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至死不渝》爱情与信念的永恒誓言与坚守

铛铛铃2025-09-25文学664人已围观

简介

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

我们为您安排了丹麦作家尼克索的文章《至死不渝》。

尼克索生于1869年,于1954年去世,代表作为三部具有连续性的长篇《征服者》《贝莱迪迪》《人类的孩子》和《红色莫尔顿》,写了人们的苦难、战斗与生活,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至死不渝》一文中,尼克索写了一对音乐家父子的人生经历,写了农民的淳朴天性,写了他们对音乐的挚爱,以及无怨无悔的至死不渝。

好,下面就请您欣赏这篇作品《至死不渝》。

我们常常听说,在我们的时代,一个人只要有才能,就能为自己开辟道路,天才是不会埋没的,他可以获得一切发展的机会。说这种话的通常是那种人,他们想要证明我们的社会已经这样完善,以致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都是各得其所的。

我每逢听到这种话的时候,不由回忆起许多在为了生存的殊死斗争中不幸牺牲的人。即使有一小部分埋没在民间的卓越天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那么整个世界今天也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昔日的谚语说得对,哀悼没有生出来的孩子是毫无意义的。但是看到天才出现以后,虽然他为了保存自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仍旧不得不牺牲,在最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残酷压迫下,难道这不令人悲痛吗?

在幼年时代,我不止一次听到成年人讲到天才的音乐家包恩。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住在博恩霍姆岛的北部,岛上的居民几乎人人都知道他的命运。

包恩善于演奏任何一种乐器,他能用完全不是乐器的东西,例如普通的木板、窗上的玻璃以及空瓶,奏出种种的曲调啊。他自学了记谱法,能把听到的曲调当时记下来。包恩创作了不少乐曲,并且改编了其中的一些曲子,供乐队演奏。他组织了一个大型乐队,自己担任指挥,不久这个乐队就闻名于全岛。但他同时又当农民,辛勤地耕种着自己的小小一块土地。

包恩并不埋怨自己的命运,但当然也希望他的音乐作品能够问世。所以当牧师把他的某些作品送到首都专家手里去的时候,包恩并不反对,反而焦急地等待着回音。然而回音始终也没有等到,大概是人家认为他的作品没有什么了不起吧。包恩也就渐渐的不把这事放在心上了。

但过了几年之后,包恩又一天到城里去,看到一本新创作的乐谱,他发现就是他自己送到首都去的那些曲子,著名的作曲家只是稍稍把它们改头换面,就冒充是自己的作品了。

包恩回到家中,把他所有的一切乐器抓起来,摔得粉碎,焚毁了所有的乐谱和草稿,并且任何时候都不准他的儿子想到音乐上面去。如果可能的话,他恨不得从他们身上把他所教的一切都挖出来。

从这天起,包恩对音乐恨透了,只要听到音乐的声音,他的脸立刻就会变得不可辨认。他看到有乐师从他家门口经过,就要大发脾气,摔回手边的一切东西。

从前包恩是个极其虔信上帝的人,但现在不再到教堂去了。他听不到歌声,只要风琴声一响起来,他就会像有病的狗一样哀嚎。

包恩有八个儿子,一个比一个矮一点,就跟管风琴上竖着的管子一样。他们都有高度的音乐天赋,特别是最小的一个雅努斯,这个四岁的小男孩真是个音乐天才。

农民包恩和他的儿子们常在盛大的节日或纪念日演出,成绩很不错,所以包恩梦想着建立一个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的乐队。

现在孩子们遇到了困难时期,仿佛自然界本身反对毁灭这样的天才似的,父亲在音乐事业上的挫折,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他们身上以不同方式表现了出来。但是孩子无论用什么巧妙办法来掩盖,父亲还总是能捉住他,并且常常用棍子无情地惩治这个罪犯。

小雅努斯曾经从父亲手中抢救出一管长笛,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只有当他确信附近连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才把它取出来。他在小山坡上掘了一个地洞,他想要吹奏的时候就躲到里面去,他觉得这里十分安全。

