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幽默讽刺中的社会百态

铛铛铃2025-09-25文学208人已围观

简介

现在是文学节目,

给小朋友们朗诵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两个短篇小说:

《坏孩子的故事》和《好孩子的故事》。

这位作家原来的名字叫塞缪尔·朗·霍恩克列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

马克·吐温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笔名也很幽默。

马克·吐温是美国水手特有的术语,意思是两巡,就是说水深两巡(12英尺),船只可以安全通过。

这个笔名反映了这位作家的一段经历。原来,马克·吐温生在穷人家,从小到处流浪,干过各种各样的劳动活,还当过码头上的灵岗,所以他熟悉水手们的行话。

贫困的生活、流浪的经历,使马克·吐温看透了资产阶级的丑恶。他写了一些小说,用讽刺挖苦的手法,对资产阶级进行了揭露。同时,马克·吐温对劳动人民却总是满腔热情,写出他们的正直和善良。他特别喜欢穷孩子,他笔下的孩子们,哪怕是一些小淘气儿,也都显得那么可爱。

马克·吐温最受欢迎的两本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写两个小淘气的冒险和流浪,写得可有趣了。

可惜的是,这两部小说都很长,这个节目里不能播送,小朋友们自己去找书看吧。

今天给大家朗诵马克·吐温的两个短篇小说,先请听《坏孩子的故事》。这是1865年写的。

这篇小说写一个从小恶作剧的坏孩子,长大后成了一个作恶多端、肆无忌惮的恶棍,但是他却广受尊重,做了大官。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这样,是非颠倒。

下面就朗诵这篇小说:

从前有个坏孩子,名叫吉姆。

哦,对了,你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宗教课本里那些坏孩子几乎都是叫詹姆斯的,可是这个坏孩子却是叫吉姆,真是奇怪极了。

别的坏孩子都有一个既迷信又身患肺病的母亲,她对孩子怀有深沉的爱,担心自己一死,孩子就会饱尝人生的艰辛,所以她怎么也不愿意死去。宗教课本里,那些名叫詹姆斯的坏孩子,都有这么一个病魔缠身的慈母,她常常教孩子诵读“我奉献我的生命”之类的圣经文句。她用哀耳哀乐的声音唱着、哼着,于是听着孩子祈祷着晚安,把孩子送入梦乡,然后又俯身到床头。

嚯,现在这个孩子就不同了,他叫吉姆。

他的母亲没有肺病,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病痛,她挺壮实,也不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她甚至于对吉姆的事情一丝一毫也不挂在心上。她说过,吉姆即使遭到了头断身亡的不幸,也无所谓什么损失。她还常常打着吉姆的屁股赶他去睡,也不跟他道晚安,也不跟他吻别,相反却是给吉姆两记耳光。

有一回,这个坏孩子偷了厨房的钥匙,溜进去偷吃了果子酱,随后又把柏油灌进果酱瓶里,以为这样就可以瞒过母亲。当时啊,他并不觉得害怕,也没有听到有谁向他悄悄地说:“嗯,不听母亲的话对吗?坏孩子这样大口的偷吃慈母的果子酱,不罪过吗?”吉姆根本没听见这些,他也没有忏悔,也没有发誓今后我再不调皮捣蛋,然后走到母亲的身边去认错,去求饶,再接受母亲的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祈祷。哼,没有,一点儿也没有,那一切都是宗教书上写的那些个坏孩子的故事,奇怪极了,这个吉姆完全没有遇到过这些事。

他偷吃了果子酱,还啧啧的称道:“嗯,味美。”他把柏油灌进瓶里,还笑着说:“哼哼,这些柏油和果子酱一样的味儿美。”你听他做事说话就这么缺德,这么粗俗。他还说,如果母亲发现了,就让她发作去吧。万一她真的发现了这事儿,吉姆可以矢口否认。要是母亲狠狠的鞭打他,那吉姆就嚎哭一阵了事。

吉姆的遭遇真是奇怪,事事都同宗教课本上的詹姆斯大不一样。

还有一次,吉姆爬上了艾克恩大爷的苹果树,偷摘苹果。他既没有从树上掉下来摔坏手脚,也没有被大爷那条恶狗咬得皮开肉绽,躺在床上好几个星期,然后决心改邪归正。嘿,没有,全没那么回事儿。你看,吉姆在树上随心所欲偷摘了许多的苹果,又平安无事的下了树。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提防那条恶狗,狗朝他冲来了,他举起砖头就向狗扔去,那条狗夹着尾巴就逃窜了。

