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乡村礼拜日》宁静乡村的信仰与温情汇聚

铛铛铃2025-09-25文学332人已围观

简介

我向来对乡村的礼拜日最有好感。

我想,即使这每周第七天上做做礼拜是人定的制度,它在教化育人、熏陶感化方面,也不失为一种再妙不过的良好办法。因为毫无疑问,乡间的人很快会变得野蛮、粗鄙、不堪,如若不是这类节日不久便定期来临。而这时,全村的人都将面带最可亲的笑容,身穿最清洁的衣着,彼此欢聚一起畅谈种种,聆听牧师讲解有关责任义务的道理,并一道向着最高神灵虔诚礼拜。

礼拜日将能清除一周以来人们身上的锈垢,不仅能将人们心灵中的宗教观念复燃起来,而且将使一切男女相见时个个文雅体面。另外,还将尽量发扬各类长处美德,而这些最能在村人眼中引起注目。一个庄稼汉会在教堂、庭院中出名,正如一个城市公民会在交易所中出名那样。因为一个教区之内的种种大事,便是趁祈祷或打钟前后,在那里商量决定。

我的友人罗杰爵士,素性潜心爱教,乐善好施,曾经出资将教堂内部装饰一新。岩壁所绘经画,既是出于他的亲选,他还贡献精美祭台台布一方。此外,圣桌外面的围栏建造,也都仰赖他的慷慨捐助。他便多次向我说,他初来此地接管其产业时,发现这里的教民不懂教会礼节,因而为了使他们一切跪拜如仪、应唱方便,他另向每人施赠跪垫一句、经卷一卷,同时聘得一位巡回教唱先生游行村中,到处指点人们如何按调诵经。

今天,村中人对他们自己的这番成就甚感满意,因在这一点上,这里的确远胜于我所见过的许多其他乡村。

教堂里,罗杰爵士既身为此地全体会众之主,故对教民也能管理有方。例如,他便绝不允许任何人在做礼拜的时候打盹睡觉,除了他本人自己。如果遇到讲道中间,他因不胜其困,也自不免朦胧了一阵,那么一醒之后,他必马上站立起来,四下张望。这时如果发现谁在打盹儿,那便不是由他亲去把他唤醒,也要打发他的仆人前去。

这位爵士的其他几种怪癖,也每每在这类场合暴露出来。例如,他在吟诵赞美诗的时候,便有时把一个句子拖得过长,别人早已结束,他还没有念完。另外,有时他对祈祷的内容发生了兴趣,便又对着同一段经文连呼“阿门”不止。再不然便是别人都正在跪着,他忽然站了起来,把在场的会众细数一遍,或者检点一下他的哪个佃户缺席未到。

昨天一件使我非常吃惊的事情,便是礼拜中,我突然听见我那位老友喊叫一个名叫约翰·马修斯的人,让他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扰乱祈祷的会众。这个约翰·马修斯看来是个有名的懒汉,那个时候正跺着脚跟解闷。爵士的权威虽然向来便好以那种极其古怪的形式出之,对于整个教区却仍然大有好处。这里的人由于教养不足,根本看不出他的举止有何可笑之处。另外,爵士的一般思想见识与人品道德,也会使这点怪癖在他的朋友们的眼中不但不致有损于他的声誉,反而会增添他的美德。

讲道完毕之后,众人照例总是先等罗杰爵士走出教堂,方肯动身出来。这时爵士便从他那高坛座处下来,行经站起身来向他施礼的两旁佃户叫名之间,并不时向他们询问,他们那些不曾前来的父母、妻儿最近可好。这些询问实际暗喻着对不到者的一种责备。

教堂的牧师经常告诉我说,每逢教理问答日,罗杰爵士感到哪个孩子的回答满意,他总要派人于次日送去圣经一部,以兹鼓励,甚至另付咸肉一束给那孩子的母亲。此外,罗杰爵士还给礼拜领经人每年增薪五磅,以便他在督促年轻人的救济事务上格外尽心。罗杰爵士并曾宣布,目前在职人的年事已高,将来一旦缺位时,继承的人应是德才兼备者。

罗杰爵士与其牧师之间的这种契合无间、共襄善举等等,如与其邻村的情形相比,便一见其难能可贵。因为那里素来便以纠纷不和闻名,牧师与乡绅之间互相攻击,无止无休。牧师训诫的对象时时不离乡绅,而乡绅为了报复牧师,又是永不涉足教堂。乡绅把他佃户都带成了无神论者,甚至偷税分子,而牧师则每礼拜日又必向他们晓谕他自己神职之庄严,并借每次讲道机会,暗示他比他的那位东家要高尚得多。

总之,事情竟已闹到如此严重程度,结果乡绅已有半年时期,不论在公私场合都不曾做过祈祷,而牧师便威胁他,如果乡绅还不知改过自新,他必将当着全体会众之面,为他公开赎罪。

按这类纠纷在乡村虽属数见不鲜,但纠于一般人极为不利。一般人既长期悬于金钱的颜事,故凡事只知尊重财主之见,而不知尊重学者之见。我们往往很难帮助他们去重视任何道德,不管所讲的道理对他们是如何关系重大,而其理由不外乎是:好几位每年进项500磅的人,便不相信这一套。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