父亲可是有一天,父亲到底在洞里找到了儿子,他夺过儿子的长笛,用木屐踏得粉碎,并在盛怒之下狠狠地揍了雅努斯一顿。

包恩开始饮酒了,在家里变成一个十分令人讨厌的人,只有醉得很厉害的时候,他才恢复到以前那个包恩的样子,那时他就会夸耀自己,卖弄音乐上的种种技能。

儿子们一有机会,就一个个的离开了家,他们有的去当雇农,有的去当石匠,但仍然都迷恋着音乐,他们谁也不敢再回到家里来了。

弟兄中间最小的雅努斯刚刚长大,他们就成立了一个乐队,这个乐队由雅努斯担任指挥,很快他们就在全岛闻名了。不仅伯恩霍姆北部,连南部的居民也在节日和举行宴会时邀请他们弟兄演奏。

他们一边走一边奏着快活的乐曲,精神焕发地踏着拍子,行军式的前进。一个孤单单的小牧童忽然听到传来绝妙的音乐声,地平线上闪出年轻的八个弟兄,这对他是一种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一天早晨,人们发现老头子包恩在一所大房子窗前的草地上死了。头天夜里,他的儿子们在这所房子里为庆祝一个节日演奏过。包恩是偷偷到那里去听他们演奏的。

有些人认为老头子是在盛怒之下中风死的,有些人认为他是由于激烈的精神激动而死的。

我几乎已经忘记这段故事了,它像地层一样埋在我的意识深处,上面覆盖了无数后来的事件和体验。

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日,我到一个全家已在瑞士侨居很久的同胞家里去做客。我们先是吃午饭,吃的是绝妙的丹麦式的肉丸子汤、阳江烧汁的两种肉。为了招待客人吗?饭后我们坐在主人的工作室里,吸着瑞士烟,心情非常舒畅,觉得跟在家里一样。“能听听我们祖国的消息,倒不错。”主人一边说,一边开始转动收音机。

“可惜白天不太容易听到我们小小丹麦的电台,这真是怪事,我们丹麦人似乎用不着害怕白天的光亮。啊啊!”他用那么伤心的语调说话,惹得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试一试短波吧。”女主人以逗他的口气建议说,“也许那里比较容易听到你们那农民的摊卖。”

他把收音机的指针一会儿转到这台,一会儿转到那台,来寻找所需要的波长。这时往往会突然发出一些意外的怪声音来,从伦敦传来爵士音乐的声音,从肯尼古杰豪森传来鼻音很重的哀嚎声,有时还会猛然发出那么一种片段的音乐声,使我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

忽然听到,后来忽然听到沁人心脾的悦耳的舞曲节拍,但立刻又中断了。

“丹麦在这儿来。”主人兴奋地嚷起来,并且开始仔细的寻找播送刚才那个乐曲的电台。

我们又有好几次听到这支委婉动听的华尔兹舞曲,可惜几拍过去之后又消失了。为了这种美妙圆滑的声音再不出现,我们的主人白白的继续寻找了半天,嘴里拼命的骂着,这种骂,只有我们的同胞才擅长的。

我拿起桌上的广播节目报,发现刚才的节目是农民雅努斯·包恩的华尔兹舞曲。这样看来,包恩最小的儿子比包恩自己有了更大的成就。无论如何,节目报上登载着华尔兹舞曲的作者是雅努斯·鲍恩呐。

但他后来的情况怎样呢?我想我的朋友要,我向我的朋友要了这张节目报,决定无论如何要探明关于雅努斯包恩的一切详情。

所以,今年夏天,我访问了伯恩霍姆岛,探听到雅努斯的如下的情况。

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是天才的音乐家,在许多方面都是他父亲的再现。当然,他什么乐器都能演奏、能作曲,还为乐队改编他所创作的曲子。此外,他还学会了制造乐器,他专长制造手风琴和为钢琴调音。

雅努斯在伯恩霍姆是掌握这种专门技能的第一个人,在这以前,一直需要到首都去请为钢琴调音的技师,而且他一年只来一次,现在就没有这种必要了。虽然人们只好迁就,在夜里来修理乐器,因为雅努斯·包恩白天还要做他石匠的本行工作管赚钱。