怪呀,吉姆的这种种经历,在任何一本教人行善的书里头都找不到。

又有一次,吉姆偷了老师的一把小刀,他担心事情败露了,就会遭到一顿毒打,于是啊,他把小刀子悄悄的藏在一个穷寡妇的儿子乔治的帽子里。那个小乔治,他可是村上有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他很孝顺母亲,从来不撒谎,又喜欢念书,很迷恋主日学校。不料,小刀子从他的帽子里滑落下来了,他就像意识到犯了罪一样,嗯,马上就低下了头,脸都红了。老师伤心透了,训斥了他的偷窃行为。老师的鞭子啊,高高的举起来了,那乔治吓得肩膀都颤抖了。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前面也没有出现一个满头银发的治安官员,架势十足的说:“嗯,饶了这个好孩子,你们看,罪犯正站在那边发抖呢,刚才休息的时候,我路过校门,那个贼没有看见我,我倒发现了他在偷小刀。”

后来吉姆并没有挨揍,可敬的治安官员也没有对主日学校可怜的学生们做一番庸常的说教,他也没有拉着乔治的手宣布,乔治这样的模范孩子应该受到奖励,他也没有让乔治搬去跟他一块儿同住,打扫办公室、引火生炉子、跑腿、办事儿、砍柴,还要学习法律,还要帮助自己的老婆做做家务等等。哎,剩下的时间,乔治还可以自由的玩儿,每个月还能领到40个美分的酬金,快快乐乐的过日子。嘿,没有,通通没有,所有这一切全都是宗教课本上的故事,吉姆的遭遇完全不是这样,也没有这么一位爱管闲事的治安官找过他什么麻烦。因此真正遭了鞭打的不是吉姆,而是乔治,一个模范孩子。

吉姆冷眼旁观,心中暗喜,要知道吉姆是最讨厌这种模范孩子的。那吉姆说:“哼,我就瞧不起这种软骨头。”你听,这就是没人管教、受人鄙视的坏孩子的粗话。

然而啊,最不可思议的是,吉姆星期日外出划船这件事,他居然没有溺水。另外一次,他在星期日外出去钓鱼,不幸遇到了暴风雨,他却安然无恙,没有遭到雷打。你不妨一遍一遍一行一行的去查阅一下宗教课本,从现在起一直查到明年的圣诞节,你绝不会读到这样一类的事情,嗯,肯定不会。你只会发现,所有在星期日划船的坏孩子,都绝无例外的要落水淹死,去钓鱼的坏孩子也不会有好下场,一旦遇到暴风雨,也绝无例外的要遭到雷打。在这坏孩子的木船在星期日一概注定要翻船,坏孩子在安息日外出钓鱼,一定会遇上暴风雨。

要是问问吉姆为什么事事趋吉避凶,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吉姆真算得是命大福大,世上任何东西都伤害不了他。他甚至于在动物园给大象的鼻子里头塞了烟草,大象也没有用他的长鼻子甩打着他的脑袋瓜儿。他在食品橱旁边探头探脑,偷吃着薄荷香精,也绝不会误吃了硝酸。他偷了父亲的枪支,在星期日外出去打猎,也没有发生过打伤三四个手指头的不幸的事件。有一次,在盛怒之下,吉姆在妹妹的头上打了一拳,他的妹妹也并没有因为这一拳,而在漫长的夏季疼痛不已,或者干脆是一命呜呼,还在临终前好言好语地宽恕了他,使伤心的吉姆备受折磨。啊,没有,没有这回事儿,她的疼痛不久就好了。

最后吉姆逃跑了,来到海边,他一去不返,也并没有体会到世路的坎坷和人生的孤独。他的亲人也没有长眠在寂静的教堂的墓地里,他童年时那些爬满了野蔷薇的旧居,也没有就这样倒塌,化为瓦砾。没有,全都没有。他醉醺醺的回到了家里,而且首先在警察局找到了工作。他成家立业,抚养着一个大家庭。一天夜里,他用斧头砍死了全家人,凭着五花八门的各式手段和流氓行径,他成了大富翁。现在,吉姆在故乡是一个作恶多端、肆无忌惮的恶棍,与此同时,他又广受敬重,甚至还是立法机关的成员。

吉姆这个罪孽深重,但是又好像有魔法护身的家伙,主日学校那些课本上被称为詹姆斯的那些个坏孩子,有谁交过吉姆的这种好运呢?没有一个。

也没有《坏孩子的故事》听完了,再听《好孩子的故事》。这是马克·吐温在1870年写的。

我得先告诉大伙儿,虽然这篇小说的题目是《好孩子的故事》,可是所写的可绝对不是真正的好孩子,而是一个被教会的说教迷住了心窍,一心巴结上层、想讨大人物欢心的奴才坯子。不过他这份热心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到了还是吃了郡长一巴掌,粉身碎骨了。

下面请听朗诵:

