他们决定搬家,选择一个没有格里高尔生活痕迹的公寓,在一个比较小而实惠的房子里,展开一家人的新生活。
目的地到,这一对夫妇看着他们的女儿,一头靓丽的长发和青春的脸蛋,虽然在这几个月的摧残下显得有点疲惫,但丝毫不减风采。他们想着这个女儿是未来的希望,仿佛就是他们一定会活得更好的一个证明。而卡夫卡的笔触到这里也结束了,明明是光明正向的欢乐大结局,却渗出了阴凉的悲剧气息。
在格里高尔死后,他们想着的是去郊外透透气庆祝一下,而不是哀悼家人的死亡,而这三位家人的美好未来更是完全排除格里高尔,仿佛这一位儿子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然而这一家人看似狠心,但只要仔细一想,却会发现我们的现实周遭,这样冷酷的亲情是越来越普遍了。
过去传统的社会,家族、亲人不止提供认同和情感的纽带,还负有共同生产、共同照顾的任务。一个农夫家庭,全家人通常都会下田帮忙,这也让过去的家人关系特别的亲密。随着时代的变化,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家人都在不同的单位工作,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方面促进了个人自由的发展,但也让家人之间的关系越发疏离。而资本社会的迅猛发展,又让每一种关系都越来越像商业契约,变成金钱交易,掺杂许许多多的算计。
现代社会中,家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再是互相扶持、共同生产,而是个人私有财产的基础上,换算彼此的利益得失。只要想一下大家族之间的遗产争夺,便不会觉得卡夫卡对家人的描写是添油加醋,因为那些现实中巴不得家人过世,以便获取利益的人也大有人在。在这里,卡夫卡把资本社会侵入家庭关系的丑陋现实,写得丝丝入扣,连家庭这一个最后的人际堡垒,也被金钱的势力毫不留情地攻下,令人不胜唏嘘。啊
丧文化中的正能量
前面几节谈到了卡夫卡对现代社会的悲观情绪,资本社会把人变成了赚钱的工具,一旦个人无法生产利益,就会被公司、社会无情地抛弃,连家庭都被物化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格里高尔的悲惨遭遇,便展示了维系现代社会家庭的不再是家人之间的爱,而是财产关系后的利益。可以说,卡夫卡简直就是现代丧文化的鼻祖。
这一切焦虑感有着深远的社会背景,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工业革命吹到了中东欧,经济迅猛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紧张激烈的生存竞争,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生了无数个生产流水线工人和上班族。可以想见,日复一日的贫乏工作,使很多人精神荒芜乃至崩溃。从这个角度来看啊,格里高尔的死亡呢,就绝非偶然,他借助死亡,割断了自己与社会最后的一丝联系,以死来避免被进一步羞辱,保持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
当然,格里高尔以死来保卫尊严的手段,是绝不可效仿的啊。但是格里高尔让我们看到,作为人除了吃吃喝喝、劳劳碌碌以外,有着不可侵犯的尊严,还有更崇高的理想。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要完善,就绝不仅仅止于物质上的丰富,还需要有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思考,需要与人交际,需要活跃自己的理想和感性,让自己过上快乐,而非只是物质富裕的生活,让自己与亲朋好友有着健康,而非利益捆绑的关系。
而这一切虽然啊,都没有出现在卡夫卡的笔下,但在他对现代社会的激烈控诉中,有着这一层思考。卡夫卡借由丧到极致的文学故事,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与现实彻底相反的理想。他借由丧文化批判现实,从而改善社会,让人们心怀一丝理想,并朝着减少社会阴暗面的方向前进。
今天卡夫卡所处的欧洲大陆,是全世界工作时数最短、劳工保障最完善的地区,有许多人啊,终于可以不必像格里高尔那样四处奔波,只为了一口饭,而搞得自己人不像人。在卡夫卡和一大波人的努力下,他们终于有了自己自由的时间,去完善自我,去追寻心中的梦想,这大概是所谓丧文化中的正能量吧。
好了,今天的《变形记》呢,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收听。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