就他贯穿全岛的步行四里路,为了2克朗去修理乐器,而第二天早晨,他在工作开始以前已经回到家里了。如果有人要跟他讲价钱,他根本分文不要。

雅努斯渐渐做了12个孩子的爸爸,在这方面他很像父亲。让他活到底,是当他活到40岁的时候,他决定放弃原先的工作,当了邮差。

这时,雅努斯同时做着两件事情,他一边背着邮件走,一边作曲,然后坐到路旁的沟沿上,用油袋垫着纸把谱记下来。他永远随身带着一种乐器,以便校正各种声音。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雅努斯为本教区的教堂制作了第一架管风琴,并且由他亲自来演奏。他的演奏博得极大的好评,以致临近教区的居民也要求在他们的教堂设置这样一架风琴。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弹到雅努斯的演奏时说:“好像上帝亲自来参加祈祷了。”

雅努斯·包恩每逢星期日和节日都要在两处弹琴,因此他一年有25个克朗的收入,他认为自己是十分幸运的,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是有职务的、拿薪金的人呐。

弟兄们把他当作老大哥看待,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天才,钦佩他。

这样他就平常日子递送邮件,每逢星期日到教堂去弹琴,每天夜里制作风琴。近60岁的时候,他一共制作了17架风琴,这些风琴摆在岛上的各个教堂和传教士的家里,令人想起雅努斯的勤奋、对音乐的热忱和高超的手艺。

雅努斯·包恩是个幸运的人,父亲没有成功的事情,在儿子手上有了很好的结果。

“咱们若是没有这样一个父亲,咱们能有什么成就呢?”雅努斯对自己的弟兄们说,“他给咱们开辟了道路。”

是的,雅努斯·包恩的生活过得不坏,当他满60岁时,人们把他弹钢琴的薪水提高了一倍。人们已经在说他可以得到照顾,不必天天背着油袋跋涉四五里路,那时他就可以专心从事艺术了。据说有一位议员很关心这个问题,他正在为雅努斯争取少数的国家津贴,本来也应该采取点措施了。

三、四

不过命运对雅努斯做了另外的安排。

要记得叫他教区的教堂夏天动工安设暖气装置,等装好使用时,雅努斯的风琴出了毛病,不听他的专家的话了,情况变得越来越坏。雅努斯最后断定风琴需要重新调音。

这位老音乐家,这位老音乐家大胆的动手。诶,白天他照常递送邮件,夜里睡在教堂冰冷的阁楼上,修理他心爱的乐器。

那是12月里,风雪交加,严寒透骨,大家为年老的雅努斯担心,怕他在教堂的阁楼上冻坏。但另一方面呢,圣诞节就快到来,教徒们又不愿意在过节的时候听不到美妙的琴声。老头子答应在圣诞节前夕完工,而且实现了他的诺言。

他一连三个星期,每天夜里都在风琴旁忙碌,一道天明,又背起油袋,走上那遍地积雪的小路。在人们问他在阁楼上是不是会冻坏,他总是回答:“没什么,我不冷。”

可是,当风琴完工的时候,雅努斯发起高烧来了,他不得不离开教堂,回家躺在床上,他得了肺炎。

他心爱的风琴弹出来的声音比从前更美妙了,从雅努斯的眼睛可以看出,他感到胜利的快乐,但不久他就说起异语来了,眼神也模糊了,他在禅语中好像还在不断的工作。

临终的一天,雅努斯的神志清醒过来了,他想起床去检查一下风琴的声音调整的好不好。

“不用了,老爷子。”他的老婆说,“教堂里的新教师已经试过琴了,他答应在你安葬时弹奏。”

这时,雅努斯·包恩才安了心,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听众朋友,尼克索的文章《至死不渝》就请您欣赏到这里。

一对音乐家父子,包恩与雅努斯的故事讲完了。在他们逝去之时,都有音乐相送,作为音乐家,他们是幸运的,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而生,而死,而至死不渝。

这似乎已经是一种太过遥远的情怀了,如今,我们的生活多了些随意,却少了这份秉持的心境,其间的得失祸福,总是一言难尽的吧。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