从前有个好孩子,名叫雅各布·布里文斯。

他可听话了,不管他的父母要他做多么荒唐无礼的事,他总是连声答应。他一向埋头读书,上宗教学校,从来没有迟到过,即使他心里很明白,还是逃学最合算,可他从不逃学。他的行为如此怪癖,其他孩子谁也摸不透他。他从来不撒谎,哪怕撒个谎易如反掌,他只会说撒谎是不对的。他诚实的简直滑稽可笑。

雅各布稀奇古怪的习惯,没有一个地方不表现出来。你看,他不在星期日去玩弹子游戏,他不去捣鸟窝,他也不去白看那些江湖艺人耍猴儿,他似乎对一切正当娱乐都毫无兴趣。就因为这样,其他孩子曾几次三番的想了解他,但总是不能做出让人相信的结论。就像我说过的那样,他们只能模模糊糊的推想,他是个苦恼人,所以他们处处都护着她,从来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

凡是宗教课本,雅各布都把它看作珍品,专心的阅读。看来这就是整个奥秘的所在了。他把课本里所描述的好孩子都当成是真的,相信他们还朝思暮想,能和他们当中的一个见上一面,只可惜从来没有如愿过,大概他们都早已在他降生之前就死去了。

每逢读到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他总是迫不及待地翻到书尾,看看那个好孩子的结局究竟怎样,因为他甘愿跋涉千里去寻访他,去仔仔细细地瞧瞧他。可惜这全是空想,在书的最后一章里,那些好孩子照例是一命归天,同时还附着一幅葬礼的插图,画上孩子的三亲六故,还有穿着过短的裤子、戴着过大的帽子的宗教学校的学生,一起伫立在他的墓穴周围,人人都用手绢掩面痛哭,那手绢足有一码长呢。这个时候他再也不忍心看下去了,因为好孩子没有一个不在最后一章里死去,他怎么能看得到那些好孩子呢?

雅各布有一颗勃勃的雄心,就是希望他的事迹能被编入课本,并且配上一些插图,描绘他对母亲不说谎,而他母亲为此高兴的泪珠滚滚;描绘他站在门口,将一文钱施舍给拖着六个孩子的可怜的老乞丐婆;描绘他宽厚的不愿意去告发那些坏孩子,他们老是趁他放学回家的时候,躲在拐角处等他,一来就用一根木棍在他的头上挥舞着,把他赶回家去,一路上还嘿嘿的呼叫着。这就是小雅各布的雄心大志,他希望着能在宗教学校课本上占一席位置。

但是一想到好孩子总是过早的夭折,他难免有点不高兴。你知道他对人生也很留恋,而要成为一个宗教学校课本上的好孩子,短命实在是最令人难堪不过的了。他知道做个好孩子是无利可图的,还有要像书上的孩子那样异乎寻常的好,真是件比生肺病还不幸的事,而且没有一个孩子能长期经得起这种折磨。他还痛苦的想到,如果他被编入课本,他自己是怎么也看不到那本书的,就算书真的在他死前写好了,要是书尾没有他的葬礼的插图,那也是不能广传于世的。而且一本没有载上他临死时的劝世箴言的书,是不能算作宗教学校课本的。所以事情既然这样,最后他只好决定去尽力而为,正正经经的生活,兢兢业业地坚持下去,并考虑好了临终遗言,以备不测。

唉,可惜的是,这个好孩子总是万事不顺,像书上好孩子那样的事,他可从来没有碰上过一件。书上的好孩子总是幸运如意的,而坏孩子则总是摔断了腿的,但事情到了他身上,不是这儿碰钉子,就是那儿倒大霉,一切都适得其反。

有一次,他发现吉姆·布莱克在偷摘苹果,就赶紧跑到树下,向他讲了一阵子一个坏孩子如何从邻家的苹果树上掉下来,跌断了腿的故事。他正讲着,吉姆居然也从树上掉下来,落到了他的身上,压伤了他的手背,而吉姆自己却连根毫毛都没有损坏一根。这件事真是雅各布费解,因为书上绝没有这类的事啊。

另有一次,几个坏孩子将一个瞎子推倒在泥坑里,雅各布看见了,赶紧去扶他起来,等着瞎子对他说些好话,谁知道瞎子压根儿就没有向他道谢,反倒抡起棍朝他劈头盖脑地打了一通,一边还骂着:“哼哼,看你这小子以后还敢不敢把人推倒,又假惺惺的把人扶起来。”这真是无论哪一本课本上都没有写到过的事啊。

