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哈姆雷特》复仇与犹豫的王子悲剧

铛铛铃2025-09-25文学321人已围观

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死于1616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戏剧家。

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英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趋于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动荡不安,社会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地再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罪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悲剧《哈姆雷特》写成于1601年,作者借古代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是一个曾经在人文主义思潮的中心——威登堡读过书的年轻人。他嫉恶如仇,雄心勃勃,立志改造罪恶的社会。然而,他的理想遭到了沉重打击。父王突然去世,母亲又匆匆改嫁给了他的叔父(叔嫂结合,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乱伦的行为)。而这位人所不齿的叔父克洛迪斯,不仅霸占了王后,还夺去了理应归于哈姆雷特的王位。这一切使哈姆雷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但愿这块污点斑斑的肉体,能够溶解、消散,化成一滴露水。啊,执着,但愿你没定下禁止自杀的森严戒律。上帝,上帝!世界上的种种事态,看来是多么令人厌倦,平淡乏味没价值。嘿,去他的去吧!简直是荒芜的原地,衰草不除,自然界腐朽败坏的东西霸占了全部。居然到了这个地步!死了仅仅两个,不,还不到两个月都不到。多么尽善尽美的国王,和这家伙相比,不就是太阳神比那癞头羊?他对母亲是多么的怜爱,天风吹到他脸上都嫌是太鲁莽了。哦,天哪,不能让我忘掉吧!你看它紧贴在他身上,就像吃到美味,食欲在亢进。可是不到一个月呀呀,别再想他了。脆弱,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哪!就一个月前,他像尼欧贝那样的一个泪人儿,跟随着可怜的父亲的遗体,那时候穿的那双鞋颜色还没褪掉,而他居然就是他,我的上帝啊!哪怕没有理性的畜生,哀伤也会长久些。嫁给了叔叔——父亲的兄弟,他比起父亲,就像我比那大力神毫无相同之处。不到一个月,那假惺惺眼泪的盐巴粒儿,还没有从他红肿的眼泡上掉下来,他竟就结婚成礼了。好险恶的速度啊!那么灵巧地钻进那乱伦的被窝里。不是好,也不会有好结果的。心呐,别发慌,还不能吐露真情啊!”

就在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刻,他的心灵受到了一个几乎是摧毁性的打击。他父亲的鬼魂出现了,向他透露了叔父克洛迪斯用毒药害死他父亲的罪行。于是哈姆雷特借故失恋,开始装疯,决心寻找时机为父王报仇。

他的叔父克洛迪斯不知道哈姆雷特真疯还是假疯,故意让哈姆雷特深深爱着的厄菲利亚来试探这位王子,而他们则躲在暗处偷听。

“存在,还是毁灭,就这问题了。到底哪样算高贵?人在心中容受那欺人命运的剑伤枪挑,还是拔起刀向无边大海般的磨难搏斗去?一了百了。死去,睡去,就此了事。一睡去,也就是说结束了这心头苦痛,这肉体必然要承受千百种惊骇震动,这倒是焚香祈求的好归宿。死去,睡去,睡去,也许梦去。难处就在这了,因为摆脱了人生的骚乱纠缠,在那死的睡中,又会闯来什么梦?这不能不令人犹豫。正是这考虑,才使这苦难如此长拖下去啊。因为谁还肯忍受这世间的鞭斥、嘲弄,压迫者的横暴、傲慢者的轻侮,真情被鄙视,国法被阻挠,官僚们的一势凌人,劳苦功高反而遭到了小丑们的咒诅。如果仅仅自己一刺刀,就能把这孽债永消除,谁还肯肩挑重担,苦熬一辈子喘气流汗?如果不是心害怕那死后,害怕那茫茫莫辨的彼岸,行客渡过去,从不见转回头,因而使我们心乱如麻,宁可忍受着当前的灾祸,不敢向未知之数奔头。这样深重就把我们全变成懦夫,果断立的本然灵光也就蒙上了忧虑的暗淡迷雾。声势浩大的事,为了这愁出一顾,也就背离了原有的航道,失去了行动的光辉。”

诡计多端的国王克洛迪斯为了拔除眼中钉,决定让哈姆雷特到英国去。临走前,恰巧戏子们来到王宫,哈姆雷特授意他们演了一出有谋杀情节的戏,用来刺探国王的隐私。演出使国王克洛迪斯神态失常,证实了谋杀先王的凶手正是他的叔父克洛迪斯。克洛迪斯恼羞成怒,命令王子哈姆雷特连夜动身去英国,并且叫从人带去了一道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雷特的秘密训令。

哈姆雷特在去英国的路上,遇见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远征部队。士兵们雄心勃勃、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动着哈姆雷特。

“我遇到的,一切都像在谴责我、鞭策我,在复仇上不要这样迟缓哪!活着,主要的作为和收获仅只是吃吃睡睡,能算是个人吗?畜生而已。上帝创造了我们,赋予我们这样瞻前顾后的广大智能,给了我们这本领、这神样的理性,绝不是为了让他在心里烂掉而无所用。哼,到底是由于鸟兽般的健忘,还是由于一种小心翼翼的计较,对事物考虑的过于精细,这考虑实际上只有一分智慧,却有三分是怯懦。真不知道,但我有理由、有意愿、有力量和方法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却为什么还混下去,空喊这事应该做。像大地一样巨大的榜样激动着我,我看着军队偌大的声势和规模,率领他的却是个王子,优雅、卓绝、神圣的雄姿,使他朝气蓬勃,面对莫测的未来谈笑自若,命运、死亡、风险来挑战,就拼个血肉相搏,哪怕只为了一个鸡蛋壳。真正的伟大,绝不是没有大道理就妄动轻举,然而伟大也在于当荣誉受威胁,为了跟稻草也要争他个明白。而我呢,父亲被惨杀,母亲被糟蹋,我的血气、灵性都在受激发,却偏偏让一切昏昏睡下,惭愧呀!就在眼前,这2万名男子汉死在临头,都脸不变色,只要荣誉在勾魂引魄,坟墓也等于安乐窝。他们争的那一方土地啊,连个战场都不够,就是阵亡后埋身也嫌太小。从此,让我的思想充满血腥气,不然,我就一钱不值了。”

为了复仇,哈姆雷特没有去英国,中途又返回丹麦。国王克洛迪斯再也容不下他了,就鼓动厄菲利亚的哥哥莱阿提斯和哈姆雷特挑战比剑。一向慷慨大度的哈姆雷特接受了挑战,没料到中了国王暗害他的重重圈套。比剑中,由于十恶不赦的国王设下的毒箭毒酒,哈姆雷特终于和莱阿提斯、王后和奸王克洛迪斯同归于尽,造成了主要人物全部死亡的大悲剧。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