雅各布把所有课本从头到尾翻个遍,想弄个明白。

雅各布还想寻一件善事,就是找一条饥饿而跛腿的野狗,把它带回家去,好好照料它,然后那条狗就会对他感恩不尽。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那么一条狗,心里乐滋滋的,他把它带回家去喂养它,但当他想抚弄抚弄它时,那条狗却轰的一声猛扑过去,把他的衣服撕得粉碎,只剩下个钱精,弄得他洋相百出。他仔细查阅了他的宝贝课本,还是弄不清那究竟是怎么回事,那条狗和书上的狗是同一个品种的,但它的行径竟大不一样。

反正这个孩子不论做什么事,到头来总是自找苦吃,同样的一些事情,书上的孩子做了总有好报,一到他手里,几乎全成了最赔本的买卖。

又有一次,他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帮坏孩子,正嘻嘻哈哈的乘一艘帆船去游玩,他不觉惊恐万状,因为他从书上读到过,凡是星期日去划船的孩子,是必定要淹死的,所以他划了一只木筏去警告他们。谁知一根木头绊住了他的脚,他便一下子滑到了河里,幸亏很快有一个人把他救上岸来,医生又压出了他满肚子的水,才使他透过气来。可是她感冒了,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九个星期。这还不算,最不可思议的是,那帮坏孩子却在船上痛痛快快的嬉闹了一整天,然后个个生龙活虎似的,奇迹般的回到了家里。

雅各布·布里文斯说:“书上绝没有那样的事。”这一回他可是完完全全给弄糊涂了。

病好了以后,雅各布有些气馁了,但无论如何,还是决意走他的路。他知道以他的经历要载入课本还是不够格的,但是他还小,还没有超过一般好孩子的年龄啊。他期望只要他能持之以恒,有朝一日他还是能够功成名就的。如果所有尝试都失败了,他还可以靠临死前的慷慨陈词而扬名呢。

他又查阅了他的宝贝课本,发现这个时候,正是他出海去当船舱小伙计的年岁,他就去拜访了一位船长,提出了自己的请求。船长向他要推荐书,他得意的亮出了一本宣传宗教的小册子,指着上面一行字:“雅各布·布里文斯·惠,挚爱着你的教师赠。”可是船长是个大老粗,他说:“哦,不行不行,那可不能证明你会不会洗盘子,或搬个油桶什么的。老实说吧,我不想要你。”

这对雅各布来说,简直是一件破天荒的奇事。试想教师的赞语要是写在这样的本子上,竟丝毫引不起船长先生对他的好感,竟敲不开通向赫赫显贵职位的大门,这实在是雅各布所有读到过的书上从未有过的事。他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孩子的日子过得挺不顺心,他的遭遇和他的宝贝课本上所描写的情景根本对不上号。

最后有一天,他正在到处寻找坏孩子,想警告警告他们,发现好多坏孩子聚在一间旧铸铁铺里,正闹得欢呢。他们把十四五只狗绑成一串儿,正打算在这些狗的尾巴上系上一个空油罐儿。雅各布不禁起了恻隐之心,他在一只空油罐上一屁股坐下来,也不怕油把裤子弄脏了,他一把抓住最前面的那条狗,又转过脸来,用责难的眼光直盯着作恶多端的汤姆君。死说也凑巧,正在这个时候,郡长麦克威尔特怒气冲冲的赶了进来,坏孩子们一哄而散,只有雅各布·布里文斯自清白无辜,便挺起身子,开始了他那宗教课本似的简短而庄严的演说,这种演说总是以“啊,大人”作为开场白的,而别的孩子绝对不会这样开口说话的。

可是郡长没有耐心的听他说下去,他一把揪住雅各布·布里文斯的耳朵,将他扭转身子,在他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霎时间一声巨响,只见那好孩子被猛地抛了出去,穿透屋顶,直向着天空飞升而去。15只狗的断肢碎体连成一长串,就像一条风筝尾巴似的挂在它的身后。那个郡长和旧铸铁铺也转眼间从地面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至于小雅各布·布里文斯,他根本没有机会来宣读他那煞费苦心早就准备好的临终遗言,除非他去给天上的鸟儿做演讲。因为虽然他的大部分躯体正好落在邻近的一棵树顶上,其余部分却分别洒落在四个乡村里,所以人们还得三番五次的去了解,他到底是死是活,以及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唉,有谁见过一个孩子被摔成那样粉身碎骨,这个兢兢业业的好孩子就这么给毁了,结局不像课本上讲的那样。除了他,书上所有像他那样处事的好孩子统统交了好运,他的势力实属反常。又说这是为什么,恐怕一辈子也说不清呢。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听了马克·吐温这两篇小说,有什么感想呢?

我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去做雅各布这种资产阶级的好孩子,更不做吉姆那种资产阶级的坏孩子,而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孩子,对吧?

这次文学节目就播送到这儿,是由黄义霖、张维娜朗诵、金浩解说的。

亲爱的小朋友,再会!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